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我們能觀察世界的原因,它就像橋梁,連接了我們和世界,世界的變化都能用眼睛看見。但你不知道的是,人的眼睛有個小缺陷。
在進化論還沒有問世的時候,西方因為宗教的原因,一直相信人類是由上帝創造的。上帝在前五天創造了日月星辰和山川草木,在第六天創造了人類。按道理來說,上帝創造的人類應該是完美的,身上不應該會有缺陷,可現實正好相反。人類身上有不少不合理的地方,比如盆骨狹窄。直立行走讓人類的盆骨變得更加狹窄,女性在生育時會感受到疼痛。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們都認為眼睛是最有用的器官之一,它幫助我們看見這個世界。不過人們不知道的是,眼睛其實也是人類身上的一個不合理的地方。這些不合理的生理結構,成了反駁神創論的證據。
眼睛的發展歷史
早期的生命肯定是沒有眼睛的,它們都生活在海洋裡。在深海裡,光線被海水阻擋,所以深海裡是漆黑一片的。在這種環境下,生命是沒有眼睛的。即使有眼睛,也會因為黑暗的環境而退化。科學家研究了出土的化石,發現在寒武紀之前的生命都是沒有眼睛的,寒武紀中期的生物才有。
寒武紀已經是5億年前的事情了,那時候的眼睛也沒有現在這樣發達,只能說是「眼點」,是由感光細胞的匯聚而成的。感光細胞是視覺能力的基礎,它會先對外界的圖像進行處理,最後由視覺系統來進行整合,這樣就可以看見事物了。不過寒武紀的動物,只能簡單分辨光線,來判斷外界是黑夜還是白天。
眼點也在慢慢進化,它的形狀發生改變。光線進入眼點後,會幫助視覺系統感知圖像的方向是哪裡。這種情況有點類似於小孔成像,眼點的形狀就是那個小孔。眼點進化到這一階段時,它就不叫眼點了,而叫做眼睛。這時候的眼睛還只有「眼白」,沒有「眼珠」。等到眼珠形成後,眼睛才正式成為一個獨立器官,學名眼球。
眼球結構的出現,可以有效保護內部的眼睛組織,形成了半封閉的結構。此時,視覺系統也走向了成熟期。眼球吸收外界的光線,再傳遞的大腦神經中樞,形成完整的圖像。代表性的突破就是對顏色的識別,太陽光經過折射後會有七種顏色,眼點是識別不出來的,只有眼球可以。
眼睛出現的意義
眼睛最大的用處就是幫助生物看世界,了解外界的情況。先擁有眼睛的生物,無疑佔據了上風,生存能力直線上升。捕獵的時候用眼睛鎖定獵物的位置,遇到天敵的時候,也可以順利地躲避,找到藏身之處。
寒武紀時期擁有眼睛的動物並不多,奇蝦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最早的生物界霸主。奇蝦是種無脊椎動物,它的特點就是擁有一雙複眼,裡面有一萬多個晶體,幫助它觀察世界。也正是有了這雙複眼,奇蝦站在了寒武紀時期的食物鏈頂端。
人類的眼睛
人類是脊椎動物,和無脊椎生物還是有不少區別的,眼睛就是。無脊椎動物的眼睛,生理構造沒有一點瑕疵,人類就不一樣了,我們的視網膜裝反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這話沒錯,但能有幾人知道這扇窗戶裝反了?人眼裡面的視網膜,在視神經的前面。這樣的構造,使得視網膜有脫落的風險。
患有近視眼的人,其實就是成像在了視網膜的前面。一般來說,有近視眼的人,他們的視網膜脫落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好幾倍。視網膜脫落,人就會失明。看不見任何色彩,以後的世界就是黑暗的。所以大家務必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眼睛對我們的日常生活起到的作用,沒有哪個器官可以和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