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 技術」雜化納米材料有望改進陶瓷複合材料

2020-09-24 智識諮詢


美國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一種新穎的工藝專利,該工藝用於製造一種類型的材料,稱為陶瓷陶瓷接枝的納米顆粒或「毛狀納米顆粒」(HNP)。

HNP是一種雜化材料,由結合到固體納米顆粒核的聚合物殼組成。聚合物-一條重複分子鏈-在納米顆粒周圍形成「頭髮」,大約相當於一種小型病毒的大小。

儘管HNP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但使這一點與眾不同的是附著在核心顆粒上的聚合物的類型。它是一種預陶瓷聚合物,是用於形成高性能陶瓷纖維和複合材料的一類特殊聚合物。

項目負責人Matthew Dickerson博士說:「我們工藝中使用的特殊聚合物使我們的工作與眾不同。」 「研究人員過去曾製造過這種有毛的納米粒子,但他們使用的是聚苯乙烯等有機聚合物。我們的聚合物與眾不同;它是無機的,因為它含有矽。它有點像具有矽骨架的有機矽(填縫料)和氧重複,但我們的骨幹有矽和碳重複。」

這種矽和碳的化學性質使聚合物在加熱到高溫時可以轉變為碳化矽陶瓷。

這種特殊工藝產生的HNP將用於製造由陶瓷複合材料製成的飛機零件。迪克森說:「陶瓷複合材料用於美國空軍的高溫應用,其受益於密度低於金屬的材料,包括噴氣發動機和高超音速車輛部件。」 「我們針對這些類型的應用設想了我們合成的HNP。」

但是,這種特殊的雜化材料並不是通過簡單地將聚合物和納米顆粒混合在一起並希望達到最佳效果而製成的。迪克森說:「簡單的混合物會產生類似膩子或脆性的混合物,但是最終我們得到的混合材料卻像糖蜜一樣流動,因此它更容易流入多孔陶瓷中。」

在陶瓷基複合材料的製造過程中,用於將陶瓷纖維粘合在一起的材料會大大收縮。這種收縮導致必須重新填充或滲透的裂縫和空隙。由HNP製成的混合材料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它必須易於流動,以便能夠滲入這些空隙。

使用當前的最新工藝,陶瓷必須經歷幾次滲透(六到十次)滲透才能達到所需的密度。該專利申請以及最近在《材料化學》上發表的論文中描述的新穎工藝,所產生的材料可以潛在地將滲透循環次數減少約一半,從而實現更具成本效益,更快的生產速度。生產組件。

即使陶瓷複合材料具有比傳統金屬部件更高的高溫性能,降低其成本仍是使其能夠在要求苛刻的空軍應用中廣泛使用的關鍵。

該項目參與者說:「這項研究是陶瓷納米複合材料合成的一項重大技術進步。它為混合材料的納米結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控制。我為這項發現為未來複合材料的設計和加工帶來的可能性感到興奮。」

智識諮詢 (KISI_Consulting)

提示:1、本號原創和翻譯文章,末經允許請勿轉載。獲許轉載的,作者署名來自」智識諮詢「。2、本公眾號獲許轉載或綜述的文章,對以上內容的轉載或綜述的目的是進行行業信息傳播,並不代表本公眾號支持文中觀點或已對內容進行核實。3、轉載文章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本公眾號處理。

