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與氣候變化的關係

2020-12-05 中國臺灣網

  新華網印度尼西亞萬鴉老5月14日電(記者李曉渝)海洋在全球氣候變化過程中的作用及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是本次印度尼西亞萬鴉老世界海洋大會的主題。

  海洋是全球氣候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通過與大氣的能量物質交換和水循環等作用在調節和穩定氣候上發揮著決定性作用,被稱為地球氣候的「調節器」。

  佔地球面積71%的海洋是大氣熱量的主要供應者。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層海水降溫1攝氏度,放出的熱量就可以使全球大氣增溫60攝氏度。

  海洋也是大氣中水蒸氣的主要來源。海水蒸發時會把大量的水汽從海洋帶入大氣,海洋的蒸發量大約佔地表總蒸發量的84%,每年可以把36000億立方米的水轉化為水蒸氣。因此,海洋的熱狀況和蒸發情況直接左右著大氣的熱量和水汽的含量與分布。

  同時,海洋還吸收了大氣中40%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導致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之一。

  另一方面,氣候變化對海洋也造成了巨大影響。氣溫上升導致海平面和海水溫度隨之升高,而海洋對二氧化碳的過度吸收則引發了海水酸化,這些都對海洋和海岸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被認為是珊瑚白化、珊瑚礁死亡、小島嶼遭淹沒等一系列問題的根源。以印尼為例,該國海洋事務和漁業部長表示,在未來幾十年裡印尼將有很多島嶼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沉入海中。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環境學家奧維也發表報告稱,如果不馬上行動,地球上的珊瑚礁將在本世紀末全部消失。

  此外,氣候變化還使海洋的氣候模式與洋流發生了變化,從而加大了海洋災害的程度。尤其是海水酸化後發生倒灌,進入陸地後會對河口、入海口等生態系統造成重大影響。中國國家海洋局海洋科學與技術司專家周志剛博士說,就我國而言,由於經濟發達城市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區,因此針對海洋災害進行防災減災工作並開展海洋工程十分重要。

