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隕石是石隕石的一種,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顏色有黑、墨綠、棕褐等。近日,在由廣州市五羊天象館與從化博物館合辦的隕石文化展覽會上,中科院廣州地理所退休老專家、副研究員陳華堂提供的玻璃隕石樣本展櫃引來不少遊人駐足,這裡既有陳華堂發表的有關玻璃隕石的科普文章及論文,也有1979年他拍攝的玻璃隕石的個體形態照片。
天外來客
玻璃隕石究竟從何而來?追尋了它大半輩子的陳華堂,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
經過多年的實地考察與研究,陳華堂發現,在海蝕階地和丘陵地上,無論何種地層構成,在地面上都可以找到玻璃隕石。在海積階地和河流衝積階地的地層中,也可以找到埋藏的玻璃隕石,但在第四紀晚期的火山口地區地面上卻找不到玻璃隕石。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陳華堂到湛江灣的調順島工作了兩年,在灣內及灣外周圍進行地質地貌調查時,也注意尋找玻璃隕石。在花崗巖、沉積巖、變質巖和第四紀早期形成的玄武巖臺地和丘陵的地面上都找到了玻璃隕石。
而在湛江灣內,他在湛江組地層頂部找到玻璃隕石,其上覆蓋有3~5米厚的北海組地層。在東海島的龍水嶺火山錐和湖光巖湖濱的地面上,未找到玻璃隕石。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又到海南島南部地區、廣東西部地區和西南部的廣大地區進行了地質地貌調查研究工作。在這些非火山噴發地區,可以找到玻璃隕石。
「因此,從玻璃隕石的地面分布和第四紀地層中含有的玻璃隕石看來,我否定了玻璃隕石是由火山噴發而形成的觀點,認為它們應是天外來客。」陳華堂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玻璃隕石的價值
儘管如今已經退休,但一談起玻璃隕石,他還是有說不完的話。「結緣玻璃隕石,是因為在1963年,我讀了一篇關於瓊雷地區玻璃隕石的文章,當時該文作者認為在瓊雷地區被稱為雷公墨、雷公屎、天星屎的玻璃隕石,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時值秋天,陳華堂與兩位同事到海南島北部文昌縣和瓊山縣進行地貌第四紀地質調查研究工作,就留意尋找玻璃隕石,以探索它的成因來源。
「根據有關單位的測算,測得玻璃隕石的年齡為70萬年左右,可以利用玻璃隕石標誌作為劃分湛江組與北海組地層的標誌物,也可以利用它來區分瓊雷地區的新、老火山玄武巖以及第四紀地質新構造運動和海岸升降等,科學意義重大,值得地學工作者注意。」陳華堂強調。
在結束採訪之前,陳華堂說:「由於玻璃隕石的形態奇異,已引起許多玩石愛好者的關注,《中國觀賞石》一書,就已把它列為觀賞石,玻璃隕石不僅有科學研究意義,還有應用價值。我們應該普及隕石文化科學知識,提高隕石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
(原載於《中國科學報》 2013-07-05 第7版 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