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展望2021,氣候變化「勝負轉折點」或許就在今年!

2021-01-08 國際趣聞旁觀者

2021年,新的一年,或許新冠疫情將逐漸淡出人們視線,在全球範圍內,取而代之的熱議話題可能將是氣候變化、全球氣候變暖。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他認為氣候變化持久戰的勝負轉折點或許就在今年。

1. 至關重要的氣候大會

2021年,世界各國領袖們將匯集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參加第二次全球氣候峰會。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峰會是人類聯手應對氣候危機的重要裡程碑。

巴黎峰會的重要意義在於它第一次將世界各國領導人聚集一堂,就各國在氣候變化持久戰大局中承擔的義務做出承諾,達成協議。

巴黎峰會上通過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之前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工業化時代前水平之上不超過2攝氏度,能壓到1.5攝氏度最好。

問題是,各國當時承諾的碳減排目標遠遠沒有達到。按照目前情況推斷,1.5攝氏度的升溫幅度最多12年就會被突破,到本世紀末溫度將升高3攝氏度。

巴黎峰會確立了每5年召開一次全球首腦會議的機制。各國領袖們可以在隨後歷次大會上商討提高各自減排目標的問題。

新冠疫情爆發,原來應該2020年11月舉行的格拉斯哥氣候大會推遲到2021年。因此,格拉斯哥峰會提供了討論增加碳減排量的平臺,帶來一種希望。

2. 許多國家已經承諾加大碳減排力度和幅度

在工業發達國家中,英國宣布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承諾,目標是溫室氣體淨排放為零。歐盟緊跟其後,做出類似承諾。

隨後,日本和韓國也加入了在本世紀中期實現「零排放」的行列,聯合國估計目前這個陣營裡已經有超過110個國家。

聯合國說,這些國家的碳排放量合計超過全球總量的65%,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體量的70%以上。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宣布,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將重回這個脫碳減排大合唱。

這些國家現在需要做的是拿出實現部標的具體行動計劃,而這將成為格拉斯哥峰會的重要議題。當然,他們開口承諾這個行動本身已經代表了一個重大轉變。

3. 可再生能源價格空前低廉

之所以有那麼多國家相繼設立零排放目標,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廉,徹底改寫了碳減排成本計算方式。

2020年10月,政府間組織國際能源署(IEA)得出結論,認為目前頂級太陽能發電系統堪稱「史上最便宜的供電源」。

世界大部分地區新建發電站,可再生能源發電往往比化石能源發電成本更低。

如果世界各國今後幾年都加大在風能、太陽能和電池領域的投入,可再生能源的價格將會繼續下降,一直降到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取代煤炭和天然氣發電開始具有商業價值。

規模經濟效應理論同樣適用於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價格低到一定程度,變成為吸引投資者和政府追捧的對象,從而加速全球脫碳進程和能源迭代更新。

4. 新冠疫情改變了一切

新冠疫情改變了我們對脆弱的看法,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完全有可能以超出我們控制能力的方式被顛倒乾坤。同時,疫情也帶來了1939年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的經濟震蕩。各國政府相繼拿出刺激方案拯救、振興經濟。

好消息是全球利率在零上下浮動,甚至探入負域。政府刺激方案的成本因此前所未有地低,也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除舊納新」的重建機會。

壞消息是聯合國數據顯示,發達國家在跟化石燃料相關的領域的消費比低碳能源領域的消費多50%。

5. 商界向綠色靠攏

商界在可再生能源價格下跌和公眾施壓的情況下,也開始轉變經營態度。這背後同樣有強大的財務動力。

如果在石油開採或煤炭發電上的新投資還沒等收回成本就已經失去存在價值,那這種投資還有必要嗎?投資組合裡也許根本不應該有碳風險?

