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不超過 2℃是個什麼梗?

2020-12-05 界面新聞

2015年9月14日消息,NASA發布的衛星數據顯示,2015年夏季北極海冰最小值為69.9萬平方英裡,低於1981-2010年平均值,為史上第四低值。來源:CFP

參加第21屆聯合國氣候大會的各國代表們眼下仍在巴黎緊鑼密鼓展開磋商,希望能達成18年來首份重要的氣候協議,其中一項重要的議題就是如何將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到2℃以下。

許多科學家認為,如果全球變暖溫度超過2℃,將會帶來乾旱、熱浪、海平面上升等各種自然災害。只有將變暖溫度控制在2℃以下,才能維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氣候環境。

絕大多數氣候學家都認可地球正在變暖這一事實,也同意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的問題是,全球氣溫升高2℃是否真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2℃何以成為如此重要的一個指標?

2℃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耶魯經濟學家諾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1977年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如果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出2℃以上,那麼氣候變暖對經濟增長和環境質量的傷害將會變得嚴重。

他之後的許多論文和研究都支持「全球升溫不能超過2℃」這樣一個觀點,並得到了聯合國氣候公約的認可。

1992年聯合國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逾190個國家成為該公約的締約方,目標是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穩定在一定的水平,以限制人為因素對氣候環境的幹擾。2010年,締約方認可了「2℃目標",認為需要將全球氣溫升高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

氣候學家們認為,與工業革命(人類開始使用化石燃料)前的平均氣溫相比,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了2攝氏度以上,那麼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地球將出現很大的變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淹沒海岸、乾旱和山火頻發、各種動植物滅絕等等。

聯合國和英國的科學家們最近得出結論說,地球的平均溫度已經升高了1攝氏度,而2015年成為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

聯合國氣候變化高級官員菲格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近期向媒體表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已經得出結論我們需要重視「2攝氏度」這一界限,這是從人類、經濟和基礎設施角度考慮、我們可以承受的氣候變暖的極值。否則,人類將會陷入一種危險的境地,經濟、生存和基礎設施可能會隨時被打破,讓人束手無策。

科學目標還是政治目標?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科學家認為設定「2攝氏度」這樣一個門檻過於武斷,因為支持這一理論的研究並不充分,因此將其作為政策交付執行也不實際。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氣候學教授Mark Maslin說,(2攝氏度)它源自政治目的,而不是科學分析。它並非是一個理性、合理的目標。

《華爾街日報》文章說,政策制定者們一般都認為2℃目標有一個嚴謹的科學基礎,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出版的各種報告被認為是對全球氣候變暖研究最為詳盡的。事實是,其所有研究報告中對2℃目標都隻字未提。

《經濟學人》雜誌最新一篇文章說,2℃目標更像是一個政治目標而不是科學目標。它的好處在於,它把複雜的氣候系統變化縮減成了一個簡單易懂的數字,政客們只要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就好了,而且還可以藉此衡量他們相關工作的成效。

但有人擔心事情沒那麼簡單,研究全球問題並非想像的那麼容易。地球不同地區變暖的速度不同,大氣層的變化也不相同,因此要得出一個單一的數字需要進行各種各樣的修正。

還有科學家提出對這一目標進行修正。德國國際和安全事務研究會(Germa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Security Affairs)的研究人員Oliver Geden認為2℃目標很不現實、顯然無法實現,因此呼籲對這一目標進行修改。而史丹福大學近期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不立即採取措施大幅減少溫室其他排放,地球變暖的幅度幾乎很快就能達到2℃了。

無論如何,仍有許多科學家支持設定這樣一個目標,因為這樣至少可以給政策制定者們在對付全球氣候變暖方面一個明確的方向。而不管制定的是什麼目標,只有不斷加大減排的力度才有可能實現。《華盛頓郵報》說,如果在未來幾年不採取進一步措施減少排放,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以下的目標基本沒有可能實現。

華盛頓世界資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氣候項目高級經理Kelly Levin說,許多人希望巴黎氣候大會能制定一個清晰、有力的目標來完備2℃目標,讓政府和私人部門都了解需要改變的幅度。考慮到氣候系統的熱慣性和滯後性,我們其實不可避免地已經有了一些」氣候變化承諾「,也正在經歷氣候變暖的過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天下事,請戳天下首頁(tianxia.jiemian.com)。動動手指,長按二維碼,關注【最天下】微信公眾號:theveryworld (如果長按不行,就麻煩看官掃下唄)

