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空不肯入睡,永遠是男孩

2021-01-07 盧曦採訪手記

男孩子小的時候大多喜歡仰望星空,少年馬化騰在迷上計算機之前,最大的興趣也是抬頭仰望,他當時唯一的課外班是深圳中學天文興趣小組。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騰訊傳》裡寫到,1986年,初三年級的馬化騰用一架準專業級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到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從中學時代到今天執掌萬億騰訊帝國,他一直訂閱《天文愛好者》這本雜誌。

三四十年前,那時城市裡也還沒有太多燈光汙染,即便不藉助專業望遠鏡,入夜之後天空中能看到的星星也還很多。

夏季有織女、牛郎相約銀河鵲橋,到了冬天,獵戶座的「金腰帶」和大犬座的天狼星則是北半球夜空中最容易辨識的亮星組合。

上海 2020年8月1日 22:00點的星空,織女與牛郎是主角

春天則屬於北鬥,勺子一樣的七顆星入夜即橫於北天,它們可能是北半球最好認的星,古人很早就會用鬥勺尋找北極星辨認方向,而鬥柄與大角星連弧,春耕忙碌的時節便到了。

今天如果碰上晴朗無雲又無汙染的好天氣,即便是在城市的絢爛燈光裡,我們也還是可以在夜空正中偏北一側找到那柄大勺子。

上海 2020年5月1日 22:00點的星空,北鬥和大角構成春季大弧線

著迷星空的男孩子,對天文功能腕錶往往會有同樣濃厚的興趣,天文與精密機械,都是能讓他們沉迷上癮的東西。

天文腕錶通常會把日月星辰的運行規律,通過精密的輪系顯示於錶盤之上,2020年 Watches & Wonders 鐘錶與奇蹟展,江詩丹頓推出的兩枚閣樓工匠表款,便是這類翹楚。

閣樓工匠超卓複雜追針計時「時光韻律」腕錶,和閣樓工匠超卓複雜天文報時「樂之頌」腕錶,兩件傑作都是雙面錶盤,分別具有24項複雜功能和19項複雜功能。

閣樓工匠超卓複雜追針計時「時光韻律」腕錶,陀飛輪一側盤面顯示天文功能

「樂之頌」腕錶的天文功能更具代表性,其正面錶盤有平太陽時、真太陽時、日升日落時間等顯示,背面錶盤則顯示恆星時以及北半球星空圖等功能。

我們今天藉助江詩丹頓「樂之頌」這枚表款,來詳細了解一下如何讀取腕錶上的天文功能。首先我們得複習一些天文學基礎知識,從我們最熟悉的星空開始。

閣樓工匠超卓複雜天文報時「樂之頌」腕錶,天文功能傑作

01

-

鬥轉星移

古人很早就總結了鬥轉星移的規律,並把漫天繁星彼此連接,勾畫成神、人或者物的樣子,賦予它們靈魂和故事。到今天,全天肉眼可見的恆星被人們劃分為88個星座。

其中一半左右已有數千年歷史,如十二星座概念於古希臘時期已十分成熟;另外一些則是近代大航海以後才被命名,多是南半球才能看見的星座,比如顯微鏡座、望遠鏡座等。

我們今天已經認識到地球不過是宇宙中微小的一粒塵,但當我們學習星座分布及其運行規律的時候,沿用古人以地球為宇宙中心的模型仍是個好辦法。

天文學家將宇宙空間裡的這些日月星辰投射到一個半徑無限大的球面上,並把它想像成一個天球,地球位於這天球內部的中心位置,天球圍繞地球運轉。

人類想像的天球模型

與此同時,人們也把地球經緯線劃分等方位信息投射到天球上,給予其同樣的經度、緯度和南北極點,地球赤道投射到天球上即是天赤道,而天球的北極點恰好在北極星附近。

人們還在天球上畫上了一條非常非常重要的軌跡,那就是太陽「圍繞」地球運行的軌跡,並將其命名為黃道,十二星座剛好分布於黃道一周,對應著「黃道十二宮」。

天球模型上的天赤道、黃道與季節等信息

這不是巧合,而是源自古地中海文明的曆法,他們將黃道每隔30度分為一宮,剛好對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不過黃道十二宮以春分點為循環起始,與今天公曆月份劃分稍有不同。

