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女兒?《知否》中給出了典範,她是反例

2020-12-06 晨光微曉

新春過後,大家開始辛勤工作,但是育兒卻並沒有任何的閒歇,追個劇都能追出「富養」的感悟。

新年過後的情人節,《知否》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並給了一個大大的甜棗,撒了一大把狗糧收官。

看完之後意猶未盡之際,並引人不斷回味,並給育兒帶來不少啟迪。

《知否》中幾個重要女性,揭示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

富養敗筆的典範

《知否》看到一半時,總覺得劇中的林小娘是惡之大者,但劇情發展到後來,卻著實被一個潑皮無賴的名門女子氣得牙根痒痒,這個人就是把明蘭推上案板,拼死一搏的關鍵人物康家姨母。

說起這康家姨母可謂無事生非,潑皮無賴,惡行累累。

她本是盛家王大娘子的親姐姐,和明蘭扯不上任何血緣關係,但因明蘭為盛家庶女且8歲喪母,後記在王大娘子名下,因而她也就成了明蘭的姨母,所謂的長輩。

一開始,康家姨母到盛家,挑撥親妹妹王大娘子輕視庶子庶女,後來因為明蘭嫁入顧家,又心存不平,與侯府小秦氏一起折騰明蘭,明蘭有孕坐胎不穩時,她以長輩之名,三天兩頭讓她去小秦氏那兒陪自己「說話」,找茬挑刺,無賴至極。

待顧廷燁奶娘揭破康家姨母的醜態後,她又硬將自家庶女塞入明蘭家,並要挾她伺機尋死,想以此栽贓明蘭。

被識破後更是變本加厲,下毒想害盛家祖母,更是在明蘭分娩時要刺殺明蘭母子。

最後雖然被顧二爺一劍刺死,也不讓人省心,被其母以誥命身份朝堂擊鼓「鳴冤」引發一系列的誣陷罪名,判了顧二爺秋後問斬。

實在是讓人恨不得將她從棺材裡拉出來鞭撻洩憤。

其實康家姨母本是名門大戶出身,怎麼成為了這樣一個潑皮破落戶般的惡婦呢?

她同王大娘子是親姐妹,祖上多代文官,父親是內閣大學士,做過帝師,配享太廟,在那個出身決定一切的年代,本是拿了一手上好的牌,怎麼最後就打成了一手爛牌的呢?

其母親錯誤的「富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她是自己的長女,又險些因難產喪命,所以王老太太對她百依百順,但凡兄弟姐妹有什麼不順她意的、或者哪些比她強的,她必定是想方設法找算回來。

嫁入康家後,丈夫冷落,她不知自省,就把怨氣放在收拾妾室、庶子庶女和挑撥別人家庭關係上,為此鬧出不知幾條人命,王夫人不知約束還責其兄長為她遮蓋隱瞞。

以至這位名門嫡女不懂規矩,不分黑白,凡事都以「是否我有好處,是否讓我滿意」為評判標準,恣意妄為,惹出無數事端,最終走向萬劫不復。

王母的「富養」是從物質上滿足,精神上驕縱的富養,這樣的富養,讓自家女兒妄自尊大,有恃無恐,最終害己害人。

一隻手的富養,造就的不平衡

盛家的四姑娘墨蘭則是另一種「富養」的敗筆。

墨蘭的生母林小娘,本是妾室,卻通過手腕壓了正室一頭,一方面時時處處捧著自己的女兒,不停給墨蘭灌輸她處處高人一頭的思想。

另一方面,一旦墨蘭有什麼不如其他盛家女兒的地方,就刻薄挖苦。發現小公爺向明蘭示好之時,罵自己女兒不爭氣等類似種種做派。

這樣的「富養」,看似對女兒的欣賞,卻實際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安全感。

這樣富養下的墨蘭心高氣傲,做事不是先問本心,而是處處與姐妹攀比,總想壓別人一頭來顯示自己,將自信和安全感建立在「我比你強」之上,而這樣的自信和富養每每遇到「我比你強」無法實現時,就變成了崩潰和沒有安全感。

