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道教以「得道成仙」作為基本信仰,而「得道成仙」並不是世人簡單地對「長生」的追求,其中體現著一種逍遙的人生態度,蘊含著生命美學的豐厚意蘊。道教的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大多數人或許都認為道教的世外高人都是與世隔絕的。卻有這樣一個人,終生清修,將畢生所學貢獻於世,被弟子信徒稱為「陸地神仙」。
少時因緣拜師修行
張至順道長生於1912年,當時正值清末民初,軍閥混戰民不聊生,7歲時張至順因家庭貧困,以乞討為生,見遍了黎民水生火熱的生活。
幼年的貧苦使得後來的張至順道長有著一顆普救世人的仁愛之心。舊時在民間常有遊方道士手持道情筒宣唱道情,歌詞內容多是教人向善,張至順了解到道家名士韓湘子便是7歲出家,少慕神仙的他便產生了修道的想法。
12歲時曾偷偷離家前往終南山,但因年紀太小無奈重返。在他17歲時終於圓了出家夢,遇到了一生中的貴人——華山全真教劉明蒼道長。
拜劉明倉道長為師後張至順加入了全真教,開始了十幾年的清淨苦修。初時因年小體弱,師父並不願讓他苦修,但張至順並不敢與此,常常與師兄們一起打坐修行,天資聰穎的他在短短三年內功法便突飛猛進。
在此期間張至順潛心研習道教經典,並自行參悟學習全真教的金剛功和長壽功,經過十幾年的學習修行,張至順盡得其師真傳,成為全真教首席弟子,出山傳道被推選為白雲觀知客,管理觀中大小事務,憑藉其優秀的管理,之後又被多次推舉為住持。
歸隱終南七十載
張至順道長在國家危難時期,多次做法事,為民祈福,在看到山下百姓的悲苦生活,又將自己積攢的積蓄捐獻給百姓,並下山擺攤為窮苦百姓治病施藥。他常說,「大道是學於德,有道無德,是道中之魔,終於失敗。有德無道,是道中之賢,終於成道。大道不離德。」張至順道長憑藉著高尚的品格感召了一幹信徒。
如今的許多人也厭棄了喧囂的城市,「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詩中描寫的隱士生活,為世人心嚮往之。
但大多數人也只是想想而已,少有人能夠習慣這種簞食瓢飲的清修生活。張至順道長卻在終南山進行了長達七十年的修行隱居生活。
林濤松風,高山煙霞,晨起看浩蕩雲海,於傍晚賞壯麗日落。幾十年如一日的修行使得張至順道長習得一個強健的體魄。「草上飛」、「水上漂」都曾是張至順道長的代名詞,從未學過武功但卻身輕如燕,行走快過許多武學家。
「陸地神仙」濟世救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世紀滄桑轉眼而過,張至順道長的修行之路也幾多坎坷。早年因母親生病難求醫,張至順道長便立志要學習醫術,為窮人治病。
即使聽聞病人在百裡之外,張至順道長也會趕去為其醫治,助其脫離苦痛。在採訪中張至順道長回憶道,「自己學成後,進行了20餘年的中醫經歷,期間曾醫治過7位癌症患者。」因為張至順道長高超的醫術又能利己利人,慕名求醫求學的人絡繹不絕,信徒們都稱他為「陸地神仙」。
這位「陸地神仙」不慕名利,因其高尚的品性和道行,海南天蟾宮曾多次許諾過他住持、名譽會長等職位,但他都拒絕了,因為在他看來這些名利都會成為他修道路上的阻礙。
在早年外出講學時,泰國官員希望張至順道長留在泰國,可保他一生衣食無憂,並且可以出入泰國的任何地方講學傳道,面對如此利誘張至順道長依舊沒有接受。問他原因,用他自我介紹的一句話便可以回答,「首先我是個中國人,是炎黃子孫。」
這位老人常常自謙道,「我沒什麼文化」,但他的思想境界卻是許多學富五車的人無法企及的。張至順道長對道教修行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他修行6個月的道行會遠比修行30年的人高深。
對於道教經典也是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在廣州中山大學講學時,三天都坐無缺席,甚至過道都沾滿了人,一個簡單的「道」字在張至順道長的口中都可以講解三個小時,足以見得道長的知識淵博。
即使有著較高的名氣,張至順道長在待人接物時仍然是如此地平易近人,面對長時間的採訪提問也從未感到不耐煩,都是極盡詳細地解答疑問。張至順道長曾說,他十分感謝如今網際網路媒體的便捷,可以更廣泛地傳播道教的思想與養生之法,造福眾生。
預言仙逝世人感懷
晚年的張至順道長耳聰目明、頭腦靈活,依舊健步如飛,這與他修行的全真龍門獨學——八路金剛有關,張至順道長在面對眾人詢問的長壽養生之法時,也毫不吝嗇地傳授給世人。他說,「道教的好東西不應只在內部研習,中華優秀的文化應該讓更多人受惠。」這樣廣闊的胸懷實在是令人欽佩!
2015年張至順道長羽化,享年104歲。相傳在張至順道長生前的某一天就預測到自己104歲時會大限將至,便已早早地將觀中的事務一一交代,而及至時他便自行打坐。一代高道功名具備,數萬信徒為他送行,眾人紛說,張至順道長元神出竅,羽化「登仙」了!
張至順道長早年曆盡艱辛,遇機緣修正道,在修行方面取得了高深造詣。他修正的眾多道教經典為世人留下寶貴的財富,不同於其他修道者的遠離塵世,張至順道長以仁慈之心普救世人,多次長途外出募捐,重修觀宇,以己之力,造化世人。
葛洪說:「一人之身,一國之象也。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治身,則能治國。」有些人死了但他還活著,張至順道長雖仙逝已去但留下的道教修行經驗與其心繫國家、家國天下的精神會永被世人所感念。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