這枚「樂之頌」腕錶正面錶盤4點鐘位置的窗口,便將黃道十二宮、四季和春秋二分、冬夏二至點結合在一起顯示。

「樂之頌」腕錶的黃道十二宮與季節顯示

黃道十二宮是天文功能腕錶上比較常見的元素,江詩丹頓於2017年推出的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表款,錶盤上便是以琺瑯、金雕等手工藝呈現的黃道十二宮主題。

藝術大師系列哥白尼天體球表款

十二宮是一組特殊的星座,代表了季節和月份,接下來我們繼續講明白整個天球星空的運行規律,所謂的「鬥轉星移」到底是什麼樣子。

星空隨時間的變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個是由於地球自轉,即從每天入夜到第二天天明,大部分星辰跟太陽一樣,從東方升起,於西方落下。北極星則幾乎不動,因為它近似落在了地球自轉軸上。

關於地球的自轉軸和北極星,事實上也是隨時間變化的,不過其周期長達千、萬年,我們今天可以不考慮。

對準北極星延時拍攝的星軌照片,北極星幾乎落在地球自轉軸上

星空另一個變換,隨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產生,通過天球概念會更好理解,地球位於天球內部中心不動,天球一年旋轉一圈,也就是說我們每天晚上站在同一地點,相同時間所觀察到的星空,以北極星為中心自東向西旋轉了近1度。

理論上,太陽系在宇宙中的運動,也會讓我們觀測到的星空發生變化,但這個變化的時間長到我們有生之年都感覺不到,我們就不討論了,留給天文學家吧。

我們觀察星空變化,時間維度外,還要將地球本身對我們視線的遮擋考慮進來。

當我們站在赤道上,我們能看到全天球的星,北極星剛好位於正北地平線上;如果我們站在北極點上,則只能看到對應的一半天球,而北極星位於我們頭頂正上方。

所以我們在地球不同緯度所觀察到的星空是不一樣的,星座出現在天空的位置有差別,以及它們隨時間的變換規律也不同,這個可以根據緯度信息精確計算出來。

緯度對可視星空的影響

了解了星空變換的知識,我們再來看「樂之頌」腕錶上的星空圖,江詩丹頓先以蘭伯特投影法,將球形星空投射繪製到平面上,並以兩層透明藍寶石錶盤結合來展示鬥轉星移。

具體來說,上層藍寶石錶盤上繪製了星座圖案,白色圓環代表天赤道投影,紅色圓環為黃道投影,最外圍是月份刻度;下層藍寶石盤上繪有藍色天穹區域,外圍是恆星時刻度和四個方位基點。

江詩丹頓通過精確計算製作了一套精密的齒輪,讓下層藍寶石盤以恆星日為周期轉動,藍色天穹與上層星座圖配合顯示星空運轉;與此同時,恆星時刻度上的三角標記,會在午夜時分準確指示當下月份。

江詩丹頓「樂之頌」腕錶的星空顯示

02

恆星有時

講到這裡,我們引入了一個全新的概念——恆星時,它可能讓我們理解星空圖時有些模模糊糊,所以我們接下來將它與「樂之頌」腕錶裡另一組時間——平太陽時、真太陽時以及時間等式一起來解釋。

其實這幾個概念是在講一件事情:地球的自轉周期,即地球自轉360度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一天的時間到底有多長。

我們要確認地球自轉周期,就需要有一個參照物,用來作為判定地球剛好完成自轉一周的標準。如果我們以太陽作為參照,那麼這樣得到的時間就是太陽時。

生活裡我們習慣講一天24小時,其實這就屬於太陽時的概念範疇,不過它是一個平均近似值,所以它準確的稱呼是「平太陽時」。

因為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不是真圓,而是一個不規則的橢圓,地球每一天的自轉周期其實並不完全一樣,所以每一天真正的時間長度就是「真太陽時」。

地球的公轉軌道對自轉周期的影響

通過精確計算,人們知道一年當中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的差值在-14到+16分鐘之間規律變動,這個時間差異便是腕錶上「時間等式」的概念,它通常有兩種顯示方式。

