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上蠟和浸蠟的區別:五大特徵可分辨

2020-12-08 騰訊大粵網

[摘要]上蠟是把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蠟之中,保持一段時間,使石蠟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種空隙浸入。如果翡翠的質地較為緊密,蠟的浸入僅在表層。

上蠟是把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蠟之中,保持一段時間,使石蠟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種空隙浸入。如果翡翠的質地較為緊密,蠟的浸入僅在表層,翡翠經過上蠟,可使表面的小凹坑、小孔隙填平,增強表面的光澤和透明度。

但是,如果翡翠的質地比較疏鬆,或者是經過各種酸洗,包括傳統的過楊梅湯,都會使翡翠的孔隙增多,而導致較多的石蠟充填到翡翠的內部。浸入較多蠟的翡翠,會因時間的推移,蠟老化產生白花,致使翡翠的透明度變差。有些翡翠因為蠟的質量不好,僅半年時間就會產生這種變化。所以,這種蠟的充填工藝與上蠟工藝不同,可稱為浸蠟處理。

浸蠟處理與酸洗充膠處理不同,浸蠟處理的翡翠沒有經過強烈的酸洗,結構的破壞不強烈,沒有對翡翠的耐久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另一種情況是,天然翡翠的結構本身就相當疏鬆,例如粗顆結構的翡翠。但只要含蠟太多,都可能會因蠟的老化導致翡翠透明度劣化,都可當作浸蠟翡翠看待。

浸蠟翡翠與上蠟翡翠有下面的特徵可以區別:

1.紫外螢光

浸蠟翡翠的紫外螢光強於上蠟翡翠,一般為中等強度的藍白色螢光,甚至可以有較強的藍白色螢光。

2.紅外吸收光譜

紅外吸收光譜可以更好地區別浸蠟與上蠟兩種翡翠。浸蠟翡翠的2925cm-1波數吸收峰很強,接近零透過率,即接近底線,而上蠟翡翠的2925cm-1波數的吸收則較弱,離底線較遠。

在測試樣品的紅外光譜時,要注意樣品表面是否有蠟層,尤其是翡翠花件,在凹坑處的蠟是否擦乾淨。表面的蠟層會影響紅外光譜的測試的結果,也會影響紫外螢光的真實性。

3.浸蠟翡翠的修復

發生老化現象的浸蠟翡翠,可以再經燉蠟,使產生結晶的老化蠟重新熔融,即可消除因老化造成的不良影響。

紅外光譜還可以定量研究翡翠中蠟的含量。

遭汗沁翡翠A貨不會變B貨!

近日,珠寶玉石界有件令藏家忐忑的事兒,就是某媒體以《清代翡翠精品慘遭降級 揭開翡翠A貨變B貨之謎》為題,發表了「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現代機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現代翡翠A貨經汗沁也會變成B貨」等觀點。此語一出,不少翡翠藏家大驚,紛紛聯繫記者詢問究竟,因為他們花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買的高檔翡翠A貨飾品,戴幾年就變成B貨或C貨了,而那些被稱作「翡翠B 貨」或「翡翠C貨」的礦石的表面結構和物理性質都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已經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玉了,當然不具有收藏價值,更罔論保值或增值了。

清代翡翠遭土沁和現代翡翠遇汗沁是否會降級這個問題過於專業,因此記者採訪了對此做過充分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春雲博士和中山大學教 授、中山大學寶玉石研究鑑定中心主任丘志力先生,他們一致表示:無論清代翡翠還是現代翡翠,都肯定不會出現因土沁、汗沁、化妝品沁而由A貨淪為B貨甚至C 貨的情況。但是,經驗不足和訓練不夠的人在測試結果不到位時容易將這種受沁翡翠誤判為B或C貨。

清翡翠精品 不可能降級

記者:近日,一篇名為《清代翡翠精品慘遭降級 揭開翡翠A貨變B貨之謎》的報導異常火爆,也引起了一些翡翠收藏者的恐慌。作為礦物學出身的知名玉石學者,您如何看其中的觀點?

