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網·科技日報 通訊員 陳泠希 張菲倚
7月初起,西南大學各類教育關愛服務團發揮師範專業等優勢學科,搭建專業知識與社會發展的對接平臺,陸續奔赴湖南湘西、四川廣安、重慶大足等地,為教育資源薄弱地區的留守兒童、流動兒童等開展學業輔導、親情陪伴、心理援助等形式的精準教育關愛活動,發揮大學生智力優勢和專業特長,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熱情,讓更多學生紮根祖國大地,為教育事業做貢獻青春力量。
科普教育之光點亮科技強國夢
「哇,火箭發射啦!你看它離太陽好近!」重慶市九龍坡區華巖鎮的孩子們興奮地聚集在民安華福社區,目睹了「火箭」升空的一瞬間。
這是來自西南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實踐團給當地孩子帶來的趣味課堂,他們結合自己的專業所學,在課堂上帶領孩子們做起了水火箭,剛剛的一幕便是在展示實驗成果。今年暑假,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育關愛服務團與重慶九龍坡團區委攜手推進「暑期嘉年華」項目,組建「專業教師+學工隊伍+學生骨幹」的人員隊伍,赴華巖鎮民安華福公租房社區開展了「青春奮進慶華誕,科普惠民進社區」師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本次科普體驗營結合教學與實踐,創新「市民學校+高校資源+暑期教育+志願服務」的實施模式,由實踐團的同學根據有趣的實驗進行知識講解,由現象到本質,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們開展科普體驗營,為孩子們帶來沉浸式的科普體驗。除此之外,實踐團成員還帶來了「小小書法家」毛筆書法課、「小巧手、大智慧」手工製作、「少兒啟蒙禮」禮儀課等九節內容豐富的七彩課堂,獲得社區居民一致好評。
「邊做實驗,邊學習知識,用紙杯和橡皮筋這兩種日常的工具就能完成一個簡易的飛行器,這節課太有趣了!」華巖鎮的包偉成小朋友讚嘆。
假日學校建功青春新時代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本科生教育關愛服務團赴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假日學校——重慶市南川區水江鎮寧江小學,開啟為期11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假日學校(南川)是由我們學部聯合地方寧江小學共建的暑期學校,以1:4的師生比,構造了『1+4』的師生結伴幫扶模式。假日學校自成立以來,我們每個暑假都會為近一百名學生提供為期十天的優質教學活動。」教育關愛團帶隊老師向記者介紹。針對孩子們的具體情況,教育關愛團為孩子們針對性地制定了課表,共八節早讀、十一節興趣班、三節愛國教育主題活動、語數外學科各三節、兩節課學、兩節學業心理輔導課程。
為積極響應「教育扶貧」號召,今年的假日學校特別設置貧困生家庭專訪,為貧弱家庭的孩子帶去關愛。教育關愛服務團對十個貧困家庭進行教育關懷與調研。隊員們對貧困家庭的生活和教育情況進行詳細記錄,創建「精準扶貧」檔案袋,分析學生性格特點,並結合其他教師評價與專家建議,最後給出明確的提升路徑,為每一個孩子設計學習方案,從而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
國防綠傳承愛國主義信念
西南大學國防生實踐團奔赴鄧小平故裡、朱德故居、張思德紀念館等紅色教育基地和留守兒童聚集的村落,溫黨史、鑄軍魂,感悟革命精神、傳遞理想信念。
國防生實踐團來到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沿口鎮青華寨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與當地二十餘名留守兒童一起唱軍歌、練隊列、做遊戲、談成長,為他們帶去溫暖與歡樂。同時,還將參訪紅色教育基地的感悟和故事分享給留守兒童們,給他們樹立熱愛祖國的精神信念。除此之外,國防生們還就村內的生活水平、經濟發展、文化建設、教育教學等方面的情況與村民進行了深入交流。「孩子們的笑臉是對我們最好的鼓勵,和老人、孩子一起唱軍歌的場景最令我動容,老一輩的人經歷過艱苦歲月,我們將這種矢志奮鬥、愛黨愛國的精神繼承過來,再傳遞給更年輕的弟弟妹妹,這就是傳承。」16級國防生鄭文捷感慨道。
青華寨村楊書記對國防生們表示了謝意,「真的非常感謝你們,這些娃兒的父母不在身邊,平時比較靦腆,今天跟大哥哥大姐姐耍得好開心,希望你們下次還來我們村做活動。」
陽光體育傳遞成長愛心
為發展體育事業,培養青少年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在鄉村普及體育知識,豐富居民體育意識、健康意識,西南大學體育學院實踐團赴重慶市合川區小沔鎮展開實踐教學與實地調研。
據介紹,此次教學活動圍繞「體育教育」「青年精神」「合作共贏」三個主題展開,充分發揮體育學院的學科特色,為合川區小沔鎮八角小學的孩子們帶來別開生面的課堂展示,包含花樣跳繩、籃球、武術、足球、籃球、網球等運動的教學及展示。鄉村體育作為我國社會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全社會一直關心的問題。為了解體育文化在鄉村生活中的發展問題,並對鄉村村民進行體育運動知識普及,實踐團就「鄉村體育現狀問題」展開深度調研,找準問題的關鍵,為促進體育運動在鄉村的發展出謀劃策。
「我們已與小沔鎮等多地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採用長效機制,設立社區體育服務點,有效運用這一系列特色鮮明、成效顯著的社會實踐活動,真正做到長效且精準的體育文化扶貧。」負責人介紹。
小摺紙鍛鍊大思維
西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實踐團來到重慶市大足縣通橋街道,通過新穎獨特的教學方式,針對當地學生展開教學。
針對茅店社區的青少年孩子,共開放「摺紙與數學思維實驗課」「火災逃生自救」「生活中的急救安全知識」等課程。摺紙與數學思維實驗課是數學與統計學院的明星課程,這次實踐團將課程帶到社區,將數學思維帶到青少年身邊。通過四次摺紙課,由淺入深地激發青少年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鍛鍊他們的思維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玩耍中汲取數學知識,獲得在今後學習生活中解決問題的啟發。
此外,實踐團還深入大足縣通橋街道針對當地文化、科技與衛生方面的建設情況開展問卷調查。運用專業特長,經過數據分析、模型建立完善調查結果,及時向大足縣通橋街道反饋調查結論與發展建議,為社區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
走訪調研助力教育扶貧
西南大學文學院教育關愛團前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開展精準扶貧調研活動,圍繞教育扶貧在精準扶貧中作用的發揮開展。
實踐團就花垣縣的教育現狀及教育扶貧工作成效與工作人員展開深入交流,結合當地典型事例對現階段教育扶貧工作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實踐團發現「空城計劃」「送教到家」等方式讓縣裡的教育情況有了較大改觀,並且值得宣傳推廣。
實踐團陸續進入苗寨開展入戶調研,採訪了大學生黨員村官隆建義等人,積累了大量精準扶貧調研材料,總結成功經驗,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精準把脈,提出建議方案,形成調研報告,助力教育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