一種是設置一枚真太陽時分鐘指針,與平太陽時分鐘指針同軸指示,真太陽時指針大都帶有太陽圖案裝飾,這枚「樂之頌」腕錶便是採用這種方式。

江詩丹頓「樂之頌」腕錶的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

另一種是設置時間等式指針,搭配-14~+16的分鐘刻度,指示每天真太陽時與平太陽時之間的差值,江詩丹頓於2018年推出的閣樓工匠超卓複雜「帝鱷圖騰」腕錶採用的是這種方式。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帝鱷圖騰」腕錶上的時間等式

但我們也知道,地球自轉「一周」的時間裡,其在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差不多移動了1度的弧,這也就意味著以太陽為參照,地球自轉的「一周」其實是超過了360度的。

所以,天文學家要找一顆離地球足夠遠的恆星來作為參照物,讓地球看起來是「原地不動」的——只有自轉而沒有其他運動。

恆星時與太陽時

比如以離地球400多光年的北極星為參考,地球公轉移動的距離就可以忽不計了,所觀察到的自轉一周無限接近360度,這樣得到的時間就被稱為「恆星時」。

「樂之頌」腕錶上的恆星時間取自春分這一天,精確到秒,為23小時56分4秒,其背面星空圖圍繞中心北極星旋轉的周期就是這個時間。

03

日升日落

前面講到的天文功能之外,江詩丹頓這枚腕錶還具有萬年曆和月相功能,這些曆法是相對常見的天文功能,我們不多討論,最後再講一下正面錶盤六點鐘位置的這一組指示功能。

江詩丹頓「樂之頌」腕錶上的日升日落時間和晝夜長度指示功能

兩根纖細指針分別指示日升日落時間,刻度下方標註了「Sunrise」和「Sunset」;中間的柱狀刻度,對應的則是晝夜時長。

其實這組功能我們容易理解,對於北半球來說,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太陽升起早落下晚,晝長夜短;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升起晚落下早,晝短夜長;春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晝夜等長。

原因我們也不陌生:地球自轉軸不垂直於黃道,而是與黃道垂直軸有一個近23.5度的傾角,導致太陽直射點隨地球公轉在南、北緯回歸線之間移動,從而使得地球上的日升日落時間產生周期變化。

腕錶上的日出日落時間以及晝夜時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精確計算得到一組輪系來實現的。與星空圖相似,太陽起落與緯度關係密切,所以這組功能同樣需要根據表主的緯度製作特定輪繫結構。

江詩丹頓表迷應該對「樂之頌」這款腕錶的天文功能很熟悉,它正是源自江詩丹頓2017年推出的另一枚閣樓工匠系列作品——天體超卓複雜3600表款。

江詩丹頓閣樓工匠天體超卓複雜3600腕錶

與「樂之頌」腕錶結合三問功能不同,天體超卓複雜3600是一枚純天文功能表,正面錶盤還有太陽、地球和月亮位置關係以及潮汐功能顯示,其共擁有驚人的23項天文功能。

我們今天這篇就不再展開介紹了,下次我們另起一篇,專門來聊一聊潮汐功能腕錶。

/end /

盧曦採訪手記

加入讀者群,請發 姓名+職業+微信號 到

luxi_sh@163.com

盧曦新書《時尚永不眠》已出版,您可以點擊下面卡片進入作者私人書店購買籤名版:

