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商報
2018年8月29日和2019年1月12日,對中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澳集團」)來說,是刻骨銘心的日子。這兩日分別進行了一場拍賣,第一場買受人以100萬的起拍價,拍走了中澳集團最為珍貴的資產——肉鴨出口歐盟的資質;第二場拍賣的標的物是3000多畝土地以及房屋、設備等重要資產,同樣被以起拍價2.1億買走。
位於山東德州慶雲縣的中澳集團,擁有肉鴨產業一條龍配套體系,綜合生產能力居國內同行業前三名,特別是「中澳」牌鴨肉系列製品獲得歐盟出口註冊,遠銷多個國家和地區。巔峰時期,其自稱產業覆蓋整個慶雲,全縣大概有一半人在中澳的產業鏈或與其產業鏈有關崗位工作。
這家被譽為中國鴨王的公司,其掌門人張洪波早在2017年6月4日即被當地政府設局控制,隨即轉交警方羈押,涉嫌罪名最初為「非法經營罪」,後改為「涉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等,至今時過21個月尚未開庭。
2017年,慶雲縣地稅局以中澳集團不能清償債務為由,向慶雲縣人民法院申請對其進行重組。當年6月7日,也就是張洪波被抓3天後,慶雲法院即裁定受理中澳集團的重整申請,同時指定山東華信產權流動破產清算事務有限公司擔任破產管理人(下稱「管理人」)。後來重整失敗,去年6月,中澳進入破產清算,這才有了兩次拍賣。
記者注意到,兩場拍賣都是管理人通過慶雲法院的網絡司法拍賣平臺進行。更耐人尋味的是,兩次買受人都是國企,且二者之間存在關聯。也就是說,原先拉動慶雲經濟增長的民營企業中澳集團,名下兩份最重要的資產,最終都以低價被國企收入囊中。
「歐號」被拍賣
記者在阿里拍賣上看到,第一次拍賣的標的是慶雲新元食品有限公司(下稱「新元公司」)100%股權,拍賣已結束,成交價100萬,成交時間是2018年8月29日。
標的物比較特別的是,公告裡寫明,新元公司持有出口歐盟證書及其他證書,含《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HACCP體系認證證書》、《IFS證書》、《BRC證書》等相關證書。
其中《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證明》有兩份,一份備案編號為3700 03416,備案品種是凍分割鴨產品;另一個備案編號3700 03439,備案品種是禽肉熟製品。兩個證書的有效期都是從2017年5月8日到2021年5月7日,買受人拍得後還有將近3年的使用期限。
記者在管理人2017年9月21日出具的《中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管理人執行職務的報告》(下稱《報告》)「智慧財產權」部分看到,「中澳集團2010年獲得歐盟歐號,管理人在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查詢到註冊編號為3700/03439和3700/03416,企業名稱已變更為慶雲新元食品有限公司(宰殺)和慶雲新元食品有限公司(熟食)」。
歐盟歐號是中國禽肉生產企業出口歐盟的資質,《報告》裡提到的兩個註冊編號與拍賣公告中的兩份證書編號一致,顯然,上述拍賣的標的就是中澳集團的歐號。
按照中澳集團方面的說法,歐號需要企業有從種鴨飼養,鴨苗孵化,飼料加工,到鴨的養殖、宰殺、加工、熟食烤鴨等產業全產業鏈。在每一個環節,生產車間、設備、設施等都要按照歐盟的設計、規劃、建設安裝。這些都達標需要10幾年的時間。如果說建一般工廠需要投資5個億,建設同樣產量的歐盟標準車間要投資10個億。
歐盟對肉鴨的進口標準極其嚴格,拿到歐號不僅意味著對歐盟28國的出口暢通無阻,還等於拿到了世界市場的出口通行證。
公開報導中,在中澳集團拿到歐號的3年後,即2012年,全國擁有歐號的企業也只有兩家。記者查詢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目前公示的國內獲得歐號企業名單,是去年4月17日更新,一共只有37個名額,新元一家公司就佔據了其中兩個。
國企低價拍得
至於新元公司和中澳集團的關係,為什麼會牽扯進中澳集團的破產,就要提到2017年7月21日,慶雲法院出具的一份裁定書。
當時,管理人以新元公司等9家公司與中澳集團存在法人人格高度混同為由,向慶雲法院申請將他們納入重整程序,合併重整。
