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三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

2020-12-04 人民網

原標題:發現三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

近日,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食管癌重點實驗室教授王立東領銜的團隊,聯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和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採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通過對中國食管癌高、低發區15031例食管癌患者和15845例正常對照組人群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了3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相關成果發表於《自然—遺傳學》雜誌。

據了解,3個位點名為rs7447927、rs1642764和rs35597309。其中,rs35597309位點變異主要發生在河南、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食管癌高發區人群,而定位於鈉鉀ATP酶通道蛋白基因的rs1642764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解釋食管癌發生明顯以男性為主的現象。

王立東介紹說,每年全世界新發生的50萬食管癌患者中,一半以上發生在中國。尤其是河南、河北和山西交界的太行山地區,是中國乃至世界上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地區。這一重要發現為進一步揭示食管癌發生的相關遺傳分子機制、高危人群篩查和早期發現及個體化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史俊庭)

相關焦點

  • 椎間盤退變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進展
    目前,有關IDD遺傳易感基因的研究聚焦於多種蛋白的編碼基因,1種基因可多態性編碼1種與IDD發病機制相關的功能蛋白。研究IDD易感基因有助於理解IDD的發生機制。在TSP2相關基因中,一些DNA序列的單核苷酸多態性片段可能與日本人和韓國人的腰椎間盤突出症(LDH)和腰椎管狹窄症相關。TSP2相關基因中rs6422747和rs6422748與IDD的易感性相關,但與中國漢族人群IDD的嚴重程度無相關性,表明TSP2相關基因的多態性可能是IDD發生的危險因素。
  • 全基因組學發現的抑鬱症風險基因座到底有何用?
    而表達數量性狀位點(eQTL)分析可定位影響一個或多個基因表達水平的遺傳變異,但是MDD發病風險相關的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存在高度連鎖不平衡,這就使得從這些基因座中精準識別出具有功能性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變得困難一些。
  • 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
    有研究進行基因型分析顯示+49A/G多態性的AA基因型可增加罹患AS的風險性,其中A等位基因是AS發生的風險因子,該研究也發現-318C/T的T等位基因可能是AS的保護因子。提示CTLA-4基因多態性與罹患AS的風險存在顯著的相關性。但Wu等的一項薈萃分析發現,其可能不是AS主要易感性基因,CTLA-4位點+49A/G多態性與AS的關係可能受不同地域人口的影響。
  • 日本科學家發現大麥1000個「單核苷酸多態性」
    新華網東京2月2日電(記者張可喜)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日前發表新聞公報稱,岡山大學教授佐藤和廣等科學家發現,在3種大麥的染色體上存在著1000多個「單核苷酸多態性」。據認為,這一科研成果有廣泛的用途。
  • 全球一半食管癌是中國人!醫生:都是三個習慣「害的」,要早點改
    食管癌是常見的一種上消化道癌症,是指發生於食管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外膜的惡性腫瘤。食管癌被列為全球第九大惡性疾病,在我國發病率極高。而以下這些有可能增加食管癌風險的元兇,你不能不了解!
  • 「Java三分鐘」Java三大特性——多態理解
    關注我,每天三分鐘,帶你輕鬆掌握一個Java相關知識點。多態顧名思義,指多種狀態。一個東西被人類創造,一定為了解決某種問題的,那麼多態存在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呢?換言之,多態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最後寫一個Main方法運行結果:小夥伴們可能都發現了,這樣設計程序有很大的問題,一兩本書可能沒差別,但以後可能會讀成千上萬本書,如果在Persion類中一直添加重載方法是非常可怕的。然而我們怎麼利用多態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 JAVA面向對象的多態是個什麼東西?
    面向對象的三大特徵:封裝、繼承、多態。在前面已經說了過了封裝和繼承。今天就來聊聊剩下的多態。多態,從字面內容來看,就是多種形態,多種狀態。在java的面向對象中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講。這就是不同之類之間體現出來的多態。在代碼上體現就是方法名稱,參數,返回值完全與父類相同,而不同的子類在方法體內的代碼邏輯不同。
