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發現大麥1000個「單核苷酸多態性」

2020-12-06 中國科學院

    新華網東京2月2日電(記者張可喜)日本科學技術振興事業團日前發表新聞公報稱,岡山大學教授佐藤和廣等科學家發現,在3種大麥的染色體上存在著1000多個「單核苷酸多態性」。據認為,這一科研成果有廣泛的用途。
    佐藤教授多年來一直從事關於大麥遺傳基因的研究,迄今,他比較研究了釀造啤酒用的「春名二條」、食用的「赤神力」及裏海周邊的一種野生品種等3種大麥,並已完成了5萬多個基因的分析。這位科學家目前正在製作基因組圖。在此過程中,他發現了1000多個「單核苷酸多態性」。
    同一物種不同個體的的同一條染色體和同一個位置的核苷酸序列中,有可能存在絕大多數核苷酸排列序列一致、只有一個地方的核苷酸序列不同的現象,這種現象就是「單核苷酸多態性」。科學家指出,「單核苷酸多態性」導致了每個個體的與眾不同。據認為,植物的這種現象是在其進化過程和多年的栽培過程中發生突然變異的結果,這些差別決定著植物的品種、形質及個體等的不同特性。
    公報說,這一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可提高啤酒的發酵和釀造效率、大麥產量以及培育轉基因農作物等。

