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知電池材料的組成分布變化?非接觸式亞微米O-PTIR光譜成像技術強...

2021-01-21 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

  低能量邊緣光致發光的研究對提高Ruddlesden-Popper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和意義。然而對其機制的研究卻一直面臨著巨大挑戰:(1)材料的結構難以確定;(2)理論模型與觀測結果始終不一致。因此,尋找可靠、有效的表徵手段對於揭示相關機制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紅外光譜對於有機物的變化十分敏感,在有效探知電池材料的分布變化方面具有天然的優勢。近期,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研發推出的新一代的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在此研究中脫穎而出,該技術採用雷射探針,能夠對樣品的表面實行非接觸式光熱紅外探測,具備亞微米的空間解析度並且無邊緣散射問題。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王志明教授課題組與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使用新一代的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研究MAPbBr3在(BA)2(MA)2Pb3Br板邊緣的分布情況。在此項研究中,所測試的(BA)2(MA)2Pb3Br10和MAPbBr3之間缺少BA,使其紅外光譜有顯著差異;同時無論是BA缺陷,還是BA對MA的比例都已有使用FTIR光譜研究的報導,因此具備良好的實驗基礎。進一步使用O-PTIR技術進行非接觸式探測,有效避免了樣品高度,探針汙染所帶來的問題,使得結果更加精準。

  通過使用mIRage的測量(圖1),能夠觀測到隨著BA含量的降低,~1580 cm-1處的峰相對強度減小,峰值伴隨著向1585 cm-1的峰值偏移。這主要是由於(BA)2(MA)2Pb3Br10在1580 cm-1附近有兩個涉及NH3振動的紅外吸收帶:分別為1575 cm-1處(BA+)和1585 cm-1處(MA+)。當BA含量降低時,1575 cm-1處的帶強度降低,導致峰值強度在約1580 cm-1處降低,並伴隨向1585 cm-1偏移。在測試中觀測到的另外一個現象為~1480 cm-1與~1580 cm-1的相對強度比增大,這是由於1478 cm-1的振動(CH3振動)僅與MA+相關,因此~1480 cm-1的強度沒有變化,而1580 cm-1卻由於BA含量降低而降低,導致比值的降低。上述結果清晰地顯示了MAPbBr3在(BA)2(MA)2Pb3Br板邊緣的組成分布情況。由此可見,mIRage 的O-PTIR技術在電池低能量邊緣光致發光的研究中有十分理想的效果,極具應用前景。

圖1. O-PTIR觀測邊緣的MAPbBr3的紅外光譜信息。(a)(BA)2(MA)n-1bnbr3n+1(n = 1,2,3,∞)鈣鈦礦的紅外光譜。(b-c)(BA)2(MA)2Pb3Br10和MAPbBr3的中MA+分子在1480 cm-1 (b)和BA+分子 1580 cm-1(c)的圖譜;(d) (BA)2(MA)2Pb3Br10的PL圖像。(e)在(d)中所示的中心區域和邊緣的紅外光譜圖

  參考文獻:

  [1] Zhaojun Qin, Shenyu Dai et al., Spontaneous Formation of 2D/3D Heterostructures on the Edges of 2D Ruddlesden-Popper Hybrid Perovskite Crystal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DOI: 10.1021/acs.chemmater.0c00419.

  產品信息:

