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許多農村都已經脫貧了,路也不再是以前的泥土路,都鋪上了水泥路了,夜間也不再是以前的漆黑一片,都安裝上了路燈。從前的黑夜如今變得燈火通明,然而這些變化卻給養蜂人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因為蜜蜂經常被燈光吸引過去,夜間蜜蜂一旦飛出巢門就再也無法飛回來,直到第二天就會發現燈光下有許多犧牲的蜜蜂。
蜂群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養蜂場都應該注意燈光問題。只要有燈光照射到巢門,就會有蜜蜂飛出去撲光,養蜂人只要晚上發現燈光下有蜜蜂在飛轉,就說明蜂群已經受到了燈光的打擾,這時候養蜂人就應該及時的調整巢門方向或者遮擋巢門。如果還是無法解決蜜蜂撲光的問題,那就跟著老農來學習一款自製的防燈光巢門吧!
蜜蜂的眼睛
說到蜜蜂晚上會撲光,那我們還得先來講一講蜜蜂的眼睛。蜜蜂的眼睛是由一對複眼和三隻單眼組成,複眼位於頭部兩側,也就是我們從兩側能見到的兩顆突出的,暗褐色,有光擇的大眼睛。複眼是蜜蜂的第一視覺系統,它能看清快速移動的物體,而且移動越快看得越清楚,但是這樣的一對複眼卻識別不出紅色,只能分辨出,黃、藍、綠、紫這四種顏色。單眼是蜜蜂的第二視覺系統,我們從上往下俯視就能看見,它在兩隻複眼與頭頂上方形成一個倒三角形。單眼的主要的功能是感知光源,還能感知光源的強度。在夜間蜜蜂是看不見物體的,但是強烈的燈光如果照射到巢門口,或者是對著巢門口,那就會開啟守衛蜂的感知系統,這樣守衛蜂便會飛出去一探究竟,結果造成無法飛回蜂巢的尷尬局面。
自製防燈光巢門
前面我們說到關於蜜蜂撲光的問題,如果實在沒辦法調整燈光,或者調整了巢門方向,還是沒有辦法解決蜜蜂撲光的問題,那養蜂人就只能自制一款防燈光的巢門。首先找一塊三合板或者薄木板,將木板鋸成三塊,一塊尺寸為:長6cm、寬6cm,另外二塊尺寸為:長6cm、寬4cm,然後組成一個像隧道一樣的木盒子,再將木盒子安裝在巢門口。木盒子的尺寸可以根據燈光的照射,來調整高低和大小。總之只要能在巢門口形成一道遮擋燈光的屋簷,就可以避免燈光照射巢門口,而導致蜜蜂撲光犧牲。
這款防燈光巢門是閩南蜂哥自己研製的,蜂友們可以去試一試,希望它能夠實實在在的幫助到有這方面困擾的養蜂人,同時也希望蜂友們如果有什麼好的建議或者是好發明可以與大家分享,這樣才把蜜蜂撲光這個問題,完美的解決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