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第一隱士」:隱居30多年,小夥已變大叔,親人早已認不出

2020-12-05 云云歷史君

在我國的上千年的歷史裡,隱士似乎一直存在,而在我們的腦海裡隱士都是像仙人一樣,一身白衣,想笑就笑,想怒就怒,好似脫離三界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束縛他們。他們的思想由自己控制,他們的歡喜來的很純粹,同樣他們也是一群擁有大智慧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隱士呢?隱士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居住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而想成為隱士也有幾個條件。第一是要有知識,不說博覽古今吧,但是一定要有能夠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蘊。第二就是心胸寬廣,目光放的長遠,自願不與仕途有任何糾葛。而我國從孔子那時就開始的儒家文化就非常弘揚出世,與佛家的入紅塵相似,但與儒家不同的就是道家的「順」,道家弘揚順天命,順自然,道家弘揚隱士,所以大部分隱士也是道家人。

而在道家盛行的我國,從古至今就有許多以隱世為夢想的詩人偉者,而所謂隱士也像繁星,數不勝數。就像現在,在終南山隱世的隱世的隱士有上千,但被稱為「終南山第一隱士」的只有「但侯大師」。

但侯大師隱居終南山三十載,從風華正茂的小夥子到知天命的年紀。三十年來,但侯大師每天清水白菜,沒有任何供電設施,這個時候在想想我們自己,每天離不開的手機和空調,停電一天就像沒了半條命一樣,而在沒有現代化科技的環境中生活了幾十年的但侯大師不可謂不苦。但就算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但侯大師仍舊堅持了三十年,早上起來先打坐,然後開始閱讀道家巨著。這種打坐閱讀在旁人眼裡看來可能是非常沒有意思的,但並沒有讓但侯大師厭倦和無聊,反而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更純粹的洗禮,也越來越享受這樣的隱士生活。遠離塵世,避開外界的打擾,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是每一個道家人所想像的理想生活,而他可以說是很完美的實現了道家人的夢想。

多年過後,他的家人來終南山找他的時候,也已經完全認不出來。有的人說但侯大師不負責任,拋棄家人,為了躲避殘忍的人間,美其名是隱士;但也有人覺得但侯大師能夠鼓起勇氣遠離塵世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值得提倡。但是不管怎麼樣小編認為,單單他的持之以恆就值得我們大多數人學習,現在的人有很多天天喊著要減肥要學習,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又有幾個呢,所以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內心的平靜,是現在現代人最需要的,所以這也值得我們去提倡。你們認為呢?歡迎下方評論哦。