金融市場已經看到這種邏輯付諸行動。特斯拉股價今年如火箭般飛升,成為市值最高的汽車廠商,而曾經是市值最高的能源公司埃克森今年股價慘跌,跌出道瓊工業平均指數。

與此同時,商界有一種湧動的力量,驅使商家在財務決策中納入氣候變化風險因素。運動的最終目標:商界和投資者必須能夠證明自己採取了向零淨排放轉型的必要步驟,而這種披露是強制性的。

已經有70家中央銀行在為實現這個目標而努力。將上述要求植入世界金融體系架構,是今年格拉斯哥大會的一項關鍵議題。

所以,有理由對未來抱有希望,但必須認識到憧憬和現實之間還有很大距離。現實是許多國家嘴上慷慨承諾,但制定行動戰略的國家屈指可數。

格拉斯哥大會的挑戰是讓世界各國籤約採納當下就能立竿見影減少碳排放的政策。聯合國希望看到煤分階段徹底淡出,停止對化石燃料行業的一切補貼,圍繞2050年實現零淨排放目標創立全球聯盟。

顯然,這是一項難度很高的任務,即使全世界對抗衡氣候變化地球變暖的態度已開始轉變。

相關焦點

  • 2021年氣候變化議題將迎轉機?BBC列出五大原因
    中新網1月3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日報導,2021年在全球的歡呼和期待中到來。新的一年,氣候變化、地球變暖的話題,將成為熱門議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告訴BBC首席環境事務記者賈斯廷·羅拉特,他認為氣候變化持久戰勝負的轉折點,就在今年。對此,BBC刊文列出2021年氣候變化議題可能出現轉機的五大原因。
  • 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
    2021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辦「2021年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公開發布《全球氣候治理策略及中國碳中和路徑展望》研究報告。提要如下,僅供參考。請以原版全文為準。
  • 日本預測2021年主題:疫情、中國、氣候變化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月3日文章,原題:預計2021年三大主題是疫情、中國和氣候變化談到2021年,筆者會非常關注三個C,即新冠疫情(COVID-19)、中國(China)和氣候(climate)。 預計這三個主題將帶來最大的變化,影響亞洲未來12個月。
  • 全球氣候變化,未來會有哪些影響?
    而這幾天的低溫情況也說明今年的氣候變化,和往常不一樣。放眼全球,美國的火山爆發,澳大利亞的山火爆發,加劇了全球氣候變暖,在大氣環流和海洋暖流的互相影響下,目前這個冬天寒潮頻發,異常大雪,以及颱風的出現,都告訴人類氣候變化越來越不正常了。太平洋的海水溫度升高,使得拉尼娜現象更為突出,對於亞洲等區域的影響,可能持續到2021年的3到5月份。
  • 俄羅斯:採取五大措施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中國網新聞11月14日訊 據俄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第22次締約方會議在摩洛哥的南部城市馬拉喀什召開,這是《巴黎協定》正式生效後的第一次締約方大會,來自全球196個國家,總計20000名代表參加此次會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出席了本次大會。
  • 2021年,再不應對氣候變化,地球將無法居住...
    以下是為什麼2021年可能是對抗全球變暖的關鍵一年的五個原因。 新冠肺炎是2020年的大問題,這是毫無疑問的。 但希望,到2021年底,疫苗將開始發揮作用,我們將更多地談論氣候,而不是冠狀病毒。 對於應對氣候變化而言,2021年無疑將是艱難的一年。
  • 全球會客廳:疫情之下,回首2020,展望2021
    但與此同時,全球多國出現變異新冠病毒和捲土重來的疫情,給人們的假期生活和即將到來的2021年蒙上一層陰影。疫情之下,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們度假方式發生了什麼變化?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有哪些難忘的故事?對新的一年又有哪些期許?
  • 全球氣候變化正深刻影響著人類生存和發展
    氣候變化問題是涉及到科學、環境、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多學科領域交叉的綜合性重大戰略問題,歸根結蒂是排放權、發展權、主導權問題。本文系統回顧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歷程,指出其起起伏伏,波動中前行的特點。肯定了《巴黎協定》傳遞出的全球推動實現綠色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強有力信號,標誌著全球氣候治理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 MIT公布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氣候變化歸因
    全國學校聯盟網北京10月26日訊(通訊員/孟凡傑)日前,神州網(www.snzo.cn)智庫展望欄目轉發了MIT Technology Review(《麻省理工科技評論》)於今年發布的2020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榜單。
  • 2020年是極端氣候的一年。2021年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2020年是極端氣候的一年。2021年我們可以期待什麼? 儘管從歷史上很難說出單個天氣事件是否直接由氣候變化引起,但科學家已經證明,如果沒有正在發生的氣候變化,那麼2020年發生的許多事件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甚至是不可能的。由地球變暖驅動。 由於大氣中吸熱溫室氣體的水平增加,去年在工業化之前的全球平均溫度為1.15°C。
  •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全球氣候還在變暖嗎?