相關焦點

  • 變異形式專題-SNP多態性
    幾乎所有常見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只有兩個等位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非編碼區比在編碼區更常見。一般來說,自然選擇傾向於保留最利於遺傳適應性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其他因素,如基因重組和突變率也可判斷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的密度。
  •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科學家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7 13:39:49 德國哥廷根大學Nils Stein等研究人員合作繪製出大麥的泛基因組圖譜。
  • 發現三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
    原標題:發現三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 近日,由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食管癌重點實驗室教授王立東領銜的團隊,聯合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和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採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技術,通過對中國食管癌高、低發區15031例食管癌患者和15845例正常對照組人群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了3個食管癌高易感單核苷酸多態性位點。
  • 強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多態性的研究進展
    最近的基因組研究已經基本確定ERAP-1基因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s)與諸多種疾病密切相關,特別是AS。此外,有研究資料顯示該分子基因突變後可引起細胞膜表面諸多炎症因子受體數量增加,從而加重了炎症反應的發生。這提示ERAP-1基因多態性在AS的發病機理中起著重要作用。
  • 控制大麥鎘積累因子,培育低鎘含量大麥
    早年發生於日本的「痛痛病」就是由於食用含鎘大米引起的。因此,培育鎘含量低的農作物一直是鎘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十年來植物鎘積累研究取得了很多矚目的成果,特別是在水稻中發掘了多個影響鎘積累的基因,比如日本岡山大學馬建鋒教授課題組發現的OsNramp5,OsHMA3和OsHMA2等【1-3】。
  • 「長文解讀」Nat Genet︱阿爾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的單核苷酸多態性...
    數據分析確定了各腦區的共833975個染色質三維交互;67.4%的交互有ATAC-seq峰值出現在兩個信號錨定序列,29.2%有ATAC-seq峰值出現在一個信號錨定序列,剩餘的3.4%則無ATAC-seq峰值的重疊。這些數據表明:scATAC-seq可以精準定位GWAS多態性的細胞靶點,從而讓GWAS SNPs與下遊靶基因相關聯起來。
  • 科學家為了治療人類銅中毒 嘗試著讓近親狗交配
    相反,對於每一個樣本,科學家在已知經常變化的位置檢查基因序列,這些「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本身並不存在突變(儘管所有的基因變異都是從突變開始的),而是很自然的變異,類似於人類頭髮顏色的差異。單核苷酸多態性在人類基因組中廣泛存在,平均每500-1000個鹼基對中就有1個,估計其總數可達300萬個甚至更多。科學家通常會從基因組中排序數萬個單核苷酸多態性,將染色體分成不同的片段。之後他們對比患病和未患病人群,兩個群體中大多數基因組並沒有任何關聯,但是有一個致病基因環繞周圍,這兩個群體的基因組存在較大差異,因為這個致病基因(以及其附近具有遺傳性的DNA)是不同的。
  • 大麥若葉青汁是什麼 大麥若葉青汁的功效
    大麥若葉青汁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喝過,大麥若葉青汁是什麼呢?這其實是一款純天然的飲料,在日本非常出名。那麼大麥若葉青汁的功效大家都知道哪些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認識在這款非常出名的大麥若葉青汁的成分吧。大麥若葉青汁是什麼大麥若葉是大麥生長到20~30公分的幼苗,因為此時期的幼苗所含各種營養素最為豐富,所以我們只選用此時期的幼苗為原料。
  • 如何根據基因多態性選擇抗栓藥物,專家來支招
    根據中國口服抗栓藥物治療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中國人群華法林和氯吡格雷基因多態性特點,以及亞洲尤其中國人群基因多態性在指導臨床抗栓藥物選擇中循證醫學的證據,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精準醫療分會臨床專家與心血管藥學分會藥理學專家發表了《基因多態性與抗栓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建議》。現將要點整理如下。
  • 全國首個藥物基因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檢測標準發布,填補藥物基因...
    2020年12月18日,由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提出,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歸口發布的《生物樣本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位點檢測--高通量飛行時間質譜法(MALDI-TOF MS)》團體標準正式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發布。
  • |無需離心的DNA萃取與分子信標環介導的等溫擴增相結合用於單核苷酸多態性的檢測
    Anderson教授在Analytical Chemistry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Visual Detection of 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Using Molecular Beac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with Centrifuge-Free DNA Extraction》,該文章就單核苷酸多態性的可視化檢測提出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 Nature Food | 岡山大學馬建鋒團隊發現抑制大麥鎘積累的關鍵因子
    早年發生於日本的「痛痛病」就是由於食用含鎘大米引起的。因此,培育鎘含量低的農作物一直是鎘研究的重要目標之一。近十年來植物鎘積累研究取得了很多矚目的成果,特別是在水稻中發掘了多個影響鎘積累的基因,比如日本岡山大學馬建鋒教授課題組發現的OsNramp5,OsHMA3和OsHMA2等【1-3】。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該研究由英國乳腺癌研究慈善機構Breast Cancer Now贊助,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常見的使男性易患乳腺癌的DNA突變,至此,我們一共了解有5種此類突變。
  • 同時觀測多個多態性位點新方法
    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心血管疾病研究所,人類遺傳學研究所等處的研究人員解決了單體型實驗研究的一個難題:他們發現了一種能直接在單個人類DNA分子上同時觀測多個多態性位點(multiple polymorphic sites)的分子單體型分析方法
  • 科學家提出高通量鑑定人單核苷酸多態性
    科學家提出高通量鑑定人單核苷酸多態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27 10:16:59 荷蘭癌症研究所Bas van Steensel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成都生物所發現一種單核苷酸多態性新型檢測方法
    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是指在基因組水平上,由於單個核苷酸的轉換、顛換、插入或缺失等引起DNA序列的多態性,它與許多疾病直接相關。因此,快速、準確、廉價的SNP檢測技術的開發,對藥物研究、個體化醫療、臨床試驗和分子診斷等至關重要,而目前大多數的SNP檢測方法均需要複雜的探針標記,並依靠高成本的檢測設備。
  • 術後噁心嘔吐相關基因多態性的研究現狀
    4.1 速激肽受體-1(tachykinin receptor 1, TACR1)基因阿瑞匹坦是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於2003年批准上市的第1個神經激肽-1(neurokinin-1, NK1)受體阻滯劑,可與P物質競爭性結合位於中樞神經系統及外周的NK1受體而達到防治噁心嘔吐的作用。NK1受體由TACR1基因編碼。
  • 【個案報導】單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在染色體異常診斷上的應用—— 一個威廉氏症候群家系的遺傳學研究
    摘要目的   探討單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rray,SNP array)在染色體異常診斷方面的價值。關鍵詞   威廉氏症候群;核苷酸多態性微陣列;染色體異常DOI:10.3760/cma.j.issn.2096-2916.2019.0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