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上這個設計快150歲了,我們竟然無法淘汰它

2020-12-08 果殼網

(Bearkiii/編譯)很難想像,我們的「電腦」已經是一個快80歲的老人了。

1941年,世界上第一部電子計算機誕生;1968年,第一隻滑鼠原型誕生。顯示器的誕生要早一點,1922年就有了所謂的CRT顯示器。不過電子屏幕被連接到電腦上,還得歸功於1976年的Apple-I。

然而,相比於這些年輕的「20世紀後」, 我們鍵盤上的Qwerty布局,早在1874年就已經得到大規模應用了。

具有Qwerty按鍵布局的打字機。圖片來源:Unsplash

在它之前和之後,出現了無數的按鍵布局和輸入設備。但如今,快150年過去了,當我們坐在電腦前,仍然習慣性地把兩支食指放在「F」和「J」上,熟練地在Qwerty間來回輕觸,手指感受著鍵帽傳回的觸感,辦公室裡迴蕩著「啪嗒」、「啪嗒」的節奏,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自然到我們甚至忘了發問:為什麼大家還在用Qwerty鍵盤呢?

鍵盤簡史

其實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

在那個打字機還在廣泛使用的年代,按鍵布局還是很豐富的。各種各樣充滿創意的布局還都存在,例如類似鋼琴的雙排布局和隨後的四排布局,還有1917年就誕生的JCUKEN布局。然而,不知不覺間,按鍵布局幾乎只剩Qwerty這一種,並從打字機延續到了電腦上。

無論是拉丁語系的歐美,還是使用平假名片假名的日本,哪怕是明明擁有獨立拼寫體系——拼音的中國,都毫無例外地使用Qwerty作為按鍵布局。此外,雖然有些地方使用的鍵盤和Qwerty不太一樣,例如QWERTZ鍵盤(德語)、AZERTY鍵盤(法語)和QZERTY鍵盤(義大利語),但它們其實都是Qwerty的變體。

QWERTY鍵盤分布情況。改編自BBC Capital

要追溯Qwerty布局究竟是怎麼來的,繞不開它的發明者——新聞工作者克里斯多福·萊塞姆·肖爾斯(Christopher Latham Sholes)。1874年,一家槍枝製造商開始銷售基於肖爾斯發明的「Sholes & Glidden」打字機。這款打字機很快就成為了鍵盤屆「第一網紅」,而它採用的按鍵布局已經非常接近Qwerty了。

很難猜測一個新聞工作者為什麼要去搞發明創造,但一份1878年的美國專利文件清清楚楚地寫著,肖爾斯確實是這種打字機的發明者。至於肖爾斯為什麼會想到這種布局,一個主流說法是,Qwerty可以防止打字機卡住。在肖爾斯的發明之前,當人們在打字機上快速打字時,常用字母的鉛字連動杆就會相互碰撞,導致堵塞。於是肖爾斯重新安排了字母布局,將常用字母隔開(不過W和E仍然相鄰),這樣人們就不會同時按下它們。

那麼,這種設計是否會降低打字的速度呢?事實上,Qwerty鍵盤的速度並不慢,甚至還贏過很多打字競賽。與此同時,幾家大型打字機製造商在1893年成立打字機聯盟,同意採用Qwerty按鍵布局。這些事件都為Qwerty的成功鋪平了道路。

肖爾斯的專利配圖,這種按鍵布局已與現代按鍵布局十分接近。圖片來源:U.S. Patent No. 207,559

不過,就在Qwerty鍵盤崛起時,它迎來了一位強有力的競爭對手——Dvorak鍵盤。

1936年,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古斯特·德沃夏克(August Dvorak)為Dvorak按鍵布局申請了專利。這一布局基於字母使用頻率和手的生理結構設計,號稱擁有打字更快、更易學習和降低疲勞的特點。德沃夏克表示,與標準Qwerty布局相比,Dvorak布局減少了手指運動和打字失誤。

Dvorak鍵盤試圖挑戰Qwerty鍵盤。改編自BBC Capital

不幸的是,即便Dvorak受到很多追捧,甚至得到過蘋果公司的短暫推廣,它也沒能撼動Qwerty的地位。好在,MacOS和Windows等系統仍然支持Dvorak鍵盤,算是給了追捧者們些許的安慰和希望。

Qwerty風行之謎

Qwerty真的要比其他鍵盤更優越,才堅挺到現在的嗎?