更是每次遭遇父親教訓時,惶恐「爹爹是不是不喜歡墨兒了,這可怎麼辦?」

這樣「捧殺」的富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追求攀比的極致,讓子女的眼睛看向的是別人,而忽略了真實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成長,終究不能踏實立足,外界變化,就失去了平衡。

富養更重要的是理性的愛

《知否》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明蘭。雖然明蘭出身妾室,8歲喪母,且得不到父親的公平對待,但是她有幸得到祖母更好的教養。

從物質上,雖然她不一定比得上四姐、五姐的錦衣玉食,但是祖母卻讓她「多經歷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

祖母並不是因她可憐,就事事嬌縱,而是為她長遠計議。不是事事維護,而是讓她去經受一些小磨難,讓自己的性子變得平和沉穩。

甚至在被墨蘭污衊,和五姑娘如蘭一起被父親打手板罰跪祠堂的時候都不去袒護,甚至被王大娘子說出就算養在自己膝下,也終究不是親孫女的話。

但是祖母並不是真的不心疼明蘭,她給明蘭送墊子,等明蘭回來之後不就事論事,而是讓她看到事情背後的原因,以及此類事情如何避免。

藉此機會,讓明蘭看得更遠、更高。

也不會捨不得明蘭吃苦,而是寧肯讓明蘭吃些苦,卻能學會更多傍身的本領,以後能夠更好地立身。比如請來宮中的老人教習規矩、禮儀;讓明蘭學會管家;更是從歷練之中明白一個女人的底線。

她所教給明蘭的是對自己的認識和對世事的洞察,讓她能夠立身、立命、立言、立行,並同時也不吝嗇、隱晦對明蘭的舐犢情深。

所以,明蘭並不缺愛,也不缺乏見識和歷練。

這些成就了明蘭智慧勇敢、善良而不迂腐、謀定而後動的性格,讓她即使嫁入關係複雜、步步陷阱的顧府卻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從容、淡定,最終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這樣的富養才是真正的富養。給予子女真正的愛,為她提供應有的物質條件,更多地是給予陪伴和人生的引導。

哪些做法才能成就「富養」

真正富養,我們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提高做父母的格局,同時做到:

每天一定時間耐心陪伴。通過談談一天的收穫、講講故事、讀讀小詩、聽聽音樂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心的陪伴和愛。

讓孩子儘早開始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只有在歷練之中,才能更好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建立自信。

陪孩子多走走,去看看世界。哪怕只是父母的工作單位看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更增添一份安全感和歸屬感。

讓孩子珍視自己。當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不過分強調,更多的讓她知道,父母之愛,不是因為她做什麼或者比誰好,而是因為愛的就是她本人。

儘量多地和孩子溝通。聊聊對故事的看法,聊聊電影中的成長,聊聊對身邊發生事情的看法,最好是讓孩子從更高、更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富,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更重要的是內涵,一個人只有胸有丘壑之時,才能把平淡的人生活成一幅活色生香的風景。

作者:晨光微曉,倆娃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喜歡閱讀,在育兒和寫作中不斷成長。投身兒童早期閱讀近10年。

