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生清修,利人,順應自然"
他修行一生,看盡了人世間的疾苦,但是他一心向道沒有動搖本心,他對人世間的人情冷暖看透了,他將道法當作一種治療百姓疾苦的藥方,這是一位修道之人的一生,那麼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這個人吧!
張至順出生在1912年,這時候還是清朝末期,他的家裡十分的貧窮,那個時候國家戰亂,社會十分不穩定,所以張至順年幼的時候就開始了乞討的生活。在某一次乞討的途中,他見到有人在表演《湘子傳》,主要講述的就是修仙的故事,這個故事讓張至順產生了跟濃厚的興趣,所以他開始有了當道士的想法。
少時艱難,一心求道
只是當時的社會環境惡劣,自己的溫飽都得不到解決,所以當道士這個想法只能先放置一邊。之後他又過了好幾年的流浪生活,他看遍了人世間的疾苦,所以就決定去做道士,他想遠離塵世,在一次巧合之下,張至順在陝西遇見了全真派的傳人,也就是劉明蒼的侄子。在這個人的幫助之下,他順利地成為了一名道士,道號叫做米晶子,從此之後他就開始了自己的修道生涯,這樣的生活他一直持續了七十年之久。
剛來的時候,他是年紀最小的,同時資歷也是最淺薄的,所以要做的事情很多也很雜亂,很多非常辛苦的事情都需要他來做,但是他卻沒有覺得很辛苦,因為自己之前的生活很顛沛流離,能安定下來就已經很滿足了。
在一段時間之後,張至順的天賦就逐漸顯露了出來,而且他本人非常的勤奮,非常受師傅的喜愛,所以就傳授了他很多功法,讓張至順做自己的傳承人,所以張至順就順利地成為了全真龍門正宗的第二十一代的傳人。
張至順在山上修煉了很多年,後來他決定要下山去,向世人推廣道教,因為他高深的道法,並且為人非常好,所以就被道人們推薦成為了白雲觀知客。張至順身上就又多了一個重擔,在他的帶領之下白雲觀的道士們一心鑽研道法,慕名而來的人也越來越多,而且他也因為道法高深被人們稱為陸地上的神仙。
道法超然,聲名遠播
時間來到87年,有很多人聚集到白雲觀外,希望張至順能出來建一座道家的廟,可以讓老百姓們在裡面討論道家,而且也可以讓山下的人們有個能娛樂的地方,張至順也答應了這件事情,為了建這座廟,張至順還從其他地方借了不少的錢,當這座廟建成了之後,當地的人們對他就更加的尊敬了。
不過建廟宇的錢卻不是一筆小數目,大概需要三萬元,在那個時候三萬元非常的支票,於是為了解決這筆錢,張至順就去下山化緣,只是那個時候國家還不是很繁榮,經濟上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所以化緣的難度也很高,很長一段時間張至順只緣到了很少的一筆錢,根本就不夠建廟宇。
後來有一天張至順化緣到了青島嶗山一帶,休息的時候遇到了一位軍官,於是兩人就開始攀談了起來,這位軍官和他的一路人馬其實是北洋艦隊的,他們也被張至順高深的道法深深吸引,所以就答應幫助張至順建立廟宇,並且他欠下的錢都會幫了一起還了,張至順自然是應允了。
在和這些人相處的那幾天,張至順就給他們講述道法,這些官兵們都非常喜歡聽他講,張至順每次講道的時候身旁都會圍著很多人。後來張至順帶著錢回去了,將欠下的錢全部都還清,不過也剩下了不少的錢,於是他就將這筆錢用在了道觀上,之後他就離開了白雲觀,開始了他的傳道生涯。
他在傳道中收穫了很多人的喜愛,他的名聲也越來越響,而且很多大學都會邀請他去開講座,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粉絲遍地都是,而且媒體也不放過他的每一個信息,當時張至順已經八十幾歲了,但是身體依然很健康,根本看不出來已經是八十歲的高齡了,走路不像一般的老年人一樣,所以大家就對他修煉的功法很好奇,對他的長壽也開始產生了興趣。
不吝錢財,看淡人生
雖然張至順遠離世俗的紛擾,但是他的內心是非常熱愛國家的,所以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在被邀請到國外講道法的時候,他向當地的人們演示了功法,也受到了當地人的好評,甚至有的官員想讓他留下來不要回中國,而且還許諾會給他很好的待遇,總之就想了很多辦法讓他留下來,但是張至順沒有被這些誘惑收買,他拒絕了並且說他是一個中國人,不會留在國外。
張至順深深地了解我國的疾苦之處,在打仗的時候張至順就救百姓們,建國之後他依然在做著這樣的事情,而且他也將自己的錢財都捐了出去。後來也有不少人冒充道家騙人,張至順也注意到了這個情況。
於是他就將自己學到的東西毫不吝嗇地教給了天下人,讓所有人都能學習道法,這樣就不會有人被騙。他將自己學到的功法編成書籍,書中詳細些了很多功法,還教人們如何強身健體,他也希望國人們能重視身體的健康。張至順在五年前去世,他活了104歲,這是一個很高的年齡。
結語
不過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張至順其實早就知道了自己會在104歲羽化登仙,而且很早之前就交代自己的弟子要好好地打理道觀的一切事物。張至順在年老的時候身體狀況和年輕人沒有多大的不同,這非常令人讚嘆!反觀現在的年輕人,雖然還很年輕,但是身體和精神狀態卻和老年人一樣,一點也沒有年輕人的朝氣。如果長久的這樣下去,國家還怎麼可能會生機勃勃呢?所以說作為年輕人要有年輕人的樣子,要讓自己的一腔熱血有用武之地,不要害怕失敗,努力為自己為國家奮鬥,要向張至順老先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