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學」時代,地學教育如何補齊兩大短板

2020-12-15 中國科學報

作者 |陳彬

19世紀初,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大陸漂移學說」創始人魏格納曾預言,只有將所有地球科學提供的信息結合起來,我們才能有望確定「真理」。

在魏格納所處的時代,地球在人們眼中還是一個巨大無比的存在。然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如今「地球村」早已不是一個新概念。

魏格納預言中,「所有地球科學提供的信息結合起來」的時刻也正在悄然到來。

12月5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2020年全國地學高等教育校長論壇上,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在講出這番話後,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大地學」時代。

「地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建立地球系統科學,跨學科、大綜合、大協調的大地學時代。新的交叉學科不斷湧現,新的學科生長點不斷產生,同時也湧現出一批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推動力的前沿性課題。」

劉清友由此提出了一個問題——在這樣一個時代,地學教育應該作出怎樣的改變?

這也是此次論壇上,與會學者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對優秀人才吸引力不斷下

不久前,中國科學院大學常務副校長王豔芬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參與了一項有關青藏生態系統安全的科考任務。

「這次科考共有多項任務。」

王豔芬說,其中,「西風—季風協同作用及影響」與大氣科學相關,「亞洲水塔生態變化」與水環境科學相關,「生態安全屏障與優化體系」與社會治理相關,其他項目也都與資源利用、地質學、地球物理、區域發展等一系列學科相聯繫。

「這樣看來,一個以青藏高原為對象的科研活動,背後隱含了一個關於地球系統科學的理念。」

這正是目前國內地質類學科發展現狀的一個縮影。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地質工作基本等同於『找礦』。

然而如今,這一行業已經開始向多門類自然資源評價和保護、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自然災害防治和環境生態修復等方向轉型升級。」

在發言中,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校長孫友宏這樣概括了地學學科的發展態勢。

如此需要多學科綜合的領域,對於人才質量當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但遺憾的是,近年來地質學科對於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卻在下降。

作為典型的地質類特色高校,資源勘探、石油工程等專業歷來是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優勢專業。然而在此次論壇上,該校副校長操應長卻透露了這樣一組數據——在2008—2010年間的高考招生中,上述優勢專業的生源質量仍處於上揚趨勢,並在2010年達到頂峰,但短短3年後,其生源質量便被非主幹專業超越,此後便持續下滑。

除生源質量下降外,操應長還提到了他們所面對的另一個挑戰,那就是地質類畢業生就業領域與專業的相關度總體呈現明顯下降趨勢。

數據顯示,在2012年之前,該校地質類本科生就業單位與專業的相關度都在90%以上,但在2012年後,這一數據便快速下降,最低的2017年,數據已經下降到32.5% 。

這同樣是一個縮影,代表的是地質類專業在考生心目中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提升地學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也就成為了從事地學教育的人們所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

學科生態不良限制跨學科教育

參加此次校長論壇的高校除了北京大學、西北大學等幾所綜合類高校外,大部分均是地質類相關專業高校,即所謂的「高水平專業特色大學」。

然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更傾向於將其定義為「高水平學科特色大學」。

「相較於前者,高水平學科特色大學是指在相關學科領域形成明顯比較優勢和顯著特色的高校。

這些學校一方面具有若干優勢學科,也有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基礎實力和目標,同時還具有鮮明的學科文化烙印。」

王焰新說,經統計,在98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有76所屬於學科特色大學,佔比達到78%。

在王焰新看來,當前我國的很多行業特色高校正處在向學科特色高校轉型的過程中,這些高校面臨的人才培養挑戰既有個性,更有共性。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共性問題便是校內學科的「二元」學科結構——優勢學科明顯、其他學科太弱,由此導致學科生態不良,嚴重限制跨學科教育。

至於解決之道,王焰新表示要推行大類培養,加速跨學科專業交叉融合。

在此次的論壇上,很多學者都提到了交叉融合培養的問題。

正如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長張大良所說,地學人才具有基礎厚實、想像力豐富的特點,且對邏輯思維、辯證思維、交叉融合以及跨界整合等能力都提出很高的要求。

基於這些特點,地學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行相應的創新。

事實上,各高校目前也在進行著相關的探索。

比如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便在設立新興交叉專業的同時,在地質學等專業構建基地班、創新班等人才培養新模式。

在這些班級中,「寬口徑」培養學生的學科融合能力是一個共同特點。

對此,張大良強調,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現階段,也應該開展有選擇的精英化教育,加快培養地學高層次拔尖人才,探索實施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

「可以探索從數學、物理、化學、計算機等基礎學科專業的本科畢業生中招收碩士生,大跨度地交叉培養,塑造學科交叉融合、跨界整合,能從事頂天立地研究的地學人才。」

造創新的毅力

在發言中,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孫冬勝展示了一張1977年10月14日《文匯報》刊載的新聞截圖。

新聞中寫道:「解放軍基建工程兵某部青年技術員任正非,在儀表班戰士的配合下,研製成功我國第一臺高精度計量標準儀器——空氣壓力天平,為我國儀表工業填補了一項空白……」

