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有句經典廣告詞:「要想身體好,常來海南島」,這說明海南島是個美麗島、健康島,舉世聞名的國際旅遊島。這裡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碧海藍天,細沙嫩水,是世界上不多的沒有被汙染的地方。
海南定安縣文筆峰玉蟾宮麗水靈山,仙氣充盈,道教文化濃鬱,自
道教是我們祖先創立的,是民族的驕傲;道教養生是全世界公認的最高的養生法門。當今世界,因社會問題和環境汙染引發出許多健康問題,不少慢性病、多發病在當前醫療手段下難以治癒,故只有我們的傳統養生才能解決這些難題。
上篇忠孝守信誠敬悟道
張至順道長,道號米晶子,師傅仙姓劉上明下蒼,曾清修於陝西山陽大天竺山,盡得其師王圓吉道長真傳。張至順道長自皈依道教以來,一邊勤讀經書參悟大道,一邊修習本門單傳的金剛、長壽功。1955年首次出山行道,即被推舉為陝西白雲觀知客,負責道觀的日常事務,把白雲觀打理得井井有條。因為這個機緣,此後張道長又多次被推舉為監院或者方丈。
文革期間,張道長在道教聖地--陝西終南山與世隔絕的深山裡閉關修煉,一晃就是十幾年。1980年初秋,道長再次出關行道,在經過陝西樓觀臺時被眾道友一致推舉為監院。當時,黨的宗教政策還沒有全面落實下去,道長曆時三年,幾經周折,在直接上訪國家宗教局之後,才最終明確了樓觀臺的產權歸屬,不久又以自己高尚的品行及時阻止了一場因產權利益引發的惡鬥,得到廣大群眾的讚許。之後,在毫無爭議地當選為樓觀臺方丈之際,他卻舍此而去,於1986年四、五月間再入終南山清修,兼顧照料年邁的母親。孝於親而誠於道者,張真人也!
張道長在終南山潛心修煉,全心悟道之際,其高潔脫俗的品行不斷感召著附近的居民前來求學、問道、問醫。1987年,道長在附近居民的再三請求下,出山主持修建終南山下的一座廟宇。道長深深理解群眾的感情,也了解國家的宗教政策,以修建公園的名義,建造了一個「兩便」的八卦亭--既可以滿足信眾的信仰需要,也為群眾提供了一處高雅別致的休閒場所。就是這個花費了三萬多元的公園建設,引來了道長一段不平常的行道經歷。
在廟宇竣工的當年即1989年,道長為償還修建廟宇的借款外出化緣。由於當時中國的社會生產水平和大眾的經濟狀況比較差,所以遊化了很長時間而所得甚少。還款期限日漸逼近,道長感受到無限壓力和無奈!一天,道長端坐於山東青島嶗山的一個大石洞內,念想祈禱;從上午9點直到下午4點,不曾起身。道長的願力終於感動了天地,在走出石洞的那一刻,適逢北海艦隊的十多位高級軍官路過此處,他們想要弄明白大石洞旁邊的三塊「混元石」上的圖案和銘文,而道長對於道教文化可以說無所不通。聽了道長解說了左右兩邊的「混元石」之後,艦隊長官們當即邀請道長去部隊給官兵們講講「混元之道」,並答應給道長以資助,助其償還修建寶雞廟宇的欠款。張道長一再謙虛地說自己沒有文化,但是這些海軍高級軍官早已對道長的修為和見識心悅誠服,極力邀請道長前去。在北海艦隊,幾日停留,幾次講道,三千人的大禮堂每每座無虛席,連夾道上也再無立足之地。在清償了債務後,道長將剩餘的一萬多元也投到了廟宇的整修上。此願既了,道長再無牽掛,便開始了遊學弘道、傳播民族文化的旅程。
1992年,道長應邀到中山大學講授道教養生學,並在師生們的強烈要求下,演練了龍門派掌門代代單傳的金剛功和長壽功。1996年應邀去上海弘道,受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上海各大媒體的記者雲集會場,對張道長及其金剛、長壽功進行全面的採訪、報導給於極高評價。
1998年,道長應邀去泰國弘道,並傳授金剛功和長壽功。泰國軍務大臣熱烈歡迎道長一行,並一再表示,只要道長願意留下,泰國方面可以提供任何條件,並送給道長一張親筆籤名的名片,憑此可以通行泰國全境,道長卻婉言謝絕了。用道長的話說:「我是一個中國人!……」
道長常自謙的說:「我沒有讀過書」,其實道長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極深的領悟。有一次在講《道德經》首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時,單單一個「非」字,道長就講了半個多小時,尚且餘興未盡。他認為,這個「非」大有學問!把這個字的中間兩豎拿掉,是個坤卦。在《周易》裡,最重要的是坤卦和乾卦,分別代表陰和陽;坤道成女,乾卦成男。自然萬物,「無陰不生,無陽不長」,乾坤、陰陽是一會也不能分開的。中間兩豎,上通九天、下入九地,代表著頂天立地,中正剛毅。一個「非」字,包藏乾坤大道,暗含陰陽之德;乾道剛正、通天入地,坤道柔和、四通八達。道教文化之精髓,張道長體悟極深,令人崇敬。然風物秀美,是道教南宗第五代宗師白玉蟾真人修煉、成仙的聖地。
現任玉蟾宮住持張至順道長,是道教全真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是當今道教泰鬥,道德高尚、修為深厚,是愛國愛民的一代奇人。他從17歲起跟隨其師劉明蒼道長修行悟道,於師兄弟17人中脫穎而出,獨得師傅的青睞,領受了全真龍門派代代單傳的金剛、長壽功。他百歲高齡,卻鶴髮童身,身輕體健,目明耳聰,一套金剛、長壽功不僅能使人強身健體,而且治癒了許多重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