Knowledge to Intelligence to Solution to Integration

相關焦點

  • 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電催化CO2還原反應的研究進展
    本文介紹了ECR的最新進展、機遇和挑戰,著重總結和討論了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對CO2初始活化及產物選擇性的結構優勢,針對有機-無機雜化電催化劑的不足提出改進策略,並展望了其未來研究前景。隨後系統地綜述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的設計與合成以提升CO2還原性能的研究進展,主要涉及分子催化劑/碳材料複合物、有機配體功能化的金屬催化劑、金屬有機框架(MOFs)、以及基於共價有機框架(COFs)、金屬硫化物和g-C3N4的有機-無機雜化納米材料等。最後總結了有機-無機雜化催化劑在ECR中的前景與挑戰。
  • 俄羅斯學者發明熱膨脹係數近零的納米陶瓷複合材料製備技術
    俄羅斯託木斯克國立大學與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強度物理和材料學研究所共同開發了熱膨脹係數近零的納米陶瓷製備技術,這種陶瓷複合材料具有極高的耐磨性,將被用來製造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新型密封元件。
  • 納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舉辦「第二屆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學術沙龍
    11月10日,由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納米複合材料分會主辦,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承辦的「第二屆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學術沙龍在中州國際酒店二樓報告廳舉行。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亞雪梨大學講座教授米耀榮先生,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解孝林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同濟大學航空航天與力學學院院長李巖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天西教授應邀參加此次學術沙龍。
  • > 納米及納米材料
    編者按:  信息技術、納米技術、生物技術是紡織科技發展的三大領域,其中納米技術在紡織纖維製造、織物整理等方面的應用已經越來越深入,上月13日與第九屆中國國際紡織機械展覽會同期召開的《第四屆功能性紡織品及納米技術應用研討會》又一次將納米技術在紡織中的應用現狀向業界進行了集中展示
  • 我校舉辦「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學術沙龍
    11月17日,河南大學建校105周年系列學術活動之「高分子納米複合材料學術沙龍」在河南大學中州國際酒店一樓報告廳舉行。本次學術會議由中國複合材料學會納米複合材料分會主辦,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承辦。
  • 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陶瓷材料耐溫能力高、力學性能好、密度低,很早就被認為是發動機高溫結構的理想材料,但由於陶瓷韌性差,一旦損壞會引起發動機災難性後果,因而限制了其應用。為提高陶瓷材料的韌性,材料學家經過不懈努力發展出陶瓷基複合材料。
  •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碳納米材料取得突破 工業化製成廉價自感材料有望  黃琨 • 2020-11-26 18:10:20
  • 納米陶瓷定義概念
    實際應用中,往往是以多種化合物一起配製成複合材料。如用三氧化二釔穩定二氧化鋯(Y-ZrO2),用二氧化鋯增韌的氧化鋁(ZTA),以及更複雜的Sialon、鋯鈦酸鉛(PZT)等。此外,一般將碳和石墨也劃歸為陶瓷材料。從使用功能來劃分,陶瓷可分為結構陶瓷和功能陶瓷兩大類。
  • 納米技術在各產業的發展趨勢展望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納米材料行業報告》預計,2022年我國納米材料市場的規模可達1955億元水平。除了在新材料產業中形成了較為明確的納米材料板塊外,納米技術還廣泛影響了環境、能源、信息、生命健康等諸多其他產業,並且具有極其廣闊的發展前景。未來,以下產業或領域有望通過納米技術的應用實現技術或市場突破。
  • 陶瓷納米粉體材料應用項目通過科技部驗收
    「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陶瓷納米粉體材料研製及在塑料、橡膠和潤滑油產品的應用,日前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項目驗收。  該項目由安徽省科技廳負責組織實施。項目組針對陶瓷納米粉體應用中存在的硬團聚問題,研發出瞬間高壓剪切液態湍流分散技術和裝備,實現了納米粉體的液態保存和安全使用。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
    合成化學家和材料工程師的努力必須得到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合成片段的性質來構建長鏈大分子。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
  • 納米中心舉辦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第6期)