「任正非在技術方面的努力並不是一朝一夕的,自1977年至今他一直都在做。從這個角度上說,我們在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更要鍛造學生創新的毅力。」孫冬勝說。

至於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毅力,孫冬勝並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但其他學者卻在發言中有所提及。

西北大學副校長賴紹聰表示,學生的學習目標應該是超越傳統的「竭力完成教學要求,獲得學業文憑」,更加關注持續的終生學習。

但是,我國傳統的學習策略卻是典型灌輸式和應試教育範式。

教師擁有絕對的主導權,學生將教師的權威視為理所當然。如此,學生的自我覺醒和學習策略的轉變將是一個非常艱難的過程。

「我們應該強調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民主氛圍,倡導教育教學過程是基於教師和學生人格平等前提下的共同探討和學習。」

賴紹聰說,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享有探究、創造、交流、合作,甚至質疑的權利,這對於培養學生未來的科研興趣以及科研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方面,北京大學已經進行了一些改革。據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傅綏燕介紹,針對幾年前北大所制定的本科生培養方案,該校進行了一些修訂,此次修訂的主要思路在於「基礎必修」和「專業自主構建」。

「『基礎必修』意在督促學生加強學術基礎。在自主構建知識結構方面,我們為學生留出將近一半的學分,鼓勵他們根據自己對於未來發展的需求,構建獨有的知識結構體系。」

傅綏燕表示,「我們希望通過高水平、精英化的教育模式,培養出更多傾向於學術性研究,同時具備學術研究能力和毅力的優秀人才。」

《中國科學報》 (2020-12-15 第6版 要聞 原標題為《地學教育面臨「大地學」時代挑戰》)