    為何今年冬天這麼冷近期,冷空氣頻頻來襲,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也出現持續低溫天氣。新冠病毒在寒冷天氣中更為活躍,目前關於今年是「冷冬」還是「暖冬」等話題受到公眾關注,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等專家。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2020年,受新冠疫情這一近百年來最嚴重的公共衛生事件衝擊,全球產業鏈突發性中斷,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全球經濟斷崖式下跌。各國大都採取了史無前例的財政和貨幣寬鬆政策予以應對,並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進程,下半年以來經濟增速逐漸觸底回升。IMF在10月《世界經濟展望》中預測全球經濟增速為-4.4%,較6月預測的-4.9%略有上調。
  • 2021年全球及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展望【完整版】
    每年年末的預測已經越來越難寫,尤其是回望2020年所發生的一切,再對比2019年底的一些預測分析,發現全球半導體產業發展受國際宏觀政經形勢影響越來越大,導致頻頻出現無法預見的「黑天鵝」現象,這給每年的展望和預判帶來了極大的難度。
  • 中國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問題回顧與展望
    本文對中國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的發生、發展和解決方案進行了歷史性的回顧,對能源、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治理的前景進行了展望。【關鍵詞】能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以下簡稱能源、環境和氣候)問題是伴隨著工業文明的進步而發生和發展的。
  • 全球氣候變化不超過 2℃是個什麼梗?
    絕大多數氣候學家都認可地球正在變暖這一事實,也同意人類活動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但目前的問題是,全球氣溫升高2℃是否真就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2℃何以成為如此重要的一個指標?2010年,締約方認可了「2℃目標",認為需要將全球氣溫升高限制在2攝氏度以內。氣候學家們認為,與工業革命(人類開始使用化石燃料)前的平均氣溫相比,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超過了2攝氏度以上,那麼將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地球將出現很大的變化,包括海平面上升淹沒海岸、乾旱和山火頻發、各種動植物滅絕等等。
  • 氣候變化與人體健康:全球變暖直接影響健康
    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會有不利影響,這在許多人眼中或許是個笑話。然而,事實卻證明,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今年1月以來,在巴西,裡約熱內盧州的強降雨令多處道路和房屋遭到洪水或泥石流衝擊,842人死亡,逾2萬人流離失所。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今年綠皮書的年度主題聚焦氣候變化風險。《氣候變化綠皮書》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和中國氣象局的專家聯手國內氣候變化研究學一線學者聯合編撰、匯集國內外氣候變化最新科學進展、政策、應用實踐等的權威性年度出版物。主報告專門就全球氣候風險的概念認知、發生機理、影響範圍以及中國防範策略進行全面闡述;專題評價篇、國際篇、國內篇以及專論篇,分別就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氣候變化專題研究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附錄收錄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能源及碳排放數據,以及全球和中國氣候災害的相關統計數據,並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氣候災害數據供讀者參考。
  • 2019全球氣候狀況聲明發布: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加劇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3月12日電(中青報 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來自中國氣象局今天的消息稱,當地時間3月10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與世界氣象組織(WMO)秘書長佩蒂瑞·塔拉斯在聯合國新聞發布會上共同發布《2019年全球氣候狀況聲明》,其中提到,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不斷影響人類社會經濟發展、健康、人口移徙
  •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發布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
    《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基於一系列指標、研究、評估報告和各國實施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國家報告,對全球實現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進展情況進行了總結,並基於國家報告,總結了《2010-2020年生物多樣性戰略計劃》實施取得的成功和面臨的挑戰。
  •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確定將於2021年11月舉行 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會徽。中新社柏林5月28日消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秘書處28日宣布,原定於今年11月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公約第26屆締約方大會(COP26)此前因新冠疫情宣布延期後,現已定於2021年11月1-12日舉行。COP26即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位於德國波恩的公約秘書處當天公布了上述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