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大的飛鳥

2021-02-26 閱讀外刊學英語

大部分鳥類都會飛,只有少數例外(比如鴕鳥)。飛鳥的體型受制於空氣動力學,再大也不能超過一個上限。有一種古代的飛鳥,體型巨大,接近極限。這種鳥應該就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飛鳥了。

This may be the largest flying bird ever

by Riley Black

Imagine an albatross(信天翁) with a hacksaw(鋼鋸) for a mouth. Set that strange creature about 50 million years in the past and you've got the image of a pelagornithid(鋸齒鳥), a group of ancient avians(鳥) that included some of the largest flying birds of all time.

imagine /ɪˈmædʒɪn/ v. 想像
image /ˈɪmɪdʒ/ n. 圖片、圖像
ancient /ˈeɪnʃ(ə)nt/ adj. 古老的

Now paleontologists(古生物學家) have uncovered in that group what may be the largest known flying birds ever, with wingspans of roughly six meters. By comparing a pair of polar fossils to the remains of related birds, paleontologists have been able to identify the early history of enormous fliers that were some of the first birds capable of soaring across seas.

uncover /ʌnˈkʌvə(r)/ v. 發現
wingspan /ˈwɪŋspæn/ n. 翼展
roughly /ˈrʌfli/ adv. 大約
polar
 /ˈpəʊlə(r)/ adj. 極地的
fossil /ˈfɒs(ə)l/ n. 化石
remains /rɪˈmeɪnz/ n. 遺骸、遺體
related /rɪˈleɪtɪd/ adj. 有親緣關係的
identify /aɪˈdentɪfaɪ/ v. 識別、發現
enormous /ɪˈnɔːməs/ adj. 巨大的
flier /ˈflaɪə(r)/ n. 飛行者(由fly加上表示人或物的後綴-er)
capable /ˈkeɪpəb(ə)l/ adj. 有能力的
soar /sɔː(r)/ v. 高飛、翱翔

During the 1980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paleontologist Peter Kloess says, scientists searching for Antarctic fossils found some delicate bird bones – a jaw and part of a foot from an ancient bird. Those bones made a long journey to California, and Kloess and colleagues have researched them recently.

Antarctic /ænˈtɑːktɪk/ adj. 南極洲的、南極地區的
delicate /ˈdelɪkət/ adj. 易損壞的
jaw /dʒɔː/ n. 下頜、頜骨
California /ˌkælɪˈfɔːniə/ n. 加利福尼亞(美國西部的州)
research /rɪˈsɜːtʃ/ v. 研究

The bird jaw, which came from a rock formation laid down over 37 million years ago, looks almost like a woodcutting tool rather than a bone. The jaw has a series of large and small spikes, outgrowths of the beak that have a passing resemblance to teeth. Because of that feature, the paleontologists immediately identified the jaw as belonging to a pelagornithid, also known as bony-toothed birds that have a very long fossil record. The oldest pelagornithids evolved about 56 million years ago, and the most recent flew through the skies about two million years ago.

formation /fɔːˈmeɪʃ(ə)n/ n. 形成的事物(由form加後綴-ation變成名詞;rock formation指巖層)
woodcutting /ˈwʊdkʌtɪŋ/ n. 伐木
series /ˈsɪəriːz/ n. 一系列
spike /spaɪk/ n. 尖刺
outgrowth /ˈaʊtɡrəʊθ/ n. 長在(動植物)體外的東西
beak /biːk/ n. 鳥嘴、鳥喙
resemblance /rɪˈzembləns/ n. 相似(a passing resemblance意思是「有點相似」)
feature /ˈfiːtʃə(r)/ n. 特性、特徵
bony-toothed 骨牙的
record /ˈrekɔːd/ n. 記錄
evolve /ɪˈvɒlv/ v. 進化

