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 記者 陳超】江蘇日久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柔性光學導電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定製化開展相關功能性薄膜的研發和加工服務,主要產品為ITO導電膜,終端客戶包括華為、小米、傳音、OPPO等消費電子品牌。根據業績表現來看,日久光電2018年的營收、淨利同比增幅還分別高達43.38%和90.15%,2019年的同比增幅就快速滑落至18.4%和9.93%,成長性顯著回落。同時,該公司披露的細節信息,還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值得關注的還是日久光電引入外部投資機構的事項。杭州通元優科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是日久光電的第6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44%,招股書披露,2017年11月日久光電以4元/股的價格向杭州通元、寧波松瓴、寧波楓瓴定向增發共計1000萬股股份;此後在2018年6月,日久光電再次引入弘灣資本、寧波通元、毅瑞投資等機構入股時,每股增資價格就已經是5元/股了。也即,杭州通元、寧波松瓴、寧波楓瓴入股後僅半年時間,就增值了25%。
杭州通元的基金管理人為浙江通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同時寧波松瓴、寧波楓瓴的執行事務合伙人則為浙江通元的控股股東,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示的信息,浙江通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的執行事務合伙人為宋新潮,此前長期擔任中匯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以及中國證監會第十二屆、十三屆主板發行審核委員會委員。
不僅如此,現任浙江通元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財務與合規經理的吳慧芳女士,同時也是日久光電的監事,此前長期擔任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經理。
再來看日久光電的財務數據,該公司的主營產品是ITO導電膜,其用途是夾在兩塊玻璃基板之間形成觸控玻璃屏,上遊則是ITO靶材。根據招股書第184頁披露的相關信息,ITO靶材、PET高溫保護膜等核心原材料仍由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少數廠商生產;招股書也披露,日久光電幾乎全部的ITO靶材均採購自格雷蒙(香港)有限公司,幾乎全部的PET高溫保護膜均採購自丹諾爾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但是日久光電並未披露最終供應商是誰。
更有業內人士指出,截止到目前,日本仍舊佔據了ITO相關專利技術的最大份額,但事實上相比於其他透明導電薄膜材料,ITO在諸多方面略有不足,如ZnO薄膜具有成本低、無毒性、無汙染的優勢;但是由於對ZnO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光電性能整體較ITO薄膜差,目前還不能大規模取代ITO薄膜,所以在工業生產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仍是氧化銦基的ITO薄膜。
不僅如此,日久光電的第一大客戶一直都是合力泰,銷售佔比在20%左右。根據合力泰2019年年報披露,該公司正在布局OGS觸控顯示屏研發及產業化,OGS的全稱是One Glass Solution,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觸控螢幕技術;OGS技術比目前主流的G/G觸控技術具備優勢包括:結構簡單、輕薄、透光性好,由於省掉一片玻璃基板以及貼合工序,利於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良率。這也令人擔心,如果合力泰的此項目未來成熟並量產,是否會導致該客戶不再需要向日久光電採購ITO導電膜。
此外,根據招股書披露,日久光電2016年末和2017年末的貨幣資金餘額分別為5498萬元和9871萬元,資金儲備看起來還是比較充沛的。但另一方面,利潤表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收到的銀行存款利息收入金額僅為7.48萬元,即便以0.35%的活期存款利率測算,對應的平均銀行存款餘額也不過才兩千餘萬元,這與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的貨幣資金餘額相比相差巨大。對此,日久光電並未作出解釋,也未就此接受記者採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