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往往把隕石當作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作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鏈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也有一塊隕石,被視為"聖石"。在一些文明古國,還常常用隕石作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的陪葬,由此可見,從古至今,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對隕石都有著非常大的嚮往,不僅僅是收藏價值,更多的是未知的天外之物所帶來的神秘和科研價值。
【藏 品 名 稱】玻璃隕石
【藏 品 類 型】雜 項
【藏 品 尺 寸】不規則玻璃質體,重:34.3g(主塊)
附大小形狀不一11小塊(重:69.4g)
【藏 品 來 源】廣西 戴先生 個人珍藏
(此件藏品由保藝匯公司推薦 )
收藏指數★★★☆ 投資指數★★★★
【藏 品 簡 介】此藏品為半透明的墨綠色玻璃質體,總重103.8克,其中一塊大的34.3克,另外11塊大小不一的小塊總重69.4克,通體布滿緻密的小氣泡,外部有融殼,融殼上有流紋,外部融殼下有產生規則不一的氣印。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1844在澳大利亞獲得一塊紐扣狀玻璃質石塊,以後在世界範圍內這種類似玻璃質石塊通稱為"玻璃隕石"。它是一種天然玻璃物質。由於外觀似黑曜巖,故又稱似黑曜巖。但兩者的成分、結構都不同。大多數玻璃隕石的形狀與熔融濺射物的形狀相似,有球狀、細長狀、啞鈴狀、液滴狀、紐扣狀和不規則的塊狀等。它成群地撒落在大陸上或海底沉積物中。玻璃隕石的顏色有黑、墨綠、棕褐,表層具拉長狀氣泡及大小不等的氣泡,有的似如月球表面的環形山狀圖案。
在由廣州市五羊天象館與從化博物館合辦的隕石文化展覽會上,中科院廣州地理所退休老專家、副研究員陳華堂提供的玻璃隕石樣本展櫃引來不少遊人駐足,這裡既有陳華堂發表的有關玻璃隕石的科普文章及論文,也有1979年他拍攝的玻璃隕石的個體形態照片。陳華堂說:「由於玻璃隕石的形態奇異,已引起許多玩石愛好者的關注,《中國觀賞石》一書,就已把它列為觀賞石,玻璃隕石不僅有科學研究意義,還有應用價值。我們應該普及隕石文化科學知識,提高隕石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