The foot bone came from another large Antarctic pelagornithid, but its real importance was in its age. The fossil was found in a rock layer in the La Meseta Formation, about 50 million years old. This falls within a time called the Eocene(始新世), when life had recovered from the asteroid-induced mass extinction and was thriving again. Together, the foot bone and the jaw indicate that large bony-toothed birds thrived in the Antarctic for millions of years.

recover /rɪˈkʌvə(r)/ v. 恢復
asteroid-induced 小行星引發的
mass /mæs/ adj. 大量的、大批的
extinction /ɪkˈstɪŋkʃ(ə)n/ n. 滅絕(由extinct加後綴-ion變成名詞)
thrive /θraɪv/ v. 繁榮
indicate /ˈɪndɪkeɪt/ v. 指出、表明
the Antarctic 南極地區(包括南極洲和周邊海域)

Paleontologists have found bony-toothed birds from places all over the world, from New Zealand to South Carolina. The newly-described Antarctic fossils, though, are the oldest known and hint that these birds quickly diversified into a range of sizes within six million years of their origin. Previous studies have calculated that the largest of the bony-toothed birds were near the limit of how big a bird could get and still fly, meaning these birds are the strongest contenders(競爭者) for the largest flying birds to ever soar.

South Carolina /ˌkærəˈlaɪnə/ 南卡羅來納(美國東南部的州)
newly /ˈnjuːli/ adv. 新近、最近
hint /hɪnt/ v. 暗示
diversify /daɪˈvɜːsɪfaɪ/ v. 多元化、多樣化(由diverse加後綴-ify變成動詞)
origin /ˈɒrɪdʒɪn/ n. 起源
calculate /ˈkælkjuleɪt/ v. 計算

Matched with the new data on the age of the fossils, Kloess says, "we can say that giant pelagornithids appeared earlier than previously known and that Antarctica saw a range of pelagornithid sizes from the early to late Eocene." Small to large, bony-toothed birds were an important part of ancient Antarctic ecosystems.

data /ˈdeɪtə/ n. 數據
giant /ˈdʒaɪ(ə)nt/ adj. 巨大的、巨型的
Antarctica /ænˈtɑːktɪkə/ n. 南極洲
ecosystem /ˈiːkəʊˌsɪstəm/ n. 生態系統(由system加上表示生態的前綴eco-)