編輯 | 趙路

排版 | 郭剛

相關焦點

  • 地學教育面臨「大地學」時代挑戰
    12月5日,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主辦的2020年全國地學高等教育校長論壇上,成都理工大學校長劉清友在講出這番話後,也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大地學」時代。「地學已經進入了一個建立地球系統科學,跨學科、大綜合、大協調的大地學時代。
  • 東至縣龍泉鎮:謹防「木桶效應」,補齊 「三塊短板」
    「木桶盛水的多少取決於最短木板的長短」,東至縣龍泉鎮對照全面小康指標體系,聚焦各項脫貧攻堅工作短板,著力解決貧困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緊迫問題,保障脫貧攻堅質量和成色。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增強脫貧底氣。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工作銜接的一項重要內容。打通「任督二脈」,村裡的人和物才能出得去,外面的資金和技術才能進得來。2014年以前,龍泉鎮貧困村鐵爐村沒有一條硬化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群眾出行的常態。
  • 創新補齊短板 「水桶」加滿水量
    自2014年被識別為貧困村以來,一場尋找水桶村發展短板、破解制約發展瓶頸的脫貧攻堅戰役全面打響! 問診把脈找短板,對症下藥精發力 「要想富,先修路!
  • 新長徵路上「十問」振聾發聵 加速補齊西安發展「十大短板」
    ■記者 於京玄  大西安大發展,要厚植放大優勢,更要著力補齊短板——2017年8月24日至25日,為期兩天的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圍繞「補短板」主題展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永康「十問」西安發展「為什麼」,讓人警醒、讓人深思。  此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西安市委關於落實「五新」戰略加快補齊「十大短板」的決定》。
  • 補齊教育資源短板,北京今年支持建26所中小學、補充學位25390個
    今天上午,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針對一些教育資源薄弱地區,本市今年已經支持26所中小學建設,建成後將補充小學學位8340個,補充中學學位17050個。良鄉大學城雖然聚集了多所高校,但基礎教育資源一直是短板。在此之前,教職工和周邊小區居民的子女基本都被分配到大學城外的北京十二中朗悅學校等周邊中小學就學。
  • 支部建設:打牢基礎,補齊短板
    【支部建設】打牢基礎 補齊短板——中國航信黨委以《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為遵循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文/李煒中國航信上海分公司黨員籤訂黨員責任書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10月召開的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要在國有企業落實落地,必須從最基本的東西抓起,在打牢基礎、補齊短板上下功夫。
  • 「原創」教育的長板與短板效應
    培養、發展個人能力的教育理念裡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一種是長板效應,發現個人的特長後,盡力在這方面加以培養,學有專長,成為專業領域的佼佼者,以此作為立身之本,謀取一份職業,做自己喜歡的事,最大限度地成就個人的趣味人生,至於自己的不足的那一部分,不再用盡全力,拼力去彌補。另一種是與發揮個人長板相反的短板效應。
  • 國家發改委: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短板弱項
    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城鎮生活汙水處理設施能力建設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修訂了《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國務院頒布制定了《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條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編制了《「十三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城鎮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關於完善長江經濟帶汙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
  • 市委書記柳鵬:全力查漏補缺補齊短板 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市委書記柳鵬:全力查漏補缺補齊短板 確保脫貧攻堅圓滿收官 2020-11-14 2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補齊科技創新的社會短板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積累的社會財富,不斷提升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以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已經為接下來的創新奠定了物質和文化基礎。全面地看,創新是一個包含基礎研究、工程開發、商業實踐、社會接納等四個過程的長鏈條。這個鏈條緊密地嵌入在社會中,所以創新實際上是特定時期特定社會條件的一種反映。
  • 補齊短板才在職場中更有競爭力?錯了,你從來沒真正理解木桶效應
    聽完小傑的經歷,使我不由得深思:在職場中,我們到底應該是補齊自己的劣勢,還是發展自己的優勢呢?我們都知道著名的「木桶效應」:一隻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很多人說要儘早補齊「短板」,才能越來越有競爭力,這真的是正確的嗎? 對於大多數參加過高考的中國人來說,受到的教育思想就是要平衡發展,補足短板。
  • 蘋果補齊iPhone11最大短板,信號問題完全修復!不過……
    那麼問題就來了,今年的iPhone11信號如何?會不會又再度重蹈覆轍和去年的三款iPhone一樣信號糟糕?針對這個問題,有供應鏈人士出來給出了答案,消息稱蘋果很重視iPhone11的信號問題,首先是在iPhone11全系均採用雙卡雙待,並且聯合全球各大知名運營商聯合測試了各種極端條件下的信號強度。
  • ...補齊短板提質效——馬鞍山中院召開機關審判執行工作推進會
    攻堅結案鼓幹勁 補齊短板提質效——馬鞍山中院召開機關審判執行工作推進會 2020-12-04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Jupyter Notebook的三大短板,都被這個新工具補齊了
    可是,神器也有短板:文件是固定的JSON格式,體積還非常大;要在瀏覽器裡編輯文檔好煩,好懷念自己喜歡的編輯器;版本控制好艱難,想用標準的合併工具來協作,可是人家只支持文本!最近推出的一個工具,幫Jupyter Notebook把這些短板補齊了。
  • 「暖民心項目」漳州市教育局:加快推進教育民生補短板項目建設
    今年漳州市教育補短板項目依舊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計劃2020年全市計劃新建(改擴建)、續建55所公辦幼兒園,增加學位1.35萬個。2020年主城區計劃新建(改擴建)12個中小學項目,新增學位1.4萬個。導報記者日前從漳州市教育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地教育補短板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力爭為民辦實事教育補短板項目順利完成年度任務。
  • 中國成功研發超級材料,國產航天短板或將補齊
    無論是人們息息相關的醫療、交通、教育等領域,還是航空、核武器等尖端領域都會因為某一種或幾種新型材料的問世,而進行重大的技術改革與技術創新。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說一說不再看他國臉色,中國成功研發超級材料,國產航天短板或將補齊。
  • ...補齊短板!《人民日報》點讚貴州提升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水平
    9月19日,人民日報刊文《貴州提升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水平 精準發力 補齊短板》,全文如下:脫貧攻堅戰收官在即,「納威赫」三縣緊緊圍繞補齊醫療、住房和飲水安全等農村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短板,全力解決「最後100米」障礙,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掉一戶。住上「安心房」 農村危房改造銷號清零51歲的陳正蘭,是納雍縣勺窩鎮務井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丈夫前些年過世後,她一直在外務工。去年,孩子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她決定回到村裡。「又漏雨了。」陳正蘭的房子是20多年前蓋的,不知什麼時候出現了裂縫。
  • 查漏補缺補齊短板 加大環境整治力度
    他要求,各駐縣、駐村幫扶組要針對前段時間省明察暗訪組反饋的問題,加大工作力度,聚焦突出問題,逐村逐戶進行逐項查漏補缺,補齊短板,從細從嚴從實做好各項迎檢工作。要嚴格抓好省扶貧信息平臺數據錄入工作,全覆蓋逐家逐戶走訪貧困戶,建立完善貧困戶信息檔案,確保信息錄入準確無誤。
  • 同安提出教育補短板目標 三年內再增3.7萬個學位
    教育補短板的「發令槍」剛響,同安區已經擬出一長溜的學校建設項目,足足有74項。這個區發展教育的決心,可見一斑。  要補到什麼水平?  在此之前,同安教育有「三大工程」:「有學上」、「上好學」、「育人才」。
  • 濟寧機場建設啟動 將補齊魯南地區民航發展短板
    項目建成後,對於補齊魯南地區民航發展短板,服務人民群眾高效快捷出行,深度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構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山東現代化機場群,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旅遊資源開發,都具有重大意義。除濟寧機場啟動建設外,菏澤牡丹機場、濟南機場北指廊、煙臺機場二期、威海機場停機坪等一批項目正在加快建設,濟南機場二期改擴建、臨沂機場航站樓擴建工程前期工作也正在加快推進,山東全省民航已進入「大整合、大建設、大發展」的新階段,將為山東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提供堅強的交通基礎設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