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控溫目標解讀: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人類活動極有可能是20世紀中期以來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以上,而過去的130年全球升溫0.85℃——這是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以下簡稱IPCC)在去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第一工作組報告中提到的。

  就在上個月,IPCC在德國柏林陸續發布了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二、第三工作組報告。5月9日,中國氣象局組織召開宣講會,請來業內專家解讀第五次評估報告中第二、三工作組報告的內容。今天,科技日報帶您翻開這兩份報告,關注我們共同生存的星球上所發生的變化。

  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

  IPCC第二工作組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所有大陸和各大海洋都在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在許多情況下,全世界尚未做好應對不斷變化氣候風險的準備。

  這份題為《氣候變化2014:影響、適應和脆弱性》的報告詳細闡述了迄今為止氣候變化產生的各種影響和未來風險,以及為了降低風險而採取有效行動的各種機會。

  IPCC表示,1970年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增速加快,各種情景研究認為,將全球平均溫度上升限制在2℃是可能的,這意味著與2010年相比,到本世紀中葉要將全球溫室氣體減少40%至70%,到本世紀末減至近零。

  土地是2℃目標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減緩毀林並種植森林已阻止甚至逆轉了因毀林產生的排放增加。通過造林,土地可用於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也可通過生物質發電與二氧化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然而,迄今為止這種組合尚未呈現規模化,常年儲存在地下的二氧化碳面臨著各種挑戰,並需要對加劇的土地競爭風險進行管理。通過實現土地的多功能用途,可減少這些風險。

  「有許多不同的路徑均可達到未來不超過2℃的既定目標。所有這些路徑都需要大量投資。避免進一步延誤減緩並利用各種技術限制相關的成本。」第三工作組聯合主席之一艾登霍費爾說。

  氣候變化會使已存在的健康問題惡化

  環境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一直是大家最關心的話題,在第二工作組報告中指出:到本世紀中葉,預估氣候變化將主要通過惡化已存在的健康問題來影響人類健康。與沒有氣候變化的基準期相比,預計整個21世紀的氣候變化將加劇很多地區尤其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不良健康狀況。

  「氣候變化主要通過加劇已經存在的健康問題來影響人類健康。」國家氣候中心在IPCC第五次評估影響適應報告解讀中表示:「目前,全球變暖已導致一些地區與炎熱有關的死亡率增加,與寒冷有關的死亡率降低;局地溫度和降水的變化已經改變了一些水源性疾病和病媒的分布。另外,氣候變化對霾天氣的形成有一定的影響。21世紀以來,中國霾日數顯著增加,對人體健康影響大。」

  解讀指出:洪澇、熱浪、空氣汙染等氣候變化,會通過人口轉移、疾病傳播、糧食供應等途徑給人類帶來疾病、傷害,這些都應受到我們的高度重視。

  環境治理尚需大的體制和技術變革

  第三工作組報告題為《氣候變化2014:減緩氣候變化》,報告指出:「通過採取各種技術措施以及行為改變,有可能將全球平均溫度升高幅度限制在超出工業化前水平的2℃以內。但是,只有通過重大體制和技術變革,才有可能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上述閾值之內。」

  IPCC表示,2000年—2010年期間的排放增速比之前30年中的任何10年都要快,根據報告,要實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穩定,要求有效地使用能源,並在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建築、工業、土地利用和人類居住等各行業進行減排。

  「我們不僅要研究溫升2℃目標下全球長期減排的路徑,還要關注在這個目標之下能源、交通、建築、城市建設等各個行業要採取什麼樣的發展路徑和技術的選擇,以更有效地減緩氣候變化。」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三工作組報告主要作者協調人、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周大地說。他呼籲加強對現有政策效果的評價,進一步統一對長期減排目標的認識,儘快行動,推進中國可持續發展。

  踐行綠色 我們能做些什麼

  IPCC第五次評估科學基礎報告顯示:如果將工業化以來全球溫室氣體的累計排放控制在1萬億噸碳(約合3.7萬億噸二氧化碳),人類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能夠把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與1861—1880年相比)以內;如果把累計排放控制在1.2萬億噸碳(約合4.4萬億噸二氧化碳),有一半的可能性能夠實現溫控目標;如果把累計排放限額放寬到1.6億萬噸碳(約合5.7萬億噸二氧化碳),則只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能夠實現溫控目標。到2011年,人類已經累計排放0.5萬億噸碳(約合2萬億噸二氧化碳),未來留給人類的碳排放空間極其有限。「因此,未來要實現『比工業化前升溫不超過2℃』的目標,需要全世界共同的努力。」IPCC中國政府首席代表、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說。