相關焦點

  • 《寄生蟲》:真正的富養,是愛的滋養
    今天,我想從樸社長夫婦的子女教養方式入手,和讀者朋友們探討這樣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一、姐弟倆物質豐盈,卻情感貧瘠據推測,樸社長屬於依靠千禧年左右網際網路革命崛起的一代人,雖不是財閥後裔,但也算得上是個富豪。
  • 同樣是富養,她的孩子鋃鐺入獄,但黃磊的女兒卻「優秀到發光」
    你覺得什麼是富養孩子?很多人提到富養,往往想到的是經濟條件的豐富,對孩子給予儘可能多的物質滿足,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卻會發現,同樣是「富養」的孩子,可能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果。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同樣是富養長大的孩子,為什麼黃多多這麼優秀,但有的孩子卻長成反面教材,我覺得家長們可以看一下以下三方面的對比。
  • 女兒轉走父親血汗錢320萬,家長心裡的富養女,錯了嗎
    從古代開始就流傳著"掌上明珠"、"千金"的說法,人們借用這些詞來表達對女兒的疼惜,實際上古人的這種觀念就是現代家長嘴裡經常提到的"富養女"。如今"富養"這兩個字早已人盡皆知,可是大部分人只了解了表面意思,沒有領會到"富養"的真正含義。
  • 伊能靜「富養」女兒,穎兒「窮養」女兒,倆孩子的差距並非一點點
    四十幾歲生下女兒後,就整天寵著孩子,每天把心思全部放在培養孩子身上,她日常中曬出的照片,可以看出她對於孩子小米粒的教育方式,是標準的富養型。孩子小小年紀,拿著紅酒杯,身穿浴袍,敷著黃瓜面膜,做指甲等等行為,都可以看出伊能靜對女兒的寵愛。沒想到大人才需要做的事情,在這般小的孩子身上,就已經開始了。
  • 知否:林小娘私會外男被抓,大娘子對她發難,明蘭趁機推波助瀾
    《知否》這部劇當時上映的時候可以說是很火了,劇裡的人物特色鮮明,很受大家的喜愛,在當時也引起了大家對於劇情熱烈的討論,尤其是林小娘這個角色也是氣的大家牙根痒痒。林小丫可以說是十分白的蓮花,她雖然內心深處醜陋,但時常在盛主面前裝著可憐的軟弱,正巧盛家的母親是個頭腦不好的主人,她叫正室,但她玩不完林小女兒的規矩,林小娘在盛家裡氣喘籲籲是因為主君的寵愛,盛家的主母親對林小娘已經恨得牙痒痒,明蘭表面上很慎重,但卻是想殺自己母親的仇人。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什麼意思?
    同時劇裡的主題歌也是唯美動聽,「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那麼這句唯美古風抒情的歌曲詞究竟是源於何處呢?這個「綠肥紅瘦」一詞源於宋朝詩人李清照的《如夢令》詞: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肥和瘦到底是什麼意思?
    她絕對稱得上是我國的才女,好多人都認為他是我國"千古第一才女"。其實這句話說的應該也不錯,因為李清照有著不輸給男子的氣魄和才華。在古時候封建制度中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李清照用自己的才華讓好多男人都對她心服口服。在那個推崇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李清照創作了好多流傳千古的詞作,所以說李清照絕對有著不熟男子的才情,更是讓我們敬佩。
  • 《知否》原著:盛家最壞的女兒名叫月蘭,偷盜地契,奪人財產!
    導語:其實,《知否》中有很多細節還沒有拍出來,一些關鍵的人物,如果全部演上去,會很有意思,盛家中還有很多出挑的人,盛紘是盛家唯一致仕之人,大哥從商,生意特別興隆,三弟是個廢物,依靠著大哥生活,而這3位兄弟繁衍的子嗣,非常多。
  • 知否:白氏救了顧家所有人,為何顧家人卻不願意提起她?
    知否:白氏救了顧家所有人,為何顧家人卻不願意提起她?"士農工商"在有些朝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這也造成了有很多人想要憑藉姻親關係改變自己家的地位,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知否》中的白氏,她出身不好,是商人之女,即便白家富甲一方,也不過是商人,為了改變白家的地位,白氏之父把她嫁給了侯府顧家的當家人,當然這兩家也都是為了利益而結合的,白家需要顧家改變他們商人的地位,而顧家則需要白家的錢財來救命,兩家互利互惠,白氏嫁到顧家更是救了顧家所有人,為何她死後不僅得不到一句好
  • 《知否知否》原著她是唯一背叛盛明蘭的侍女,好吃懶做,結局解氣