英文原文節選自Smithsonian Magazine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science-nature/scientists-reveal-what-may-be-largest-flying-bird-ever-180976128/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大飛鳥」桑氏偽齒鳥 翼展可達7米(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桑氏偽齒鳥復原圖據記載,現存最大的飛行鳥類當數皇家信天翁。它立高可達1.25米,平均翼展長達3.5米,身長1.15米,體重能達8.5公斤。不過,如果縱觀歷史而論「最大的鳥」,則可能是一種史前巨鳥「桑氏偽齒鳥」。
  • 「史上最大飛鳥」:肱骨超人類整條手臂-史上,最大,飛鳥,殊榮,再度...
    美國科學家認定他所鑑定的史前巨鳥遺骸或許來自史上最大的會飛的鳥類。據推算,這種鳥類的翼展在20英尺到24英尺(折合6.1米到7.3米)之間,這個數字超過了之前的記錄保持者阿根廷巨鷹(Argentavis magnificens),是現存最大的飛行鳥類——皇家信天翁[注]的兩倍。
  • 世界上最大的飛鳥有多大,和飛機一樣大?
    當今最大的活飛鳥是皇家信天翁,其翼展約11.4英尺。與桑德斯體育相比,這是個嬰兒。至於以前世界上最大的飛鳥,據估計是今天安第斯禿鷹的遠親-阿根廷人,翼展為23英尺。生命科學解釋說,但這一直是有爭議的,因為迄今只發現了阿根廷人的一隻翼骨。
  • 太陽與飛鳥
    太陽與飛鳥 ■寧肯 《 中國能源報 》
  • 鳥擊有多恐怖,4斤重飛鳥相當於155mm炮彈,麻雀也能擊落客機
    在人類航空史上,飛鳥撞飛機事件層出不窮,無論是巨無霸一般的波音747,還是小巧的私人螺旋槳飛機,都逃不過飛鳥的無差別攻擊。而這種攻擊大多數時候,都是極其致命的,甚至是極度危險的。考慮到絕大多數飛鳥飛行高度並不高,所以飛機只有在起飛和降落兩個階段,最容易和飛鳥來一次親密接觸。按理說這兩個階段飛機的飛行速度並不快,但即便如此依然是危險性十足。
  • 原神飛鳥挑戰怎麼玩 飛鳥挑戰bug高分完成技巧
    原神飛鳥挑戰怎麼玩?今天原神最新的飛鳥挑戰活動已經正式開始了,這次活動獎勵豐厚包含了紫色經驗書和原石,還是比較划算的,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飛鳥和魚的傳說
    飛鳥和魚,大自然的精靈。    一個翱翔天際,一個深潛海底,泰戈爾說過:飛鳥和魚的距離,是世上最遙遠的距離。    它們似乎永遠不會相遇,但它們卻一直吸引我們去探訪。    它們飄逸而自在,悠然而舒暢,是的,我們都嚮往過飛鳥的天空,也渴望探尋深海的秘密,這種嚮往,讓人類慢慢地離開家園,走到地球更寬廣的世界中。    因為這種嚮往,我們有了——「旅行」。    飛鳥和魚是引領人類旅行的「嚮導」。暑期中,帶孩子去認識飛鳥,認識魚兒,在飛鳥與魚的世界裡,找到關於天空、關於海洋的夢想。
  • 它才是史上最大會飛猛禽!
    然而,若論體型,金雕卻比同屬於鷹形目的堂兄虎頭海雕略遜一籌,要是跟地球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最大會飛猛禽阿根廷巨鷹相比,就更是個十足的小孩子了。阿根廷巨鷹是生活在距今約6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阿根廷,成年後體重超過70公斤,一個翅膀的長度就超過7米,雙翅展開的間距在5.8~7米之間,一些較大個體甚至可以有150公斤重,雙翼展開足有14米,是地球上出現過的第二大飛鳥,僅次於2500萬年前生活在美國的桑氏偽齒鳥。
  • 史上最大颱風來了?
    這兩天,網上出現了「關於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颱風」的消息,有微博大V稱「日媒報導:19號颱風(海貝斯)可能是地球史上最大的一次颱風。
  • 已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被命名為「世界上最大的鳥」
    9月9日26(UPI)經過幾十年的爭論和爭論,科學家們同意沃龍貝泰坦,一種滅絕的馬達加斯加物種,「世界上最大的鳥。」大約12000年前,馬達加斯加是幾個巨大的、不會飛的鳥類的家園,被稱為象鳥。鳥科但是,在家譜結構上的分歧已經導致了對哪一種物種應該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鳥類的混淆。這些年來,各種研究都描述了15種不同的象鳥的存在,它們屬於兩個不同的屬。最新的研究-本周發表發表在「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表明只有四種不同的大象鳥種。四種,三屬。在19世紀,科學家們第一次聲稱大角飛鳥是已知最大的鳥類。