王春云:報導透露出三個層次的內容:清代歷史可考的翡翠A貨現在絕大部分變成B貨甚至C貨了,這就是所謂「清代翡翠精品慘遭降級」的說法;現代翡翠A 貨戴上3年也會變成B貨;天然翡翠在用金剛砂加工的過程中也會變成B貨。媒體用「揭開翡翠A貨變B貨之謎」做標題,顯然是認為該專家不僅觀察到了這三個現 象,而且揭開了這種變化的本質,那就是翡翠飾品佩戴人的體汗或化妝品造成了這種轉變。

我認為這篇報導的事實是錯誤的,結論也是錯誤的,在業界廣泛流傳會產生極壞的影響。

記者:文中提到:「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現代機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而據專家考證,發生品類變化的多是出土翡翠。」從礦物學角度看,土壤中的礦物質令古董翡翠降級的情況是否真的會出現?

丘志力:出土的翡翠會由於長期受到土壤酸性物質的侵蝕而改變表面結構甚至外觀,導致在10倍放大鏡或者顯微鏡下觀察會出現類似B貨的結構(經驗不足的 人就容易出現誤判的情況)。這種情況出現的機率和翡翠原來質地有關:質地好的變化的機率低,質地差的變化的機率高。但其他的科學檢測不見得會顯示出B貨的 特徵,因此是可以準確鑑定的。因此,土壤令古董翡翠降級的講法是一種籠統和不夠科學的表達, 「在現代機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的情況更不會出現。

翡翠B貨與加工流程無關

記者:我們知道,翡翠A貨就是天然的未經加工處理的翡翠,而翡翠B貨、C貨和B+C貨都是經過人工處理的飾品。那麼,天然翡翠降級的具體流程是怎樣的呢?

王春云:處理翡翠的製作流程通常是用濃鹽酸、濃硝酸等配製成的「王水」來浸泡劣等翡翠原料或成品,目的是將原來雜質較多、透明度不高、不美觀、成本很 低的劣質翡翠進行強烈腐蝕、溶蝕,這會導致翡翠內部結構遭到劇烈破壞而變得非常疏鬆。溶蝕之後變得疏鬆的翡翠猶如豆腐渣一樣,可以進行注膠處理和黏固,還 可在注膠處理的過程中人為填充顏色,進行有目的的染色。注膠處理過程中的膠可以是有機膠,一般就是各種牌號、各種成分的環氧樹脂,當然也可以是無機的鉛玻 璃。

經過注膠處理之後的翡翠,表面明淨,透光度大為增加,顯得「水頭」十足。如果再行染色,又會出現明麗的顏色。這樣,一塊有「水」、有「色」的貌似高檔「翡翠」就製造成功了。原本混濁的劣質翡翠就會變得又透又亮,可以呈現出「美麗動人」的水頭和顏色。

記者:可見將天然翡翠變成處理翡翠必須經過強酸強鹼腐蝕。那麼報導提到「曾經親赴雲南的藏家重金購回的翡翠原礦,經一番打磨加工之後,檢測成品居然也變成了B貨」,難道翡翠A貨的加工流程也會破壞翡翠的表面結構和光澤質地?

王春云:天然翡翠經過打磨加工不可能出現成品變成B貨的問題。但天然翡翠經過雕刻、加工,最後一般經過一道燉蠟工藝。燉蠟包括上蠟和浸蠟,這些都是被業界允許的翡翠優化方式,都與酸洗充膠的翡翠處理方式有著本質的不同。

上蠟是把質地較為緊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蠟之中,保持一段時間,使石蠟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種空隙浸入,這樣可將翡翠表面的小凹坑、小孔隙填平,使 飛醋表面光澤和透明度得到增強;浸蠟是將原本質地比較疏鬆或使用楊梅湯等不夠強烈的酸進行過表面處理的翡翠成品浸泡在熔化的石蠟之中,保持一段時間,使石 蠟沿翡翠表面上的各種空隙浸入。浸入石蠟較多的翡翠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蠟會產生老化而產生白花,會導致翡翠的透明度變差,這時可通過重新上蠟恢復過去 的光澤。所以,浸蠟的填充工藝雖與上蠟略有不同,但都為業界所普遍接受。

