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冬季有好多的植物都進入了冬眠的季節,都在儲備自己的資源,等待來年的時候好一展拳腳,但是也有一些植物好像並不怕冬季寒冷的氣候,依然展示著自己優美的體型和常青的樹葉,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四季常青植物,其實這些植物也不是完全不怕寒冷的氣溫,只是它們要比別的的植物稍微耐凍一些罷了,對於它們自身的生長還是有影響的,相對來說生長要緩慢很多。今天我們要說的這種植物特別厲害,不但能在寒冷的季節裡保持葉子常青,而且還能結果實,那就是「棕櫚」。
棕櫚是屬於棕櫚科常青喬木,原產地在我國,最高可達10米左右,它的外形長得很特別,從遠處看好像樹身上長了好多的大扇子一樣,並且它還是雌雄異株的植物,最重要的是它是世界上最耐寒的棕櫚科植物之一,一般的植物大多都是在秋季結果,但是棕櫚卻與眾不同,它的花期是在4月,但是它的果期卻是在12月份,因此它的分布還是很廣泛的,除了西藏之外,在我國黃河以南地區都有分布,就連日本、印度、緬甸也有生長。
棕櫚雖然耐寒,但是在我國南方地區栽培的最多,這是為啥呢?主要是因為它全身上下都是有作用的,特別是在物資都很缺乏的年代裡,那時候的人們腦子都是很聰明的,可以利用身邊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需求。這時候棕櫚的棕皮就發揮了它的作用,用它來做成繩索,可以上山砍材捆柴貨;也可以編織成蓑衣來遮擋風寒,那時候大多數的人用的都是自製的蓑衣來替代現代的雨衣,雖然笨重,但是還是很遮風寒的;再往後製作成鋪在地上的地氈,刷衣服的刷子,還有我們現在沙發裡的填充物等。
其實棕櫚的棕皮除了可以製成日用品之外,它和葉柄燒成炭還是一味止血的好藥材,在醫療條件不是很好的時候,農村生活的朋友都知道,老輩人經常會用一些土方法來對付一些突發病症,而在南方經常就會用到這種土方法來止血,聽說效果還不錯。棕櫚除了棕皮的作用之外,就連它沒有開放的花苞也是有用處的,可以食用,在有的地方把這種花苞叫做「棕魚」,可見它的味道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貧苦的時候是為了填飽肚子,在現在食用是為了新鮮、養生。
要說藥用,其實棕櫚的果實、葉子、花朵、根都是可以入藥的,並且效果都有所不同,但是這些卻是很少人知道。棕櫚現在最讓人喜歡的是它優美的樹形,是庭院綠化的優良樹種,但是棕櫚的生長是很緩慢的,特別是在幼年階段,最少要8年才能當成樹苗來栽培。
你見過棕櫚嗎?有關於它更多的知識嗎?歡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