  • 面向對象特性之三:多態(Python進階教程)
    今天我們要講一講面向對象的第三個特性:多態;什麼叫做多態?從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個函數具有多種形態。本質上其實就是同一操作方法作用於不同的對象時,有著不同的解釋,執行不同的邏輯,產生不同的結果。今天我們還是用例子來說明在Python中多態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項和使用的優點。
  • 個高的男性或易患癌!歐洲《腫瘤學年鑑》:每高10cm,風險升高8%
    為何男性比女性更易患癌?近期,《腫瘤學年鑑》雜誌上發表一項研究顯示,個子高是男性患癌高於女性的原因之一。一向被視為「加分項」的個兒高,竟成了易患癌因素。《生命時報》結合研究採訪專家,列舉男性10大高發癌症,給出5條防癌建議。
  •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研究發現32個新型乳腺癌易感基因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1:14:19 2020年5月18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Nilanjan Chatterjee等研究人員在《自然—遺傳學》雜誌發表論文,他們利用全基因組關聯研究鑑定出
  • 穗科研人員研發出區別單核苷酸多態性生物傳感器
    據該課題組研發人員介紹,這一過程簡單說就是取兩滴血,經過核酸提取後,與檢測試劑室溫反應半小時後滴加入試紙條上5分鐘後即可觀察到結果,如果有單核苷酸多態性引起的遺傳病、腫瘤疾病的易感基因存在或病原微生物,檢測線就會顯現出來,沒有則不顯示。基於該檢測方法,他們已開發了的應用包括有:輸血四項病原體的檢測,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的檢測。
  • 合肥研究院發明食管癌篩查呼氣質譜檢測新方法
    目前食管癌臨床檢查主要依靠X射線鋇餐、CT掃描、內窺鏡/活檢、細胞學檢查等方法,這些常規檢查需要射線/器械侵入或者有創,不適合體檢或高危人群篩查。為了食管癌能早發現,讓患者得到早治療,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發展食管癌篩查新技術方法尤為重要。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新的麻風病易感基因
    10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過對10531個病例及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2個新的麻風易感基因,並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其中1個和傳染病有關。這是繼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方法率先發現7個麻風易感基因之後,在該領域取得的又一原創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繼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天然藥物人參皂苷Rh2食管癌患者服用實例
    食管癌係指由食管鱗狀上皮或腺上皮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病變。食管癌近年發病有所增長,復發率高,生存期短,且對放化療並不敏感。天然藥物人參皂苷Rh2對食管癌病人是比較敏感的,在臨床上也有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們可以看下下面這位食管癌患者在服用以人參皂苷Rh2為主要成分的健康產品以後的改善情況。
  • 研究發現鳥類喙型進化新主效基因
    經典的定量遺傳學研究發現,大多數表型是一種多基因控制性狀(polygenic trait)。在這種模式下,自然選擇往往同時作用於多個基因位點,導致少數具有主要效應(major effect)的基因座和許多具有微量效應的基因座協同控制表型的適應性變化,這對理解表型進化的遺傳機制帶來了挑戰。
  • 動物所發現鳥類喙型進化新的主效基因
    經典的定量遺傳學研究發現,大多數表型是一種多基因控制性狀(polygenic trait)。在這種模式下,自然選擇往往同時作用於多個基因位點,導致少數具有主要效應(major effect)的基因座和許多具有微量效應的基因座協同控制表型的適應性變化,這對理解表型進化的遺傳機制帶來了挑戰。
  •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突變的致病機制
    該研究發現SLC16A11基因編碼區的2型糖尿病易感突變會產生功能獲得性突變蛋白,導致肝臟脂滴不正常積累增多,進而導致2型糖尿病的發生。該研究結果對之前報導的認為此類易感突變導致蛋白功能缺失的研究結論提出了質疑。
  • 帕博利珠單抗重磅公布首個食管癌中國人群數據
    食管癌作為「中國特色」腫瘤之一,長期以來面臨治療方案缺乏、預後差的問題。在剛剛成功舉辦的2019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年會(ESMO)上,帕博利珠單抗公布首個食管癌免疫治療中國患者數據。其中,腫瘤治療療效最重要的判定標準之一——一年生存率,翻了兩倍左右。該高級別證據說明了中國食管癌患者對免疫治療的應答更佳,獲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