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學者發明熱膨脹係數近零的納米陶瓷複合材料製備技術

2020-12-0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俄羅斯託木斯克國立大學與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強度物理和材料學研究所共同開發了熱膨脹係數近零的納米陶瓷製備技術,這種陶瓷複合材料具有極高的耐磨性,將被用來製造石油和天然氣管道新型密封元件。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類似的含有鎢酸鋯成分的複合陶瓷。鎢酸鋯可以保證納米陶瓷具有因瓦效應,即在足夠寬的溫度範圍內從-100至200度受熱和冷卻時尺寸不變,還可以保證在極端條件下的有效工作能力,而且材料結構強度高、重量輕。其製備技術難點在於鎢酸鋯成分很難進入到陶瓷中,發明者在研究過程中找到了技術解決方案,確定了鎢酸鋯在陶瓷成分中的最佳含量和有效的燒結方法,研發成果已獲得2項專利。
   
    由於使用含有鎢酸鋯成分的納米陶瓷複合材料製造的密封元件的磨損幾乎為零,由此延長了陶瓷材料的使用壽命,減少石油和天然氣管道的維修頻率和工作量。

 

相關焦點

  • 淺析六方氮化硼陶瓷的製備與應用
    近幾年來,隨著對六方氮化硼材料研究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製備方法相繼出現。其中先驅體陶瓷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和特點在BN陶瓷及其複合材料的製備中佔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未來這一技術將重點向高性能發動機、高效熱防護系統以及耐高溫透波天線罩等航空航天領域發展。六方氮化硼(h-BN)由於其特殊的片層結構及自擴散係數低等特點,是一種難以緻密化的陶瓷材料。目前,h-BN陶瓷常用的製備方法主要有無壓燒結(PLS)、熱壓燒結(HP)和放電等離子燒結(SPS)等[8]。
  • 航空發動機用理想材料——陶瓷基複合材料
    陶瓷基複合材料是指在陶瓷基體中引入增強材料,形成以引入的增強材料為分散相,以陶瓷基體為連續相的複合材料,它具有耐高溫、耐磨、抗高溫蠕變、熱導率低、熱膨脹係數低、耐化學腐蝕、強度高、硬度大及介電、透波等特點,在航空、航天等眾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
  • 清華大學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合作發明燒結不收縮高強度泡沫陶瓷
    近日,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安德烈教授(Prof.André Studart,ETH Zürich)課題組共同發明了一種通過金屬顆粒自組裝製備超穩定的泡沫漿料,首次基於金屬顆粒的柯肯達爾效應製備了燒結無收縮且性能優異的
  •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在金屬負膨脹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2019年全國氮化物粉體與陶瓷製備技術研討會
    關注焦點一、氮化矽粉體與陶瓷高質量粉體是製造高性能陶瓷重要保證,作為製備高性能氮化矽材料所需的粉體必須具備:粒度分布窄,含鐵、鋁鈣等金屬雜質量低,含氧含量低。   氮化矽陶瓷具有低的熱膨脹係數、高強度、高硬度、自潤滑性、耐化學磨蝕和良好的抗熱衝擊及機械衝擊性能,目前被應用於陶瓷發動機、軸承、電路基板等領域,被材料科學界認為是結構陶瓷領域中綜合性能優良、最有希望替代鎳基合金在高科技、高溫領域中獲得廣泛應用的一種新材料。
  • 何為納米氮化鋁粉?
    納米氮化鋁屬類金剛石氮化物,最高可穩定到2200℃,室溫強度高,且強度隨溫度的升高下降較慢;納米氮化鋁粉體具有良好的導熱性,熱膨脹係數小,熱導率理論值為340w/mk,與銅差不多,同時又高度絕緣,電阻率1015,且可耐1400度高溫,可以大幅度提高塑料和矽橡膠的導熱率,是良好的耐熱衝擊材料,抗熔融金屬侵蝕的能力強,是熔鑄純鐵、鋁或鋁合金理想的坩堝材料;納米氮化鋁具有優良的電絕緣性,介電性能良好;納米氮化鋁具有良好的注射成形性能
  • 「納米 技術」雜化納米材料有望改進陶瓷複合材料
