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研學基地,助力科學人才建設

2020-11-28 騰訊網

打造特色研學基地

助力科學人才建設

據青島新聞網訊,位於江西路11號的海信科學探索中心,9月28日正式揭牌啟用。

這裡曾經是青島人所熟知的海信研發中心,再往前追溯是海信集團前身——青島電視機廠的老廠房所在。而今天建設成為研學旅遊基地。報導稱,這是獻給青島和孩子們的「禮物」,是歷史與傳承。

海信科學探索中心的創新體驗空間面積13000㎡,以「成功源自好奇心」為理念,以「一次探索、啟蒙科學」為主題,歷經兩年,建成了覆蓋3歲到20歲不等的科學啟蒙館、科學發現館、自然探索館和顯示世界館。這裡有神奇的莫烏比斯環、會轉魔方的智慧機器人等等。

館內200餘個互動式體驗展項,絕大多數為國內首創,填補了青島乃至全國在科學普及某些領域的「空白」。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說,「海信生在青島,長在青島,在這方土地上海信得以發展。所以,我們最終放棄了地產開發的商業利益,並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資金,建一所海信學校,造一個探索中心。這是我們對海信歷史的銘記和致敬,也是我們給青島市和下一代受益終身的回報。」

自從研學旅行成為課程實施的組成部分以來,積極踐行「讀萬裡書、行萬裡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各地紛紛建設了一批「研學基地」。孩子們走出了校園,拓寬了視野、豐富實踐知識,加深對自然和文化的理解。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研學旅行並非沿著理想的道路前進。不少基地的建設以「館」建設為主,以參觀為主要形式。少有親自參與的機會,少有動手的實踐,更少有能力的提升與興趣的激發,而只是簡單的觀摩與體驗。不少的基地建設已經淪落為打卡一日遊。

也有不少的學校組織學生走向更遠的地方,或者是包飛機,或者是坐專列,到貧困山區,到旅遊勝地,體驗一番。更有老師以此激勵學生:看看別人如此貧窮,而你們的條件又如此優越。不努力學習就會和他們一樣,哪有什麼條件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

如此這般,這種打卡一日遊和近似功利教育的多日遊活動,使得原本的「研學旅行」,只剩下「旅」和「行」,而沒有了「研」與「學」。

這與真正的人生理想,相去甚遠。

與崇尚科學的精神,相去甚遠。

與實現人才強國的願望,相去甚遠。

怎樣的「研學旅行」能真正給學生留下「研」與「學」的種子,真正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呢?

日本的做法或許會給我們一些啟示:

豐田集團在豐田市打造了一個供日本青少年體驗汽車製造的基地。每逢周六,都會有來自豐田汽車集團以及汽車製造關聯企業的志願者們,到該基地指導青少年們體驗汽車製造,這種體驗分入門、研究、挑戰三個階段。

入門的學習10個月,一般是小學生參加,每周六來一次。到此學習的小學生,基本都可以把遊樂場的碰碰車全部拆散後再重新組裝還原,然後,用組裝好的碰碰車試駕。

研究階段參與者一般是初中生。主要嘗試分小組修復老爺車、進行圖紙設計、做模型。各小組的分工不同,有的是噴漆、有的是修引擎,有的是做內裝。做圖紙設計的孩子,還要考慮到汽車的利用群體、汽車的功能與賣點,以及推銷和廣告等。

進入挑戰階段的一般是高中生,甚至還有考上大學後還堅持每周六來接觸汽車的年輕人。由於他們一般都是從入門階段到研究階段再到挑戰階段,因此指導員會給他們一些較為複雜的研究課題。比如如何通過改進汽車部件來增加行駛距離等。這就是要求學員們必須對汽車構造非常了解,懂得注重細節,精益求精。

看完這些,相信你和我一樣,仿佛看到興致勃勃的少年、專心致志的青年、信心滿滿的科研人員——成群結對的汽車達人源源不斷地走向全世界。

不得不佩服這樣的研學基地對孩子產生的巨大影響。動手實踐、參與研究、攻克難關、技術突破、創新發展……這必定從小給學生長久地、專注地、深刻地留下科學的種子,注入匠人之魂,讓他們理解並承擔起日本的製造精神。一代代、一輩輩,這樣的人才培養精神,也必定是日本連續不斷出現諾獎獲得者的重要原因。

海信作為青島的龍頭企業,可不可以建立白色家電為特色的探索基地?引導孩子們從家電知識科普,到家電產品研究,延伸至電能、材料、半導體等領域的科研挑戰。用這樣人才培養的精神,影響一代代成長的青少年,用這樣的理念吸引無數的有志青年。一個優秀的企業精神必然包括對社會的奉獻,這樣的企業精神也必將吸引真正的人才,培養科學的人才。青島其它著名企業,如果都以自身的產品為出發點,建設不同的科研探索基地,我們該有多少個令孩子們流連忘返的研學基地。專業化、特色化、功能化、獨具魅力的——海爾海信家電探索營,中石油油氣開發探索營,三星橡膠探索營,青啤釀造探索營,黃海製藥生化探索營……

將會有多少青島的孩子,因此成長為助力社會發展的科技巨人?