    文/羅小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是由趙麗穎、馮紹峰、朱一龍等領銜主演,根據關心則亂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庶女盛明蘭從盛家庶女蛻變為一品誥命夫人的勵志故事。趙麗穎飾演的是盛明蘭這個角色,她是庶女出身,最後卻嫁入侯府,逆襲成為一品誥命夫人,可謂是劇中最好命的女子之一。
  • 知否|倭黑猩猩"重男輕女"?操心兒子婚事卻狠心拋棄女兒
    own love life out) 作者 | 過客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
  •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從《知否》中如蘭的成長看家庭環境對孩子的...
    前幾天寫了一篇文章,以2019年熱播的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簡稱《知否》)中的王大娘子為例,講了母親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很大的影響。
  • 《知否》常嬤嬤:一生三苦的她不懼風雨,「三點教人」,造福後代
    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品百味人生。不同於劇中,《知否》原著中人物更形象具體。果敢聰慧的盛老太太,殺伐果斷的賀老太太,七竅玲瓏的孔嬤嬤以及目光長遠的常嬤嬤都是一等一的智慧長輩。原著中,常嬤嬤一生三苦:一苦少年喪父,二苦中年喪夫,三苦老年喪子。受盡人生悽苦,但她從未自哀自怨反,而是一直努力向上。
  • 《知否》原著中明蘭還有一個比墨蘭更惡劣的姐姐月蘭
    《知否》原著中,盛老太爺一共生了三個兒子,老大,也就是淑蘭、品蘭的祖父,先是經商,後寵妾滅妻,把整個家當毀了個乾淨,後經過兒子的一番經營才有重新興旺起來;老二,也就是盛紘的爹,走仕途,一家在外做官,也是盛家最有出息的一支;
  • 《知否》:職場潛規則,看戲猴沒前途!
    作為宋朝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可以說是一部非常經典的作品。在這部作品中,我們看到了婚姻的真實面目、時代對於女性的拘束、女子如何處事的才智,而這絕對是一部非常有意義的影視作品。而在這部劇中,卻也看到了職場中的"聰明"與"愚蠢"。盛家大娘子王若弗出身名門世家,父親更是配享太廟,嫁進盛家自然是管家的一把手。
  • 王維的《洛陽女兒行》,一首長詩,兩種生活,你更嚮往哪一種
    他晚年過起了隱居生活就是很好的證明,其實在他的早期詩作中,一直充滿了對繁華生活的批判,繁華與簡單在他的詩中碰撞,這首《洛陽女兒行》就是其中的代表。這裡描寫的女子應該是王維在洛陽居住時的一位鄰居。通過對這個「洛陽女兒」個例的描述,更是對洛陽城中貴族女子日常生活的一種概括。王維在這七言古詩中,用華麗的詞藻描寫了這個女子的生活。
  • 《知否》中綠肥和紅瘦的含義?才明白麗穎出嫁,為何穿綠色嫁衣!
    《知否》中綠肥和紅瘦的含義?才明白麗穎出嫁,為何穿綠色嫁衣!大家好,我是歷史資訊小糖,喜歡本篇文章記得關注作者喲!現在有很多的影視劇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而每一部劇在播出的時候也會引起大家的熱切討論,今天小編要說的是近日熱播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而現在看到了綠肥和紅瘦這兩個詞,小編才明白麗穎出嫁的時候,為何會穿綠色的嫁衣,接下來小編會來解說。
  • 馮紹峰撿到了什麼寶?趙麗穎生圖曝光,網友:這才是男人的心頭肉
    娛樂圈的明星幾乎都是高顏值,雖然長相能給他們帶來好資源,但想要真正得到觀眾的支持,只能靠演技和實力來說話了。今天要說的這位女星,她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自己單槍匹馬闖進娛樂圈,結果獲得了「收視女王」的稱號。
  •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你會翻譯《如夢令》嗎?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相信大家都已經倒背如流了,最近,一部同名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大火。東方君的微信朋友圈,微博好友圈都被明蘭和侯爺的齁甜日常,王大娘子表情包,還有明蘭的婚戀觀刷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