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專題|傳統民居建築與地理環境的綜合思維

2021-01-13 老胡旅遊

高中地理複習和新課的全部課件在這裡,請使用!

1. 氣候(氣溫、降水、採光、晝夜溫差、風、空氣溼度等)

2. 地形、地質(巖石、土壤、凍土、黃土等)

3. 水文 河流

4. 材料獲取(就地取材、價格低廉)

5. 蚊蟲鼠蟻(溼熱)

6. 當地的文化傳統

總結一些傳統民居與環境的關係

建築特點與地理環境

屋頂選擇平屋頂還是斜屋頂?

平屋頂:降水較少的地區,不需要坡頂排水,例如:熱帶沙漠氣候區、我國西北地區等

斜屋頂:降水較多的地區,需要坡頂排水;降雪較多的地區,坡頂利於積雪滑落。例如:熱帶雨林氣候區、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地區等

房屋牆體選擇厚牆體還是薄牆體?

厚牆體:炎熱、寒冷、晝夜溫差大的地區,防止和外界交換熱量,起到保溫的作用,使室內的溫度不易散失。例如:熱帶沙漠氣候區、我國東北地區、俄羅斯地區、我國西北地區等

牆體薄:氣候溼熱的地區,有利於散熱,減少室內潮溼,例如:熱帶雨林氣候區、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地區等

窗戶選擇大窗戶還是小窗戶?

大窗戶:氣候溼熱的地區,增加室內空氣流通,防止室內潮溼悶熱,例如:熱帶雨林地區、東南亞地區、我國雲南地區等

小窗戶:沙漠地區,減少強烈陽光的照射,降低空氣流動,減少水分蒸發;寒冷地區,冬天氣溫低,雪大風猛,減少室內熱量向室外傳遞。

氣候特徵與建築風格

傳統建築可以說是人類適應自然環境的一個縮影。氣候要素中的氣溫、降水、光照、風等在一定程度上的建築物的風格。

一、光照對建築的影響

採光是建築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首先要考慮建築的朝向,如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房屋多坐北朝南;其次,要根據當地的日照時間長短及強度決定採光面積,氣溫高的地方,往往窗戶較小或出簷較遠,以避免陽光直射;氣溫低的地方,窗戶一般較大,以充分接收太陽光照,提高室內溫度,但其窗戶往往是雙層的,以避免寒氣侵襲,保持室溫。

二、溫度對建築的影響

主要表現在牆體的厚度和房間大小上。氣溫高的地方,往往牆壁較薄,房間較大,這樣有利於加速房屋內空氣流通,降低室內溫度;反之則牆壁較厚,房間較小,以起到保溫作用。有些區域為了抵禦寒冷或炎熱,將房子埋在土裡,如中國陝北窯洞。

三、降水對建築的影響

建築材料選擇與屋頂的不同處理。降雨多和降雪量大的地區,房頂坡度普遍很大,以加快排水和減少屋頂積雪。降水多的地方森林較多,建築材料主要用木材;降水少的地方則主要用砂石作材料。

四、風對建築的影響

風對建築存在著突發性的破壞,對環境中的水分平衡、氣體交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南方炎熱地區,爭取良好的自然通風是選擇建築物朝向的重要因素之一,應考慮建築物與主導風向的關係。颱風或颶風等災害天氣頻繁的地區,建築物低矮,外觀簡單,少有尖頂等突出部分,以減少強風對建築的影響。

五、氣候特徵與建築

1.溼熱地區的民居:牆薄,窗大有利於通風,房頂尖,有助於快速排水

表1

圖1-1 & 圖1-2

圖1-3

圖1-4 & 圖1-5

表2

2.熱帶沙漠地區的民居:牆厚、窗小、多石材和土,防止交換熱量,阻擋風沙

圖1-6 & 圖1-7

4.寒冷地區的民居:牆厚、窗小,防止和外界交換熱量

寒帶氣溫低,傳統民居的建築上需要具備較強的保溫作用,往往採取很厚的牆體。同時,因為風力較大,房屋規模較小,省略或縮小了窗戶。表為北極地區冰屋和格陵蘭島彩色房屋的建築特點的匯總。

圖4-1 & 圖4-2

5.亞熱帶地區的傳統民居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

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的傳統民居以我國湖南鳳凰古城的土家吊腳樓、福建的土樓和安徽宏村的徽派建築為典型代表。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雖然都處在相同的氣候類型下,氣候特徵差異不大,但是由於收到地形或文化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建築風格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如表4所述。

