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過後,大家開始辛勤工作,但是育兒卻並沒有任何的閒歇,追個劇都能追出「富養」的感悟。
新年過後的情人節,《知否》畫上了一個完美句號,並給了一個大大的甜棗,撒了一大把狗糧收官。
看完之後意猶未盡之際,並引人不斷回味,並給育兒帶來不少啟迪。
《知否》中幾個重要女性,揭示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富養。
富養敗筆的典範
《知否》看到一半時,總覺得劇中的林小娘是惡之大者,但劇情發展到後來,卻著實被一個潑皮無賴的名門女子氣得牙根痒痒,這個人就是把明蘭推上案板,拼死一搏的關鍵人物康家姨母。
說起這康家姨母可謂無事生非,潑皮無賴,惡行累累。
她本是盛家王大娘子的親姐姐,和明蘭扯不上任何血緣關係,但因明蘭為盛家庶女且8歲喪母,後記在王大娘子名下,因而她也就成了明蘭的姨母,所謂的長輩。
一開始,康家姨母到盛家,挑撥親妹妹王大娘子輕視庶子庶女,後來因為明蘭嫁入顧家,又心存不平,與侯府小秦氏一起折騰明蘭,明蘭有孕坐胎不穩時,她以長輩之名,三天兩頭讓她去小秦氏那兒陪自己「說話」,找茬挑刺,無賴至極。
待顧廷燁奶娘揭破康家姨母的醜態後,她又硬將自家庶女塞入明蘭家,並要挾她伺機尋死,想以此栽贓明蘭。
被識破後更是變本加厲,下毒想害盛家祖母,更是在明蘭分娩時要刺殺明蘭母子。
最後雖然被顧二爺一劍刺死,也不讓人省心,被其母以誥命身份朝堂擊鼓「鳴冤」引發一系列的誣陷罪名,判了顧二爺秋後問斬。
實在是讓人恨不得將她從棺材裡拉出來鞭撻洩憤。
其實康家姨母本是名門大戶出身,怎麼成為了這樣一個潑皮破落戶般的惡婦呢?
她同王大娘子是親姐妹,祖上多代文官,父親是內閣大學士,做過帝師,配享太廟,在那個出身決定一切的年代,本是拿了一手上好的牌,怎麼最後就打成了一手爛牌的呢?
其母親錯誤的「富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因她是自己的長女,又險些因難產喪命,所以王老太太對她百依百順,但凡兄弟姐妹有什麼不順她意的、或者哪些比她強的,她必定是想方設法找算回來。
嫁入康家後,丈夫冷落,她不知自省,就把怨氣放在收拾妾室、庶子庶女和挑撥別人家庭關係上,為此鬧出不知幾條人命,王夫人不知約束還責其兄長為她遮蓋隱瞞。
以至這位名門嫡女不懂規矩,不分黑白,凡事都以「是否我有好處,是否讓我滿意」為評判標準,恣意妄為,惹出無數事端,最終走向萬劫不復。
王母的「富養」是從物質上滿足,精神上驕縱的富養,這樣的富養,讓自家女兒妄自尊大,有恃無恐,最終害己害人。
一隻手的富養,造就的不平衡
盛家的四姑娘墨蘭則是另一種「富養」的敗筆。
墨蘭的生母林小娘,本是妾室,卻通過手腕壓了正室一頭,一方面時時處處捧著自己的女兒,不停給墨蘭灌輸她處處高人一頭的思想。
另一方面,一旦墨蘭有什麼不如其他盛家女兒的地方,就刻薄挖苦。發現小公爺向明蘭示好之時,罵自己女兒不爭氣等類似種種做派。
這樣的「富養」,看似對女兒的欣賞,卻實際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和安全感。
這樣富養下的墨蘭心高氣傲,做事不是先問本心,而是處處與姐妹攀比,總想壓別人一頭來顯示自己,將自信和安全感建立在「我比你強」之上,而這樣的自信和富養每每遇到「我比你強」無法實現時,就變成了崩潰和沒有安全感。
更是每次遭遇父親教訓時,惶恐「爹爹是不是不喜歡墨兒了,這可怎麼辦?」
這樣「捧殺」的富養,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追求攀比的極致,讓子女的眼睛看向的是別人,而忽略了真實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成長,終究不能踏實立足,外界變化,就失去了平衡。
富養更重要的是理性的愛
《知否》中最成功的例子就是明蘭。雖然明蘭出身妾室,8歲喪母,且得不到父親的公平對待,但是她有幸得到祖母更好的教養。
從物質上,雖然她不一定比得上四姐、五姐的錦衣玉食,但是祖母卻讓她「多經歷一些事情,明白一些道理。」
祖母並不是因她可憐,就事事嬌縱,而是為她長遠計議。不是事事維護,而是讓她去經受一些小磨難,讓自己的性子變得平和沉穩。
甚至在被墨蘭污衊,和五姑娘如蘭一起被父親打手板罰跪祠堂的時候都不去袒護,甚至被王大娘子說出就算養在自己膝下,也終究不是親孫女的話。
但是祖母並不是真的不心疼明蘭,她給明蘭送墊子,等明蘭回來之後不就事論事,而是讓她看到事情背後的原因,以及此類事情如何避免。
藉此機會,讓明蘭看得更遠、更高。
也不會捨不得明蘭吃苦,而是寧肯讓明蘭吃些苦,卻能學會更多傍身的本領,以後能夠更好地立身。比如請來宮中的老人教習規矩、禮儀;讓明蘭學會管家;更是從歷練之中明白一個女人的底線。
她所教給明蘭的是對自己的認識和對世事的洞察,讓她能夠立身、立命、立言、立行,並同時也不吝嗇、隱晦對明蘭的舐犢情深。
所以,明蘭並不缺愛,也不缺乏見識和歷練。
這些成就了明蘭智慧勇敢、善良而不迂腐、謀定而後動的性格,讓她即使嫁入關係複雜、步步陷阱的顧府卻依然能夠保持一份從容、淡定,最終成為自己命運的掌控者。
這樣的富養才是真正的富養。給予子女真正的愛,為她提供應有的物質條件,更多地是給予陪伴和人生的引導。
哪些做法才能成就「富養」
真正富養,我們更應該努力提高自己,提高做父母的格局,同時做到:
每天一定時間耐心陪伴。通過談談一天的收穫、講講故事、讀讀小詩、聽聽音樂等,讓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心的陪伴和愛。
讓孩子儘早開始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只有在歷練之中,才能更好地發現自己、認識自己,建立自信。
陪孩子多走走,去看看世界。哪怕只是父母的工作單位看看,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有被重視的感覺,更增添一份安全感和歸屬感。
讓孩子珍視自己。當別人誇獎孩子的時候,不過分強調,更多的讓她知道,父母之愛,不是因為她做什麼或者比誰好,而是因為愛的就是她本人。
儘量多地和孩子溝通。聊聊對故事的看法,聊聊電影中的成長,聊聊對身邊發生事情的看法,最好是讓孩子從更高、更廣的角度來看待問題。
富,不僅僅是外在的物質,更重要的是內涵,一個人只有胸有丘壑之時,才能把平淡的人生活成一幅活色生香的風景。
作者:晨光微曉,倆娃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喜歡閱讀,在育兒和寫作中不斷成長。投身兒童早期閱讀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