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上的「黑匣子」知多少

2020-12-07 騰訊網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黑匣子(black box)

飛機上的黑匣子

「黑匣子」是電子飛行記錄儀的俗稱,用於記錄飛行高度、航速、航向等飛行參數和駕駛員語音等重要數據。飛機上一般有兩個「黑匣子」——飛行數據記錄器和駕駛員座艙錄音器。「黑匣子」只是人們的習慣性叫法,跟顏色並沒有關係。因為它能幫助破解飛行事故的秘密,所以被稱為「黑匣子」。你知道嗎?我國的神舟飛船上也安裝了「黑匣子」。

1

飛船「黑匣子」的作用

應急數據記錄器是神舟飛船在整個任務過程中記錄重要數據的主要設備,扮演著「黑匣子」的角色。

通常,飛船從發射升空入軌到返回再入大氣層再到著陸的飛行全過程,可分為發射前倒計時準備階段、發射段、軌道運行段、返回段和著陸段這幾個工作階段,每個階段工作的重要數據,都要及時存進「黑匣子」,作為飛行任務結束後技術人員分析和判斷飛船在各個階段工作是否正常的重要依據之一。

神舟飛船的「黑匣子」

這些重要數據就是飛船發動機和主要儀器設備的工作狀態、飛行姿態、飛船上的電源供電情況等。除了記錄飛船飛行全過程的數據,「黑匣子」還能覆蓋所有階段特別是測控盲區的數據,是補充正常測控數據的一個有效手段。

2

飛船「黑匣子」的數據存儲原理

如何記錄這些重要數據呢?

「黑匣子」本身只是一個數據記錄器,它並不會採集和處理數據。「黑匣子」的數據來源於飛船的數據管理分系統,它的主要任務之一是收集飛船上的各種數據,將數據進行分類、數值變換、數據壓縮。

數據處理完成之後,形成3類數據:第1類數據發送給儀表與照明分系統,為航天員提供參數顯示,以便航天員了解飛船的工作情況;第2類數據發送給飛船上的高速數傳發射機,將飛船的各種數據發送到地面站,以便飛控中心可以隨時了解飛船的工作狀態;第3類數據就是發送給「黑匣子」的

在飛船工作期間,只能往「黑匣子」裡存數據,數據一旦存入將不能讀取,更不能修改。只有飛船返回地面,將「黑匣子」取出後,用專用儀器才能將「黑匣子」中的數據逐一讀取出來,供有關技術人員分析使用。

03

飛船「黑匣子」的性能

既然數據如此重要,萬一飛船在執行任務中出現意外情況,「黑匣子」內的數據會不會丟失呢?

這一點大可放心,即使飛船發生意外,「黑匣子」也能完備地保存所記錄數據,不會由於斷電、高溫、高壓或劇烈的力學環境影響而丟失數據,且所記錄數據與飛船飛行狀態和安全狀態密切相關,以便科研人員根據這些數據判斷飛行狀態及故障原因。它具有以下性能:

01

抗高溫

「黑匣子」能在外殼表面積至少有50%被1200℃高溫火焰包圍的情況下,經受30分鐘的炙烤,普通的火情並不會將其損毀。

再入大氣層的飛船返回艙示意圖

02

抗海水浸泡

「黑匣子」可以抵禦長達72小時的海水浸泡。所以即使返回艙濺落海面也不要緊。

03

抗穿透

「黑匣子」可抵禦住一根質量為230千克的標準鋼釺從3米高處垂直自由下落,砸在外殼的最關鍵面,觸點面積小於0.32平方釐米所產生的撞擊力。其抗穿透力絕對不輸武俠小說裡面的「刀槍不入」。

