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對比和區別

2021-02-13 製造原理

提示:點擊上方↑↑"產品工藝"即可每天免費訂閱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種基本工藝,稱為 「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係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整體熱處理是對工件整體加熱,然後以適當的速度冷卻,以改變其整體力學性能的金屬熱處理工藝。

退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準備。


正火;是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淬火;是將工件加熱保溫後,在水、油或其它無機鹽、有機水溶液等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淬火後鋼件變硬,但同時變脆。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了解退火、淬火、回火的差異和作用:

退火概念

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 然後隨

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後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

(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

(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

鋼的性能或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

(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淬火概念

淬火就是將鋼加熱到Ac3或Ac1點以上某一溫度,保持一定時間,然後

以適當速度冷卻獲得馬氏體和(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目的和作用

淬火的目的是使過冷奧氏體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得到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然後配合以不同溫度的回火,獲得所需的力學性能。

(注: 淬火態工件不允許直接投入現場使用,通常在此之後必須實時進行1——2 次或以上之回火加工,以調整其組織及應力等。

回火概念

回火就是鋼件淬硬後,再加熱到低於Ac1點以下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然後冷卻到室溫的熱處理工藝。

回火目的和作用

(1)合理地調整力學性能,使工件滿足使用要求;

(2)穩定組織,使工件在使用過程中不發生組織轉變,從而保證工件的尺寸、 形狀不變;