圖2-1 & 圖2-3

圖2-2

表4

地中海氣候區

表5

圖2-4 & 圖2-5

6.溫帶的傳統民居

可能是溫帶氣候適宜人的居住,傳統民居風格與氣候的關聯性並沒有其他氣候區那麼突出,而與其他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因素的關聯性表現得更突出一點。

亞洲溫帶季風氣候區的傳統民居

表6

圖3-1 & 圖3-2

圖3-3-1 & 圖3-3-2

歐美溫帶偏溼潤氣候下的傳統民居

溫帶大陸性偏溼潤氣候下的美國東北部鄉村別墅與溫帶海洋性氣候下的紐西蘭民居的建築風格具有很強的共性(表7所述)。

表7

圖3-4 & 圖3-5

歐美人口遷移帶來的民居

阿根廷博卡區彩色民居與美國得州牧場式民居都是因為人口遷入而形成的民居,具有強烈的原遷出地的特點。

圖3-6 & 圖3-7

地形、水文與建築風格

地貌與水文的影響在建築選址和地面處理方面反映突出,影響建築景觀,這種影響在山丘地帶或水網地區較為典型。

利用山丘的坡度, 或分層建築使屋頂逐層升高;或出挑樓層和廊簷,前後加撐柱做吊腳,下存物上住人; 或利用坡度就地砌石築臺,使不同高度坡臺上的建築高低錯落,相互銜接。

江南水鄉的傳統民居多夾河而建, 面街背河,順河展開。河谷平原地區為避免洪澇災害,多建在低階地或崗地上。

其它因素與建築

1、就地取材,因地制宜是營建民居的重要原則。

2、宗族、防禦、文化傳統

地理試題中的傳統民居

中國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頂,建造的傳統民居遠看像船底,因而被稱為船形屋(見下圖)。據此回答1~2題。

1.該傳統民居最可能位於

A. 青藏高原 B. 黃海沿岸

C. 海南島山區 D. 東北平原

2.該傳統民居能夠反映當地的環境特點是

A. 高寒缺氧 B. 潮溼、多蟲鼠

C. 多火山、地震 D. 乾旱缺水

【答案】1.C 2.B

【解析】

考查自然地理環境的差異性,意在考查學生獲取地理圖文信息和運用所學區域地理、自然地理等知識的能力。

1.結合材料「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可知竹子為當地生長的植物,而竹子的生長區域主要是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北方溫帶地區有少量竹子分布但普遍矮小不能用作建築材料。青藏高原為高寒區,黃海沿岸北部和東北平原為溫帶地區,熱量條件較差,竹子難以生長,而海南島屬熱帶地區熱量條件好,故選C。

2.觀察圖中信息,竹片地板下有30-40釐米的中空區域,將房子架高有利於減輕室內溼氣和減少地面蟲鼠危害,說明當地潮溼、多蟲鼠,B對,房屋的這一設計不能起到減輕寒冷的作用,也不能防地震、乾旱,A、C、D錯。

半邊房(下圖)是陝西關中地區的特色民居之一,當地盛傳「鄉間房子半邊蓋。省工省錢省木材,遮風避雨又禦寒,肥水不留外人田」的說法,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3. 半邊房門前種植落葉闊葉樹可能是為了

A. 春季防風固沙 B. 夏季遮蔭納涼

C. 秋季截水增溼 D. 冬季擋風遮雨

4. 北京時間12:48,該房屋的影子朝向正北,則該房屋的經度大約是

A. 108°E B. 132°E

C. 102°E D. 108°w

【答案】3.B 4. A

【解析】

3.陝西關中地區位於我國北方溫帶季風區,夏季高溫炎熱,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為了降溫,門前多種植樹冠較大的闊葉樹,可以起到遮陰納涼的作用。故B正確。

4.本題考查地方時的計算。該地當影子朝向正北時,說明太陽朝向正南,此時地方時為12:00,北京時間為12:48,說明該地比120°E地方時晚48分鐘,1°=4分鐘。所以該地經度為108°E。所以本題選擇A選項。

俄羅斯族主要聚居在新疆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東北部。木刻楞房(如圖)是俄羅斯族典型的民居,木刻楞房主要是用木頭和手斧刻出來的。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打地基,石頭墊底,水泥澆灌,牆壁寬厚;第二步就是搭建,粗木置低層,一層一層地疊壘,且地基與木材之間、木材與木材之間以苔蘚鑲嵌。據此完成5~7題。