相關焦點

  • > 1.2.4 全球氣候變化 教案
    分析這條標準,其中包含的具體要求如下: 1、閱讀圖表資料,了解全球氣候的變化周期,並據此歸納各時期氣候變化的規律和特點。 2、閱讀圖表資料,了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3、根據資料說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可能影響。 學習的重點不在全球氣候變化本身,而是把全球氣候變化看作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從而探討其對人類活動的可能影響。
  • 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氣候變化及對策被簡化為4個簡單的數字——2、445,以及25到40。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全球氣候異常變化成因是什麼,是厄爾尼諾現象,或是全球氣候異常
    而且全球各個地區都有類似的現象出現,所以很多人都覺得有些擔心。地球的氣候變化基本上科學家認為是地球的溫室效應造成,可是也有一些人覺得氣候變化很可能是其他因素,那麼到底還是怎麼樣的情況呢?這點科學家爭論還是比較大,美女小倩熱愛科學,也喜歡科學研究,朋友們可以加我粉絲和關注,我們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 15個「氣候臨界點」已被激活9個,科學家:氣候變化已經不可逆
    關於人類對氣候的改變,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事實,而隨著生態系統的調整,影響也是我們有目共睹的了。近一萬年以來,地球氣候一直保持相對穩定,但近幾個世紀卻發生了顯著變化。澳大利亞著名氣候學家威爾·斯特芬用鐵達尼號解釋了人類關於氣候變化的危機,「如果鐵達尼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裡來減速和掌舵,但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裡,那麼它註定要失敗。」斯特芬在《自然》雜誌發表的一篇研究指出,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現在已經激活了9個。目前,氣候臨界點激活數超過了一半,但這一情況還在進一步惡化。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王雪梅)中國作為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主動承擔相應責任,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努力推動全球氣候談判。
  •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談全球變暖及中國氣候變化
    我們想問一下,現在氣候變暖在科學上有沒有數據和研究證明全球都是在變暖的? 2007-07-26 15:02:30董文杰: 這個應該對全球變暖、氣候變暖的科學證據是非常充分的。所以說,在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大概有數千個科學家參與這個事情,都是氣候方面權威的科學家,一起來評估這個影響。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什麼是氣候變化
    原標題:什麼是氣候變化  「氣候」不是颳風、下雨、天晴、起霾這樣的天氣變化。「氣候」指的是數年甚至數百年這種長時期內的天氣平均或統計狀況,通常由某一時段內的平均值以及距平均值的離差值來表徵,主要反映一個地區的冷、熱、幹、溼等基本特徵,即地球上某一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
  • 全球環境變化、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
    全球環境變化如何影響人類健康 下圖展示了全球環境變化影響人類健康的幾種途徑。自上而下,有三種途徑變得越來越複雜,越來越不直接。最上面的幾個例子是說明物理環境條件的變化如溫度極限、紫外線幅射水平可直接影響人類的生理和健康。位於圖的中間和下面的途徑,其中包括環境條件、生態系統功能和人類社會經濟條件的相互作用,說明了影響過程的複雜性。
  • 全球氣候變化形成的有關原因
    氣候變化會帶來哪些影響?氣候變化導致災害性氣候事件頻發,冰川和積雪融化加速,水資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 化還引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區遭受洪澇、風暴等自然災害影響更為嚴重,小島嶼國家和沿海低洼地帶甚至面臨被淹沒的威脅。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地球歷史氣候變化:在地球過去46億年的歷史中,大部分時段比目前溫暖,90%的時段只有一極有冰,10%的時段兩極有冰。
  • 海洋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變化
    新的研究表明,古代海洋中的氧氣含量對氣候變化具有驚人的彈性。 科學家們利用地質樣本來估計5600萬年前全球變暖時期的海洋氧氣含量,並發現海底缺氧(缺乏氧氣)的「有限擴張」。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研究發現人類活動導致全球氣候變化
    2016年成為有氣象數據記錄以來最熱一年,連續打破最高溫的第3個年頭。各種數據、模型、對比照片,主流科學界已經趨向明確地認為全球氣候變暖由人類活動導致。20年以來,過去全球變化2000年氣候團隊(PAGES 2k)以及國際過去全球變化研究計劃(Past Global Changes, 簡稱PAGES)發布了自公元開始的2000年氣候多源代用數據報告,進步明確20世紀氣候變暖的原因與人類活動有關,為研究人類活動和自然變率在全球氣候系統變化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 氣候變化重塑世界
    比如說這張照片,2015年全世界150個國家元首和領導人,齊聚到一起開會,討論的唯一主題就是關於氣候變化。大家可能會問,氣候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讓這麼多的領導人全部來做同樣一件事情,它對於我們究竟有多重要?
  • 《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 全方位聚焦氣候變化影響
    《聲明》確認了去年12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布的臨時聲明中的信息,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溫度第二高的年份,2015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5年,2010年至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10年;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個連續10年都比1850年以來的前一個10年更熱;2019年結束時,全球平均溫度比估計的工業化前水平高出1.1℃,僅次於2016年創下的紀錄。
  • 全球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全球氣候變化定義及成因  1. 全球氣候變化的定義  氣候變化是指氣候平均狀態統計學意義上的巨大改變或者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氣候變動。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內部進程,或是外部強迫,或者是人為地持續對大氣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變。
  • 全球:展望2021,氣候變化「勝負轉折點」或許就在今年!
    2021年,新的一年,或許新冠疫情將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在全球範圍內,取而代之的熱議話題可能將是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他認為氣候變化持久戰的勝負轉折點或許就在今年。1. 至關重要的氣候大會2021年,世界各國領袖們將匯集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參加第二次全球氣候峰會。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