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上千年的歷史裡,隱士似乎一直存在,而在我們的腦海裡隱士都是像仙人一樣,一身白衣,想笑就笑,想怒就怒,好似脫離三界之外,沒有什麼能夠束縛他們。他們的思想由自己控制,他們的歡喜來的很純粹,同樣他們也是一群擁有大智慧的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能稱為隱士呢?隱士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居住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而想成為隱士也有幾個條件。第一是要有知識,不說博覽古今吧,但是一定要有能夠形成自己特色的文化底蘊。第二就是心胸寬廣,目光放的長遠,自願不與仕途有任何糾葛。而我國從孔子那時就開始的儒家文化就非常弘揚出世,與佛家的入紅塵相似,但與儒家不同的就是道家的「順」,道家弘揚順天命,順自然,道家弘揚隱士,所以大部分隱士也是道家人。
而在道家盛行的我國,從古至今就有許多以隱世為夢想的詩人偉者,而所謂隱士也像繁星,數不勝數。就像現在,在終南山隱世的隱世的隱士有上千,但被稱為「終南山第一隱士」的只有「但侯大師」。
但侯大師隱居終南山三十載,從風華正茂的小夥子到知天命的年紀。三十年來,但侯大師每天清水白菜,沒有任何供電設施,這個時候在想想我們自己,每天離不開的手機和空調,停電一天就像沒了半條命一樣,而在沒有現代化科技的環境中生活了幾十年的但侯大師不可謂不苦。但就算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但侯大師仍舊堅持了三十年,早上起來先打坐,然後開始閱讀道家巨著。這種打坐閱讀在旁人眼裡看來可能是非常沒有意思的,但並沒有讓但侯大師厭倦和無聊,反而讓他的心靈得到了更純粹的洗禮,也越來越享受這樣的隱士生活。遠離塵世,避開外界的打擾,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是每一個道家人所想像的理想生活,而他可以說是很完美的實現了道家人的夢想。
多年過後,他的家人來終南山找他的時候,也已經完全認不出來。有的人說但侯大師不負責任,拋棄家人,為了躲避殘忍的人間,美其名是隱士;但也有人覺得但侯大師能夠鼓起勇氣遠離塵世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值得提倡。但是不管怎麼樣小編認為,單單他的持之以恆就值得我們大多數人學習,現在的人有很多天天喊著要減肥要學習,但是真正堅持下來的又有幾個呢,所以他數十年如一日的保持內心的平靜,是現在現代人最需要的,所以這也值得我們去提倡。你們認為呢?歡迎下方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