燉蠟優化與酸洗充膠處理有著明顯的不同:燉蠟優化的翡翠沒有經過強烈酸洗,表面結構沒被破壞,不會對翡翠的耐久性產生明顯的影響,儘管對於一些粗粒豆種翡翠來說,因為本身結構比較疏鬆,浸蠟較多時會因蠟老化出現翡翠透明度下降的情況。

然而,天然翡翠所燉的蠟和處理翡翠所充的膠都是有機高分子材料,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說:只要檢測到了有機高分子的譜峰就可宣布該翡翠為B貨或者C貨。 我相信,這篇奇異報導中所提的現代機器檢測結果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就屬於這種類型的誤判。但如何準確地對燉蠟和充膠進行科學區分,這對於絕大部分商業鑑定 試驗室來說,可說是一道難題。

汗水不會徹底改變翡翠成分

記者:「不僅清代翡翠精品因輾轉很多人之手後被"沁"過而慘遭降級,而且現代翡翠在接觸肥皂和汗水後,也會由A貨淪為B貨甚至C貨。」這話可讓不少翡 翠藏家心慌意亂人誰不出汗啊?高檔翡翠一經佩戴,一受汗沁,就變成一錢不值的豆腐渣B貨、C貨了?那這天然翡翠還有啥用?還值啥錢?

丘志力:這也是一種籠統和不確切的說法。正確的表達應是:部分質量比較一般的翡翠(如行家所說的豆種翡翠)被汗液酸性較強的人佩戴會使其表面結構受到 「侵蝕」,從而顯示出類似B貨的表面結構特徵,但改變的不是翡翠的成分,只是翡翠表面結構的表觀特徵。肥皂和汗水不可能徹底改變翡翠的成分,更不可能出現 由A貨淪為B貨甚至C貨的情況。然而,經驗不足和訓練不夠的人在測試不充分時容易將其誤判為B或C貨。

王春云:人體無論佩戴多久,無論分泌多少汗液或遭受多少汙染,無論攜帶何種化妝品,都不可能腐蝕到翡翠表層結構,也就是說都不可能使翡翠由A貨轉變成 B貨。所以,假定清代早期一塊翡翠輾轉經過很多人之手,就算多次被「沁」,其鑑定結果也不可能改變天然屬性和天然級別。如果說「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在現代 機器的檢測下,99%會顯示出是B貨」,那就違背了兩個基本邏輯:如果是流傳可考的清代翡翠,其檢測結果必定是A貨;如果檢測結果是B貨,則必定不是流傳 可考的清代翡翠。因此,翡翠飾品和擺件不管經過多長時間的把玩,其成分都不可能發生變化,仍然可以按原礦成分標準進行衡量。

但是,如果翡翠飾品原來有裂隙,外來色素有可能通過接觸方式而滲入,或者通過人為熗色的方式產生物理化學變化,從而發生變色。清代末年和民國時期就出 現過物理熗色和化學熗色的作偽行為。但這種熗色的方式並不能腐蝕翡翠表面結構,雖然屬於造假,但依舊不能將翡翠由A貨轉變成B貨或者C貨。

記者:但是,汗水、肥皂以及地下的礦物質等肯定會對翡翠玉石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出土的古玉往往會出現鈣化、沁色等現象。那麼,我們應如何客觀準確地評述翡翠的這種細微成分變化?

丘志力:翡翠因為天然存在的酸性物質而使其表面結構改變實際上大多只涉及「結構外觀」的變化,不涉及礦物成分及化學成分的明顯改變,一般情況下也基本 不會涉及物理性質的明顯改變(嚴重的侵蝕例外,即所謂「古玉鈣化」的問題,實際上古玉的改變也不是鈣化,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不在此討論)。也就是 說,其相對密度、硬度等的變化是有限的。但如經過嚴重的風化,翡翠組成礦物確實可以最終分解為高嶺石等黏土物質。

記者:現行的《珠寶玉石國家標準》有沒有必要因此而修改?

