隆基股份王英歌:實現碳中和目標可再生能源企業要率先垂範

2020-11-30 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張英英 北京報導

王英歌表示,隨著我國提出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每年將會以更快比例提升,我國也將加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

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一般辯論會上提出要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王英歌認為,要實現碳中和目標,這意味著展望「十四五」規劃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每年將會以更快速度提升。隆基股份基於2060年前碳中和情形,以目前非化石性能源佔比狀況測算,平均每年要提高1.7%~2%。

在王英歌看來,未來我國能源結構將快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但是,以中國當前的資源稟賦和能源特點,這一轉型替代是漸進式的。

「目前我國石油、天然氣仍依賴於進口,一旦外部環境出現問題便會威脅到能源安全,這是一個重要考量。同時,我國將來也會形成光伏、風電、抽水蓄能等多元化的能源供給方式,可再生能源是主要的發展方向。尤其是目前可再生能源從成本和技術方面已經做到了全球領先,像在中國光照好的地方,一度電的光伏技術成本已經低至七八分錢,明年是大規模平價的一年。」王英歌表示。

目前,國家「十四五」相關規劃正在積極徵求意見,王英歌建議,要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標,國家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的過程中,應將能源轉型和生態文明統籌考慮,並制定出相關的階段性能源發展目標。

王英歌還表示,關於碳排放,國家將來可能會有約束性指標,但不能只靠指標,而要依靠市場和商業模式。目前中國缺乏一個有效的碳交易市場,過去過多倚重技術,如何引導形成市場化機制是一個努力方向。

王英歌建議,國家和地方要積極引導傳統能源企業主動謀求能源轉型,希望更多傳統企業在「十四五」時期做好清潔低碳轉型的戰略定位。同時,可再生能源企業本身也要起好帶頭作用,通過率先垂範推動社會能源消費理念和消費方式的轉變,為中國社會節能減排作出貢獻。

據悉,作為中國首個加入氣候組織「RE100」「EV100」「EP100」的企業,隆基股份承諾到2028年前實現100%使用可再生能源,2030年安裝足夠的電動汽車充電樁,2025年能源使用效率提高35%(比2015年)。