04

抗靜態擠壓

「黑匣子」在三個主軸方向均可承受2到3噸連續作用5分鐘的靜態擠壓力。

05

抗衝擊

「黑匣子」在三個主軸方向均能經受住加速度值為1萬倍重力加速度的衝擊。

為了順利回收「黑匣子」,不管是飛機還是飛船都會選擇相對安全的位置進行放置。飛機的「黑匣子」一般會安放在機體不易摔毀的部位,如飛機的垂直尾翼上。而飛船的「黑匣子」一般會放在飛船返回艙航天員的座椅下面,並與航天員一同返回地面。

來源:

中國航天科普網、知乎《中國飛船會和飛機一樣有「黑匣子」嗎?》

來源:中國載人航天

相關焦點

  • 神舟號飛船的「黑匣子」起什麼作用?丨天天科普
    神舟號飛船返回艙內安裝了應急數據記錄器,即人們通常所說的「黑匣子」。它作為飛船重要數據的主要記錄設備,在飛船飛行全過程中進行數據記錄,可以覆蓋所有階段特別是測控盲區和再入階段黑障區的數據。
  • 神舟十一號飛船火箭墜落殘骸找到了!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昨日早晨7時30分從酒泉基地順利發射入軌,將於19日追上已在太空中等待的天宮二號,並實施對接。航天迷們在慶祝髮射成功的同時,也對飛船發射飛行過程中分離脫落的設備殘骸墜落地點充滿好奇。
  • 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號系列飛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國首次發射的載人航天飛行器。    飛行員:楊利偉     飛船進入軌道所需飛行時間:9分10秒,船箭分離,「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詳細介紹     「神舟」五號飛船是在無人飛船的基礎上研製的中國第1艘載人飛船,乘有1名航天員---楊利偉。飛船在軌道運行了1天。整個飛行期間為航天員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同時將航天員的生理數據、電視圖像發送地面,並確保航天員安全返回。     在2003年10月15日09時00分00秒,負載著「神舟」五號的長徵2F火箭發射。
  • 神舟載人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
  • 飛船在太空都幹啥 盤點神舟飛船上的空間實驗
    藉助這些生物實驗設備,一對動物細胞——B淋巴細胞和骨髓瘤細胞、一對植物細胞——黃花菸草原生質體和革新一號菸草原生質體,在飛船上「喜結連理」。專家介紹,在微重力條件下,細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現象將消失,更有利於細胞間進行配對、融合等「親熱舉動」,此項研究將為空間製藥探索新方法。  有趣的是,神舟三號的「船長」也跟隨神舟四號再度出徵。
  •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
    神舟飛船,中國人的航天夢從神舟一號到神州十號,每一部神舟飛船都承載著億萬中華兒女的航天夢,下面為大家介紹神州系列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
  • 「神舟」號系列飛船
    「神舟」二號飛船: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發射:2001年1月10日1時0分3秒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時22分「神舟」二號飛船於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船返回艙在軌道上飛行7天后成功返回地面。「神舟」二號飛船是中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三個艙段組成。
  • 神舟三號飛船
    軌道運行     神舟三號北京2002年3月29日下午,在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的統一指揮調度下,「神舟」三號飛船首次啟動船載小動量發動機,成功進行了高精度的軌道維持,為今後順利實施返回計劃創造了有利條件。     截至15時,於3月25日發射升空的「神舟」三號飛船已經在預定軌道上運行了60圈。
  • 東北歷史:神舟飛船返回艙,為啥藏身長春?
    神舟飛船返回艙什麼是神舟飛船返回艙呢?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進入太空,天際遨行21小時28分後,神舟飛船返回艙著落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紅格爾蘇木草場,航天員安全返航。 當中國研發的航天飛船載人進入天際,之後又安全返回的新聞擴散開來後,全世界都震驚了,為中國豎起了大拇指。正式因為這個原因,神州五號的飛船返回艙顯得異常珍貴。
  • 神舟八號飛船
    ,是一架無人飛船,是中國「神舟」系列飛船的第八架飛船,飛船為三艙結構,由軌道艙、返回艙和推進艙組成。組合體運行12天後,神舟八號飛船脫離天宮一號並再次與之進行交會對接試驗,這標誌著我國已經成功突破了空間交會對接及組合體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2011年11月16日18時30分,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分離,返回艙於2011年11月17日19時許返回地面。