丘志力:可以進行補充。因為現行的珠寶玉石國家標準主要是約定現代市場上的珠寶首飾產品的,而對古代玉器的考慮比較少,今後繼續修訂時可適當考慮古代 玉器的情況進行補充。但是作為「B貨」的鑑定,除了看表面結構還會看其他物理性質,特別是充填物的情況,因此並不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翡翠鑑定有學問

甭擔心,A貨翡翠是不可能通過人體佩戴、汗沁、化妝品沁等轉變為翡翠B貨、C貨或B+C貨的。而拿到一塊翡翠,搞明白它是A貨、B貨或C貨則是當務之 急,因為我們曾說過:「人工處理翡翠(B貨和C貨)沒有收藏價值。」目前,用放大鏡觀察翡翠表面結構和色系分布特徵是國際通用的翡翠鑑定方法,但有一定的 局限性;當肉眼鑑定出現模糊時,紅外光譜儀器鑑定能起到重要作用,但要特別注意區分A貨翡翠所用的蟲蠟和翡翠B貨、C貨或B+C貨等所用的環氧樹脂。這樣 一來,A貨、B貨和C貨翡翠最有效的區分方法就是拉曼光譜了。

放大鏡看翡翠方便通用

我們知道,翡翠染色的歷史很悠久,可能超過了100年;翡翠酸蝕注膠、翡翠酸蝕、注膠和染色的歷史也有幾十年了。當翡翠酸蝕注膠染色技術剛剛在緬甸和 泰緬邊境地區出現時,國際珠寶世界為之譁然,寶石學家在當時根本無法鑑定,以至於在接下來20年的時間裡,翡翠交易的國際市場因此而一蹶不振。

時至今日,寶石學家經過不懈努力,已經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鑑定方法。如觀察翡翠表面是否存在未經處理的蒼蠅翅、翠性、桔皮水波紋等;是否存在與酸 蝕有關的酸蝕網紋、充膠裂隙、「沙眼」、「沙坑」、「充膠凹坑」等。後者都是和酸洗產生的孔隙被膠質填充有關,只是形態不同而已,這些都是B貨和C貨翡翠 的標記。而對於顏色的鑑定,則看待測翡翠是否有色根;顏色是與周圍地子形成清晰的突然的過渡,還是模糊的、漸變的過渡;顏色是否正裝;有無雜色,特別是有 無黃色的次生物存在。沒有色根、顏色飄浮、發呆、不正且地子很白很乾淨等都是處理過的翡翠顏色特徵。另外, A貨翡翠呈現玻璃光澤,到亞玻璃光澤,而B貨翡翠則是樹脂光澤、油脂光澤或者蠟狀光澤,反光性能明顯要差這是對翡翠光澤的鑑定。

肉眼藉助放大鏡觀察是受過高度專業訓練的寶石學家的拿手好戲。但是,這樣的鑑定也有走眼的時候,比如燉蠟優化和注膠處理產生的物理特性之間有時存在模糊性。這時,就要求使用儀器得出準確的數據或者譜圖才能說明問題。所以,利用現代儀器檢測翡翠是必需的。

拉曼光譜測翡翠最保險

現在,一些商業鑑定機構為了提高信用度,也開始告別憑直覺和肉眼觀察下鑑定結論的時代,改用紅外光譜儀等來鑑定和出具證書了。比如,香港玉石製品廠商會在上世紀90年代購進紅外光譜儀,為業界出具比較權威的鑑定證書。