  國家氣候中心印發的IPCC第五次評估科學基礎報告解讀指出:未來,我們還要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能力特別是應對極端事件的能力,與此同時,通過提高能源效率、調整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植樹造林等手段,才能切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踐行綠色低碳發展。

  「加強風險管理,降低氣候變化風險,從國家層次上要重視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呼籲大家行動起來,科學認識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鄭國光說。

  (文章來源: 中國科技網 責任編輯:葉海英)

相關焦點

  • 自1980年以來,全球平均表面溫度上升了約1攝氏度
    據WMO報導,2018年世界平均氣溫比工業革命前標準1850~1900年平均高1.0度,14.68度.雖然不是2016年創下觀測史上最高平均氣溫的記錄,但在相同溫度下是第2、第3的15年、17年之後是第4位.從2015年開始連續4年持續了創紀錄的高溫。另外,觀測史上氣溫較高的年份的前20位集中在這22年間。
  • 秦大河:21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將上升6.4度
    秦大河:21世紀末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將上升6.4度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6日 16:54 來源:CCTV.com   CCTV.com消息:今年暖冬天氣一直是全球議論的焦點,中國氣象局局長秦大河表示,全球氣候變暖是造成暖冬的一個主要原因,而氣候變暖很可能是人為溫室氣體增加所造成的。
  • 相比工業革命前 全球平均溫度已上升超1攝氏度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巴西媒體報導,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地球表面平均溫度已經上升1.02攝氏度,這也是有記錄以來地表平均溫度升高首次超過1攝氏度。英國氣象辦公室將2015年1月至9月的地表均溫與1850到1900年觀測到的地表溫度做了對比,並得出結論:當前地表溫度已經相比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上升了1.02攝氏度。
  • 如果全球平均溫度上升2℃,人類會陷入危機嗎?科學家給出答案
    我們的地球經歷了40多億年的變遷,才形成了如今完整平衡的生態,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活動,對大自然的生態造成了巨大的破壞,其中有許多惡果都已經顯現,比如說全球極端天氣如乾旱、洪水的增加,北極臭氧層空洞還有全球溫室效應的顯現。
  • 全球控溫 1.5 攝氏度的警告是陰謀嗎?我們需要關注全球變暖嗎?
    在這份報告裡,IPCC警告說: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全球平均氣溫已經上升了1°C,帶來的後果是已經顯示出更多的極端天氣、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明顯減少以及其他生態和環境變化。IPCC 第一工作組聯合主席,中國人翟盤茂特別強調:人類應該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C,而不是我們之前認為的 2C,只有這樣,才可以避免一系列氣候加速變化。
  • 人類社會承受氣溫上升極限是2℃,如果不限制碳排放,人類就完了
    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提到了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長期氣溫目標(UNFCCC 2010)。一年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通過了《坎昆協定》。協定中提到:需要大幅度削減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以期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保持在比工業化前水平高出2℃以下。這被稱為坎昆2°C目標。
  • 由於南極冰層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2.5米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即使巴黎協議的氣候目標得以實現,南極的冰層融化也將使海平面上升2.5米。研究人員發現,即使溫度上升限制在2攝氏度(3.6華氏度),熔化仍將繼續。2015年,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籤署了一項名為「巴黎協議」的協議,其中規定了如何應對氣候變化,並試圖將氣溫控制在攝氏3.6度以下。新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聲稱這種有限的溫度上升仍然不足以阻止劇烈的變化。
  • 外媒:平均氣溫上升1度 全球氣候踏入"未知領域"
    中國網11月11日訊 據英國媒體11月9日報導,英國氣象局的科學家們表示,到2015年末,全球氣溫較之工業化以前將上升1度,這標誌著全球氣候將踏入「未知區域」。此外,2015年還將成為史上最熱的一年,其氣溫遠遠高於往年的記錄。
  • 地球平均溫度上升6℃,世界將發生怎樣的變化?
    而這不得不令人們反思,澳洲平均氣溫升高1℃就能引起持續數月的森林大火,如果不加以控制,隨著氣候變暖全球平均溫度持續上升,世界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海平面將上升2.3米,溫室氣體融入海水酸性增強,沿海紅樹林及珊瑚礁等生態系統將被嚴重破壞,海水無法被淨化,赤潮出現的頻率將大大增加,海堤失去保護,人們不得不通過高頻率地維修海堤以保證家園不受影響。
  • 科學家們警告: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人類或將走向滅亡
