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變化

2021-01-20 騰訊網

新的研究表明,古代海洋中的氧氣含量對氣候變化具有驚人的彈性。

科學家們利用地質樣本來估計5600萬年前全球變暖時期的海洋氧氣含量,並發現海底缺氧(缺乏氧氣)的「有限擴張」。

全球變暖——過去和現在都在消耗海洋氧氣,但新的研究表明,在古新世始新世熱最大值(PETM)期間,氣溫上升5攝氏度導致全球海底缺氧不超過2%。

然而,今天的情況與古新世新世交替時期不同——今天的碳排放速度要快得多,而且我們正在向海洋中添加營養物汙染——這兩種情況都可能導致更迅速、更廣泛的氧氣損失。

這項研究是由一個國際團隊進行的,包括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埃克塞特大學和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研究人員。

首席作者、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馬修·克拉克森博士說:「我們研究的好消息是,5600萬年前,儘管全球變暖明顯,地球系統對海底脫氧反應還是有恢復能力的。」

「然而,今天的情況有所不同是有原因的。

「特別是,我們認為古新世的大氣氧含量比今天高,這可能會降低缺氧的可能性。

「此外,人類活動通過化肥和汙染將更多的營養物質注入海洋,這可能導致氧氣流失,加速環境惡化。」

為了估計古新世極熱時期的海洋氧含量,研究人員分析了海洋沉積物中鈾的同位素組成,從而追蹤氧濃度。

令人驚訝的是,這些在古新世新世熱時期幾乎沒有改變。

這設定了海洋氧氣水平可能發生變化的上限。

基於這一結果的計算機模擬表明,海底缺氧區域的面積最大增加了10倍,使其總量不超過全球海底面積的2%。

這仍然是很重要的,大約是現代缺氧區域的十倍,而且在海洋的某些地方有明顯的有害影響和海洋生物的滅絕。

該研究的合著者、埃克塞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所長蒂姆 蘭頓教授指出:「這項研究顯示了地球氣候系統的適應能力是如何隨時間變化的。」

「我們屬於哺乳動物的目——靈長類動物——起源於古新世新世熱時期。不幸的是,在我們靈長類動物過去5600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海洋似乎變得越來越不適應。」

