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武都訊(記者 牛新建 通訊員 張虎偉)古有諾亞方舟,今有載人飛船。今年5月5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把我國自已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送入太空,逃遊3天之後於5月8日返回地面,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
在這艘試驗船上搭載了隴南市經濟林硏究院油橄欖研究所通過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搭載的油橄欖種子4個品種。這次搭載是我國油橄欖種子的首次搭載試驗,開創了我國油橄欖太空育種的新紀元,是隴南油橄欖育種由地面常規育種、地下輻照育種向太空誘變育種方向發展的一重大科研活動。
10月25日上午,在甘肅隴南武都區舉辦的2020·甘肅·隴南油橄欖產業高峰論壇暨產銷對接洽談會開幕上,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愛民將這批經過太空遨遊的隴南油橄欖種子交到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油橄欖硏究所所長、研究員鄧煜手中,這批種子回到了繁育她的「娘家」——隴南武都。
油橄欖與油茶、油棕、椰子並稱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樹種。將其鮮果採用離心冷榨的純物理工藝製成的果汁油,保存了天然營養成分,是食用油脂中最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木本植物油,被譽為「液體黃金」。1964年,周恩來總理心繫人民健康,把油橄欖從阿爾巴尼亞引入中國,並在雲南海口林場親手栽植了一棵油橄欖樹,架起了東西方文化和科技交流的橋梁。先後在我國長江流域的12個省區試種,由於當時育種手段落後,常規育種難度大、周期長,良種匱乏,絕大多數品種由於「水土不服」而先後夭折,造成了重大損失,影響了我國油橄欖的大發展。目前,我國的甘肅、四川、雲南、重慶等省市都在發展,但仍然由於早實、豐產、出油率高、油質好、抗寒、抗早、耐溼、耐澇、耐酸性土壤、適應性廣的廣譜性品種少,而制約了中國油橄欖的大發展、快發展。
品種是油橄欖產業之魂。隴南市經濟林研究院油橄欖研究所把新種質創製作為打造新高地、搶佔制高點、開展聯合攻關克關鍵技術的突破口,採取地面常規育種與地下輻照育種相結合,向太空航天育種方向發展,從2013年發射神舟10號前就開始著手準備搭載油橄欖種子,並與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的天水神舟綠鵬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多次洽談合作搭載油橄欖種子,啟動航天育種工程,每年在全市1800多萬株油橄欖中尋找篩選搭載材料,但每年由於種種原因均未乘行,但一直從未放棄,年復一年地秘密準備試驗材料,默默地等待機會,7年後的2020年終於搭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