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1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學理科基地班以「具有紮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知識、較高的外語和計算機應用水平、較強的理論分析能力、敏銳的創新意識的高層次的地質學基礎研究和教學人才」為目標,在教學管理、教學模式、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突出專業特色,打造精品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創新型、高素質地學人才。
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建章立制,不斷提高基地班管理水平
學校在地質學理科基地班日常管理工作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思想,以制度為先,管理為主,保障為輔,不斷提高管理水平,使管理工作既符合學科專業特徵,又符合人才成長發展規律。
1、制度為先,建設系統化、開放式規範體系
學校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嚴要求,銳意創新,制定和完善了一整套管理規章、政策和措施。學校先後制定了《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工作小組工作條例》和《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導師小組工作條例》等,以文件的形式規定了各工作小組的責任和任務,還實施了《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學生分流補進實施細則》、《本-碩連續培養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學生分流補進實施細則》,使基地班成為一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教學、科研載體。
2、管理為主,建設高水平、多樣化管理隊伍
學校重視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建設,設置專門的基地班領導小組、工作小組和基地班導師組,不斷加強地質學理科基地班管理。學生工作處、研究生院、資產處、教務處、院(系)多管齊下,共同負責基地班的日常管理工作。學校組織「老中青」專家教授組建基地班導師組,包括知識淵博、富有責任心的教授,年富力強、學有專長的學科帶頭人,具有多年學生管理經驗的輔導員,關心基地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狀況,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科學精神。
3、保障為輔,構建開放與激勵相結合的環境
學校設立學生獎學金和使用校內大型儀器設備基金項目,為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學生提供了公平、公開競爭的機會,增強了基地班自我完善、不斷更新的機能,學校還專門為基地班新建專用機房、專用語音教室、地質學、生物學實驗室,從各方面保證基地班的學習環境和條件。
二、強化基礎、加強合作、整合資源,不斷提高教學科研水平
學校在基地班教學管理工作中,努力解決「知識擴展與學時有限之間的矛盾」、「必修課與選修課的結合」、「常規外語教學和專業英語的融合」等問題,重基礎,強創新,抓實習,切實加強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1、重視基礎知識養成,加強專業教育
學校根據人才需求模式,重視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基礎專業知識教育。課程設置上突出「指向性、整體性、前瞻性、能動性和特色性」原則,強調學科、專業兩個基礎的教學,強調以科學鑑賞能力為核心的科學素質的培養,強調以創新性思維為中心的科研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地球科學及其相關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的能力。
學校在地質學理科基地班課程設置的安排上,注重課程體系的時(開課順序)、空(關聯程度)結構和諧統一,既相互支撐又避免重複。注重學科基礎、學科類課程統籌安排,依照各課程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多渠道安排教學過程。注重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必須與課程的定位相匹配,在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上鼓勵「探索發現式教學法」和「活動參與式教學法」,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快速發展。具體來說,一是在課程總體布局上,增加學科交叉型、環境與全球變化型課程,如地球系統科學、地質災害與預防、生態環境學;二在一些傳統課程上,也從指導思想、內容和課程功能上進行改革。「古生物學」的定位從「標定地質年代工具」變為認識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圈特徵,並與「大學生物學」、「生命起源與進化史」等課程一起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課程系列。「地史學」增添了中、新生代單元的份量,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現代地球環境。
學校還加強對理科地質學基地班師資力量的配備。基地班工作小組和教研室協商擇優任用基地班的授課教師。基地班的基礎課教師基本上是教研室主任或骨幹教師,專業課教員都是相關學科的帶頭人。學校為基地班單獨開設了英語口語課、生物學等課程,結晶學礦物學、構造地質學、古生物學和地史學等四門基礎地質課程還引入雙語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的同時,外語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2、拓展全面知識空間,提高實踐動手能力
除了嚴格的課堂教學之外,在地質學理科基地班開展開放式、拓展式教學,不定期邀請專家為地質學理科基地班舉辦各種類型的開放式講座,如於崇文院士的「認識地質現象的本質」、翟裕生院士的「區域成礦方法」、趙鵬大院士的「礦床勘查與評價」等。邀請國內外知名地質學、礦床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等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為基地班授課,並邀請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語言大學的知名英語教師以及外教開辦英語講座。鼓勵基地班學生參加學術討論會,積極創造條件推動基地班學生的對外交流。不定期開展基地班學生和香港大學、韓國延世大學、美國邁阿密大學地質系學生的面對面交流。不僅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給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新的氣息,為今後的國際化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激發了學生們獻身科學的巨大熱情。
地質學具有「綜合性、複雜性、實踐性」的特點,學校加大野外地質實習的強度,更重視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在二年級周口店地質教學實習中,基地班比同專業的野外實習時間增加了20%。在完成正常野外實習的同時,學校還組織基地班學生到北京西山、延慶、河北燕山、美國SierraNevada地區、俄羅斯貝加爾裂谷進行野外地質實踐考察活動。
三、突出重點,提高管理水平,建設特色優質基地
1、加強學風、班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校不斷加強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學風和班風建設,特別是引導地質學理科基地班的同學緩解精神壓力,學會交流與溝通,加強協作與團結,培養健康的、積極的、向上的心態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學生們以認真嚴謹的求知態度,高漲的熱情汲取地質知識,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氣。
2、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學校注重地質學理科基地班各種規章制度的建設、加強教學管理、主抓學風建設的同時,並未放鬆對基地班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在政治思想上,引導基地班同學積極向黨組織靠攏,倡導科學的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科研素養方面,科學研究始終貫徹在基地班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從一年級開始基地班的學生便在導師的指導下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素質拓展」計劃和「挑戰杯」科研活動,二年級結合野外實習開展專題研究,三年級融入專業指導教師的科研項目中,與隨後的研究生教育配套進行。在緊張的學習之餘,還注意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豐富他們的大學生活。
學校2000年開設理科地質學基地班以來,基地班先後榮獲全國先進班集體、北京市五四紅旗團支部等榮譽。理科地質學基地班已成為學校教學工作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更成為向社會展示學校教學改革成果與地學人才培養質量和實力的一個重要窗口。
(責任編輯 薛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