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逝世:沒有他科學在公眾面前不會這般浪漫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2018年3月14日,76歲的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逝世。一整天,全世界的社交網站都在刷屏,緬懷「這顆科學蒼穹的閃耀之星」。幾乎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自己和霍金之間的一種連接:談他的理論物理研究;曬他風行全球的科普作品;參與討論他語出驚人的預言;甚或談論他的罕見病。

  那麼,霍金是怎麼看待自己和世界的聯繫呢?

  他扮演了很多人生角色,融入了浪漫,投入了激情,他,用很特別的方式,把自己的一生分享給公眾。

  他是頂尖科學家

  改變了人們探索物理基本定律的版圖

  每個人都知道霍金的名字,卻很少有人真正理解他在物理學領域做了什麼。

  浙江工業大學物理系的李輝博士說:「他選擇的課題幾乎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一生都在浪漫地思考宇宙。」

  首先,霍金和彭羅斯一起證明了所謂奇點定理。這條定理說,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上,空間和時間消失,物質密度無限大。

  霍金對物理學的第二大貢獻,就是發現黑洞不黑,它會發光,會輻射幾乎所有的基本粒子。人們把這種現象叫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算是第一個堅實地同時運用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統計物理這三大物理基礎理論的研究結論,人們在探索物理最基本定律時很難繞過霍金輻射。這足以奠定他在物理學史上的地位。」李輝說。

  這幾個研究還改變了人們探索物理基本定律的版圖,給予了突破性的新思維。

  著名物理學家李淼說:「霍金輻射最重要的作用,是鼓勵了一大批物理學家來研究萬有引力和量子力學的結合。」

  霍金第三個重要研究,是關於宇宙的量子起源。這個理論叫無界理論,說起來比較抽象,李淼概括了一句:「他認為宇宙不需要設定原始狀態,是通過量子漲落蹦出來的。」

  他是科普暢銷書作家

  讓人們認識到科學思想的文化價值

  2014年上映的傳記電影《萬物理論》結尾,大量陳列的《時間簡史》赫然映入眼帘。這本書出版於1988年,截至電影上映前的2013年,英文版銷量已超過1000萬本。千萬銷量對於一本面向普通大眾的科學書籍,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成績,而且它改變了市場對科普的認知,掀起出版業的「科普書熱潮」。

  《時間簡史》讓人們開始認識到科學思想的文化價值:

  歐美一直專供文學文本的報紙版塊,開始向科學文本開放;科普人士開始在文化節上現身發言;科學圖書獎被設立起來;科學家和數學家的生活,成為主流電影的主題,包括《美麗心靈》、《模仿遊戲》等等。

  有趣的是,對於大部分公眾來說,《時間簡史》很難讀懂。在最早版本的「感謝」中,霍金寫道:「我從大量看過最初稿的人那兒得到如何改進此書的建議……當我收到他長長的修改清單時相當惱火。可是,他是完全對的。」

  這本書最容易讀懂的部分恐怕就是這篇「感謝」了。「我很欣賞一般公眾也有這樣的熱情關心霍金。這種關心總是會傳遞給下一代!」李輝說。

  他是社交媒體網紅

  為科學吸引來更多的關注目光

  其實在《時間簡史》面世前,霍金在普通大眾中就小有名氣。20世紀70年代末,霍金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黑洞爆炸麼?」之後,他在英國電視節目《開啟宇宙的鑰匙》中出鏡,公眾認識了他——雖然身體殘疾,思想上卻是一位巨人。這種巨大的反差,是霍金獨特魅力所在。

  然而,霍金先生並不販賣這種人設,他更樂於以科學家的身份,帶來驚喜和歡樂。因此他帶著一顆充滿娛樂精神的心,在各種影視劇裡客串,包袱抖得溜溜的:

  霍金是動畫片《辛普森一家》粉絲,多次「出現」在劇中,甚至親自為角色配音。他說過:「從《辛普森一家》中關注到我的觀眾,與通過我的科學研究關注到我的人幾乎同樣多。」

  霍金曾在《星際迷航》第六季最後一集中出演自己;也在大熱美劇《生活大爆炸》中,客串謝耳朵的導師。接受這位迷弟的膜拜時,霍金酷酷地回應:「很好,又一個暈倒的粉絲。」而昨天朋友圈,很多美劇迷曬出謝耳朵傷心的表情,以懷念霍金。