至少Dvorak的支持者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引用一些研究佐證自己的觀點,表明Dvorak在速度方面更佔優。例如,二戰時期進行的一項研究表明,Dvorak打字員的速度要比Qwerty打字員快74%。而經濟學中的「路徑依賴」理論,也一直被用來解釋Qwerty為何佔據主導地位。

不過,也有批評者指出,證明Dvorak效率更高的研究帶有偏見,而且實驗並不嚴謹,例如樣本的差異過大。

在一篇名為《鍵盤的寓言》的論文中,經濟學家利博維茨和馬戈裡斯(Liebowitz & Margolis)就指出,Dvorak的相關實驗可以追溯到德沃夏克本人,因此和他有利益相關性。他們還引用了其他研究,表明Dvorak的打字效率和人體工程學優勢並不明顯。此外他們認為,Qwerty鍵盤流傳至今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直到今天,關於Qwerty鍵盤為何流行的理論仍然具有爭議。但無論如何,它成為鍵盤標準已是不爭的事實了。

而我們,也被這種標準帶入習慣形成的死循環中:我們教我們的孩子用Qwerty鍵盤,因為它到處都是。為什麼Qwerty鍵盤到處都是呢?因為我們教我們的孩子也用它。

誕生於2006年的Colemak按鍵布局有可能取代Qwerty嗎?改編自BBC Capital

新的競爭者

除了前面提到的幾種按鍵布局,人們還開發了很多其他設備,試圖重新挑戰Qwerty鍵盤的統治地位。

遠的不說,比較新的就有Twiddler鍵盤,這是一種單手操作的輸入設備。然後還有手機,在觸屏時代以前,大部分手機用的都是T9鍵盤,每個數字代表3~4個字母。當然,還有黑莓的全鍵盤手機,曾經一度是逼格的象徵。我們能在大型會議結束時就拿到完整的記錄,也要感謝速記鍵盤。

Twiddler

而現在,這一嘗試也並未停止。不管是小公司還是巨頭,都試圖改變目前Qwerty的輸入習慣。

比如Tap。這是一個橡膠似的指節銅套,單手操作,通過無線方式與你的智慧型手機連接,每個指套中都有一個加速計,並利用加速計來將你手指的敲擊動作轉化為字母輸入。它試圖將你從笨重的物理鍵盤中解放出來,你可以通過在任何地方進行敲擊來完成你的輸入。在Tap所設想的應用場景中,你的鍵盤可以是你的大腿,你的手臂,甚至某人的額頭。

請想像詹姆斯·邦德細長的手指優雅地滑過邦女郎的裸背,然後,屏幕上出現了一行字:Writings on the wall.

Tap指套

儘管Tap高達179美元的售價已經遠遠超過普通人所用的鍵盤了,但在其創始人的展望中,Tap是一款適用於所有人的輸入設備。在他看來,那些失明人士也能用Tap輕鬆完成輸入,他甚至已經設想了如何用Tap來輸入中文。有一種叫做TapMapper的工具,還能允許用戶自定義Tap布局。

然而,這款設備的用戶體驗並不好,因為你需要用不同的手指組合來輸入不同的字母,並且這種組合不是很令人習慣:A是你的大拇指,B是你的食指加小指,C是除了食指以外的所有手指。與按一下就輸入一個字母的傳統體驗相比,這種操作方式可以說十分「違反本能」了。

輸入的未來

手指追蹤觸屏鍵盤DotKey

在羅技鍵盤及滑鼠業務的負責人阿特·奧吉米(Art O』Gnimh) 看來,鍵盤這種設備還能堅持很多年,但同時他也相信,其他技術將會讓它變得沒那麼重要。比如帶有預測功能的輸入法,比如Gmail的智能回復和智能撰寫功能。

但如果有什麼東西可以說服我們換掉鍵盤,或者改變目前的Qwerty布局,它必須能夠極大地提升交流效率。能夠在不花太多學習成本的基礎上,提升我們的打字速度。

會是語音輸入嗎?畢竟這項功能已經是智慧型手機的標配了。如果你最近用過它,你會發現目前的語音識別準確率也相當高。然而,它並不適用於輸入某些嚴肅正式的文本,因為語音輸入的本質就是「隨意」,這一點與「小心謹慎」完全衝突。

那麼未來會是一個沒有輸入接口的時代嗎?