    科學家們警告:如果全球氣溫上升2℃,人類或將走向滅亡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發展至今,除了自身的優勢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地球給予了我們不斷發現的資源和空間,在進入工業時代之後,人類文明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科學技術水平大幅度的提高,人類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 科學網—研究揭示200萬年全球平均表面溫度
    本報訊 本周《自然》發表的一篇論文重構了過去200萬年的全球平均表面溫度。
  • 研究表明近百年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增0.74℃ 專家今向市民解讀氣候...
    觀測表明,近100年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增加了0.74℃,百年來14個最暖的年份均出現在1983年以後。2006年全球平均氣溫較1960-1990年平均偏高0.42℃,排百年以來第六位。我國的氣溫變化與全球氣溫變化基本同步,尤以北方增溫最為明顯,從1986/1987年冬季開始,中國已連續經歷了21個暖冬。2006年為我國195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與1998年持平。
  • 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快!法國新氣候模型顯示全球暖化加速
    法國科學家今(9月17)日表示,根據新的氣候模型,燃燒化石燃料排放至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促使地球表面溫度上升的速度,較過去所認為更快。(圖/網際網路) 法國兩個頂尖研究中心發布的不同氣候模型顯示,倘若排碳量持續不受節制增加,至2100年前,地球平均溫度可能上升至較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6.5至7.0度。 這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2014年第5次評估報告預測的數值高出達攝氏2度。新的氣候模型將取代聯合國當前用來預測的模型。
  • 全球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 我國沿海海平面呈加速上升趨勢
    近日,自然資源部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基於海洋觀測網及相關數據,編制完成了《中國氣候變化海洋藍皮書(2020)》(以下簡稱《藍皮書》),公布了全球、中國近海關鍵海洋要素的最新監測信息。2019年全球平均海平面較2018年高8.5毫米《藍皮書》顯示,1870—2019年,全球平均海表溫度上升趨勢明顯,過去十年(2010—2019年)平均值高於1870年以來的任何一個十年,2019年比常年(1981—2010年,下同)高0.27℃。1955—2019年,全球0—700米海洋熱含量增長速率為3.1×1022焦耳/10年~3.8×1022焦耳/10年。
  • 央視動畫解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 未來世界將變成什麼樣?
    央視動畫解讀:如果全球繼續變暖 未來世界將變成什麼樣?發布時間:2018年12月05日 16:42 A-A+     央視網消息:《巴黎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較工業化前水平控制在
  •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 實現《巴黎氣候...
    瑞士當地時間7月9日,總部位於日內瓦的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氣候預測指出,未來五年(2020—2024年),全球年平均氣溫或將比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升高至少1°C,並且很可能在0.91°C~1.59°C範圍內。
  • 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原標題:全球地表溫度110年上升0.89℃ 人類活動是主因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7日發布第五次評估報告稱,1901至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升高了0.89℃,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將繼續升高1.5至2.0℃。報告指出,有95%的可能性,人類活動是自1950年代以來地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全球表面平均溫度(GMST)比率的有限上升激起了關於氣候變化的爭論
    據了解,全球表面平均溫度(GMST)比率的有限上升激起了關於氣候變化的爭論,在一片辯論聲中,Kevin Trenberth 指出自然的氣候通量——該通量比一般認為的要大——可以壓制全球背景下的變暖,造成穩定狀態的比率,或者使其出現全球變暖停滯的hiatuses現象,而這具有極大的欺騙性。
  • 報告:到本世紀末全球溫升會達到3.2攝氏度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聯合國:要實現1.5攝氏度溫控目標,未來10年每年全球碳排放需減少7.6%聯合國環境署在26日發布的2019年《碳排放差距報告》(下稱「報告」)中警告,即使考慮到各國已提交的氣候承諾,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上升幅度還是會達到3.2攝氏度,而要實現1.5
  • 全球氣候變化不超過 2℃是個什麼梗?
    來源:CFP參加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各國代表們眼下仍在巴黎緊鑼密鼓展開磋商,希望能達成18年來首份重要的氣候協議,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將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到2℃以下。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全球變暖溫度超過2℃,將會帶來乾旱、熱浪、海平面上升等各種自然災害。只有將變暖溫度控制在2℃以下,才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