相關焦點

  • 仰望星空,那是天上的海
    看吧,你永遠看不到星空的盡頭,因為它深不可測,超乎你的想像。數吧,你永遠也數不清天上星星有幾顆,因為它數不勝數,數量之多,不是人間數學所能承受的。神秘的星空,它的廣度,它的深度,構建成了一個不可測量的境界。仰望星空,人的思緒瞬間就像是飄蕩在了大海裡,縱享海一樣的自由。
  • 仰望星空,放飛心中夢想
    仰望星空以超越光速的目光追尋138億光年宇宙邊緣的風景縱觀一個無限小的奇點一聲巨響炸開時空演化成星雲、恆星、星系、簇團的宇宙壯美歷程仰望星空以哈勃深邃的鏡頭捕捉宇宙心臟的脈動目睹中子星、星系、創生之柱、太空禮花的絕美和震驚仰望星空
  • [學習時報]王利明:仰望那遙遠的星空
    哲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探索人類過去和未來的哲理;科學家仰望這片星空,發現宇宙無盡的奧秘;文學家仰望這片星空,書寫來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學家仰望星空,從日月星辰的運轉中探索地質變化的真諦;佔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許是他們試圖從星座中窺探人生的秘密。其實,宇宙遠比我們想像的要神秘複雜得多,許多宇宙現象也許是我們連做夢都無法想像的。
  • 科技,擦亮學生仰望星空的眼睛
    科技圖書,可擦亮孩子仰望星空的眼睛,讓孩子把視角朝向遠方的天際,給他們插上了想像的翅膀。科技,激發孩子的探索與思考。科技類的圖書在給學生普及科學知識的同時,給孩子們帶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亙古的年代、遙遠的星空、深深的海底……讓孩子們知道除了生活的這個可以看得見的世界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未知領域,可以激起他們探索未知世界的強烈願望,讓創新的意識進入他們的頭腦,把他們變成為勇於探索、敢於創新的勇者。
  • 仰望星空的智者在拯救世界,而見識淺陋的「智慧」卻成了「真理」
    文章來源:文教在線原創:子正先生引言: 一個國家如果沒有仰望星空、「無所事事」的閒人去探索宇宙萬物的終極本源和人類的精神世界,而是遍布腳踏實地的成功「智慧」和功利者。這樣的民族註定不會成為未來的引領者。1、信奉「眼見為實」,是動物式的文盲。
  • stellarium:用來仰望星空的手機app
    可是,真的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天上的星星你又能認識幾顆呢?  除了天上的月亮,摔鍋以前只認得北鬥七星,然後還有北極星。我們大多數人,雖然不能像孫連城區長那樣有閒情逸緻,但是當你抬頭看到天上那幾顆很亮又很熟悉的星星,卻又叫不出名字來,這不能說不是一種遺憾吧。  現在福利來了,有這麼一款手機app和電腦軟體推薦給大家。Stellarium是一款虛擬星象儀的軟體。
  • 哲學|從仰望星空開始
    哲學開始於仰望星空——泰勒斯「長眠在此地,是我們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勒斯的墓碑上這樣寫道。他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記載有名字留下來的思想家,被稱為「科學和哲學之祖」。一夜,他仰望星空,預測了第二天的大雨,卻因為當時太過專注,跌倒在了泥坑裡,還被隨行的女傭嘲笑。泰勒斯起身,抖落汙泥,笑了笑,繼續看天。鬥轉星移,變幻莫測。也許是變化的事物看得太多太膩,他便開始在變化中尋找不變,從表面探尋本質。
  •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8K「視界」我們為什麼要仰望星空? 這世上有兩種東西 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 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 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 這就是我心中的道德定律和頭頂上的星空
  • 「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開展
    7月11日,由市科協主辦,重慶科技館承辦的「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幕,帶領觀眾一起放飛探索太空奧秘的夢想。觀眾體驗展品「月相變化」「仰望星空」天文科普展設遙望深空、漫遊太陽系、巧量天宇三個主題展區,包含「伽利略望遠鏡」「
  • 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世界各地的大型天文望遠鏡