學校作為文化知識學習的場所,因其基礎化和理論化,對孩子的理想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很容易陷入語言空洞、執行無力的境地。企業,站在市場的最前端、科技的最前沿,對人才的渴求最迫切,對科學的闡述最經典,這些都會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學生,激勵著學生。塑造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讓他們萌生立志成為科學匠人、為科學獻身的念頭,才能實現人才的不斷湧現,實現人才強國的中國夢。

相關焦點

  • 中科院計算所泛研院落地濟南 打造新型學研基地培養專業化人才
    記者了解到,泛在智能研究院將以泛在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核心技術為基礎,通過合作開發、項目孵化、引進集聚等方式,推進以人工智慧應用為特色的產業發展和民生建設。此外,中科院計算所泛在智能研究院研究員榮茜表示,他們非常重視人才引進。目前,已經引進「萬人計劃專家」1人,博士6人,碩士1人。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立足地學專業優勢,建設創新、特色地質學基地班
    、較強的理論分析能力、敏銳的創新意識的高層次的地質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為目標,在教學管理、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突出專業特色,打造精品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創新型、高素質地學人才。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章立制,不斷提高基地班管理水平  學校在地質學理科基地班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以制度為先,管理為主,保障為輔,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既符合學科專業特徵,又符合人才成長發展規律。
  • 五大研學主題67個研學基地 打造溫州高校思政工作新品牌
    「我們開展研學教育,就是要推動『新青年下鄉』活動由服務實踐向研學教育延伸,由課程思政向社會思政拓展,由增長才幹向增強情感深化,引導更多在溫高校師生愛上溫州、留在溫州、創業在溫州、圓夢在溫州……」在推進會上,由市委宣傳部牽頭,團市委、教育局、經信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文廣旅局共同謀劃確定的五大研學主題首批67家研學基地正式發布,標誌著在溫高校研學教育活動正式啟幕。
  • 黑龍江塔河縣:全力打造中藥材生產基地建設示範縣
    已於今年被評為省級中藥材基地建設示範縣的塔河縣,將積極推廣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充分激發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帶領群眾脫貧致富,全力打造中藥材綠色標準化品牌,助力黑龍江道地藥材高質量發展。注重培養實用型人才,提高廣大種植戶的生產技術水平。制定出臺了專業人才引進政策,並建成塔河縣人才公寓,擁有中藥材產業專家、土專家10餘人,通過政策拉動和技術支持,宣傳帶動,引導職工、群眾400餘人從事中藥材種植,種植規模逐漸擴大。注重中藥材種植同時也十分重視野生資源保護利用。2020年野生道地藥材種質資源保護撫育面積達到20000畝,包括野生五味子、黃芪、赤芍、白鮮等品種。
  • "築巢引鳳"打造人才高地 "聚才引智"助力追趕超越
    邢卓博士畢業之後來西京學院工作,他是學校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之一,他和他的課題組結合學校的優勢學科和研究方向,通過與寶雞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合作,針對農作物生長態勢和病蟲害監測中的重大理論與關鍵技術開展研究,取得了一些創新性科研成果,並將其應用於特色農產品培育和示範種植。目前,他正在進行獼猴桃信息化產業雲平臺項目研究,旨在利用大數據技術解決省內獼猴桃產業中的關鍵問題。
  • 合肥建設五大研究院 打造科學中心「三大核心片區」
    支持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中國科大先研院等項目建設,支持合工大智能院等項目建設,支持安大綠色產業創新研究院、網際網路學院、三創學院等項目建設。與此同時,不斷持續深化大院大所合作。當前,合肥已與全國21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了26個創新平臺。
  • 福州市科協全面助力建設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一切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靠的是人才實力。福州市科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繫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主動將科協人才工作融入全市人才工作全局,充分發揮科協人才優勢,牽線搭橋,柔性引才,積極推動校地合作,推進院士(專家)工作站建設,推動國家級學會服務站、省級學會服務站建設,為福州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助力建設有福之州、打造幸福之城。
  • TUV萊茵助力打造中國品牌家電特色小鎮
    中山2017年7月3日電 /美通社/ -- 「中國品牌家電特色小鎮」建設啟動儀式在廣東省中山市南頭鎮舉行,中山市政府與國際獨立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UV(以下簡稱:TUV萊茵)共同籤署了合作協議
  • 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打造深海研發基地 加快發展深海...
    一定要向海洋進軍,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南海是開展深海研發和試驗的最佳天然場所,一定要把這個優勢資源利用好,加強創新協作,加快打造深海研發基地,加快發展深海科技事業,推動我國海洋科技全面發展。——習近平 「這一年我們更拼了!」近日,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深海所)資深潛航員李保生和三亞中科遙感研究所所長楊天梁都難掩激動。
  • 上地系列人才培育計劃打造首都國際人才社區建設新樣板
    活動當天,中關村科學城國際人才交流中心正式揭牌,《未來青年人才培育計劃》《未來青年創業領袖(潛力獨角獸企業)培育計劃》《中關村科學城(上地)國際人才社區建設共建聯盟倡議》正式發布,主辦方還舉行了上地學區第三屆科技節啟動暨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引智聚才突出國際人才社區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 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國家級特色專業!來天大,感受化學魅力!