  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https://www.caigou.com.cn/product/20191022131.shtml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教育裝備採購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科學家藉助全新非接觸式亞微米紅外光譜,首次成功直觀揭示神經元中...
    (A) 美國PSC公司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測量系統mIRage實物圖;(B)亞微米紅外成像示意圖:神經元樹突的AFM形貌圖,其中神經元直接在CaF2基底下生長。  因為上述的巨大技術優勢和突破,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測量系統mIRage在生物學領域技術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潛力,可應用於諸如細胞學研究(蛋白質、磷脂結構分析,紅細胞、巨噬細胞成像等),臨床致病菌/病原微生物鑑定,癌症診斷(細胞/組織),牙科/骨病變/眼科檢測,生物大分子損傷,生物組織識別,以及生物藥物檢測,法醫學等。
  • 科學家通過非接觸式亞微米紅外拉曼同步成像技術研究高內相乳液...
    然而由於受到表徵技術的限制,原位探測上述過程詳細的機理仍然較為困難。  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研發的光學光熱紅外(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表面成像新技術可適用於液體環境測試,為探索polyHIPE的窗口形成機理提供了機會。
  • 技術線上論壇 | 6月9日《微塑料追蹤鑑定新技術——非接觸式亞微米...
    目前微塑料檢測是使用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或拉曼光譜對樣本的種類和組成進行鑑定,需要進行複雜樣本處理,如浮選,多級過濾等,並且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技術,空間解析度比較有限,極限的分辨也僅能達到幾個微米,且光譜準確性容易受到彈性光散射所產生的米氏散射效應的影響,使得全面檢測和鑑定微塑料的種類和成分結構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 ...6月9日《微塑料追蹤鑑定新技術——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
    目前微塑料檢測是使用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或拉曼光譜對樣本的種類和組成進行鑑定,需要進行複雜樣本處理,如浮選,多級過濾等,並且普通傅立葉紅外光譜技術,空間解析度比較有限,極限的分辨也僅能達到幾個微米,且光譜準確性容易受到彈性光散射所產生的米氏散射效應的影響,使得全面檢測和鑑定微塑料的種類和成分結構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 熱點資訊 | QD中國獨家引進美國PSC公司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
    的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基於獨家專利的光熱誘導共振(PTIR)技術,mIRage產品突破了傳統紅外的光學衍射極限,其空間解析度高達500 nm,可有效助力科研人員更全面地了解亞微米尺度下樣品表面微小區域的化學信息。
  • ...亞微米空間分辨同步IR + Raman光譜成像分析 PLA/PHA生物微塑料...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材料在微觀上的相互作用,美國德拉瓦大學Isao Noda教授課題組與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基於光學光熱紅外技術(O-PTIR)的新一代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圖1)對PLA和PHA的複合薄片進行紅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這兩種材料結合的方式和內在機理。
  • 成果速遞 | 亞微米空間分辨同步IR + Raman光譜成像分析 PLA/PHA...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兩種材料在微觀上的相互作用,美國德拉瓦大學Isao Noda教授課題組與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公司合作,利用基於光學光熱紅外技術(O-PTIR)的新一代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圖1)對PLA和PHA的複合薄片進行紅外拉曼同步成像分析,探究這兩種材料結合的方式和內在機理。
  • ...亞微米顯微紅外光譜及成像技術助力病理學及化學研究》網絡介紹會
    [報告簡介]  傳統的分析方法,如FTIR, SERS, 電子/螢光顯微鏡技術等,由於空間解析度有限,且光譜準確性受到彈性光散射所產生的米氏散射效應(Mie scattering effects)的影響,使得直接在亞微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和材料樣品的化學結構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 亞微米紅外新技術受到BTV關注,再聚焦微塑料監測核心難題!