相關焦點

  • 賈島《尋隱者不遇》:古代隱士喜歡隱居在哪裡?
    >《繪本中華故事水墨古詩》尋隱者不遇賈島【這首詩中不容易理解的詞語】隱者:在古代是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不遇:是沒有見到的意思。童子:是小孩的意思。這裡指隱者的弟子。雲深:指山上雲霧繚繞。【跟著詩詞去旅行】終南山隱士嚮往山林。在歷史上,最受隱士青睞的隱居之地是終南山。
  • 五千隱士藏身終南山 請莫去驚擾這些"世外仙人"
    張劍峰(左一)和幾位修行者合影留念    核心提示:二十多年前,美國漢學家、佛經翻譯家比爾·波特來到中國,尋訪傳說中在終南山修行的隱士,因為《空谷幽蘭》的問世,很多西安人才知道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終南山中,還保留著隱居傳統,有五千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修行者隱居山谷
  • 廣東佛山男子捨棄百萬年薪工作 赴終南山當隱士修行
    由於近年來有不少媒體開始關注終南山隱士,其間常有拍照的要求,張劍峰一一應允,劉景崇便常笑稱他是「終南山第一男模」。劉景崇身材魁梧,喜著漢袍,張劍峰也笑著回敬他「終南山第一帥哥」。這些闖入者還會留下一堆垃圾,破壞終南山的花草樹木,一些出家的道士、僧人避之不及只能往後山搬去。張劍峰在《尋訪終南》一書中寫到——— 其實,有人說從來就沒有真的隱士,能被人見到並稱為隱士的,只是做了一件想隱的事。何為隱,就是我站在你對面,你永遠不知道我是誰。尋隱「天下修道,終南為冠」,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
  • 他是真正終南山「隱士」,預言104歲羽化離開,至今身體未腐化
    導語:他是真正的終南山「隱士」,預言104歲羽化離開,至今身體未腐化   近年來終南山成為了很多人的「隱居」之地,隨著社會快節奏的生活,許多的人開始想要過著悠閒清淨的生活,如今終南山已有5000多人在隱居起來做所謂的「隱士」,他們每天起來喝喝茶,和一群在山上
  • 揭秘隱士生活來源:有的採藥賣錢,有的吃野菜
    今年2月,一篇名為《終南山5000隱士:過著千年前的生活》的報導將一個編輯出身的文化學者張劍峰推至輿論的浪尖潮頭。之前,張劍峰的身份還是青春文學圖書編輯。但在2008年看過美國漢學家、翻譯家比爾·波特的《空谷幽蘭》後,他毅然走上尋訪終南山隱士的道路。他的身份也變成《問道》雜誌的主編,一篇篇有關隱士神秘離奇的探訪長文出爐,引起社會各界熱議。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拒絕國外利誘:我是中國人
    大道不離德。」張至順道長憑藉著高尚的品格感召了一幹信徒。如今的許多人也厭棄了喧囂的城市,「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詩中描寫的隱士生活,為世人心嚮往之。但大多數人也只是想想而已,少有人能夠習慣這種簞食瓢飲的清修生活。
  • 「陸地神仙」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曾預言自己仙逝日期
    佛教講究的禮佛,從佛法中得到感悟,從而成為神仙,但是道教則不一樣,作為我國的本土宗教,它講究的潛心修煉,最後羽化成仙。道教很少有人了解,畢竟在中國佛教更受歡迎一些。道教一直以來是很多文人雅士所追捧的,因為道教講究的隱居生活。
  • 小夫妻隱居青島嶗山自製風力發電機 德國專家加入
    昨日,本報曾經報導過的隱居山東青島嶗山的小夫妻唐冠華和邢振迎來了德國工程師西蒙。作為唐冠華「田園計劃」的一個實驗項目,西蒙帶領招募來的志願者用木頭、鐵管等材料純手工打造一颱風力發電機。  德國工程師找上門  「我學士學位是環境資源管理,碩士學位是可再生能源科技,對這種環保生活特別感興趣。」
  • 深入探索終南山道士生活:與世隔絕背後的隱居秘密!
    天下修道,終南為冠,自古以來,終南山就是修行的聖地,群山和適宜的氣候成為隱士的首選,秦嶺七十二谷修行者眾多,那麼他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呢?清晨,地平線上有輕微的薄霧,鳥兒啁啾,清朝的和尚們在地上醒來,裹著被子做『早課』,一個個背著書,一個個念經,一個個默讀,在附近的懸崖壁龕的某個地方,有寫有道教祖先的文字的石碑,分別供著"道德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純陽祖師"等道教聖祖的字樣牌位,這是終南山某天的一個平常開始。
  • 張至順: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自己仙逝日,被稱為「陸地神仙」
    從古至今,無數名人大家都對於隱居生活十分嚮往,隱居可以遠離世俗的喧囂,同時也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思考人生。不過在面對世俗的誘惑時,真正能做到虛懷若谷的人少之又少。學完醫之後,張至順就來到了終南山,在那裡他隱居了70年之久。在終南山期間,他潛心研究道學。真正的道人是孤獨的,他隱居山上,和張真人在群山之中,褪去塵世的外衣,尋求初心。
  • 昨晚西安晚霞驚豔了所有人,在秦嶺終南山,我見識了絕美的火燒雲
    而在秦嶺終南山下 不一會
  • 青島小夫妻隱居嶗山自製風力發電機 引德國專家加入
    昨日,本報曾經報導過的隱居嶗山的小夫妻唐冠華和邢振迎來了德國工程師西蒙。作為唐冠華「田園計劃」的一個實驗項目,西蒙帶領招募來的志願者用木頭、鐵管等材料純手工打造一颱風力發電機。  德國工程師找上門  「我學士學位是環境資源管理,碩士學位是可再生能源科技,對這種環保生活特別感興趣。」
  • 隱居嶗山小夫妻自製風力發電 引來洋專家(圖)
    昨日,本報曾經報導過的隱居嶗山的小夫妻唐冠華和邢振迎來了德國工程師西蒙。作為唐冠華「田園計劃」的一個實驗項目,西蒙帶領招募來的志願者用木頭、鐵管等材料純手工打造一颱風力發電機。  德國工程師找上門  「我學士學位是環境資源管理,碩士學位是可再生能源科技,對這種環保生活特別感興趣。」
  • 104歲「陸地神仙」:隱居終南山70年,預言仙逝日,一生所學造福百姓
    在變與不變之間,從一瞬走向了無盡,面對人生的困苦,做到一蓑煙雨任平生。千年之後,有一位道長一生行善,教化眾人,與花鳥為伍,同星月作伴。在百餘歲的高齡羽化而作古,被大家稱為「陸地神仙」。他就是著名的終南山隱者,隱居修行70年,並且預言自己將於104歲時羽化離世的張至順道長。道長的成就登峰造極,讓人望其項背,可要談到他的少年生活,卻很不幸。開始祖上還留了許多家產,後來不知道發生什麼變故,突然就窮困潦倒,家徒四壁,只能要飯。
  • 王芝霞:一位85歲仍可連續打坐108天的隱士,自稱能與佛交流
    終南山裡就有這樣一位女隱士,她有一個普通的名字-王芝霞。隱士的紅塵生活王芝霞出生在長安縣細柳鄉一個普通的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期許自己的女兒平安康樂,並沒有在佛學經文上有所研究。在這樣的環境下,她本來沒有機會接觸到佛學世界,順風順水地成長為一個大姑娘,到年紀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 人們常說「壽比南山」,為何終南山能獲此美譽?
    鍾南山這個名字就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這與我國「終南山」這座神秘又古樸的山脈諧音。終南山又名太乙山,「道文化」、「壽文化」、「鍾馗文化」、「財神文化」等多元文化都是在這裡發祥,這座山在我國秦嶺的中脈,是中國五千年以來都十分重要的地理標誌。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稱,在這裡無數動物繁衍成長,也有無數地質遺址等待科學家進一步探索發掘。
  • 雲南小夥娶越南媳婦:隱居山頂過著原始生活,孩子出生沒有國籍
    想要找到這一家還真不容易 ,從山下向上看遠遠的就知道山上住著一戶人家。爬到山上已經是接近中午了,花了近3個小時才算是走到了這一戶人家。今天的主人公就是一對小夫妻,一個是雲南山頂的小夥子,一個是越南的小姑娘。
  • 「陸地神仙」隱居道觀修行70多年,預知自己104歲仙逝,一生傳奇
    不知在大家印象的中道教中人應該是什麼樣的,不過小編想大多數人印象中的道教中人應該都是一些年齡比較大,手裡拿著佛塵,隱居在山林之中與世無爭的人吧,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位道教的掌門,這個人非常的有名,信奉道教的人都把他叫做「陸地神仙」。他的名字叫做張至順,他的一生充滿著傳奇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