5.在木刻楞房的建築結構中木材之間墊苔蘚的主要目的是

A.防風 B.防震 C.防潮 D.防紫外線

6.木刻楞房是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產物,最主要的表現是

A.建築結構,突出地域特點

B.建築材料,源於就地取材

C.建築方法,融合民族風情

D.建築風格,體現文化兼容

7.俄羅斯族聚居地頗具代表性的運動項目是

A.垂釣、賽龍舟 B.滑雪、滑冰 C.射箭、扭秧歌 D.賽馬、賽犛牛

【答案】5.A 6.A 7.B

【解析】

5.木材與木材之間墊苔蘚,使房屋更加嚴緊,主要目的是防風,阻止室內外空氣對流,從而達到冬暖夏涼的目的,A對;俄羅斯族主要在我國北方地區,與地震多發區並不吻合,B錯;俄羅斯族聚居地氣候寒冷,降水量相對較小,潮溼現象不突出,C錯;俄羅斯族聚居地紫外線輻射相對較弱,D錯。

6.木刻楞房的建築結構中,尖頂防積雪、厚牆可隔熱、墊層能保溫,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A對;建築材料以石塊、木材、苔蘚為主,雖源於當地,但並不能證明這些材料可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B錯;建築方法,有民族風情的特點,建築風格,也有可能體現文化兼容的特點,但民族風情、文化兼容不屬於人與自然和諧的產物,C、D錯。

7.俄羅斯族大部分生活在北方氣候寒冷地區,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滑雪、滑冰頗具代表性,B對;賽龍舟主要盛行於我國南方水鄉,A錯;受自然條件影響,俄羅斯族體育運動項目一般較激烈,而扭秧歌運動幅度相對較小,C錯;賽馬是蒙古族主要的運動項目,D錯。

下圖所示地區有地域特色鮮明的傳統民居「蜂巢屋」,一般由3至4個相連的土塔狀建築構成,是當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築造而成。這樣的民居,既克服了當地物資缺乏,又適應了當地氣候特點,是一種古老而優越的生態民居。據此完成8~10題。

8. 蜂巢屋是一種古老而優越的生態民居,反映當地的自然環境

A.沙漠廣布 B.森林覆蓋率低

C.全年氣候乾旱 D.河湖眾多

9.「蜂巢屋」的牆體厚達80釐米,推測其主要原因

A.夏季隔熱,冬季保溫

B.牆體堅固,穩定性好

C.抵禦夏季的雨水

D.防禦冬季的風沙

10. 蜂巢屋作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吸引了很多遊客,從氣候角度分析,最適宜的遊覽時間

A.11~12月 B.7~8月

C.4~5月 D.1~2月

【答案】8. B 9. A 10. C

【答案】

8. 由圖可知,該地地處地中海東部屬於地中海氣候,地表不可能沙漠廣布,A項錯誤;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不可能全年氣候乾旱,C項錯誤;該地區整體降水較少,不可能河湖眾多,D項錯誤;該民居是當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築造而成。這樣的民居,既克服了當地物資缺乏,又適應了當地氣候特點,是一種古老而優越的生態民居,因此該地森林覆蓋率較低,物資缺乏,因此採用茅草和泥土築造,B項正確。

9. 該地地處地中海東部,應屬於地中海氣候,該地應具有「夏季炎熱,冬季多雨,春秋多風沙」的氣候特點。「蜂巢屋」的牆體厚達80釐米,厚牆可以阻隔夏季陽光,使得室內較為涼爽,還能阻擋冬季冷空氣,室內降溫慢,A項正確。

10. 蜂巢屋地處地中海東部,屬於地中海氣候區,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遊客要去此地旅遊應選擇在春秋季節,此時氣候較為適宜,因此選項中4~5月較為合適,C項正確。

行進在大峽谷,滿眼的大山架起凝重厚實的軀體,腳下的江水喚出低呤的浪濤。險惡的地理環境中,傈僳族同胞生息勞作在這裡,除了江邊有少許的水田外,傈僳族人在陡峭的大山上壘石造地,在飄遊的白雲間扎木蓋房,真可謂山多高、地多高、人多高。為在大山上立穩腳跟,具有堅韌不拔性格的傈僳人發明了千隻腳落地的建築,即用眾多高高矮矮的木柱支撐著房屋。

讀上面一段野外遊記,回答:

