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回顧個經典影片《楚門的世界》。
故事的脈絡不複雜,還有些荒誕。
講述一個嬰兒「楚門」被電視劇的製作組選中,擔任一個大型肥皂劇的主角,這個肥皂劇24小時連播,就是將鏡頭一直對準楚門,演他的一生,然而楚門並不知道自己是個皂劇的主角,周圍人也都是演員,自己根本生活在一個超巨型的攝影棚裡,但隨著自己劇情裡被安排死掉的「父親」的突然出現,楚門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一生似乎都是被安排好的……
刷牙洗臉也是播放內容。
當年對這個影片的感覺還沒有那麼大,如今再度回顧時,突然感覺這個影片的內核像極了黑色科幻,而且片尾曲的開頭相當有懸疑風格,所以百度了一下,這個影片的劇本原型果然是陰暗的科幻風格,只是投資方覺得原劇本太壓抑了,所以給改成了如今的黑色幽默。
這個故事看似很荒誕,可處處都透露著現實。
肥皂劇製作組控制楚門的生活與自由,根本是侵犯他人的權利,還全世界直播楚門的私人隱私生活,可謂是公然違法,但製作組和導演卻得到了世人的尊敬,觀眾開始只是單純地圍觀,也從不想楚門的境遇,都十分喜歡這個電視劇和製作組。
但當楚門開始公然反抗導演的控制時,卻又加入了支持楚門的行列,這無疑都是在映射現實,什麼樣的東西會公然侵犯別人的權利、窺探人們隱私卻又能獲得廣泛支持和尊敬呢?而民眾又是如何見風使舵,根本分不清什麼是好什麼是壞呢?
導演的經典語錄已經透露了電影的內核,楚門的世界才是我們正常人的生活......
說回楚門這個角色。
這個角色也充滿了現實性,無論他自身,還是他身邊的人,因為這齣肥皂劇根本就是我們的現實生活!
一個不愛自己的妻子,一個不想讓自己離開原地的摯友,一份沒什麼意義的閒差,一種天天重複的生活,一些模糊但讓自己神往的記憶,一個想逃卻逃不出去的孤島,一個想要改變卻沒有勇氣的自己。
現實中的我們是不是也會覺得哪有自己,哪就有雨呢?
先從楚門的妻子來說,楚門曾經對她說過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就是我標題寫的,「你根本不愛我,為什麼要給我生孩子?」
當然這個所謂的「妻子」也是導演安排的演員而已,她們倆從法律上講根本不是夫婦,結婚典禮的照片上她把婚戒戴右手了,平時為了推進劇情的發展,為了掩蓋許多劇情上不合理不自然的地方,這位妻子可謂是根本不在乎楚門的感受。
基本每件事都在自顧自地忙活,楚門在她眼裡根本沒有地位,而當真相就要揭露時,楚門大發雷霆時,她妻子卻大喊著,仿佛她才是一個受害者,被謊言矇騙的對方反倒變成了加害者,而其他親人們還會用楚門自身的情感去要挾楚門,讓他不要改變。
這裡面的臺詞處處經典......這是楚門妻子的「扮演者」。大家另一半的扮演者又是誰呢?
這難道不是世間的現實嗎?許多人和不愛自己的人結婚,無論男男女女過得像行屍走肉一樣,只是用假象和表面功夫維持著一個「家」,可這個家除了有一張睡覺的床之外,沒有一個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對方不喜歡自己,自己也最終變得不喜歡對方,只是談好了條件,籤訂了合同的兩個員工,在為一位叫做「家」的根本不存在的老闆打工。
楚門的那個摯友就更逗了,有事就拎著六個啤酒,一邊廣告植入,一邊就來找楚門,每次都用同樣的方式就撫平了楚門的內心,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找幾個好友出去喝頓酒吃幾個串,很多生活上的問題就過去了呢?
滿臉是坑,永遠拎著六罐啤酒的「摯友」。
這巨型攝影棚唯一的出路是人工海,可楚門恰恰最害怕海,這又是深刻的諷刺,很多時候困境的出口就在那裡擺著,但我們就是因為害怕而不敢走過去。
天天重複的生活實在乏味,可楚門直到意識這一切時被操控的時候,才想起來反抗,所以楚門自己演繹的這齣肥皂劇根本不是什麼導演安排的,而是因為自己的懦弱才形成的,楚門最終反抗的其實是自己,而不是艾德·哈裡斯飾演的跟基督只有一個字母之差的Christof導演,這個導演代表了楚門內心的懦弱。
最後離去時向觀眾致意。
所以楚門最終願意放棄生命也要離去時,沒有什麼還能再阻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