  • 神舟九號飛船
    ,是神舟號系列飛船之一。神舟九號飛船已於2012年6月中旬擇機發射,這也是載人航天飛船首次在夏季發射。      技術改進    被稱為「改進型」飛船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之前的神舟飛船相比,主要變化是配備了交會對接相關設備,飛船的軌道艙增加了前艙門,數據管理和控制的計算機功能更強大,太陽能帆板發電效率更高,回收艙進行了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再設計。此外,飛船內部的環境設計也更為人性化,更好。
  • 神舟四號飛船
    神舟四號飛船是在神舟一號飛船、神舟二號飛船、神舟三號飛船飛行試驗成功的基礎上,經進一步完善研製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相同。飛船在軌飛行期間,船上各種儀器設備性能穩定,工作正常,取得了大量寶貴的飛行試驗數據和科學資料。     「神舟」四號飛船的返回艙運回北京後,由科研人員對飛船及試驗項目進行技術分析和科學研究。飛船軌道艙將繼續在軌運行並進行有關的空間科學和應用試驗。
  • 飛天神舟:中國載人飛船
    「神舟」飛船由軌道艙(也叫工作艙)、返回艙(又稱座艙)、推進艙(或叫服務艙、設備艙、儀器艙)和1個過渡段組成。我國的「神舟」飛船具有「留軌利用」的功能。這就是當航天員乘返回艙返回地面後,留在軌道上的軌道艙由太陽能電池板繼續供電,艙內的儀器設備能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像衛星一樣自主地工作,這可大大延長飛船執行太空任務的工作壽命,充分發揮飛船的「餘熱」。
  • 神舟七號飛船
    神舟七號飛船成功發射。    19時24分:神舟七號飛船飛行到第31圈時,成功釋放伴飛小衛星。這是中國首次在太空飛行器上開展微小衛星伴隨飛行試驗。    20時16分許:伴飛衛星完成對神舟七號的20分鐘拍照,圖像十分清晰。
  • 揭秘神舟十一號飛船上的太陽能「翅膀」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飛船飛向天空,太陽能電池板展開,化作一雙小翅膀,助推著飛船在天空中遨遊——這是許多人非常熟悉的畫面。此次,將有4雙小「翅膀」護送著神舟十一號飛向遙遠的天宮。這4雙小「翅膀」可不簡單,記者此次帶著大家對小「翅膀」的好奇,專訪了太陽能電池板研發專家、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副總工程師周春林。
  • 神舟一號飛船發射過程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上百臺終端微機的顯示屏上跳動著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四個大屏幕顯示著試驗飛船進入太空的運行狀態曲線,三維動畫把一組組數字變成形象逼真的圖像投影於巨幅屏幕上……。神舟號升空之後,一場探索太空奧秘的科學試驗,在距發射場千裡之遙的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展開了。
  •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圖刊】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4/32) "← →"翻頁
  • 追隨神舟飛船軌跡:神舟十一號邁入第四階段
    編輯快評:神舟一號飛船的成功發射,是我國航天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我國有了自己研製成功的飛船,從此九州蒼穹不再是美俄兩國的天下,中國人在人類最高科技成就殿堂裡佔上一席位置,用實力展示了新世紀中國的地位。
  •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神舟飛天路——「神舟五號」飛船 (13/25) 圖為中國首位乘「神舟五號」遨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中新社發 張桐勝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2003年10月15日9時整,搭乘新型長徵二號F捆綁式火箭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返回時間:2003年10月16日6時28分;首次搭載航天員楊利偉升空。
  • 神舟一號飛船
    神舟一號飛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飛船於1999年11月20日凌晨6點30分在酒泉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承擔發射任務的是在長徵-2F捆綁式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長徵2號F載人航天火箭。在發射點火十分鐘後,船箭分離,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