相關焦點

  • 日本可再生能源電力成本高、難購買實現碳中和目標阻力巨大
    業界普遍認為,日本此舉是希望通過能源政策調整為2050年完成碳中和目標掃清障礙,但該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始終面臨著發電成本高、併網難等瓶頸。「綠電」需求難以滿足事實上,昂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日本企業的「不可承受之重」,部分日企甚至有遷移海外的打算。
  •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鍾寶申:光伏發電將在中國碳中和目標實現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020-10-22 22:09:46圖為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會長、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鍾寶申會後在媒體見面會接受媒體採訪。中新社發 張舵 攝    中新網大同10月22日電 (張舵)中國日前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表示,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氣候變化】「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能源央企密集布局新能源!
    二、為什麼要重視碳達峰、碳中和?今年兩次重要講話均提到要控制碳排放,經濟工作會議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明年的8項重點任務之一,十四五將成為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階段。核電和以風電、太陽能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同屬低碳清潔能源。中國核電以「核電+新能源」雙輪驅動的發展戰略,與我國碳中和目標相統一,深度契合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戰略,有利於公司發揮核心競爭優勢,不斷做強做優做大,為我國實現碳中和願景目標作出貢獻。
  • 日本碳中和困境:核能、可再生能源
    日本承諾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菅義偉政府為實現這個未來目標,正不斷努力解決近期出現的關鍵性問題。這反過來又引發了一場討論——到本世紀中葉,日本為獲取安全、穩定、可靠和綠色的能源,是需要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還是更多的核能?1、  碳中和目標
  • 報告建議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百分百可再生能源目標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與電力市場化改革深入的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亟需抓住低碳發展機遇,積極採購可再生能源,以實際行動助力中國實現碳中和。」研究報告稱。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網際網路科技產業的碳排放增長備受關注。2020年,秦淮數據集團成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中首家提出203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目標的企業。
  • 石油石化如何實現碳中和目標
    ,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目標,對能源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改變,甚至是一次徹底的革命。北方採暖在嘗試「以氣代煤」「以電代煤」,交通領域在探索「以電代油」「以氫代油」……一種能源被替代,可能不是資源的枯竭,而是新技術帶來的顛覆或替代。  碳中和不等同於碳的零排放而是排放多少碳就做多少抵銷措施。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
  • 生物能源助力我國實現「碳中和」
    什麼是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要達到碳中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特殊的方式去除溫室氣體,例如碳補償。二是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
  • 碳中和目標拉動各類應用
    「2019年全球碳排放330億噸,我國佔了100多億噸,且還沒有達峰,單位供電碳排放量也高於世界平均水平,實現我國提出的2060年『碳中和』目標任務艱巨。」在近日召開的「新基建·綠色投資」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史玉波坦言,依靠現有路徑難以完成「碳中和」任務,亟需尋求新的路徑、取得較大突破,才有可能實現目標。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煤電何去何從?
    在中國提出「2030年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後,曾經飽受爭議的煤電加速退出路徑逐漸明朗。目前全球已經有不少國家和地區承諾將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但對於碳排放已經達峰的一些發達國家來說,它們有60至70年的時間從「碳達峰」平穩過渡到「碳中和」,但中國則承諾,將用30年的時間來完成這一轉變。
  • 四院士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這是繼9月22日,習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做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承諾後,對氣候變化做出的第二次重大表態。內容更加具體,指標更加明確,任務更加艱巨。12月16-18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布置了2021重點任務,就明確提出要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新能源,來支持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 實現「碳中和」:風電、光伏和生物質發電,在我國能源替代的地位
    2020年,中國提出「碳中和」目標:到2030年,中國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為應對氣候變化,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何為碳中和?粗淺的解讀就是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為增量,與每年消減的二氧化碳量為減量,增量與減量相互低消持平,叫「碳中和」。
  • 最新報告 | 綠色和平呼籲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設立100%可再生能源目標
    2021年1月12日,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布《邁向碳中和:中國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研究報告,提出中國網際網路科技企業應發揮低碳轉型的引領作用,設立有雄心與遠見的可再生能源目標,實現100%可再生能源的時間點應設在2030年前、不應晚於2050年。
  • 「十四五」期間 可再生能源必須要實現跨越式發展
    過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帶著綠色「光環」,以迅猛的姿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領域一枝獨秀。從明年起,除海上風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成本已然大幅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 上海電力大學施正榮教授: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關鍵在於能源結構轉型
    施正榮教授認為,目前中國在各個新能源領域引領世界,並在今年已經實現了將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40%-45%的宏偉目標。中國下一階段的目標是,將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施正榮教授認為關鍵在於能源結構轉型。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文丨本報記者 張子瑞在12月1日開幕的2020張家口長城·國際可再生能源論壇上,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按照原來規劃,我國2030年的能源消費目標是: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煤之內;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2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張濤表示,在我國承諾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原計劃目標勢必做出調整。
  • 中科院副院長、院士張濤:拆掉能源「圍牆」,早日實現「碳中和」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院士張濤表示,在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下,我國減排任務艱巨。 按照原來規劃,我國2030年的能源消費目標是:一次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60億噸標煤之內;非化石能源佔比達到20%;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達到全球平均水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張濤表示,在我國承諾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原計劃目標勢必做出調整。
  • 碳減排目標下,光伏行業前景可期!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這為高比例非化石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也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還是煤炭產能最多的國家。面對2030年碳峰值、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任務十分艱巨。
  • 實現碳中和目標?專家:急需構建捕集技術新體系
    原標題:實現碳中和目標?   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暖之際,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的《CCUS在低碳發電系統中的作用》報告也指出,CCUS技術是化石燃料電廠降低排放的關鍵解決方案。   「如果不用CCUS,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可能需要關閉所有化石燃料發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