VIVE

Neurable是劍橋的一家初創公司,他們致力於開發一款「所想即所得」的輸入設備。他們用一個布滿電極的VR頭盔來追蹤大腦活動,並利用機器學習來辨認你想輸入的是哪個字母。當你輸入若干字母後,它還能自動補全整個單詞。這款設備的目標是每分鐘能夠輸入8-14個單詞。這樣的話,對於一些簡訊回復來說就足夠了。但是很顯然,這樣的發明是無法成為「鍵盤終結者」的。

除了Neurable,還有其他類似這樣的「腦機接口」,比如CTRL-labs。這是一個臂環,它能夠探測手臂裡肌肉纖維的活動。它的用途有很多,比如可以用來取代遊戲手柄。它也能在你手臂幾乎不移動的情況下預測你想輸入什麼文字。這家公司的CEO和聯合創始人託馬斯·裡爾登(Thomas Reardon)表示,CTRL-labs可以適應不同用戶的打字習慣。比方說,他自己右手的小指其實比較瘦弱,在傳統的Qwerty鍵盤上,這將會在輸入p的時候帶來問題。但是CTRL-labs就不會這樣,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重新規劃,這樣打字的時候手指無須移動太多。

CTRL-labs

然而,理想很豐滿,上市很困難。這款設備要到今年年底才有可能推出開發者版本。不過,儘管它能通過肌肉的抽動來識別手指和手臂動作,但還沒有直接將其轉化為打字的功能。

裡爾登承認,目前這款產品還不夠好,還不能讓他扔掉自己家那臺老式的80年代IBM Model M鍵盤。雖然這款鍵盤每次打字都「驚雷滾滾」,但它仍然十分可靠。

難捨難分

我們的小孩可能未必像我們這樣依賴Qwerty鍵盤。但是他們也會使用它,因為和所有的替代品相比,傳統的鍵盤仍然十分優秀。而且在一個越來越缺乏「實物感」的時代,擁有一個能夠觸摸、能夠敲擊的物理鍵盤其實是很棒的。

畢竟,比起目前輸入一個字母要等半天的「讀心頭盔」和指套,顯然還是Qwerty鍵盤更舒服啊!

(編輯:EON、Ent)

本文由MIT Technology Review授權果殼編譯,內容有較大改動,閱讀原文請點擊這裡。

參考文獻:

  1.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11620/why-we-cant-quit-the-qwerty-keyboard/
  2. https://patents.google.com/patent/US207559?oq=U.S.+Patent+No.+207%2c559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Qwerty%E9%8D%B5%E7%9B%A4
  4. https://www.smithsonianmag.com/arts-culture/fact-of-fiction-the-legend-of-the-qwerty-keyboard-49863249/
  5. http://www.bbc.com/capital/story/20180521-why-we-cant-give-up-this-odd-way-of-typing
  6. http://www.bbc.com/culture/story/20161212-why-is-qwerty-on-our-keyboards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Keyboard_layout
  8. https://www.terena.org/activities/multiling/ml-mua/test/kbd-all.html
  9. https://www.jstor.org/stable/pdf/725509.pdf
  10. https://www.makeuseof.com/tag/a-history-of-keyboard-layouts-is-qwerty-lagging-behind/