11. 文中描述的地點位於

A.青藏高原 B.天山北麓 C.江南丘陵 D.橫斷山區

12.「千腳落地式」房屋主要與當地何種自然條件相適應

A.地形 B.氣候 C.水源 D.土壤

【答案】11.D

【解析】文中描述的地點最可能的地區是橫斷山區。橫斷山區的特徵是山高谷深,水流湍急;高高矮矮的木樁支撐著房屋是南方溼熱地區的民居特色;傈僳族歷史悠久,其先民原來居住在金沙江兩岸,故答案選D。

【答案】12.A

【解析】橫斷山區,山高谷深,縱列發布,地勢不平,建設房屋需要在斜坡上打樁,從而形成「千腳落地式」的特點,因此房屋特點主要與當地地形相適應,故答案選A。

根據下列材料和圖,完成13-14題。

在我國膠東半島的威海、煙臺、青島等近海邊緣,現在還存在著大量的民居村落——海草房。它是在原始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苫蓋的海草最厚處達4米,海草是生長在5-10米淺海的藻類。

13. 當地居民幾百年以來都修建海草房作為住房,民居從氣候因素考慮的是

A.冬季保暖避寒,夏季避雨防曬   

B.終年高溫少雨

C.終年多雪寒冷          

D.年溫差很大

14. 近三十年來,海草的產量在大幅度的減少,主要原因是

A.海草大量被魚類作為餌料

B.當地居民改善住房條件,以修建磚混樓房為主,對海草的用量在大幅度的減少

C.近海環境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利於海草的生長

D.淺海地區已經被人們全部填海造陸

【答案】13.A

【解析】13.膠東半島位於山東,為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影響較大,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草房用石塊或磚石塊混合壘起的屋牆上,冬季可以保暖;有著高高隆起的屋脊(屋脊有50度角),上面是質感蓬鬆、繃著漁網的奇妙屋頂,夏季可以避雨防曬,所以A正確。

【答案】14.C

【解析】14.由於城市和工業的發展,沿海地區大量生活、生產和工業廢水排放到海洋,再加上人類不合理開發,近淺海汙染嚴重,不利於海草的生長,所以C正確。

帕米爾高原上的谷地(圖甲)寬闊、平直,橫斷面呈U型,谷底平坦,河流蜿蜒,是當地居民的主要活動場所,他們過著「春種秋收夏遊牧」的生活。當地塔吉克族的傳統房屋朝東或朝南,牆壁無窗,只在屋頂正中開一個天窗,其下面放置爐灶(圖乙)。

15.指出塔吉克族的傳統房屋設計的合理性。 (6分)

【答案】開天窗,既可以採光,又便於排煙(2分);牆壁無窗,利於保暖(2分);門朝南或朝東,避免冬季寒冷的西北風直接吹進屋子。(2分)

鳳凰古城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然州西南部,人口約5萬,2001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與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媲美。沿著沱江搭建的吊腳樓(如圖9)獨具特色,別有風味。從2013年4月10日起,鳳凰古城將原來免費進入古城改為憑門票進城,向遊客收取148元的門票費。

16.簡析沱江兩岸傳統民居吊腳樓形成的地理原因。

【答案】

沱江兩岸地形崎嶇,平地少;夏季溼熱,吊腳樓有利於散熱通風,保持乾燥;可以防止毒蛇,野獸等動物的侵襲;利於行洪;便於水上交通。(任答三點得6分)

【解析】因該地地形崎嶇,平地少,建設吊腳樓可以適應起伏較大的地表,且比較牢固;該地氣候溼熱,吊腳樓高出地面,有利於散熱通風,保持乾燥;該地植被較多,其中毒蛇、野獸等動物較多,較高的吊腳樓可以防止其侵襲;因吊腳樓高出地面,利於河道行洪,便於水上交通。

1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禾木是新疆阿爾泰山區的一個小村莊。村中居民大多為蒙古族和哈薩克族,習慣吃肉吃麵卻不習慣吃菜。每到冬季,這裡就變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厚厚的積雪,構成童話般的冰雪夢境。禾木的美景少不了木屋,當地人將粗大筆直的紅松整木兩端挖槽,相互嵌扣,木頭之間的縫隙用泥巴粘合,屋頂普遍採用人字形。近年來,隨著外地遊客的不斷湧入,禾木居民的飲食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蔬菜的需求量也逐漸增加。下圖示意禾木地理位置與冬季的木屋。