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隨著翡翠處理技術的提高,紅外光譜儀也有無計可施的時候。比如,紅外譜圖鑑定出有機高分子存在時,這件翡翠究竟能不能 準確定為翡翠B貨、C貨或B+C貨呢?「我們知道,燉蠟工藝用到的蟲蠟(又稱"川蠟")或白蠟就是有機高分子,而這種翡翠A貨的加工工藝是被業界允許的和 接受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鑑定的關鍵轉為如何有效區分燉蠟工藝用到的蟲蠟和注膠工藝用到的環氧樹脂。因為兩者都是有機高分子,紅外譜圖非常類似,所以 紅外光譜儀的解析度難以保證對於兩者進行有效區分。」王春雲說,「此時,即使是先進的裝備有紅外光譜儀的商業鑑定機構也是無能為力的了。而過往的教科書告 訴我們,在翡翠飾品中檢測到有機高分子,通常是B貨處理翡翠的證據。這是非常誤導人的,尤其誤導我們的商業鑑定師。我猜測: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 主任姚政稱使用現代機器導致99%的清代翡翠的鑑定結果顯示是B貨,很可能與紅外光譜儀鑑定出有機高分子的結果有關。」

因此,在紅外光譜無法區分翡翠A貨所用的蟲蠟和翡翠B貨所用的環氧樹脂的時候,就需要用到更高級的儀器設備了,那就是拉曼光譜。而拉曼光譜鑑定技術只 能在一些國家級的學術研究機構才有,比如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的礦物與成礦重點實驗室就裝備了兩臺這種儀器。拉曼光譜研究發現:翡翠所含的有機高 分子在2800~3100波數區間有明顯譜峰顯示,但川蠟的譜峰在2848、2882波數,環氧樹脂的譜峰則在2869、2905、3069波數,兩者明 顯有別;不僅如此,環氧樹脂在1100~1700波數區間還有1116、1189、1611幾個譜峰,而這是白蠟不可能有的。因此,應用拉曼光譜可以準確 地區分白蠟和環氧樹脂。同樣道理,拉曼光譜還可以準確鑑定和區分翡翠B貨的塗層玻璃來。