    1、歷史底蘊1895年:北洋大學建校(天津大學前身)2009年:獲批建設國家級特色專業2017年:獲批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建有「國家工科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基地」、「化學化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天津大學)」、「化學化工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天津大學)」、「國家2011計劃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天津市分子光電科學重點實驗室」等一流的教學與科研平臺。
  • 廣東惠州打造「國之重器」兩大科學裝置助力大灣區建設
    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正在惠東縣稔平半島建設。(央廣網記者 陳越 攝)央廣網惠州11月4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陳越)11月4日下午,記者隨「新發展新作為新惠州」主題採訪團來到廣東省惠東縣稔平半島能源中心,中科院兩大科學裝置「強流重離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正在這裡建設中。兩大科學裝置建成後,有望形成國際領先的核物理研究中心,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 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永不止步
    近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推廣航天文化,零壹空間永不止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建築面積1500㎡,展廳面積1000㎡,包含航天發展歷程區、火箭展示區、衛星展示及應用區等,科普教育內容板塊設有太空飛行器、固體發動機、制導一體化、通用地面站等七大主題。
  • 王學路調研黃河學學科群建設情況
    會議由學科建設處處長苗雨晨主持。 黃河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黃河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苗長虹從黃河學學科群建設發展歷程、研究成果、交流合作、人才培養、資料庫建設、社會服務、學科建設等方面匯報了黃河學學科群建設情況,目前所面臨的問題、機遇與挑戰。
  • 突出區域特色 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協同建設實踐教育基地,協同制定企業培養方案,協同實施企業培養方案,協同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協同選拔優質本科生源,協同評價學生培養質量等「10大協同」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改革內容。廣西大學作為廣西唯一進入「211工程」建設的大學,一直以培養廣西各行各業領軍人才和骨幹人才為己任,堅持立足廣西,輻射全國,面向東協,培養適合區域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術(研究)型(10-15%)、應用型、複合型高素質專門人才。從2004年開始,學校開設「廣西大學理工特別培養班」,重點培養科學素養好、創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優秀人才。
  • 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_今日海南_海南省人民政府網
    布局「海陸空」未來產業,引進培育高企,搭建創新平臺,招攬科技人才……科技創新助力自貿港建設近年來,我省瞄準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發展的南繁育種、深海科技、航天科技等領域,面向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深海探測、熱帶作物、空天信息等布局建設省級重點實驗室,建立與自貿港相適應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產學研體系,爭取在「海陸空」領域打造成為科技創新高地,壯大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技術研發力量,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 打造特色海洋教育生態圈!2022年,青島「涉海」高校將超過10所
    「青島的海洋教育擁有良好的基礎和傳統,我們要進一步創新海洋人才培養機制,搭建海洋教育科技創新平臺,打造具有較強吸引力、競爭力、影響力的海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海洋特色人才培養高地和國際海洋科教中心城市,為全市『海洋攻勢』提供更加堅實的智力支撐,為海洋強國建設的基礎性工程貢獻青島方案。」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說。
  • 創新是科學的靈魂 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落戶杭十中
    中國教育在線浙江站訊 (記者 陳顯婷通訊員 周妙芬 彭瓊霞) 2020年12月31日下午,以「宗文精神厚植棟梁底蘊 五育並舉涵養英才情懷」為主題的杭十中第一屆學術節·「五育」節」特色課程展演暨都有為院士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授牌在學校體育館火熱上演。
  • 孟凡利赴京拜訪金風科技、中科大腦、鋼研集團、有研集團、中國...
    武鋼表示,包頭的發展定位與金風科技高度契合,將儘快推進與包頭合作項目落地建設,充分發揮企業技術、資本、管理等方面優勢,積極參與包頭稀土新材料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全力推動稀土磁材生產基地、高載能綠色零碳產業園區、光伏惠民扶貧項目、能源網際網路平臺和碳交易平臺等建設,打造全產業鏈的產業生態,在助力地方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企業自身的發展。
  • 暨大美塑&暨南大學 ▏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兩大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是一個企業向前發展的的核心力量,是企業制勝的利器。暨大美塑公司一直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與暨南大學強強聯合,打造了兩大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培養在生物領域上具有創新性、複合型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為暨大美塑公司生產創新且優質的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公司成為全球領先基因抗衰解決方案運營商打下了穩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