蘭頓教授補充說:「儘管海洋比我們過去認為的更有彈性,但沒有什麼可以轉移我們對減少排放和解決氣候危機的迫切需要的注意力。」

相關焦點

  • 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萬鴉老5月14日電(記者李曉渝)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是本次印度尼西亞萬鴉老世界海洋大會的主題。   海洋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通過與大氣的能量物質交換和水循環等作用在調節和穩定氣候上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被稱為地球氣候的「調節器」。
  • 科普小百科:海洋與氣候變化(組圖)
    氣候變暖使海水增暖、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水酸化、 大洋環流結構改變以及海洋災害加劇;氣候變化也使得海洋食物網結構變化,部分種群在群落結構的演替和種間競爭中失去優勢、生物多 樣性被改變、海洋/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退化。
  • 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瑞士是這麼做的…
    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的極端氣候時間強度和頻率都會有所增加,類似於「利奇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事件可能會變成常態,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呢。>對今天也有益的短期適應性措施●Flexibility and Resilience 靈活型和韌性可以靈活根據未來變化做出調整的措施●為有長期鎖定效應的措施服務
  • 探尋北極海洋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
    中國自1999年組織實施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以來,已先後實施了5個航次的北冰洋區域多學科綜合考察,重點開展極地環境研究,系統觀測海冰、海洋和大氣變化,探尋極地在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益良多。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近200年來,人類集約化的工業、農業活動改變了地球大氣、海洋和淡水的化學成分, 海洋上層溫度和陸地溫度比工業化前高出約1℃。這些變化使得世界海洋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永久凍土、冰蓋和冰川融化, 湖泊和河流的溫度升高,進而改變了原本的大氣環流模式,並增加了極端氣候的風險。
  • 氣候變化2001
    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情況如何?氣候變化已有哪些影響?將有哪些影響?面對氣候變化,人類可以採取哪些技術對策?經濟對策?請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第三次科學評估——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簡介  候環境是全球環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氣候變化對自然、生物、經濟和社會各個領域正在並將繼續產生重大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及其可能產生的自然環境、社會經濟和政治政策影響,已得到各國政府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
  • 研究稱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魷魚種群增加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氣候變化似乎已經造成一些地區出現水母泛濫成災的情況。然而新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還會導致魷魚種群增加。這一調查結果與科學家此前預期的情況相反。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海水變暖,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使海水酸性變強。
  • 海洋溫度模型的缺陷表明,氣候變化或比預期糟
    原標題:海洋溫度模型的缺陷表明,氣候變化或比預期糟   據外媒報導,由法國和瑞士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近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過去的海洋溫度估計方面存在缺陷。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全球氣候變化通常在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緩慢發生。 相比之下,現在的地球氣候變化很快。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2、地球軌道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不是圓,但橢圓會改變形狀。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氣候變化九問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海洋和海岸帶生態系統監測能力、海洋災害應急能力建設,建設沿海防護林體系,提高沿海地區抵禦海洋災害的能力。加強對各類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的監測、預警、預報,及時發布信息,科學防範和應對極端天氣與氣候災害及其衍生災害。
  • 氣候變化九問-環流 溫鹽 氣候變化 PewCenter 科學家 氣候變暖...
    美國一家致力於研究應付氣候變暖對策的非營利機構PewCenter主管艾琳·克勞森就氣候變暖的一些常識和問題回答了美國國家廣播公司的提問。   問:什麼是氣候突變?   答:科學家們所說的氣候變化,通常指的是"氣候漸變"。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球在逐漸變暖",或者是"氣候在慢慢變暖"。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氣候變化與水資源安全
    氣候變化會改變大尺度的大氣環流形勢,並通過海洋—大氣相互作用、陸地—大氣相互作用等不同圈層間的物理化學作用來影響全球氣候規律,進而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廣泛影響。  氣候變化導致全球海平面高度持續上升。近25年來,海平面上升速率達到3.15毫米/年。其中,2018年全球平均海平面比2017年上升了3.7毫米,是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高值(截至2018年)。由於海洋吸收了大量人為排放的二氧化碳,引發海洋酸化,海洋表面酸鹼值較工業化前下降了0.1個單位,對應的酸度增加了26%。
  • 氣候變化:地震「駭客」揭示了海洋變暖的規模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利用海底地震聲波測量海洋變暖的方法。研究人員說,該研究的原理是聲音在溫暖的水中傳播得更快。該小組研究了印度洋在10年內因震顫發出的聲音數據。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海洋變暖,科學家們看到了聲波的速度在增加。他們的新方法顯示印度洋的年代際變暖趨勢遠高於先前的估計。
  •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摘要
    力爭新增改良草地2400萬公頃,治理退化、沙化和鹼化草地5200萬公頃,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力爭實現90%左右的典型森林生態系統和國家重點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自然保護區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比重達到16%左右,治理荒漠化土地面積2200萬公頃;力爭減少水資源系統對氣候變化的脆弱性,基本建成大江大河防洪工程體系,提高農田抗旱標準;力爭實現全面恢復和營造紅樹林區,沿海地區抵禦海洋災害的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美國政府16日公布的氣候變化評估報告稱,目前全球範圍內的氣候變化是人為因素導致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將是廣泛而深遠的。報告還認為,未來氣候變化及其影響將取決於今天的選擇。
  • 海洋三所研究成果提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新認知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顏金培課題組在南大洋海冰消融對氣溶膠釋放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研究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氣溶膠走航觀測技術,首次完整研究了南大洋羅斯海區域海冰消融過程對海洋氣溶膠釋放的影響,揭示海冰消融會大幅提高海洋氣溶膠的釋放,從海冰覆蓋到消融,海洋氣溶膠的釋放量增加超過30%,海冰融化導致的氣溶膠釋放量增加,有利於減緩極區氣候變暖,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研究提供了新的認知。  與溫室氣體的溫室效應不同,氣溶膠是另一類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物質。
  • 507歲北極蛤:生長紋記錄每年海洋氣候變化數據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006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冰島研究氣候變化,他們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到許多空貝殼和存活的北極蛤,然後冷凍(一種採集樣本的標準程序)帶回實驗室分析,在冷凍運輸途中蛤蜊們在船上死亡。  參與了當年捕撈的艾爾·沃納梅克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北極蛤高齡幾何,於是就把它們送到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