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小科普:什麼是小行星?

2020-12-02 天文在線

天文小科普:什麼是小行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雖然地球上有許多人準備迎接新年,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距地球7000萬英裡(1.1億公裡)的 「奧西裡斯-REx」宇宙飛船在8秒內完成了一次推進器的燃燒,打破了太空探索記錄。

飛越貝努(Bennu)的北極。

資料來源: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亞利桑那大學。

太空飛行器繞小行星貝努(Bennu)進入軌道,並使貝努(Bennu)成為有史以來由太空飛行器軌道飛行的最小物體。

小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是一個巖石遍布、沒有空氣的世界,但是由於體積太小不能被稱為行星。主小行星帶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巨大的環形物,數萬顆這樣的小行星聚集在其中。值得關注的靠近地球的小行星——被稱為近地天體,簡稱NEO。

目前已知的小行星數是:791384

關鍵的科學目標:

101955貝努

10199 查裡克洛

16靈魂

243艾達

25143絲川

253瑪蒂爾德

433愛神

4維斯塔

你了解這些嗎?

主小行星帶中所有小行星的總質量小於月球。

小巧可愛的小行星:

小行星是繞太陽公轉的小型巖石狀物體。儘管小行星與其他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但它們比行星小得多。

圖解:貝努與帝國大廈、艾菲爾鐵塔的對比圖。

圖源:asteroidmission

太陽系中有許多小行星,大多數生活在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的主小行星帶中。

有些小行星在木星前後移動,它們被稱作特洛伊木馬(Trojans)。靠近地球的小行星稱為近地天體,簡稱NEO。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密切關注這些小行星。