相關焦點

  • 上海瑞金這麼大的醫院,竟然還用我們都「淘汰」了的方法?
    在免疫室熟悉了一周之後,我對這個組有了大概的了解。因為瑞金的感染類和激素類項目不在免疫室做,並且我們單位剛剛開展了自身免疫抗體檢測,所以我跟免疫組長施老師申請,剩下的時間想跟負責自身抗體檢測的鞏老師學習。
  • 它曾是海洋界的老大,幸虧淘汰了,不然人類無法踏足海洋!
    它曾是海洋界的老大,幸虧淘汰了,不然人類無法踏足海洋!有不少人一直認為,地球上第1個生命的誕生源自於海洋,海洋是一個神秘莫測的世界,同時也是人類難以踏足的領域,內部兇險萬分,比探索宇宙的難度係數還高。小時候我們幼稚的以為海洋世界和動畫片中的海綿寶寶一模一樣,大家生活得非常和睦,還有各式各樣的建築。直到長大之後,才知道這一切都是我們美好的幻想,海洋世界比我們想像中的可怕多了。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一樣,同樣要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
  • ...能用電腦畫圖,完全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的生活是這樣被設計的
    他將這個主題做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編寫出世界上第一款繪圖程序 Sketchpad。當時他還沒有想到,這篇論文和程序影響到了我們今天住房結構、汽車形狀、電腦界面、乃至家具、智慧型手機的製造和生產……如果沒有他的發明和理論,賈伯斯可能還需要更多時間鑽研麥金託什電腦的人機互動方式,我們也許也沒機會觀看到皮克斯工作室創造的優質動畫。
  • 多數單位淘汰電腦當廢物賣 如何發揮「剩餘價值」
    每年有多少舊電腦淘汰  根據市統計局公報,2011年全市網際網路寬帶接入用戶達116.23萬戶。按寬帶用戶戶均一臺電腦、隔6年淘汰計算,每年全市要淘汰至少10萬臺電腦。  市國資委統一處置行政事業單位的舊電腦。
  • 印度數學天才:揚言心算比電腦還快10秒,華羅庚瞟了一眼:算錯了
    根據資料顯示,她在28秒內,就能計算出任意13位數的乘法運算,速度比電腦還要快,引起全球轟動,這樣的天賦,還真不是努力能換來的。結果她竟然把牌都記了下來,父親大驚,立馬拿出一些數字來考驗她,結果小夏琨塔拉全都輕鬆記下,於是父親立刻離開馬戲團。
  • 快來「蕎蕎」!綠的、白的、紅的、黃的竟然全都是它?
    快來「蕎蕎」!綠的、白的、紅的、黃的竟然全都是它?降血糖,降血脂)擁有人體所必須的多種營養成份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民間又稱其為「淨腸草」苦蕎還可以炒制後做成茶飲每日飲用對「三高」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是自然界中較少的藥食兩用作物 ● 舌尖上的美味
  • 科技往事:探討筆記本電腦的散熱設計
    因此,無論是傳統筆記本還是無風扇設計的產品都需要做相應的散熱設計。  那麼散熱應該怎麼設計?2哪些散熱設計我們值得注意  怎樣才能將筆記本電腦的散熱做到合理?出廠就已經如此設定,我們無法去改變其本質,那麼給予其外力來改善散熱是可行的。3什麼樣的散熱設計更合理  既然提到了發熱源位置的問題,那麼就必須談一談合理的散熱布局。目前市面上我們能夠買到的筆記本電腦產品大致採用三種散熱布局設計:左置散熱、右置散熱、後置散熱。
  • 電腦主板上竟然也有「保險絲」?
    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家裡跳閘的情況,一般是同時使用大功率電器的時候出現保險絲熔斷,不過現在已經普及更加安全的空氣開關了,但其實在電腦主板上也是有「保險絲」的,那麼主板為何要有保險絲呢?主板的保險絲在哪裡呢?
  • 這個軟體可以讓你在電腦上自由控制 iPhone
    那麼它的體驗到底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介紹一下。不用羨慕蘋果,安卓手機也能使用 Handoff先來介紹一下用 Windows/Mac 電腦連接 Android 手機的體驗。其實類似的開源工具有很多,我們之前也介紹過一款 scrcpy,不過這些工具很多都是技術向,對普通用戶門檻較高。
  • 中國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面世,比Google量子電腦快100億倍