(3)降低或消除淬火內應力,以減少工件的變形並防止開裂

來源 藍領俱樂部

相關焦點

  •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工藝區別
    2.正火將鋼件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30-50℃,保溫適當時間後,在靜止的空氣中冷卻的熱處理工藝稱為正火。正火的主要目的是細化組織,改善鋼的性能,獲得接近平衡狀態的組織。正火與退火工藝相比,其主要區別是正火的冷卻速度稍快,所以正火熱處理的生產周期短。
  • 熱處理:淬火、回火、正火和退火
    常用的熱處理工藝方法主要有淬火、 回火、正火和退火等。1.淬火將鋼加熱到A1(對過共折鋼)或A3線(對亞共析鋼)以上30-70℃,在此溫度下保持一段時間,使鋼的組織轉變成奧氏體,然後放人水中(或油中.鹽溶液中)快速冷卻,使奧氏體來不及分解,合金元素來不及擴散而形成馬氏體組織,稱為淬火。淬火後可以提高鋼的硬度、抗拉強度及耐磨性。
  • 熱處理4把火:淬火、回火、正火、退火
    因此,鋼鐵工件淬火後一般都要經過回火 二、回火 1. 什麼叫回火? 回火是將淬火後的金屬成材或零件加熱到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以一定方式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回火是淬火後緊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通常也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聯合工藝稱為最終處理。
  • 鋁型材熱處理的四把火:退火、正火、淬火及回火
    【鋁道網】退火是指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的和工件的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其目的主要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後續加工,減少殘餘應力,提高組織和成分的均勻化。
  • 淬火、回火、正火、退火,這4把火終於搞明白了!
    因此,鋼鐵工件淬火後一般都要經過回火什麼是回火?回火是將淬火後的金屬成材或零件加熱到某一溫度,保溫一定時間後,以一定方式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回火是淬火後緊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通常也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後一道工序,因而把淬火和回火的聯合工藝稱為最終處理。
  • 一張圖看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所謂退火,就是將金屬或合金加熱到適當溫度,保溫一定時間, 然後隨爐緩慢冷卻的熱處理工藝,其實質是將鋼加熱奧氏體化後進行珠光體轉變。  退火目的和作用:  (1)降低鋼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於切削加工及冷變形加工;  (2)細化晶粒,消除因鍛、焊等引起的組織缺陷,均勻鋼的組織成分,改善鋼的性能或為以後的熱處理作準備;  (3)消除鋼中的內應力,以防止變形或開裂。
  • 熱處理正火回火的解釋及熱處理的工藝特點
    熱處理是指材料在固態下,通過加熱、保溫和冷卻的手段,以獲得預期組織和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在從石器時代進展到銅器時代和鐵器時代的過程中,熱處理的作用逐漸為人們所認識。  熱處理的正火和回火的解釋  1.
  • 封閉塗料防止金屬高溫正火淬火退火過程中氧化
    志盛威華高溫封閉塗料專家指出,金屬正火其目的是在於使金屬晶粒細化和碳化物分布均勻化,去除材料的內應力,穩定工件的尺寸,防止金屬變形與開裂。志盛威華高溫塗料試驗室測試,金屬正火後產生的氧化鐵皮的主要成分是Fe2O3、Fe3O4、FeO.其中,氧化鐵皮最外層為Fe2O3,約佔氧化鐵皮厚度10%,阻止氧化作用;中間為Fe3O4,約50%,最裡面與鐵相接觸為FeO,約40%。
  • API2HGr50交貨狀態可以熱處理(退火、正火或高溫回火)狀態交貨
    3、API2HGr50船體用鋼焊接和其他性能良好,適用於修造船舶和艦艇殼體主要結構的鋼。艦艇鋼要求具有更高的強度、更好的韌性、抗爆性和抗深水壓潰性。4、API2HGr50交貨狀態:鋼材通常以熱軋或熱鍛狀態交貨。也可以熱處理(退火、正火或高溫回火)狀態交貨。
  • 正火、退火、淬火、回火,都是什麼鬼?
    1、完全退火工藝:加熱Ac3以上30-50℃→保溫→隨爐冷到500度以下→空冷室溫。目的:細化晶粒,均勻組織 ,提高塑韌性,消除內應力,便於機械加工。2、等溫退火工藝:加熱Ac3以上→保溫→快冷至珠光體轉變溫度→等溫停留→轉變為P→出爐空冷;目的:同上。但時間短,易控制,脫氧、脫碳小。
  • 熱處理工藝中回火的目的是什麼?用什麼油?
    熱處理行業的許多小夥伴們都了解熱處理工藝中的4把火:分別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在熱處理工藝中回火工藝是淬火後接著進行的一種操作步驟,一般又是工件進行熱處理的最終一道工藝程序。按加熱溫度的差異,把回火分成低溫回火,中溫回火,和高溫回火。
  • 關於金屬材料的退火和淬火的介紹和分析
    打開APP 關於金屬材料的退火和淬火的介紹和分析 發表於 2019-10-24 11:04:09 結構鋼和金屬形狀被製造出來以後,金屬的特定部分需要進行退火或回火處理。
  • 將經淬火的碳素鋼工件加熱到Ac1(珠光體開始轉變為奧氏體)前
    將經淬火的碳素鋼工件加熱到Ac1(珠光體開始轉變為奧氏體)前 2019-01-25 14:20  來源:  字體:大小  列印
  • 重複淬火對材料SAE4130的性能影響
    重複淬火次數,對於厚度大於1mm的零件,允許不超過二次;對於厚度小於或等於1mm的製件,僅允許一次」。零件用3.2mm厚板材,按標準可以進行重複二次淬火(即共淬火三次)。我們採用模擬零件的容器(見圖1 )進行多次淬火+回火的工藝試驗,確認返工是否對材料組織、性能造成不良影響,是否能達到要求的指標σb≤1230MPa、σ0.2≥1030MPa、δ5≥7%。
  • 精密鋼管退火、回火、猝火的不同點
    精密鋼管退火:指精密鋼管加溫到適度的溫度,維持一定的時間, 隨後遲緩製冷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目地:關鍵是減少金屬複合材料的強度,提升塑性變形,便於鑽削生產加工或工作壓力生產加工,降低內應力,提升機構和成分的勻稱化,或者是為後道調質處理做好機構提前準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