(2)結合當地的自然條件,分析禾木村建造特色木屋做為民居的原因。

答案:地處阿爾泰山麓,森林資源豐富,建築原料充足;人字形屋頂利於冬季積雪從屋頂滑落,避免壓壞房屋;粗大原木,保暖性能好

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草房是世界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生態民居之一,具有冬暖夏涼、居住舒適等優點.它主要分布在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海草房以厚石砌牆,通常有兩面的屋頂,也有壘垛形的三角形屋頂,屋頂用曬乾的海草苫蓋,最厚處達4米,屋脊的建造左右傾斜為50度角(左圖),朝向大海的那一面通常還罩上漁網,.用石塊等小件重物作墜子垂腳.現在越來越多原先住在海邊的年輕人已經湧進了城市.即使在村子裡居住,他們也寧願選擇寬敞明亮的大瓦房,紅磚紅瓦的房屋已經悄然替代海草房了

(1)聯繫當地的氣候特徵,指出當地海草房的環境適應性。

答案:山東沿海氣候夏季多雨潮溼,冬季多雪,海草房屋頂坡度大,易於排水,不易發黴;夏熱冬寒,四季分明,海草房房頂及牆壁較厚,建築材料保溫隔熱;多大風天氣,海草房房頂層層壓疊,用漁網覆蓋,重物壓制,防風效果好。

(3)與紅磚紅瓦的大瓦房相比,說明海草房被稱為生態民居的原因。

答案:石塊、海草等天然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建築草料廢棄後容易降解,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汙染與破壞;屋內冬暖夏涼,節約能源。