    其實,這些時刻仰望星空的地球的眼睛,自己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國際·編輯連線)(2)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3)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4)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5)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6)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7)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國際·編輯連線)(8)仰望星空的地球之眼
  • vivo X50 Pro仰望星空,絕美星空照輕鬆呈現
    你有多久,沒有仰望星空?對於星空,人們似乎都有著夢幻般的嚮往,嚮往它神秘而又深邃、迷人而又浪漫的意境美。而對於常常奮鬥在大都市的人來說,快節奏的生活卻讓仰望星空變成了一種奢侈。近日,vivo官微發布了一組由vivo X50 Pro所拍攝的星空美照,絕美的星空再一次有了小時候的韻味。星空的美,無與倫比小時候總喜歡仰望星空,看著顆顆如鑽石般閃耀的星星在天空中大展風採。它們像是螢火蟲般,為這個黑夜提供了一絲光芒,又像是黑寶石般,暗淡中帶著微光。而在vivo X50 Pro的拍攝下,這些或明或暗的星星,也真正做到了鋒芒畢露。
  • 仰望星空 腳踏實地 寶珀經典系列卡羅素月相腕錶品鑑
    永動機雖然永遠不會被製作出來,但人類製作永動機的衝動也永遠都不會消失。雖然卡羅素不能完全的克服地心引力,但是卡羅素所代表的精神——精益求精卻是人類永不枯竭的精神力量。月相 仰望星空的意境       月相顯示功能源遠流長,月相象徵的意境更是意味深長,「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亮之於人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宣洩與映照。上自達官貴人,下至凡夫俗子,人們對月相的偏愛永遠都是相通的。
  • 為何要仰望星空?
    人們記住的第一個仰望星空者恐怕要算泰勒了,他被譽為科學之父。記住他的另一個理由是,他過於專注,以致欲望星空時,掉入了枯井。我們的祖先尚不能像我們今天這樣理解宇宙。沒有尾氣,沒有工業汙染的天空格外美麗。它像一個倒置的海洋,深不見底。星星的亮度不一,分布不均。但古人早就發現這些晶瑩剔透的珠寶似乎鑲嵌在一個巨大的天球上,因為它們相互間的位置是固定的。而整體(對北半球)圍著北極星在轉動。
  • 仰望星空 科普展在重慶科技館開展
    7月11日,在重慶科技館,「仰望星空」科普展覽現場,一名小朋友被月亮環繞地球的模擬儀吸引。當日,由重慶市科協主辦的「仰望星空」科普展覽開展。
  • 「仰望星空」是種超能力,霍金《喬治的宇宙》,開啟宇宙世界觀
    「仰望星空」是種超能力而善於「仰望星空」的孩子,思維的深度和廣度,都會提升一個層次。那就是由霍金和他的女兒露西·霍金聯手打造的《喬治的宇宙》,這本書的創作初心,就是來自一個小男孩關於宇宙的提問:如果我掉進黑洞,我會變什麼呢?
  • 在長城腳下仰望星空,解鎖夏日古北水鎮的夏季新玩法
    如果你以為這裡只是一個京郊具有歷史民俗文化特色的旅遊小鎮那可就太簡單了,騎單車遊長城、星空帳篷、夏日繽紛泳池派對……這個夏天,來解鎖古北水鎮的最新玩法,給度假另一種可能吧!遊船早餐,用儀式感喚醒美好的一天在度假的日子裡,能讓我早起的除了鬧鐘,就只有美食的召喚了。
  • 「治癒系」之仰望星空 鄭超、葉梓頤跨界雙個展
    鄭超以繪畫及繪畫燈光裝置、葉梓頤以攝影及多媒體分別呈現了各自對星空的獨到見解,他們這次合作也為彼此今後的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不知何時,都市人的詞典裡多了焦慮。無論怎樣努力,未來似乎都充滿未知,對未知的恐懼吞噬了平和與冷靜。兩位藝術家也曾同樣迷茫、焦慮,可當他們站在黑暗中仰望星空,發現面對無限未知的宇宙,內心竟然只有震撼和震撼之後的安寧。
  •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這是浙大學子的奮鬥徵程|我和我的學校·記住這些年 從仰望星空到閃耀星空
  • 仰望星空,有宇宙觀的民族才有未來
    優秀的民族一定是仰望星空的。《仰望星空》是國務院前總理溫家寶同志創作的一首詩歌。2007年5月14日,溫家寶同志在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報告廳向師生們作了一個即席演講,其中講到: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 仰望星空,晾衣服!
    為了求存你可以一直低頭看路而不仰望一眼星空麼?或者為了仰望星空而完全不顧腳下麼?.這些問題的拋出很意義,思考的同時,也就是在做窺視思維的功夫了。再問,窺視自已的思維又如何?你可以只道一句:「明天,下雨!」也可以追加一句「大家記得收衣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