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千百年來,我們所信仰的宗教都在指引著我們的方向,但是在所有的宗教中,唯一能有共通的地方,就是成仙,只不過是每個宗教成仙的方式不一樣。佛教講究的禮佛,從佛法中得到感悟,從而成為神仙,但是道教則不一樣,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講究的潛心修煉,最後羽化成仙。
道教很少有人了解,畢竟在中國佛教更受歡迎一些。道教一直以來是很多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因為道教講究的隱居生活。在深山中獨自承受孤單跟寂寞,從自然中去感悟簡單的生活,甚至在寂靜中去靜下來,認真地思考生命的真諦,這才是道教的精髓。安靜能夠使人思考,也能讓我們對內心深處的疑惑精心一次了解,這就是人們在面對疾苦的時候,從來都是冷靜的原因。
在我國,有這樣一位被稱為"陸地神仙"的人,他一生行善多年,用自己的修煉了多年的學識解救了不少的世人,甚至還教化了不少的土地,他就是張至順!一位深受愛戴的神仙,生都在潛心修煉,隱居終南山70多年,甚至還預言過自己的死期!
戰亂交加,生活清貧
1912年,出生在河南沈丘的張至順出生了,當時的社會正處於清末初期,百姓的生活都過得很清苦,甚至常常揭不開鍋。張至順家也是一樣,從小就離家乞討生活的他,因為一次意外的乞討,讓他聽到了《湘子傳》中出家成仙的片段,從那之後,給他的心中埋下了一個小小的種子。
可是出家沒有那麼容易,特別是在那個飯都吃不起的年代裡面,能夠活下去只能找一些別人不願意幹的工作。年幼的他,在軍隊裡面負責運輸彈藥,但是在運輸的過程中來到了一個寺廟中休息,可是廟中的和尚都不願意跟他說話,一直到17歲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影響自己一生的道長——劉明蒼!
在道長的指引之下,放棄了彈藥運輸工作的張至順開始正式加入了華山全真教。剛剛入教的他,根本沒有機會去聽道長講課,只能去做著一些雜役的工作,這個工作一做就是十幾年。在這段時間,負責師兄弟的生活起居,甚至煮飯、洗衣服這些事情都是他來做,他從來沒有放棄過,也正是這些年,打磨出了他吃苦耐勞的心性,成為了全真教的首席弟子。
隱居南山,弘揚文化
道家講究自然,那麼道法也是如此!在熟讀了道法之後,最重要的就是潛心修煉,一日復一日的度過那些獨孤寂靜的日子,用心去參謀世間的一切,才是道教的精髓。在全真教修煉的這些日子,他也下山過,只不過那時候正是抗日戰爭時期,看到百姓遭受到這樣磨難的他,想到了小時候乞討的日子。他將自己所有的積蓄捐出去,順便為祈福,為了儘自己的一份力,他還前往西安八仙宮學習醫術,想要治病救人。
在修行的過程中,他看到母親為了生病而沒錢治療的情形,看到了被戰爭禍害的百姓只能苦苦等死的情形,不管是遇到任何的困難,都不能阻擋他求醫的道路。甚至遇到別人不想告訴他這個病怎麼治的時候,他也毫不猶豫的直接跪下表示自己的決心。之後的他去到了終南山修煉,並且開始專心悟道。
附近的百姓知道了這座山上有一個品格高尚的道士之後,不管是來拜師還是來治病,都一定會找他。而張道長也毫不推遲,只要是來找他的人,都會親自接待,特別是那些來治病的!在終南山隱居了70多年的他,生活過得依舊很清苦,可是依舊沒有打消他為百姓做事的想法,甚至還決定收弟子,將道教文化傳承下去。
一生所學,造福百姓
在張至順修煉的這些年以來,留下了非常珍貴的文化遺產!並且還將這份遺產完整地保留了下來。在剛剛入教那會,他就常常修養身心,因此結合了道教的文化之後,他的修道有百病皆消、口津生香、精通醫術、身體發光能夜視。除了這些文化遺產之外,他還在晚年的是遊學,目的是為了傳播文化,將自己的畢生所學都傳播出去。
他艱苦的作風不僅影響了自己,還影響了自己的徒弟,因此很多弟子都得到了他的真傳,而他自己也被後世稱為"陸地神仙"。在90多歲的時候,張至順預計了自己的壽命能夠達到104歲,因此在最後一天到來的時候,他提前焚香沐浴,開始打坐,就像是即將成仙一樣!
儘管我們不知道張至順道長的修為到了什麼境界,但是他所傳授後人的養生之道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就連泰國人都不例外。在受邀參加泰國講學的時候,泰國提出想要用豐厚的條件挽留他,可是遭到了他的拒絕,他義正言辭地表示:"我是一個中國人!"
結語
張至順道長對於道家文化的領悟極其的深,甚至有著一般人沒有的見解,也正是如此,在傳授的時候,常常一個字一個字的說給弟子聽,就是為了能夠讓後人明白。對於中國人來說,張道長完全是一個文化的傳播者,他將文化發揚光大,甚至還帶到了國外。
每一個中國人,都要知道我們有優秀的文化,有著濃厚的文化底蘊,並且要將這些文化全都吸收與發展。而小編最佩服的就是道長的毅力,能夠堅持修煉這麼多年,自己清苦的過完一生,將自己的畢生所學全都奉獻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