  •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史上第一飛行巨鳥,老祖宗翼展只有1米!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1 最大飛鳥來自何處?
  • 圭塘河畔 坐看鳥飛鳥宿
    我在對植物學知識漸漸入迷、初步認識一些花草樹木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一大群飛鳥浮雲一般地從我頭頂飛過,最低的鳥兒貼著圭塘河河面掠過,最高處則與30層的高樓屋頂比齊,這些飛鳥,有著朱紅色喙、橙黃色趾、絲光白色的頭和頸、灰色背部和胸腹,以及黑色兩翅和尾巴,現在城市的天空不同種類的飛鳥已不奇怪,但印象中見到如此數量眾多的飛鳥還是第一次。
  • 為什麼飛鳥站在高壓線上沒事?
    因為飛鳥站在高壓線上時,流經飛鳥身體的電力極小,在安全範圍內,不會造成傷害,所以飛鳥會沒事。高壓輸電鐵塔上都有醒目的警示牌:高壓危險!切勿靠近!人們在見到這些高壓塔時,往往都會離它們遠遠地,以免觸碰到,發生觸電事故。更不用說站在高壓線上,那簡直就是自尋死路、自我毀滅。
  • 「雲遊」特克斯丨天空精靈·飛鳥路過人間
    「雲遊」特克斯丨天空精靈·飛鳥路過人間新華網新疆頻道「雲遊」特克斯丨天空精靈·飛鳥路過人間  ↑點擊觀看視頻120餘種飛鳥與人類一起穿梭於鷂如果天空有飛鳥我想是它的港灣>如果城市有港灣我想是一隻飛鳥路過特克斯這就是最好的人間
  • 動畫電影《飛鳥歷險記》定檔3月8日 超萌法式小鳥逆襲
    原標題:《飛鳥歷險記》定檔3月8日 超萌法式小鳥逆襲 >   定檔海報   極具法國浪漫色彩,充滿童真童趣的動畫電影《飛鳥歷險記》正式宣布定檔於3月8日登陸全國院線,並曝光首支定檔預告片及海報,群鳥大party飛越全世界,一場奇妙冒險的成長之旅即將開啟。
  • 一次性飛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一隻飛鳥打破肉身耐力極限
    ,據了解,在全球範圍內,已知鳥類多達9000多種,而我國已記錄鳥類有1300種,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進化方向的差異,飛鳥形狀和飛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例如,被視為飛行速度最快飛鳥的尖尾雨燕以每小時352.5公裡速度飛行,打破了物種速度極限,比大多數動車組還要快。
  • 飛鳥與飛魚的愛情故事:放棄做自己,是最痛苦的事
    如果你們一開始就不適合,如同飛鳥和飛魚一般,為什麼不讓對方回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有隻飛鳥在海上飛翔,有一天,它看見飛魚跳出海面,姿態優美就像飛行一般。飛鳥突然覺得,飛魚飛越海面的模樣真是帥呆了。就在那一瞬間,飛鳥覺得自己戀愛了,飛鳥多麼想與飛魚一起,共同在天空翱翔,可是沒料到飛魚跳出海面一下下,就又回到海裡去了。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原標題: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關注桃李國學堂,與您一起辨明經典的精髓,與您一起研習經典的教法,與您交流學習經典的體會。生命的缺憾在藝術中得到補償,中國古典詩歌中反覆出現的空靈自在的飛鳥意象,是「身無彩鳳雙飛翼」的人類藉以實現精神遨遊的媒介。
  • 一口氣飛1.22萬公裡,橫穿太平洋,一隻350克飛鳥打破耐力極限
    1300種,由於生存環境的差異和進化方向的差異,飛鳥形狀和飛行能力也是千差萬別,例如,被視為飛行速度最快飛鳥的尖尾雨燕以每小時352.5公裡速度飛行,打破了物種速度極限,比大多數動車組還要快。一口氣飛行了12200公裡,橫跨太平洋,中途沒發現停留,要知道地球直徑只有12742公裡,也就是說這種飛鳥一次性飛行距離跟地球直徑差不多,很多飛機都不一定能一次性飛這麼遠,打破了肉身耐力極限。
  • 史上最大的蛇類——泰坦蟒
    泰坦蟒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大蛇類,在南美洲哥倫比亞東北部的瓜希拉半島的塞雷洪組地層發現了一條巨大的蛇類化石,被命名為塞雷洪泰坦巨蟒是史上已知最大的蛇,體長大約12.8米,體重大約1.1噸,它取代了此前的紀錄保持者非洲巨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