相關焦點

  • 翡翠裡面相似的概念有哪些?如何正確區分
    隨著翡翠在中國的發展,它已經成為我國玉石文化的組成部分,現如今翡翠文化的崛起,讓它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在我們喜歡翡翠的過程當中,也是需要學習一些翡翠的專業知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的了解翡翠,接下來帶大家認識翡翠中那些相似的概念,教大家如何正確區分。
  • 翡翠封蠟引爭議 應相互理解還是相互排斥?
    先科普再詳述:什麼是翡翠封蠟   玉器為什麼要封蠟?封蠟也叫上蠟,封蠟使玉器成品的表面光滑油亮,填補不平,還可防止油漬的進入。當然,封蠟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掩蓋裂紋。玉器加工的最後一道工序是拋光,完全沒裂紋的翡翠拋光後便完工,有裂紋的翡翠就多加一道工序,封蠟。
  • 與翡翠相似常見玉石及其鑑定特徵
    所以消費者和檢驗人員在消費和檢驗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這些玉石品種和翡翠的區別和鑑定。現就這些玉石品種和其鑑定特徵描述如下,供消費者和檢驗人員參考。 鈉長石玉(俗稱「水沫子」) 鈉長石玉在雲南市場上被稱為「水沫子」。
  • 車蠟對人體有害嗎?使用方法介紹
    少量的拋光是車漆能夠承受的,拋光是汽車漆面護理的一種方法,用來除去受氧化的漆面和車身上的各種異物,消除漆面細微劃痕,處理汽車漆面輕微損傷及各種斑跡。一輛使用3、4年的汽車,經過風吹雨打太陽曬後,車漆難免暗淡無光,經過拋光這種方法便可使車漆迅速煥然一新,看起來跟新車一樣光鮮照人。為此,在打蠟、封釉、鍍膜等車漆保養過程中,都難免會使用到拋光的工序,但切忌次數一定不能過多。
  • 買翡翠這幾種「障眼法」,你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翡翠是玉中之王,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買翡翠這幾種「障眼法」。第一種障眼法:拋光打蠟做手腳,俗話說「色差一分,價差十倍」,在翡翠顏色方面,很多的不良商家都在翡翠拋光打蠟這個環節做文章。
  • 石英巖和翡翠的區別在哪裡?
    我是講堂空空--珠寶玉石收藏知識傳播者,跟大家分享翡翠的相關知識。市場上翡翠製品也是魚龍混雜,各種B貨、C貨翡翠充斥著,其中就有用石英巖來冒充的,染色後的石英巖在外觀上與天然翡翠極為相似。翡翠有著「東方瑰寶」的美譽,由緬甸等地輸入我國,也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了,在人們心中有著極高的認知度。
  • 木地板打液體蠟還是固體蠟
    蠟的概念蠟,讀音為là、zhà、chà,是動物、植物或礦物所產生的油質,常溫下為固態,具有可塑性,易熔化,不溶於水,可溶於二硫化碳和苯。1、木地板蠟:木地板蠟呈水性乳液狀,帶檸檬香味,使用方便,直接用不掉毛的抹布或蠟拖將蠟水均勻地塗於木地板上即可,木地板蠟的最大的優點在於打蠟後在以後的保養中無需起蠟,可直接將地板擦乾淨後再次上蠟即可,它主要應用於各種木地板及木質的辦公家具等木製品的保養及上光方面。
  • ...拉曼光譜、X射線螢光能譜儀對老翡翠的檢測結果到底說明了什麼...
    無機純物質結構相對簡單,如鈉鋁矽石,拉曼光譜主要提取同鏈狀矽氧四面體相關的Si-O、Si-O-Si化學鍵的幾個不同的振動峰作為特徵峰,通過同鈉鋁矽石的標準譜圖對照,用於區分翡翠和其它礦物,主要作為鑑別用,其研究方法類似於純有機物的對比鑑別研究方法。由於這幾個無機化學鍵的極性不強,拉曼對它們的響應值較高,這是拉曼的優勢。
  • 為什麼很多人翡翠和玉傻傻分不清?如何鑑別天然翡翠和人工翡翠?
    翡翠是在地質作用下形成的達到玉級的石質多晶集合體,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鈉質(鈉鉻輝石)和鈉鈣質輝石(綠輝石)組成,可含有角閃石、長石、鉻鐵礦、褐鐵礦等。其特徵為密度應在3.32-3.34g/cm3之間,折射率應為1.66,顯玻璃光澤,放大觀察呈纖維交織結構,紫外燈下不起螢光。鑑定證書標明:「翡翠」或「天然翡翠」。起源在古代翡翠是一種生活在南方的鳥,毛色十分美麗,通常有藍、綠、紅、棕等顏色。一般這種鳥雄性的為紅色,謂之「翡」,雌性的為綠色,謂之「翠」。
  • 譚貴平:國外使用X射線衍射儀、拉曼光譜、X射線螢光能譜儀對老翡翠...
