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結構
1. 主量子數n:原子核外的電子云是分層排布的 ,電子殼層可用主量子數表示。主量子數n 取 1、2、3、值時,相應的電子殼層可用K.L.M.N.0.P 等符號表示。
2. 同一電子殼層中電子具有的能量及運動形式不同
3. 主量子數是決定原子能級的主要因素。
4. 磁量子數(mL)決定軌道量子數;自旋量子數(ms)決定電子的自旋狀態。
5. 主量子數為 n 的殼層可容納的電子數為:Nn = 2n2
6. 半徑最小的殼層叫 K 層( n = l ) ,最多容納 2 個電子; 第二層叫 L 層( n= 2) ,最多容納 8 個電子; 第三層叫 M 層,最多容納 18 個電子
7. 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 8 個。
8. 每個可能軌道上的電子都具有一定的能量(動能和勢能的代數和),且電子在各個軌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連續的 ,這些不連續的能量值 ,表徵原子的能最狀態,稱為原子能級 。
9. 原子能級以電子伏特表示 ,1eV= l.6 X l0-19 J。
10. 結合力:原子核對電子的吸引力,靠近原子核的殼層電子結合力強,距核越遠的電子結合力越 小;結合力還與原子序數Z 有關,Z 越高,核內正電荷越多,對電子的吸引力越大 ,要從原子內移走電子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
11. 移走原子中某殼層軌道電子所需要的最小能量,稱為該殼層電子在原子中的結合能。 原子能級是結合能的負值,它們絕對值相等,符號相反。
12. 基態:(正常態)原子處於最低能量狀態(最穩定)叫基態( n=l)
13. 激發:當原子吸收一定大小的能量(某兩個能級之差的能量)後電子將自發地從低能級過渡到 某一較高能級上,這一過程稱為原子的激發。原子所處的狀態是激發態 。n=2 的能量狀態稱為第一激發態,n= 3 的能量狀態稱為第二激發態
14. 當原子中殼層電子吸收的能量大於其結合能時,電子將脫離原子核的束縛,離開原子成 為自由電子,這個過程稱為電離。
15. 躍遷:處於激發態的原子,在極短的時間 10-8 內 ,外層電子或自由電子將自發 地填充其空位, 同時放出一個能最等於兩能級之差的加( hu= E - EL, H 代表高能級,L 代表低能級)光子,。
16. 激發和電離都使原子的能量狀態升高 ,使原子處於激發態而不穩定的。
試題:
1.下列描述錯誤的是()
A.原子均由核及核外電子組成
B.電子沿一定軌道繞核旋轉
C.核外電子具有不同殼層
D.核外的帶負電荷的電子稱為「電子云」
E.一般每層上的電子數最多是2n個
答案:E
2.關於原子能級的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電子在各個軌道上具有的能量是不連續的
B.原子能級,以eV表示
C.結合力與原子序數無關
D.移走軌道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叫結合能
E.原子處於能量最低狀態時叫基態
答案:C
3.軌道半徑最小的殼層是A.K層B.L層C.M層
D.N層E.0層
答案:A4.最多可容納2個電子的殼層是A.K層B.L層C.M層
D.N層
E.O層
答案:A
5.下列正確的轉換關係是.A.1eV=1.6×10-19JB.1eV=1.6×10-19eVC.1eV=1.26×10-19J
D.1eV=1.4×10-19JE.1eV=1×10-19J
答案:A
6.下列有關"電子能量"的定義,正確的是()A.電子在各個軌道上運動時具有的能量B.移走某軌道上電子所需的最小能量C.原子核對軌道電子的最大吸引力
D.原子處於最低狀態時的能量E.電子處於激發狀態時的能量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