  兩年前,霍金開通了微博,去世前共發了20條,最後一條中文微博是去年11月24日回答了王俊凱的一個提問。

  更多時候,霍金讓普通人感受到物理學知識和治學的態度,是可以在這個時代裡安頓身心的——《萬物理論》裡霍金那劇經典臺詞:「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千差萬別,不管生活看上去有多糟糕,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並且能夠成功。」相信一直是很多人的微信、微博籤名。

相關焦點

  • 霍金逝世後,價值8億的輪椅,到底花落誰家?是微軟還是蘋果呢?
    文/仗劍走天涯霍金逝世後,價值8億的輪椅,到底花落誰家?是微軟還是蘋果呢?科學是沒有邊際國界的,每一個為科學獻身的科學家都應該被世界各國人所銘記,牛頓、愛因斯坦、霍金、愛迪生,等等一系列的科學家,都是世界上所有人類的寶貴財富,正是因為世界上有了這些傑出的科學家們,我們生活的世界才會變得如今這般美好。
  • 霍金逝世,享年76歲,他回他的宇宙了!
    …在自己的自傳裡,霍金也曾寫過:人生中最大的遺憾之一就是沒有軋過柴契爾夫人的腳趾。@不會飛的魚--紫潼:脫離了這副受限制的皮囊,他終於可以暢遊宇宙了@努力成為攝影師的奔三初:從小到大我一直都覺得霍金是不會死的 明明那麼多苦難都挺過來了 明明還有那麼多事情沒有做 哇說不出來心口一抽的難過。。。
  • 霍金去世享年76歲 霍金個人資料簡介他在哪些方面做過貢獻
    1963年,21歲的他不幸被診斷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即運動神經細胞病。當時,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科學方面  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
  • 霍金逝世,他的輪椅值8億?到底有什麼黑科技在裡面?真相揭露
    霍金一位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他的一舉一動都能讓世界為之騷動。就在前天這位學者巨人逝世了,網絡這一快速通訊的媒介,瞬間鋪天蓋地地充滿了都是霍金逝世的消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霍金似乎很遙遠,其有什麼偉大的學說以及著作,都不太清楚,畢竟不在這個學術圈內了解必然少。
  • 物理學家霍金逝世 科技界隕落一位巨星
    但是,卻有一位科技界的巨星在今天就此隕落,他,就是霍金。霍金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受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折磨長達55年,卻身殘志堅,將《時間簡史》、《果殼中的宇宙》等科學巨著留存世間,讓我們對科學有了更深的認知,尤其他在天體物理學、宇宙學等方面的成就,讓我們後人受惠無窮。
  • 【霍金逝世一周年】霍金:想像未來
    霍金一走,這些或真實存在或斷章取義的預言便顯得更加神秘和可怖了。那麼,霍金到底如何看待人類的未來?是黑暗一片危機叢生,還是欣欣向榮機遇繁多?在新近出版的霍金遺作《十問:霍金沉思錄》一書中,我們可以聽到他自己的完整的聲音。
  • 霍金逝世:儘管他已離開,但他的貢獻依然會造福後人
    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現代宇宙學的塑造者史蒂芬·霍金逝世,享年76歲。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霍金的死訊由他的家人於英國當地時間3月14日晨確認。年輕的霍金對於科學家同僚和他所愛的人來說,霍金在身體殘疾,只能通過語音合成器與外界溝通的前提下,依然能保存卓越的科學洞察力和幽默感,這正是證明了人類能力的無限可能。
  • 霍金:一個人沒有夢想會死掉
    本報記者 李大慶  今天,在2006年國際弦理論會議上,霍金回答了聽眾的9個問題。當這個重度殘疾之人告訴人們他有個夢想———想去西藏。曾去過南極洲的霍金說:「我非常想去西藏,這是我從少年時代就非常嚮往的。不過現在我的身體狀況已經不允許我去了,因為那裡的海拔太高了。」
  • 霍金的公式沒算準英格蘭奪冠,可我依然愛他
    2018年3月14日,霍金在家中逝世,享年76歲。他在伽利略的逝世日誕生,又在愛因斯坦的誕生日時逝世,似乎偉大的科學家擁有著同一個靈魂:他們的生命只會輪迴,不會離開。霍金走了,而我們卻習慣了跟著他窺探宇宙。我們對他心存敬畏,卻又沒有疏離感。
  • 【深網】「科學之外」的霍金
    「逢賭必輸」並未打擊霍金打賭的積極性,事實上他在乎的也並不是輸贏。  霍金曾解釋過他的賭博觀:如果自己輸了,對方將是個很偉大的科學發現,而反過來自己如果贏了,那對於科學來說沒什麼新意,但是至少他能贏得賭注,也不會不開心。  好賭的背後,是霍金本人對於科學研究的真正熱情。
  • 霍金到底是做什麼的?他的預言有沒有可信度?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冷眼霍金是個人才,是現代少有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在2018年,霍金逝世,享年76歲,海英了世界性的轟動,因為這樣的人才真的太少了,雖然在霍金21歲的時候,就出現了全身癱瘓,不能言語,但是它依然堅持對科學的研究,所以獲得了重大的科學研究成果
