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熱處理
將金服加熱到定溫度,並保持段時間,然後按適宜的冷卻速度冷卻到室溫,這個過程稱為熱處理。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
1.淬火
將鋼加熱到A1(對過共折鋼)或A3線(對亞共析鋼)以上30-7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轉變成奧氏體,然後放人水中(或油中.鹽溶液中)快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合金元素來不及擴散而形成馬氏體組織,稱為淬火。淬火後可以提高鋼的硬度、抗拉強度及耐磨性。在焊接中碳鋼和某些合金鋼時,熱影響區中可能發生淬火現象而變硬,易形成冷裂紋,這是在焊接作業過程中要注意預防的。
2.回火
將鋼加熱到A1線以下的某一溫度, 保溫一段時間, 然後冷卻到室溫,使馬氏體組織轉變為其他組織的熱處理工藝稱為回火。淬火後進行回火,可以在保持一定強度的基礎上恢復鋼的韌性。按回火溫度的不同可分為高溫回火(500~650 ℃)、中溫回火(300 ~500℃)、低溫回火(150 ~300℃)。
高溫回火後得到回火索氏體組織,可消除內應力,降低鋼的強度和硬度,提高鋼的塑性和韌性;中溫回火後得到回火屈氏體組織,提高了鋼的彈性極限和屈服強度,同時也有較好的韌性;低溫回火後得到回火馬氏體組織,硬度稍有降低,韌性有所提高。淬火加高溫回火的複合熱處理工藝稱為調質處理。調質能得到韌性和強度最好的配合,獲得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
3.正火
將鋼加熱到A3或Acm線以上50-70℃,保溫一段時間後,在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
許多碳素鋼和低合金結構鋼經正火後,各項力學性能均較好,可以細化晶粒,常用來作為最終熱處理。對於焊接結構,經正火後,能改善焊接接頭性能,可消除粗晶組織及促使組織均勻等。
4.退火
將鋼加熱到A3以上或A.線左右一定範圍的溫度,保溫一一段時間後,隨爐緩慢而均勻的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退火。退火可降低硬度,使材料便於切削加工,能消除內應力等。焊接結構中一般會產生焊接殘餘應力,容易導致產生延遲裂紋,因此重要的焊接結構在焊後應該進行消除應力退火。消除應力退火屬於低溫退火,加熱溫度在A線以下,一般採用600~650 ℃,保溫段時間,然後隨爐緩慢冷卻,亦稱為焊後熱處理。
每天分享一點設備維修、電子電路、家用電器、車床、加工中心等的相關知識,快樂分享、只為你的一個贊、一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