    Quantum Design公司引進的非接觸式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新設備mIRage,因為其能夠實現亞微米的解析度、非接觸、液相樣品的直接觀測等全方面的技術突破,獲得全球科技創新R&D100大獎,並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近日【BTV北京科教衛視】對公司進行了專訪,重點介紹了這種新的紅外技術在微塑料監測領域的突破和應用。
  • QD中國北京實驗室引進美國PSC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
    為滿足國內日益增長的紅外儀器測試需求,更好的為國內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和服務,Quantum Design中國子公司北京總部的樣機實驗室迎來了一個新的面孔——美國PSC公司(Photothermal Spectroscopy Corp., 前身Anasys)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 mIRage。
  • 前沿科技 | 全新亞微米紅外&拉曼同步測量關鍵技術助力多層薄膜...
    包裝薄膜材料常使用傳統紅外光譜進行表徵,但傳統FTIR通常只能測單一紅外光譜,不具備樣品紅外光譜成像功能或成像空間解析度受紅外波長限制,最高也僅為5-10 μm。在實際應用中,層狀材料越來越薄,這對常規FTIR技術的空間解析度提出了極大的挑戰。
  • 從兩句話淺述分子光譜技術的應用進展
    光熱誘導亞微米紅外成像技術(Mid-infrared photothermal,MIP)採用AFM-IR光熱技術的基本概念克服紅外波長衍射極限的限制,具有亞微米級空間解析度,空間解析度可達500nm,可獲得亞微米尺度下樣品表面微小區域的化學信息。該技術通過脈衝式中紅外雷射器照射樣品表面,產生光熱效應,被聚焦到樣品上的可見光作為「探針」進行檢測。
  • 超全面鋰電材料常用表徵技術及經典應用舉例
    可以對同位素分布進行成像,表徵樣品成分;探測樣品成分的縱向分布  Ota等用TOF—SIMS技術研究了亞硫酸乙烯酯作為添加劑加到標準電解液後,石墨負極和LiC0O2正極表面形成SEI膜的成分。Castle等通過SIMS探測V2O5在嵌鋰後電極表面到內部Li+的分布來研究Li+在V2O5中的擴散過程。
  • 鋰離子電池材料測試技術大梳理
    而鋰電材料及相關的全電池、半電池、電池組被投產應用之前需要經過一系列的檢測。下面就由我總結一下鋰電材料常用的幾種測試手段。最直觀的結構觀察:掃描電鏡(SEM)和透射電鏡(TEM)0 1掃描電鏡(SEM)由於電池材料的觀察尺度在亞微米即幾百納米到幾微米的範圍,普通光學顯微鏡無法滿足觀察的需求,而更高放大倍數的電子顯微鏡則經常被用來觀察電池材料
  • PSC發布mIRage超高空間分辨紅外成像光譜儀新品
    空間解析度的紅外光譜和成像採集系統mIRage。基於獨家專利的光熱誘導共振(PTIR)技術,mIRage產品突破了傳統紅外的光學衍射極限,其空間解析度高達500 nm,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更全面地了解亞微米尺度下樣品表面微小區域的化學信息。
  • 網絡講座邀請|Quantum Design中國邀請您參加《全新一代亞微米顯微...
    [報告簡介]  傳統的分析方法,如FTIR, SERS, 電子/螢光顯微鏡技術等,由於空間解析度有限,且光譜準確性受到彈性光散射所產生的米氏散射效應(Mie scatteringeffects)的影響,使得直接在亞微米尺度上研究生物和材料樣品的化學結構信息變得十分困難。
  • 成像光譜偏振技術
    成像技術可以獲取目標的物理形狀信息,是最直觀、最簡捷、應用領域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信息獲取手段。特徵光譜信息可以認知目標的物質結構和化學組成,光譜識別和光譜分析已在軍事和民用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偏振信息與目標的外形輪廓、表面粗糙度及邊角特性相關,相同材質製作的不同形狀的目標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
  • 又一新技術誕生!不用探頭,實現遠程測量:物體材料內部的溫度
    科學家使用一種稱之為深度熱像儀的新技術,使得遠程確定某些材料表面以下的溫度成為可能。這種方法在傳統溫度探頭不起作用的應用中可能很有用,比如監測半導體性能或下一代核反應堆。許多溫度傳感器測量物體表面發出的熱輻射,其中大部分在紅外光譜中。物體越熱,發出的輻射就越多,這是熱成像相機等小玩意的基礎。
  • 高光譜成像技術及其應用(附:IR近紅外成像技術及其應用)
    ​高光譜成像(hyperspectralimaging,HSI)集圖像信息和光譜信息於一體,能同時反映實驗對象的化學信息、物理信息及其空間分布信息,其無輻射、非損傷、非接觸、大數據、可視化等優勢特點,已日益成為生物檢測、實驗醫學等領域研究檢測的重要先進技術手段。
  • 光熱紅外顯微技術首次應用於刑偵領域指紋中易爆炸物的檢測
    ,該技術帶來了一系列的優勢,如亞微米級的紅外光譜和成像解析度,易操作的遠場、非接觸顯微鏡工作模式和明顯高於FTIR光譜顯微鏡的靈敏度。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基於O-PTIR的非接觸亞微米分辨紅外拉曼同步測量系統mIRage使用非接觸(遠場),反射模式,其光譜質量仍然非常接近於透射測量模式下的FTIR吸收光譜,且紅外吸收帶強度和濃度之間遵照比爾定律成線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