法院認為,9家公司雖為形式上的獨立法人,但實際上都是中澳集團控制的關聯公司,在經營、人事、財務上與中澳集團高度混同,形成了一個整體性的綜合經營實體。「對企業的重整挽救若採用分開進行的模式會導致因運營資產不完整、企業單體經營效益低下而無法實現其重整價值,故9家公司與中澳集團應當視為一個法律主體,予以合併重整」,這才有了新元公司100%股權被拍賣。
去年8月12日,管理人在阿里拍賣上發布公告,將在2018年8月28日9時至2018年8月29日9時對股權進行公開拍賣。
中澳集團一位員工說,歐號有一條原則是,出口資質與生產車間不能分割。但此次拍賣的標的物雖然是新元公司100%股權,但只有包括歐號在內的5份證書,再無其他。
拍賣的起拍價是100萬,保證金20萬,增價幅度2萬。競價規則要求至少一人報名且出價不低於起拍價方可成交。標的物有利害關係的當事人也可以參加競拍。
在中澳集團看來,歐號的價值無可估量,但拍賣結果卻有些出人意料。拍賣因只有一人報名,一次出價,最終慶雲縣興業資產運營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興業公司」)在拍賣結束前的半小時,以起拍價100萬拍走標的物。也就是說,價值無法估量的歐號被量化了。
天眼查顯示,興業公司是慶雲當地一家房地產公司,成立於2016年底,由山東慶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而後者則是慶雲縣國有資產管理局的全資企業。也就是說,拍走中澳集團歐號的興業公司是慶雲縣屬國企。
去年11月13日,新元公司大換血,股東發起人從中澳集團的子公司慶雲奧美食品銷售有限公司變更為興業公司,法人和經理更換為興業公司的董事趙某。同一天,公司的董事、監事和章程都發生了變化。至此,新元公司徹底實現了去中澳化。
兩家關聯國企
4個多月之後,中澳集團的另一場拍賣再次進行,和第一次拍賣有不少相似之處。
這次拍賣的標的物是中澳集團的工業用地使用權、房屋建築物、構築物及管道溝槽和設備,依然是管理人通過慶雲法院的網絡平臺進行拍賣。
工業用地39宗共3000多畝;房屋建築物130處,面積18萬餘平米有;構築物及管道溝槽501處;設備2044臺。除此之外,對標的物的介紹只有5張圖片,沒有指出資產的具體位置,只是籠統寫作慶雲縣,也沒有點出資產屬於集團還是關聯公司。但記者從提供的圖片中看到,有兩張圖片上顯示出「中澳集團」四字的出入口和大樓,與中澳集團的外觀一致;兩張是中澳工業園、中澳集團食品一公司的外觀圖;另一張圖片雖未顯示中澳集團四字,卻可以看到出入口位置有一個巨大的黃色鴨子造型。
據記者了解,資產評估總價值大概為2.1億,詳情需要至管理人處查看資產評估報告。起拍價同此數額,加價幅度是100萬。
上述《報告》載明,中澳集團及其關聯公司的資產評估全部由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所做。管理人山東華信產權流動破產清算事務有限公司和這家資產評估公司,通過股東和參股公司,存在著某些關聯。
拍賣公告於去年12月12日發布,拍賣時間定在今年1月12日10時至1月13日10時。拍賣方式和上次一樣,要求至少一人報名且出價不低於起拍價。
拍賣結果也和上次頗為相似,僅有一人報名,一次出價,最終以起拍價成交。稍有不同的是,這次是在拍賣開始僅3分鐘後就被成交。
記者查詢了2018年以來慶雲縣國土資源局官網公布的工業用地招拍掛公告,共有5次,每畝地的價格均在8萬元以上。其中一宗13.3萬平米的土地以5000萬元成交,算下來每畝地25萬元,備註特別寫明這是土地和地上附著物的總價款。
而中澳集團的此次拍賣,3000多畝地及地上的房屋、設備全部包括在內,成交價為2.1億元,每畝地不足7萬元。
本次買受人是德州慶融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慶融投資」)。天眼查顯示,該公司成立於2018年12月17日,也就是發布本次拍賣公告的5天後,經營範圍是從事對未上市企業的股權投資、對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投資及相關諮詢服務,與拍得的標的物在經營上沒有交集。
其中一點頗為引人注意,這家公司有3個股東,其中之一是興業公司,即拍走歐號的房地產國企,而另外兩家公司則浮現出山東省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身影。3家股東的出資比例未公開,但是可以證實,這次的買受人又是一家國企,中澳集團的資產再次被國企以低價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