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鬥,星耀全球!」
7月31日,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標誌著由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全面建成,一個屬於北鬥的「全球時代」正在拉開序幕。
作為國家重大空間基礎設施,北鬥能帶給我們的,不僅涉及到交通運輸、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社會的方方面面,還為晶片、終端、運營等產業鏈上下遊帶來了發展的機遇。
那麼,對寧波來說,北鬥全球導航系統完成組網有何意義?它將如何影響市民的生活和產業的變革?
1
說起北鬥衛星,它們遠在距離我們3.6萬公裡的星空,但一些基於衛星導航系統的落地應用,早已近在寧波人的眼前。
2018年,國家北鬥導航位置服務浙江(寧波)數據中心落戶江北區,這也是全省唯一的行業及省級數據分中心。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曾告訴記者,他們的業務,便是打通衛星應用的「最後一公裡」,而衛星應用的場景,圍繞著導航、通信、遙感三個方面布局。
其中,導航的概念,想必大多數人都不陌生。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在中國新入網的智慧型手機,已經有70%以上提供北鬥服務,而一些有北鬥加持的智能手環、手錶也在日益普及。
提及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相比於美國GPS的優勢,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焦維新教授表示:
「它除了擁有與GPS有類似性能的24顆地球中圓軌道衛星之外,還擁有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這兩類衛星使衛星的覆蓋範圍變廣,能增強導航信號和定位的精度。」
當然,北鬥導航的應用遠不止「為民指路」,更能憑藉精準的時空定位實現科學管理——
有業內人士指出,北鬥迄今最大規模應用的行業,恰是與寧波乃至全國市民息息相關的共享單車。今年6月,哈羅出行旗下的共享單車宣布接入北鬥定位,既能方便用戶快速找車,也能便於公司整理數以億計的定位信息以調度車輛,緩解停車不規範等痛點。
同時,北鬥的應用還滲透在農林牧漁、減災救災等廣泛的領域。去年的超強颱風「利奇馬」給寧波帶來嚴峻險情,而象山縣、鎮、鄉的漁業安全指揮中心,則利用基於北鬥的漁船動態監控平臺,累計發送颱風、海況等信息19次共計21126條,為督促漁船及時避險立下功勞。
而在導航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的,當屬北鬥的通信功能。它擁有短報文通信的「獨門絕技」,每次能發送不超過1000個漢字容量的信息——即不僅能告訴用戶「我在哪」,還能讓用戶把「我在哪」、「幹什麼」的消息傳遞出去,這能為應急救援上一道保險鎖,又可能將人們與世界溝通的角落,延伸至森林、大海、天空等無人區。
正因如此,寧波相關行業負責人分析道:「北鬥能為寧波帶來基於位置的服務場景,尤其是在通信領域,會觸發出很多新場景、誕生很多新產業,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機遇。」
《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19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3450億元,較2018年增長14.4%,其中由衛星導航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佔比達66%,有力支撐了行業總體經濟效益的進一步提升。
比如,對港城寧波來說,海洋經濟是一片值得挖掘的富礦。以往漁民出海會因信號中斷,在遭遇風波時有失聯的風險,且水產供需存在大量信息不對稱。而基於「北鬥+網際網路+漁業」的模式,則可通過北鬥系統定位捕撈的過程,讓漁獲交易更透明。同時,北鬥定位下的船隻軌跡,既能保證漁民人身安全,還能匯總成海洋大數據,推動漁業轉型。
在衛星遙感方面,寧波同樣有施展的空間。去年「利奇馬」期間,浙江北鬥與中國人保財險寧波分公司合作,用遙感技術評估農業的受災面積和程度,供理賠參考。目前,公司還啟動了高精度水質光譜分析實驗室建設項目,通過快速的水質監測,為水利部門提供決策依據。
在消費電子領域,除了吉利、均勝等傳統車企,這些年致力於物聯網、車聯網投資的企業也看到了新的市場契機。波導3年前出資4000萬元參與投資成立的華大北鬥在去年完成了A輪數億元戰略融資,主要用於研發全新一代自主可控的北鬥導航定位晶片。7月底,波導股份又宣布將收購生產智能定位產品的易聯電子,準備殺入汽車電子領域。
2
如果說北鬥系統的下遊應用場景能打開市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視野,那麼上遊的航天相關產業鏈,則能給建設「246」萬千億級產業集群、力爭高質量發展的寧波帶來更多可能性。