    由中國科學院研製的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在12月4日宣布面世,其處理特定程序的速度,比Google去年發布的53 qubit量子電腦原型機快上100億倍。官方指九章確立了中國在量子電腦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意義上真正涉足「量子霸權」。
  • 人腦設計了電腦、未來電腦可能超越人腦,萬物互聯會形成全球腦?
    「大腦本質是一個 CPU」在現有科技水平下,無法被否定也無法被證實。雖然電腦是人類按照人腦設計製造的,兩者之間有著相似性,也有著差異性。截至2019年11月,是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理論上浮點運算速度每秒20億億次。b,人腦的信息處理過程同樣包括接受輸入、處理、輸出這三個階段。人的大腦有1000多億個神經細胞(神經元),每天能記錄生活中大約8600萬條信息。
  • 24年成往事,曾經每臺電腦上都有的Flash就這樣被時代淘汰了
    如果你經常使用電腦,那麼你不會對這則通知感到陌生。2017 年,Chrome 就正式宣布將在三年後停用 Flash 相關服務,作為全世界最常用的瀏覽器,谷歌給各大站點騰出了足夠的時間將 Flash 技術從網頁上移除。
  • 李榮浩與150又掛鈎!表情表示本人對這個數字太有陰影了,求放過
    李榮浩與150又掛鈎!李榮浩與150這個數字又掛鈎了,李榮浩參加節目,其中節目中竟然還有這個環節,這個環節是什麼環節呢?其中竟然還涉及到李榮浩老師對於150分的陰影面積。想必,這份陰影面積真的是陰魂不散吶,太可愛了。
  • 已經150歲的元素周期表,越來越酷了.
    老實說,可能這張 150 歲的元素周期表,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高中化學裡的 「 必背 」 。但是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它的意義是非凡的。使得人類對自然的認識,邁上了新的臺階。不知不覺中,這張有著重大意義的周期表已經 150 歲了!更有趣的是,在這 150 年裡,人類也成功發揮想像力,在這張 「 枯燥 」 的周期表上搞起了創作。
  • 汽車設計「格式塔」無處不在,你竟然對它還一無所知?
    所以你看,這就是「格式塔效應」的魅力之一,它竟然在審美之外還具有功能性。「格式塔效應」的美學設計當然,「格式塔效應」被使用最多的還是在美學設計上。不過與「功能性」將圖像碎片組合不同,在美學設計上我們的想法會更進一步,天馬行空一些。比如我們會傾向於通過提取特徵點的方法來識別圖像。
  • 英國大本鐘150歲啦!
    To mark the anniversary, the message "Happy Birthday Big Ben, 150 years, 1859 - 2009" will be projected on the tower.
  • 萬事由來:電腦的起源之爭,歷史上不為人知的故事?
    現在電腦已經普及到千家萬戶。各行各業都少不了電腦的使用。但是電腦的起源是什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估計好多人都不太清楚。電腦的起源計算機專業的同學都知道,課本上說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美國1946年研製出的ENIAC,「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 電腦冒充13歲男孩 首次通過「圖靈測試」(圖)
    電腦程式首次  通過圖靈測試  「圖靈測試」是驗證電腦是否具備與人類相似的思考能力的一個著名測試。這項測試活動的英國主辦方8日宣布,一款電腦程式日前成功通過測試,成為首個「冒充」人類以假亂真的電腦程式。  英國「人工智慧之父」阿蘭·圖靈1950年設計出這個測試。
  • 創意:淘汰CRT顯示器致顧客屢屢中招
    33歲的平面設計員李世峰心靈手巧,他的創意還帶有幾分「欺騙性」。  「你這電腦的屏保挺特別」  「小夥子,你這電腦的屏保挺特別,哪兒下載的?」一位顧客好奇地問。  一旁的服務員都忍不住笑了。「您再看看!」李世峰指點著。「哎呀,水草還會動,裡邊有小蝦,真的啊?」顧客感嘆:「太奇妙了!
  • 尖端科技網際網路+:讓我們領先快一步
    原標題:尖端科技網際網路+:讓我們領先快一步「網際網路+」作為網際網路思維領先的實踐成果,為我們追求美好的生活夯實了技術基礎,對推動社會經濟形態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現在跟著GE,迅速了解一波當下最新最酷的科技成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