  •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大家都知道,他出生在1879年3月14日,他的出生無異於給整個物理界帶來了一股新的力量,開創了整個科學技術的新世紀。也是愛因斯坦的到來,為人類在科學領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術支持,他也被人們認為是在伽利略和牛頓之後的最偉大的一位科學家。當然除了這三位之後,在幾十年後,霍金出生了,時隔140年,在2018年的3月14日,也就是同月同日,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享年76歲。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霍金逝世一周年,僅僅只是巧合嗎?愛因斯坦的誕辰日是霍金的去世之日。
  • 霍金對我說過他對科學的最重要貢獻!此刻,痛悼霍金教授
    當中華讀書報約請吳忠超先生在霍金去世之際撰寫紀念文章時,他表示「現在心情非常亂」,恐難落筆,但過了不久,他還是發來了一篇《沉痛悼念霍金教授》的短文,並授權中華讀書報發表他為《時間簡史》中文新版所寫序言。霍金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在科學傳播領域的成就也少有人能及,他的《時間簡史》自1988年問世以來,被翻譯成40餘種語言,累計銷量達2500萬冊。
  • 歷史冷知識:霍金的成就世人皆知,他的出生與逝世有著驚人的巧合
    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那天是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紀念日。 霍金去世於2018年3月14日,這天是美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39周年紀念日。 霍金從童年到青年並沒有什麼驚人的表現,似乎由「天才」毫無瓜葛。
  • 細數霍金在物理學領域作出的那些貢獻
    霍金的貢獻可以位列其中,但是並不是唯一和最重大的。另一個例子是宇宙學。雖然公眾對霍金的印象是霍金在研究宇宙,但是有趣的是,如今專業的宇宙學研究論文裡幾乎不會出現霍金的名字。至於霍金的《時空的大尺度結構》,雖然這本書在引力研究領域名氣很大,但是今天做宇宙學研究的人可能大部分都沒看過,因為他們有別的合適得多的參考書籍。作為一位70歲的老人(霍金生於1942),霍金仍然在搞科研。
  • 霍金去世 | 他到底對人類有什麼實質性的貢獻?
    霍金到底對人類有哪些實質性的貢獻呢?基本介紹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  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  科學方面  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的主要貢獻有兩個:奇點定律(1970)與霍金輻射(1974)。
  • 史蒂芬.霍金輪椅上的巨人!他讓我們知道人生原來可以如此精彩
    史蒂芬威廉霍金這個飽受命運捉弄的科學巨匠,用自己對生活的樂觀,對明天的嚮往,對未來的期許,回擊了上帝對他開的玩笑。直至2018年3月14日逝世,76歲的霍金卻有55年與輪椅為伴,失去行走能力已經夠可怕的了,但霍金卻是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有三根手指能動。
  • STEPHEN HAWKING 霍金:一個巨大的科學磁場(圖)
    水不住地從他嘴角邊溢出,女護士不停地用圍兜給他輕輕擦掉。對於圍在他旁邊拍照的記者(沒用閃光燈)――其中一位女記者跪在他面前近距離反覆地拍照――他絲毫不予理會,他也沒有辦法理會。他時而注視著顯示屏,時而閉上眼睛――他好像乘坐著時間機器,馳騁在浩渺無垠的星空之中。
  • 霍金逝世:一個偉大的靈魂去了天堂,他曾擔憂人類未來的方向!
    他曾對人類的未來表達了深切的擔憂,他說,我們擁有可以毀滅自己居住的星球的科技,卻還沒有發展出逃離它的能力。今日,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歲。他的勇氣和堅持以及他的天才與幽默鼓舞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他曾經說過: 『如果不能為你所愛的人提供一個家,宇宙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們將會永遠懷念他。」史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生於伽利略(1564月02月15日-1642年01月08日)忌日,死於愛因斯坦誕辰(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
  • 致敬霍金!一生困在椅子裡,仍有最有趣的靈魂
    NASA悼文:他的理論解鎖了一個充滿可能性的宇宙。我們,以及全世界正在其中探索。就像2014年你對國際空間站太空人的祝語:願你能像微重力中的超人一樣繼續飛翔。對於一位科學家的逝世,這是極為浪漫的一種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