相關焦點

  • 探尋北極海洋環境與全球氣候變化關係
    中國自1999年組織實施首次北極科學考察以來,已先後實施了5個航次的北冰洋區域多學科綜合考察,重點開展極地環境研究,系統觀測海冰、海洋和大氣變化,探尋極地在全球氣候環境變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於提高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助益良多。
  • 海洋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變化
    新的研究表明,古代海洋中的氧氣含量對氣候變化具有驚人的彈性。 科學家們利用地質樣本來估計5600萬年前全球變暖時期的海洋氧氣含量,並發現海底缺氧(缺乏氧氣)的「有限擴張」。
  • 北極海冰精準預測,不僅僅關係氣候變化
    北極海冰面積與人類生活有什麼關係?科技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團隊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驥平。  數值模式直接關係預測準確性  劉驥平告訴記者,目前北極海冰季節預報有兩種手段,一種是較為簡單的統計方法,另一種是複雜的數值模式。  每年9月,北極海冰覆蓋範圍出現最小值。
  • 海流與氣候變化關係密切
    海洋環流的數值模擬關係到未來氣候狀況,特別是關係到在地球兩極之間流動的一個「傳送帶」洋流的狀況,後者在決定全球氣候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北大西洋往下沉的、冷的、含鹽量高的海水驅動著一個從北美向歐洲流動的洋流,由這一洋流攜帶的溫暖的表層海水有助於使歐洲保持溫和的氣候。這一洋流被稱為氣候系統的「致命弱點」,因為溫度稍微上升都有可能因海水不能在北大西洋沉降而使得「傳送帶」停止轉動。
  • 科普小百科:海洋與氣候變化(組圖)
    氣候變暖使海水增暖、冰川融化、海平面持續上升、海水酸化、 大洋環流結構改變以及海洋災害加劇;氣候變化也使得海洋食物網結構變化,部分種群在群落結構的演替和種間競爭中失去優勢、生物多 樣性被改變、海洋/海岸帶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退化。
  • 507歲北極蛤:生長紋記錄每年海洋氣候變化數據
    據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報導,2006年,英國班戈大學海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們前往冰島研究氣候變化,他們在大西洋北部的冰島海底捕撈到許多空貝殼和存活的北極蛤,然後冷凍(一種採集樣本的標準程序)帶回實驗室分析,在冷凍運輸途中蛤蜊們在船上死亡。  參與了當年捕撈的艾爾·沃納梅克說:「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這些北極蛤高齡幾何,於是就把它們送到了實驗室。」
  • 海洋溫度模型的缺陷表明,氣候變化或比預期糟
    原標題:海洋溫度模型的缺陷表明,氣候變化或比預期糟   據外媒報導,由法國和瑞士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近日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過去的海洋溫度估計方面存在缺陷。
  • 氣候變化的「蝴蝶效應」
    近200年來,人類集約化的工業、農業活動改變了地球大氣、海洋和淡水的化學成分, 海洋上層溫度和陸地溫度比工業化前高出約1℃。這些變化使得世界海洋的物理化學性質發生了變化,永久凍土、冰蓋和冰川融化, 湖泊和河流的溫度升高,進而改變了原本的大氣環流模式,並增加了極端氣候的風險。
  • 「一年一小災,十年一大災」,氣候變化與災難有什麼關係?
    因為這些周期之間的相互聯繫,很難證明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性,而不僅僅是自然變異的又一次波動。但自那時以來,人為的氣候變化已經遠遠超出了天氣和季節性溫度的自然變化。2017年美國國家氣候評估的結論是,「觀測記錄中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可以解釋觀測到的氣候變化」。
  • 太陽活動如何影響天氣氣候變化
    近20年的研究已清楚表明,天氣氣候的形成和變化,尤其是氣候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氣運動所產生的,它們是氣候系統(包括大氣、海洋、地圈和生物圈等)共同作用的結果。作為大氣和海洋運動能量基本來源的太陽,無疑在大氣等系統的運動和變化中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李崇銀院士從氣象學角度概括歸納了太陽活動與天氣氣候變化的關係。
  • 「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西班牙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
    西班牙當地時間12月10日下午,由科技部主辦的「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主題邊會在馬德裡氣候變化大會(COP25)「中國角」成功舉辦,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出席邊會並致辭。
  • 從西天山乾濕變化看氣候與海洋的關係
    乾旱程度和頻率與其他水文氣候事件對於中亞乾旱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生活有著重要影響。作為重要的氣候代用數據,乾濕變化敏感的樹木年輪為科學研究提供了一種器測氣候資料的有效途徑。近十多年來,作為水文氣候變化的代用資料,許多樹輪年表已經在中亞地區被建立起來。  新疆地區的氣候器測資料顯示,夏季溫度和冬季溫度自20世紀70年代出現上升趨勢,同時夏季降水也開始增加。
  • 海洋三所研究成果提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新認知
    本報訊 近日,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氣化學與全球變化重點實驗室顏金培課題組在南大洋海冰消融對氣溶膠釋放與氣候變化的影響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研究利用自主搭建的高分辨氣溶膠走航觀測技術,首次完整研究了南大洋羅斯海區域海冰消融過程對海洋氣溶膠釋放的影響,揭示海冰消融會大幅提高海洋氣溶膠的釋放,從海冰覆蓋到消融,海洋氣溶膠的釋放量增加超過30%,海冰融化導致的氣溶膠釋放量增加,有利於減緩極區氣候變暖,為極區氣候變化影響研究提供了新的認知。  與溫室氣體的溫室效應不同,氣溶膠是另一類影響氣候變化的重要物質。
  • 重新審視人類與環境的關係,詳細盤點應對氣候變化的76種方法
    氣候變化不僅造成了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海洋升溫和酸化,還對人類健康、糧食安全等帶來嚴重影響。 為了人類和地球的未來,減少碳排放勢在必行。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近期所表達的「我們需要所有國家證明,我們能夠在本10年的基礎上實現45%的減排並在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我們知道,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的唯一途徑。」
  • 科學小記者 | Wow,海洋中古氣候變化的見證者——浮遊有孔蟲
    史蒂芬老師說:「在開闊海洋中發現的浮遊有孔蟲經常被用於海洋洋流或氣候研究,甚至從事海洋汙染研究。」這就是近代以來越來越重視浮遊有孔蟲研究的原因所在。  講座中在史蒂芬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對浮遊有孔蟲從最初的完全不認識,到漸漸地了解,再到產生濃厚的興趣,引發了同學們深深地好奇心和關注力。
  • 新報告探討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
    中國氣象網訊據世界氣象組織11月6日消息,一篇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地利用對2014年的某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產生了影響,這些事件包括:太平洋中部的熱帶氣旋,歐洲的強降水,東非的乾旱,澳洲、亞洲和南美的極端高溫。
  • 氣候變化直接影響南極企鵝
    編者按被譽為「海洋之舟」的企鵝是一種古老的遊禽,它們大多分布於南半球。近年來,不斷傳來南極冰雪消融與企鵝數量減少的消息。一些科學家研究認為,企鵝數量的減少氣候變化「難辭其咎」。更有研究人員表示,由於不能適應南極持續上升的溫度,預計到2099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年阿德利企鵝數量可能會減少58%。
  • 氣候變化:地震「駭客」揭示了海洋變暖的規模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利用海底地震聲波測量海洋變暖的方法。研究人員說,該研究的原理是聲音在溫暖的水中傳播得更快。該小組研究了印度洋在10年內因震顫發出的聲音數據。隨著全球變暖導致海洋變暖,科學家們看到了聲波的速度在增加。他們的新方法顯示印度洋的年代際變暖趨勢遠高於先前的估計。
  • 地球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全球氣候變化一直在發生
    全球氣候變化通常在數千年或數百萬年的時間裡緩慢發生。 相比之下,現在的地球氣候變化很快。太陽的能量輸出不是恆定的,它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它會影響我們的氣候。 2、地球軌道的變化 地球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個橢圓不是圓,但橢圓會改變形狀。
  • 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磁場強度
    原標題:氣候變化影響地球磁場強度  新華社東京9月13日電 (記者藍建中 報導員甘璐)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地球磁場強度發生變動是由於極地冰蓋增減導致地球自轉速度出現變化造成的。這將有助於研究氣候變化與地球磁場變化之間的關係。  地球磁場不僅能避免對生物來說有害的宇宙射線和太陽風,還能防止大氣的散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