(4)紅磚紅瓦的房屋已經在悄然替代海草房,說出海草房衰落的原因。

答案:城市化發展,年輕人離開村莊進入城市;現代建築技術的發展和衝擊;海草房建造技術的凋零;近海養殖業的發展,建築海草房的海草資源減少;大瓦房明亮寬敞,居住舒適。

歷史課堂內外

我們立足中學歷史課堂,把握新高考方向,提高大眾歷史素養!課件和試題每天免費提供!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人文景觀的影響
    圖示地區中分布有很具地域特色的傳統民居—— 「蜂巢屋」,一般由3至4個相連的土塔狀建築構成,是當地人利用茅草(或是碎木、麥穗)和泥土築造而成。這樣的民居,既克服了當地物資缺乏,又適應了該地「夏季炎熱,冬季多雨,春秋多風沙」氣候特點,是一種古老而優越的生態民居。(1)描述「蜂巢屋」分布的地理位置。
  •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6氣候類型
    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1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2氣壓帶和風帶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3常見天氣系統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4全球氣候變化藝術生地理複習資料 微專題5氣溫和降水
  • 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
    (1)石灰巖地區:由於巖石微溶於水,外力作用主要表現為流水侵蝕、流水溶蝕。(2)地勢較高、起伏較大地區:主要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3)地勢較低,起伏較小地區:主要表現為沉積和固結成巖作用。【典型例題】讀圖,回答問題。
  • 高考地理微專題21湖泊特徵
    高考地理微專題20 河流開發高考地理微專題19 河流流向的判定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
  • 高考地理微專題27 河漫灘
    兩者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動力條件和成因方式都明顯區別。【與高考有關的知識】河漫灘成因回答三要素位置:河流中下遊;泥沙來源:上遊植被覆蓋率;水流動力:在河流中下遊彎曲處,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在洪水季節,凸岸堆積體被淹沒,不斷受堆積;在枯水季節,堆積體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
  • 高考地理微專題26 洪積—衝積平原
    高考地理微專題25 高考地理綜合題審題技巧高考地理微專題24 外力作用影響因素的分析高考地理微專題23 巖石圈的物質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22 湖泊綜合治理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
  •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
    長沙傳統民居概述本文原載2006年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長沙老建築》,系第一章的概述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物對地理環境的適應
    「戈壁紅駝」是蒙古族原始傳統畜種之一,生活在內蒙古狼山與中蒙邊境間的荒漠草原,屬遊走性動物,採食範圍大,食性廣雜,以梭梭、駱駝刺等鹽地沙生植物的嫩枝為食,繁殖緩慢。梭梭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植物,其根部寄生有次生植物肉蓯蓉,但根部多鼠洞,威脅其生長。戈壁紅駝能與草原生態互促共生、良性循環。但由於種種原因,在2002年前,紅駝數量銳減。
  • 高考地理微專題19 河流流向的判定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 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
    【典型例題1】 L湖原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近年來已演變成微鹹水湖。現在該湖西部沿岸蘆葦廣布,而東部沿岸幾乎沒有。圖3示意L湖及周邊地區,讀圖回答(1)~(2)題。高考地理微專題12 氣候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高考地理微專題10 降水高考地理微專題8 風向、風速、風能高考地理微專題5動物環境
  • 高考地理微專題11 氣溫
    【目錄】一、氣溫的空間分布(1)氣溫的垂直分布規律(2)氣溫的水平分布(3)等溫線走向的判讀方法二、氣溫的時間變化(1)氣溫的時間變化規律(2)影響氣溫日較差的因素(3)影響氣溫年較差的因素三、氣溫特徵的描述四、影響氣溫的因素五、氣溫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
  • 高考地理小專題——描述地理環境特徵
    (1)描述利比亞的地理位置特點。(4分)(2)描述利比亞的地理環境特徵。(8分)(3)根據利比亞的自然環境分析其突出的產業結構特徵。(2)從地理環境整體性的角度,分析甲島的自然地理環境特徵。(1)請結合三沙市的地理環境特徵設計一條旅遊廣告詞。(2)列舉三沙市可開發的旅遊項目,並說明理由。
  • 我國將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
    》座談會上獲悉,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住房城鄉建設部將與中央電視臺合作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  據介紹,2013年起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了全國首次傳統民居調查,並出版《中國傳統民居類型全集》;2014年起組織全國傳統建築解析與傳承調查,部分省卷已出版;2016年開展傳統建築的智慧調查研究,為拍攝《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奠定了基礎。
  • 高考地理微專題31 地形對其他地理要素的影響
    下圖示意裏海所在區域的自然地理環境。板塊運動導致的山脈隆起改變了區域的地貌、水文和氣候特徵,分析這些特徵的變化對裏海的影響。【參考答案】山脈隆起,裏海與海洋分離,形成湖泊(湖盆);山脈隆起,導致裏海匯水面積縮小,湖泊來水量減少,湖泊面積縮小;山脈隆起,阻擋溼潤氣流,導致乾旱,推動湖泊向內陸湖演化。
  • 下山虎和四點金,潮汕民居傳統特色
    廣東的潮汕生活區域緊鄰著客家生活區,但之間仍有不小的文化差異,最顯而易見的就是他們的建築風格,所謂的「下山虎」或者是「四點金」都是潮汕民居相當普遍的特色,那麼究竟什麼是「下山虎」什麼又是「四點金」?請隨觀風一起到當地看看吧。
  • ...建設部召開「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座談會 專家為拍攝紀錄片...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拍攝好《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紀錄片,5月5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在北京召開「中國傳統建築的智慧」座談會。
  • 高考地理微專題18 河流水系特徵的描述方法及其影響因素
    黃河「地上河」:黃土高原打壩建庫(或打壩淤地),抽引水灌溉(或引黃淤灌) (2分)黃河中遊地區種草植樹(2分)高考地理微專題17 內力作用與地貌高考地理微專題16 河流對其它地理要素的影響高考地理微專題15 河流水文特徵的描述及其影響因素高考地理微專題14 水循環高考地理微專題13 時間計算與日期變更
  • 高考地理十大專題思維導圖,你要的都在這裡
    今天,給大家整理了地理十大專題知識概念圖,請查收! 大氣環境 等值線
  • 灰與彩的協奏——北京傳統建築的色彩美
    北京的傳統建築——四合院,幾百年前便成功地演繹出灰色的高級質感,古雅端莊,平和內斂,歷經歲月洗禮,依然魅力不減。四合院作為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建築面貌反映了濃厚的京韻風味,它是北京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色彩是建築物的生命,是建築物的視覺藝術語言,老四合院那沉靜的灰色調蘊藏著北京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
  • 名城四合坊|四合院建築的傳統文化蘊涵
    「四合院」廣義的講是典型的中國建築形式,大到紫禁城、小到百姓民居,都是四合院,這裡僅以北京四合院民居為例談一點工作體會。傳統的磚木結構建築限制了建築個體的發展和內部空間的擴展,但卻營造了發達的群體空間,而這高超的群體空間藝術正是四合院精華所在。作為中國傳統建築的一個重要類型,四合院凝聚了中華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創造才能,形象地傳達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意蘊。陰陽和合——四合院的哲理觀四合院所反映的哲理觀,首推陰陽、五行、八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