    無機純物質結構相對簡單,如鈉鋁矽石,拉曼光譜主要提取同鏈狀矽氧四面體相關的Si-O、Si-O-Si化學鍵的幾個不同的振動峰作為特徵峰,通過同鈉鋁矽石的標準譜圖對照,用於區分翡翠和其它礦物,主要作為鑑別用,其研究方法類似於純有機物的對比鑑別研究方法。由於這幾個無機化學鍵的極性不強,拉曼對它們的響應值較高,這是拉曼的優勢。
  • 白油和液蠟有什麼區別?
    白油和液蠟有什麼區別,是最近收到很多關於這個問題,小江今天就來說說新能源植物油燃料和白油和液蠟有什麼區別.白油和液態蠟都可以用作爐灶的廚房燃料。 它是一種無色透明油狀液體,無臭,對酸,光和熱穩定,不溶於水,乙醇,甲醇,溶於乙醚,苯和石油醚。 等,可與大多數脂肪油混溶。
  • 創翠珠寶告訴你:翡翠和碧玉的區別!
    翡翠和碧玉,兩者在顏色上高度相似,但是價格上確是天差地別。滿綠的碧玉比比皆是,滿綠的翡翠則是高不可攀。一些玩玉的玩家就會把碧玉當做翡翠,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翡翠和碧玉的區別。最容易和碧玉混淆的是一些滿色的高檔翡翠,以及油青種和幹青種(鐵龍生種)的翡翠,俗話說翡翠是「一分綠,一分價」,越綠的翡翠越值錢。而綠色翡翠的顏色主要是由鉻離子和二價鐵離子造成的,鉻離子致色的翡翠呈現翠綠色,顏色很鮮豔。二價鐵離子致色的翡翠則呈現灰綠色,整體色調偏暗。常見的油青種翡翠就是二價鐵離子致色,顏色是灰綠色的,這和碧玉很相似,一般來說碧玉的顏色都呈現暗綠色。
  • 翡翠A、B、C貨鑑別實戰大全,圖文詳解
    單從翡翠的表面來分辨A、B、C貨的話,A貨翡翠的表現特徵為「絮狀物」、「橘皮現象」與「蒼蠅翅」,而B貨翡翠則表現為無雜質、「酸蝕網紋」、「 充膠溶蝕坑」與「氣泡」。  部分剛入行的新手可能會對A貨的「橘皮現象」與B貨的「酸蝕網紋」、「 充膠溶蝕坑」混淆在一起,筆者在此做個對比圖。
  • 如何分辨A貨翡翠和染色翡翠?
    染玉出現的原因色澤鮮豔的翡翠就是我們常說的C貨翡翠。無論是否漂白或注膠,只要採用人工方法染色,在翡翠中就被稱為「C貨翡翠」。染玉是指將無色或淺色的翡翠染成更好看的顏色,一般都染成綠色,通過這種方式仿造優質翡翠。
  • 翡翠和玉的區別'
    很多朋友搞不明白玉和翡翠的區別,怎麼有的時候翡翠被模糊成為玉,比如翡翠雕刻大師,就是玉雕大師。反過來,玉就是在說翡翠嗎?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不需要過分長篇大論的介紹翡翠和玉之間的關係,簡單來理一下:玉不僅限翡翠中國人所說的玉,其實概念或者種類是相當廣泛的。石之美者謂玉。這句話理解起來就是說石頭裡面比較「美麗」的就是玉石。不用想都知道,這個概念的延伸是非常廣泛的。
  • 翡翠和玉有什麼區別,有一點鮮為人知
    翡翠和玉石在中國都十分流行,因為它們一個晶瑩剔透一個圓潤溫和,並且都象徵性地代表了東方文化和氣質。但是玉石和翡翠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卻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很多人對於兩者之間的差別還不是很清楚,這時候就很容易被不良商家坑蒙拐騙了。今天,石黛就給大家講一講玉石和翡翠之間的差別。
  • 如何區分塗層翡翠和拋光粉翡翠
    塗布法和拋光粉法是市場上常見的翡翠優化方法,但對二者的鑑別卻知之甚少,小編將從流程和鑑別方法中分享這兩個優化流程1、包衣翡翠採用綠色膠體材料,將較厚的膠體材料均勻地塗抹切割並研磨在翡翠表面,用刷子清除油汙,綠色膠體揮發並凝固形成薄膜。
  • 封體和合成蠟的區別是什麼?
    通常來說,封體基本都是全合成的產品,也就是人造的,當然也有個別含天然蠟分的產品將自己命名為封體。和車蠟一樣,封體也是通過在漆面形成一道具有隔絕作用的屏障來保護車漆免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這其實也是所有漆面保護產品的作用原理。封體和蠟的區別是什麼?這是新手經常感到困惑的問題,下面做一下簡單解答。當然,所有區別都不是絕對的。1.
  • 老翡翠和老坑翡翠,到底區別體現在什麼地方?
    關於翡翠的知識,之前小編也跟大家介紹不少,其實對於玉石之王的翡翠來說,我們需要了解的知識還有不少,翡翠現在已經可以說遍布各大市場,不掌握點關於翡翠的知識,可能就會被一些歪心思的眼光毒辣的商家坑上一筆,今天我們就介紹一下老坑翡翠跟老翡翠這兩種意思,很多人好奇,它們之間不是同一個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