當我們把目光從北鬥移至整個航天產業,會發現已有不少寧波民企憑藉雄厚的製造實力,成為「國之重器」的「幕後英雄」。
它們創造的直接經濟效益可能遠不及下遊應用,但這些在前沿交叉領域的前瞻性布局帶來的往往是「0」到「1」的突破。
整理: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
在北鬥導航系統建成的背後,離不開材料行業的「糧食供給」,而航空航天連接器作為電子鏈路的重要基本單元,能助力電力信號在太空中實現高速有效傳輸。作為全國新材料領域的龍頭企業,寧波博威合金曾與中航光電等連接器龍頭企業合作,成為其優質材料的供應商。
目前,博威自主研發的一系列高端合金材料已具備替代國外進口材料的能力,可有效解決太空環境下通訊傳輸穩定性、持久性的問題。
寧波伏爾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材料,在核電、航空、航天領域有廣泛的應用,還為寧波「捧回」了國家發明二等獎、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等殊榮。
依託上遊高性能材料優勢企業的發展,寧波正致力打造國家重要的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基地。
除了新材料領域,寧波的星箭航天,為天宮二號提供了一臺增壓混氣氣源車,還承擔了我國最大推力運載火箭——「長徵五號」的氦氣系統適應性改造重任;嫦娥四號探月的「眼睛」,來自寧波永新光學生產的光學鏡頭;而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的拍攝,背後挺立著寧波菲仕機電的堅實力量……
國研經濟研究院東海分院研究員管如鏡總結道:「寧波作為先進位造業基地,發展航天基礎工業,具備較好的產業配套基礎,正在形成從研發設計到應用示範的空天信息產業鏈。」
2
不過,這場「仰望星空」的產業布局,更需要「腳踏實地」的推進才能實現。特別是在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崛起的背景下,該如何讓北鬥全產業鏈更好地為寧波賦能,助力寧波的航天製造騰飛?
寧波航天智慧科技城規劃圖
值得慶幸的是,眼下寧波的航天產業領域,正在匯集一些高能級的平臺和科研院所——
今年1月,寧波航天智慧科技城舉行項目集中開工入園儀式。作為「六爭攻堅」的重要項目,自建設伊始,科技城就將產業發展目光定位至商業航天、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等未來產業,目標是打造千億級航天產業集聚區,建成國際航天港。
圍繞著這一藍圖,已有不少項目落地開花。2018年12月,由北京天鏈測控投資建設的寧波測控地面站正式運營。它可與衛星建立600M以上的數傳鏈路,曾為我國首次海上運載火箭發射技術試驗,提供測控通信保障。總投資額2億元的星箭航天航空研發製造項目、預計投產後年均產值20億元的明騰電子衛星工廠項目,都於今年年初在此籤約。
在衛星下遊應用領域,中國科學院寧波籍院士、光電領域專家王建宇的工作站,已在浙江北鬥正式落戶。王建宇院士是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的發射總指揮,主持研製了多種超光譜遙感系統。工作站的引進,無疑能為寧波探索「北鬥高精度+」應用場景貢獻一份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曾多次擔任酒泉衛星控制系統的「體檢醫生」,承擔「天宮一號」控制系統核心零部件的檢測分析任務。這些年,寧波還相繼引進了北航寧波創新研究院、西工大寧波研究院等大院大所,讓這些「智囊團」為寧波的星途增磚添瓦。
有了平臺的基礎,把握北鬥三號完成組網後的產業趨勢,更是時不我待。近年來,民營企業對航天領域的參與度逐漸提升:無論是主營汽車產業的吉利集團,還是二次元文化聚集地B站,都在試水小型民用衛星的發射。這也預示著寧波可以探索商業航天興起帶來的機會。
放眼全國,「三亞一號」、「吉林一號」等衛星星座啟動如火如荼,而貴州還率先將衛星大數據接入貴陽交易所,對衛星數據價值進行了二次開發。對此,管如鏡認為,寧波應借力衛星網際網路加快商業衛星的應用探索,並探索衛星大數據交易,以延長在全產業鏈中的價值。
另據《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北鬥導航面向的大眾市場更是一片藍海,在智慧型手機、車聯網、穿戴設備等終端將迎來快速發展。一方面,北鬥可進一步發揮在自動駕駛等應用的「千裡眼」作用;另一方面,隨著5G商用,一批應用北鬥的兒童手錶、老人手環、寵物追蹤器,有望形成未來的新興市場。
對於坐擁汽配和家電這兩大產業集群的寧波來說,北鬥「全球時代」的開啟,未嘗不是一場讓產品迭代升級的契機。
END
文字:嚴瑾 編輯:諸新民 美編:周馳
二審:呂榮 三審:劉雄飛
最後提個醒,騰訊規則改了,不再按推送時間安排公號排序位置,請在下方點個讚或在看,表示大佬已閱,以免與我們走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