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時留下的。

作者: nasa

FY: 米粥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小行星27日晚與地球擦肩而過,最近距離0.014天文單位
    小行星27日晚與地球擦肩而過,最近距離0.014天文單位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科研人員驚出一身冷汗——一顆小行星3月27日傍晚與地球擦肩而過!
  • 天文知識——小行星(Asteroid)
    那麼太陽系中這些小行星都是在什麼地方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小行星。在很早之前德國的傑出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約翰尼斯 · 克卜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就指出火星和木星兩顆行星的軌道之間的距離過大,有個空缺。根據克卜勒的定律來計算,火星和木星之間應該是有一顆行星的。
  • 路邊天文科普活動
    2020年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全國科普日」活動— 路邊天文科普活動為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的頒布,積極參加「全國科普日」系列活動,大連市牧夫天文學會聯合大連市西崗區科協舉辦「路邊天文科普活動」。
  • 你覺得小行星是從哪裡來的?他們的質量到底有多小?
    此外,小行星的多種化學成分表明它們並非都來自同一個體中的大量的小個體;這些小個體又後來分裂成更小的個體。 因此,對於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即使所有小行星來自同一母體(有證據證明這是不可能的),那麼這個母體就會因為太小而無法被視為行星。
  • 臺灣業餘天文觀測家蔡元生發現小行星 命名「林書豪」
    據臺灣媒體報導,高雄一名業餘天文觀測家蔡元生幾年前發現一顆編號316020的小行星,終於在6日通過國際天文總會小行星中心的認證並正式命名為「林書豪」(Linshuhow),這也是他繼「高雄」和「周杰倫」兩顆小行星後,第三次為小行星命名。
  • 天文小科普:彗星是什麼?
    這張圖片是2020年7月22日的全球天文圖片(APOD),經許可在此轉載。這張圖片來自明尼蘇達州德盧斯的鮑勃•金,又名阿斯特羅鮑勃。這些C/2020 F3(Neowise)圖片是我們昨晚用天文望遠鏡觀測,並經過偽色處理「加工」出來的。第一張圖片(左圖)突出的是氣體從中心傾瀉入尾端,第二張圖中合成照片色塊的變化展現了聚集在彗核周圍的物質(氣體和塵埃)逐漸匯聚成一條美麗的彗尾。感謝Alessandro的分享!要旨:彗星的是一個由冰和塵埃組成的鬆散球體,圍繞太陽運動,有時抬頭望天,可以用肉眼觀測到。
  • 天文小科普:彗星是什麼?
    這張圖片是2020年7月22日的全球天文圖片(APOD),經許可在此轉載。這張圖片來自明尼蘇達州德盧斯的鮑勃金,又名阿斯特羅鮑勃。他說:「我第一次看見NEOWISE彗星是從德盧斯附近的湖面上,在7月11日的晚上,而不是黎明。」彗星和水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因為他們都被認為在一定程度上對早期地球輸送水負有責任。感謝你,鮑勃!
  • 天文冷知識:小行星與彗星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圖解:小行星和彗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共享) 即使你認為自己不是個天文愛好者,你也沒怎麼聽說過小行星和彗星。 在本文中,我們將研究小行星和彗星之間的一些相似之處和不同點。讓我們從基礎說起。 什麼是小行星? 小行星和太陽系的其他成員一樣,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微小、中型或超大塊巖石。由於小行星和行星是由相同的物質構成的,所以它們被稱為小行星。
  • 天文愛好者不要錯過!「一號小行星」穀神星28日「衝日」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天津8月26日電(記者周潤健)天文專家介紹,擁有「一號小行星」頭銜的穀神星將於28日「衝日」,此後10多天內,在天氣晴朗的條件下,感興趣的公眾藉助小型天文望遠鏡或雙筒望遠鏡,就可以在繁星背景中找到它的「倩影」。
  • 臺灣天文研究團隊:2098年小行星或撞地球(圖)
    泛星計劃最近發現一顆直徑約50米的小行星,它的軌道有可能在2098年撞擊地球。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9月28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近日,臺灣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教授陳文屏表示,他所在的研究團隊發現一顆目前正在地球附近且直徑約50米小行星。
  • 飛船穿過密密麻麻的小行星帶時,有碰撞危險嗎?
    2006年的數據顯示,在已經被永久編號的小行星中,有98.5%是在小行星帶被發現的。根據天文學家們估計,小行星帶裡面的小行星,直徑在10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200顆,在30千米以上的大約有1000顆,在1千米以上的則超過100萬顆。
  • 【天文器材開放日】老師教你使用天文望遠鏡(青少年入門級)
    廣州天文愛好者協會天文顧問國內設計、製造天文器材先行者,天文器材私人定製第一人2003年成立廣東實驗中學天文社2007年成立華南農業大學天文愛好者協會2009年發現小行星高雄星2012年成立廣州市天文愛好者協會2013年4月28日,263906
  •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原標題: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副教授、知名科普作家王爽:嫦五若取回月壤 有望填補月球研究一大空白   嫦娥五號將承擔什麼「職責使命」?它將取得哪些技術突破?
  • 2036年小行星撞地球是真的嗎?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有多大?
    小行星是否會撞擊地球一直被全世界的科學家所密切關注,因為有跡象表明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的恐龍就是因為小行星撞擊所導致的生態系統崩潰之後滅絕的。所以小行星撞擊絕對是災難性的存在,所以預測小行星的撞擊變得尤為重要,各國天文臺也是不惜花費重金投入研究。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0.049天文單位
    8月10日,這顆名為2006 QQ23的小行星將以每小時16740公裡的速度在距地球0.049天文單位(約740萬公裡)的範圍內飛行。看起來似乎還有點遠,但已經近到足夠將這個物體歸類為近地小行星。此外,由於2006 QQ23的軌道在距離地球0.05天文單位(約748萬公裡)以內,所以已經足以被認為是「潛在威脅天體」。
  • 天文愛好者,既漲知識又好看的《BBC宇宙三部曲》來了!
    而在眾多的天文學圖書裡,由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引進的一套《BBC宇宙三部曲》近日火熱上市,引發了國內天文愛好者的關注。該書用BBC最擅長的紀錄手法,講述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和故事,讓讀者理解科學的本質內涵還有思維方法。
  • 小王子居住的星球:B12號小行星
    小王子住的那個星球不會比一棟房子大多少,這倒並沒有使我感到太奇怪,我早知道除了那些已經被命名的大行星,像地球木星火星金星之外,還有數百計的行星存在,有些星球甚至小到用望遠鏡都很難看到,天文學家發現這種小行星的時候,就給他編個號碼當作他的名字!
  • 「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圓滿成功!
    伴隨著中秋佳節的圓滿,本年度「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也取得了圓滿成功給大家的中秋假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月球探秘》講座現場 「聆聽宇宙」系列天文科普講座
  • 又有小行星近距離飛掠地球 距我們僅 0.049 天文單位
    8 月 10 日,這顆名為 2006 QQ23 的小行星將以每小時 16740 公裡的速度在距地球 0.049 天文單位(約 740 萬公裡)的範圍內飛行。看起來似乎還有點遠,但已經近到足夠將這個物體歸類為近地小行星。此外,由於 2006 QQ23 的軌道在距離地球 0.05 天文單位(約 748 萬公裡)以內,所以已經足以被認為是 " 潛在威脅天體 "。
  • 小行星與彗星究竟有什麼區別?
    雖然小行星和彗星都是在太陽系形成的早期形成的,但小行星是主要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的巨大巖石體,而彗星則是由氣體、冰和巖石物質組成的冰凍球體。圖解:小行星和彗星即使你認為自己不是個天文愛好者,你也沒怎麼聽說過小行星和彗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