    2020年10月25日,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和河南省納米材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舉辦的第六期「納米材料應用技術創新論壇」在開元名都大酒店貴賓廳召開。本次論壇由納米中心副主任張經緯教授、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和江南大學劉天西教授共同主持。會議伊始,中心主任張平餘教授代表中心全體師生對參加此次論壇的專家表示熱烈歡迎和真摯感謝,希望中心師生藉此機會向各位專家多學習。
  • 稀土納米材料——這種材料極具潛力!(上)
    稀土除在冶金機械、石油化工、玻璃陶瓷、輕紡等傳統領域中的應用外,更是清潔能源、大運載工具、新能源汽車、半導體照明、新型顯示等新興領域的關鍵支撐材料,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稀土相關研究的重點也相應從單一高純稀土的冶煉分離,向稀土在磁學、光學、電學、儲能、催化、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應用方面拓展。
  • 納米複合材料具有高強度、高熱穩定性、高延展性和各向同性等優點
    然而,儘管金屬基納米複合材料具有優越的性能和日益增長需求,但其複雜的加工和不充分經濟效益限制了金屬基納米複合材料的應用。在這些材料中,高能量消耗仍然是分散增強以實現微觀結構均勻性和高級力學性能所必需的。選擇性雷射熔化(SLM),也稱為雷射粉末床熔合(L-PBF),是一種應用於金屬和陶瓷的添加劑製造(AM)技術。
  • 新型納米吸波塗層材料的研究
    隱身技術作為提高武器系統生存、突防,尤其是縱深打擊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經成為集陸、海、空、天、電、磁六維一體的立體化現代戰爭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戰術技術手段,並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現代化戰爭對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要求越來越高,一般傳統的吸波材料很難滿足需要。由於結構和組成的特殊性,使得納米吸波塗料成為隱身技術的新亮點。
  • 淺析陶瓷行業發展新動能——陶瓷納米技術(CNT)的應用途徑
    它有4個模塊技術構成:①納米陶瓷材料的加工與應用技術;②陶瓷元(微米級陶瓷製造技術);③納米材料的陶瓷生產技術;④環境、社會、人類友好共生技術設計規範。該技術是從大塊陶瓷加工成納米材料,經過陶瓷元(微米化製造技術),再加工成納米陶瓷製品(塊體)的閉路循環整體理論及工藝技術裝備技術。
  • SnO2-rGO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低溫下的NO2傳感
    不過以上這些傳感器都存在一個顯著缺點,就是工作溫度高。因此,研發一種能在較低工作溫度下檢測NO2的經濟又靈敏的方法,已成為推動NO2檢測技術應用發展的當務之急。鑑於其在室溫(17-22度)下極高的電子遷移率,石墨烯和還原性石墨烯氧化物(rGO)被公認為是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有前景的氣體傳感材料。儘管已有多種NO2傳感器通過採用石墨烯基材料成功構建,但仍存在響應靈敏度低、響應和恢復時間長等性能不良情況,還需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大量實驗證明,製備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複合材料是打造高性能NO2傳感器的有效方法,但這些傳感器往往需要高溫條件才能實現其傳感性能。
  • 【科研進展】高k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極大的提高了紅外探測器等電子儀器的性能!】
    合成化學家和材料工程師的努力必須得到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如何利用合成片段的性質來構建長鏈大分子。活躍在這一大分子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們分享了他們在催化劑、單體和各種合成技術中設計的納米顆粒方面的知識,從而創造出各種納米複合聚合物材料。這些材料現在是當代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高介電常數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廣泛應用於柵介質、致動器、紅外探測器、可調諧電容器、電光器件、有機場效應電晶體和傳感器等技術領域。
  • 新型納米材料種類
    >   信息、能源、新材料被認為是二十一世紀的三大支柱,而納米材料(某一維尺寸在1-100nm範圍內的材料稱為納米材料)在這三個領域的發展中都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信息---原子開關、磁記錄材料、光電功能材料;能源---納米鉑作催化劑利用太陽能制氫,產率提高几十倍,碳納米管的貯氫燃料;新材料--超塑性陶瓷、隱身材料等。
  • AFM:刺激響應性納米材料複合水凝膠|複合水凝膠|納米|水凝膠|納米...
    從納米到宏觀尺度的複雜組織特異性生理學,結合動態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刺激,啟發了具有刺激響應特性的複雜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系統的設計。水凝膠和納米顆粒結合,擴大了它們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範圍。通過簡單靈活的選擇不同類別的納米材料/水凝膠,或調節納米顆粒-水凝膠的物化相互作用,可以獲得大大超出傳統水凝膠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