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化簡化應對4個數(組圖)

2020-11-25 搜狐網

  近日在印度尼西亞峇里島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全球氣候變化及對策被簡化為4個簡單的數字——2、445,以及25到40。

  聯合國氣候報告指出,全球變暖已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地球「發燒」很有可能是人為的溫室氣體排放造成的;海洋升溫的速度一直超過以往;全球變暖帶來的不利影響已經出現,例如物種滅絕和變化無常的惡劣天氣。為了避免全球變暖可能帶來的氣候災難,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4個數字的對策——

  「2」代表避免氣溫上升兩攝氏度。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指出,相對於19世紀初期來說,地球氣溫平均升高了0.7攝氏度(1華氏度),如果繼續升高1.3攝氏度,即共升溫兩攝氏度(3.4華氏度),人類將不可避免地遭受嚴重的後果——地區性缺水、農作物減產、珊瑚礁大面積消失、由熱浪導致的更高的死亡率、更為可怕的暴風雨或暴風雪。如果各國政府不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其它由工業、運輸業和農業產生的導致氣候變暖的氣體的排放,事情將變得越發嚴峻。

  「445」代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穩定在百萬分之445以下。為了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兩攝氏度以下,大氣中捕獲熱量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或與之相當的氣體含量必須控制在百萬分之445以下。據估計,如果排除起到抵消作用的防熱效應,當前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低於百萬分之400。專家認為,如果能夠實現這一目標,就可以拯救地球於水火之中,讓人類免受氣候變化引發的一系列可怕後果。

  「25到40」代表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降低25%到40%。發達國家是導致氣候變暖的主因,歐盟和其它很多發達國家已經開始執行這一最低標準,它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之前,將工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降低25%到40%,也就是低於1990年的水平。如果能夠做到,便可實現將氣溫升高幅度降低在兩攝氏度以下的目標。中國、印度等經濟快速發展的國家,也正在通過自發性計劃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然而,在所有重要的工業國中,美國是惟一拒絕接受相關減排標準的國家。 楊凌

  圖一:氣候變暖導致格陵蘭島冰山融化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中國氣象局局長、國家氣候委員會主任委員、聯相關公司股票走勢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中國首席代表鄭國光表示,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行動,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國家新型安全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有效應對氣候風險的重大舉措。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應對氣候變化出現三個新特點
    中新網舊金山9月14日電 (孫忠一 孫秋霞)英國一項最新研究稱,如果不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未來熱帶、亞熱帶地區以及美國、歐洲等地因熱浪死亡的人數都會持續上升。  氣候變化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全球性挑戰,關乎全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在2018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中國角」開幕式上,與會嘉賓指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呈現出三個新特點。
  • 中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舉措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 王雪梅)中國作為遭受氣候變化不利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主動承擔相應責任,支持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參與國際對話,努力推動全球氣候談判。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後者則突出其輻射和環流劃分氣候帶,再依據大陸東西岸位置、海陸影響、地形等因素與環流相結合確立氣候型。據此斯特拉勒將全球氣候劃分為3個帶、13個氣候型和27個亞型;周淑貞將全球氣候劃分為3個帶、16種氣候型。由此可見全球氣候呈現出多樣性特徵。(2)從區域空間尺度看,氣候的這種多樣性仍然表現突出。
  • 中國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供「高清大圖」
    此外,數據還將服務於全球變化研究,準確評估全球碳循環、溫室氣體排放等。  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召開的2014年聯合國氣候峰會,正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力量的又一次匯聚,爭取為明年氣候變化達成一個新的協議,增加政治推動力。  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助推著中國碳排放總量上升為世界最大。
  • 巖溶動力學理論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新途徑
    巖溶動力學理論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新途徑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6年08月15日 14:56 A-A+ 2010~2015年,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先後開展了「中國地質碳匯潛力研究」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地質調查研究」項目。項目主要目標任務是理清巖溶作用在全球碳循環中的時間尺度與地位,開展碳酸鹽風化大氣CO2匯的穩定性和量級及其與矽酸鹽風化的對比,估算我國巖溶碳匯,並提出人工幹預增匯途徑與潛力評價。
  • 習近平: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
    12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記者 鞠 鵬攝 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新華社北京12月12日電  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題為《繼往開來,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的重要講話,宣布中國國家自主貢獻一系列新舉措。
  • 塗瑞和:中國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引領者」
    各國應攜手應對氣候變化《21世紀》:中國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塗瑞和:就中國來講,可以說在全球氣候治理方面從最初的跟隨者、參與者,逐步發展成較大貢獻者,到近年來成為引領者。這是基於中國國情、社會經濟發展歷程和進入新時代以來推動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選擇。
  • 中國網評 | 中國行動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提振雄心
    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卻表示,在渡過病毒危機後,人類還將面臨更嚴重的環境危機,全球變暖將達到新的高峰,氣候變化正在將人類逼近絕境。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2020年是全球有歷史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僅次於2016年。氣候變暖將導致極端天氣頻發、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進而破壞生物多樣性,嚴重威脅人類生存環境。全球氣候治理刻不容緩,應對氣候變化已成全人類最大共識。
  • 庫布其模式: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經驗
    經濟觀察網 李仲和/文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人類除了努力減排溫室氣體,還有其他路徑可入手嗎?剛剛結束的巴黎氣候大會,一個來自中國的實踐案例提供了新的選擇:通過荒漠化治理,同樣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這份《報告》重點展示了中國庫布其「治沙、生態、經濟、民生」平衡驅動應對氣候變化的實踐案例;展現了中國企業積極響應、認真踐行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的有力行動。
  • 溼地保護: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自然解決方案
    2019年,世界溼地日的主題是「溼地應對氣候變化」,旨在提醒公眾:面對全球氣候變化,我們並非無能為力。事實上,溼地保護能夠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重大問題的自然解決方案。溼地是重要的「儲碳庫」在人們的印象中,沼澤是一種熟悉的溼地類型。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不僅在於科技
    無論早在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協定》,還是2016年籤署的《巴黎協定》,都象徵著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決心。基於此,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在本屆氣候峰會中邀請五位科學家,從多角度透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共話人類未來與氣候藍天。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蔡博峰 周穎 張毅強 姚瑤  劉蘭翠 張戰勝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受到的影響、未來將要受到的影響以及積極應對的措施,將對世界各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模式變化和生活方式轉變等產生深刻影響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編者按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個世界地球日,日前,世界地球日官方網站正式公布了由JanMartinWill設計的2009年地球日的海報:海冰消失後,一隻無助的小北極熊抱著一個風力發電機的柱子。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中國要以發展的眼光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不應該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而要求發展中國家不再進入製造業階段,長期留在低收入的低能耗低排放的農業,這是不公平的。而且,這樣會使全球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進而帶來其他一系列經濟社會政治問題,對全世界產生的衝擊和傷害未必小於氣候變暖。非洲現在有11億人,70%在30歲以下,50%在20歲以下。預計到2050年,非洲會有24億人口,其中絕大多數是年輕人。
  • 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
    這份名為《全球氣候變化對美國的影響》的報告是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領導下,由美國13家政府機構及相關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合作完成的,其重點是研究氣候變化對美國的農業、衛生、水資源以及能源部門的影響。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上臺以來,美國政府部門公布的首個氣候變化評估報告。  人為因素是全球變暖的禍首  報告認為,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事實。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氣候觀測系統建設,開發全球氣候變化監測預測預警技術、溫室氣體減排技術和氣候變化適應技術等,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履行國際公約的能力。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戰略和方案研究,為制定政策和對外談判提供支撐。加強氣候變化科技領域的人才培養,建立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