    美國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一種新穎的工藝專利,該工藝用於製造一種類型的材料,稱為陶瓷陶瓷接枝的納米顆粒或「毛狀納米顆粒」(HNP)。HNP是一種雜化材料,由結合到固體納米顆粒核的聚合物殼組成。聚合物-一條重複分子鏈-在納米顆粒周圍形成「頭髮」,大約相當於一種小型病毒的大小。
  • 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用填料研究進展
    因此,通過對導熱填料的表面改性提高粒子的分散性,改善聚合物與填料之間的界面,能夠有效的提高複合材料的熱導率[1]。 目前用於製備高導熱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傳統導熱填料有金屬類填料,如銅、銀、金、鎳、鋁等;碳類填料如無定形碳、石墨、金剛石、碳納米管和石墨烯等;陶瓷類填料如氮化硼、氮化鋁、氮化矽、碳化矽、氧化鋁、氧化鈹、氧化鎂、氧化鋅、氧化矽等[5]。
  • 鈣鈦礦材料的製備方法含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
    鈣鈦礦結構類型化合物的製備方法主要有傳統的高溫固相法(陶瓷工藝方法) 、溶膠-凝膠法、水熱合成法、高能球磨法和沉澱法,此外還有氣相沉積法、超臨界乾燥法、微乳法及自蔓延高溫燃燒合成法等。8)BaTiO鈦酸鋇納米複合材料高介電常數鈦酸鋇納米複合材料,低介電損耗鈦酸鋇BaTiO納米複合陶瓷材料描述:通過分散聚合法成功地製備了聚醯亞胺/矽石-鈦酸鋇納米複合粒子,採用FT-IR,XRD,TEM 分析手段研究了複合粒子的結構,形貌及其大小9)納米鈦酸鋇和羰基鐵Fe(CO)5|鈦酸鋇複合材料納米BaTiO3和Fe(CO)5/
  • 復旦大學:高產量水相製備石墨烯用於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方法規模化生產FGS,並為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潛力。成果簡介 石墨烯的應用需要一種高產量,低成本,可擴展的生產方法,但仍具有很高的挑戰 性。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 ...邵宗平Joule:自組裝三導電納米複合材料作為質子陶瓷燃料電池陰極
    將SOFC運行溫度降至400°C-650°C,同時保持足夠的功率輸出是SOFC技術商業化的關鍵一步。目前,科研工作者們已經探索了許多降低SOFC操作溫度的方法,其中包括使用各種先進的薄膜沉積技術製備更薄的電解質膜,開發具有更高氧離子電導率的新型氧離子導電電解質或具有高氧還原反應活性的新陰極。
  • 何為微波介質陶瓷 微波介質陶瓷的製備方法
    低介微波介質陶瓷體系如Al2O3-TiO2系和鈦酸鎂系列等,因其高品質因數而被應用於對介質損耗要求比較嚴格的領域,如衛星通訊、軍用雷達等方面 中介微波介質陶瓷體系如(Zr,Sn)TiO4系具有高Q值,低諧振頻率溫度係數,可用於製備介質諧振器解決窄帶諧振器的頻率漂移問題。
  • 磷酸鋯高級陶瓷---低膨脹、耐高溫、高強度
    近年來,在低膨脹材料領域研究人員正尋求耐高溫的高強度、高穩定的低膨脹材料,涉及到電子、通訊、環保、生物、醫學、交通、航天和工程結構等廣泛的應用技術領域。其中,熱膨脹性是材料的—個重要的基本性能,材料的抗熱震性,複合材料及其力學材料,鍍膜和塗層,封接和梯度功能,精密測量等都與熱膨脹有關。因此,改善材料的熱膨脹性,是科研人員開發新材料時面臨的—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 納米陶瓷定義概念
    20世紀30年代吳仁敬等編的《中國陶瓷史》中則說陶瓷發明於神農、伏羲之時,但這是兩位傳說中的人物,到底距今多少年,很難說得準確了。關於這一問題,我們還是留給考古學家們去解決吧。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時期魚藻紋盆和距今6400多年前仰韶文化時期的魚紋盆。不難看出,當時的陶器製作技術已經很成熟了。
  • 另一個重要的材料參數——熱膨脹係數
    從微觀的角度上講,物體受熱時,構成物體的分子或原子運動加劇,分子間的平均間距增加,物體膨脹。膨脹係數是表徵物體熱膨脹性質的物理量,即表徵物體受熱時其長度、面積、體積增大程度的物理量。有限元計算時,考慮溫度載荷對固體的影響(應力應變的變化),必須定義熱膨脹係數。對於多點輸入(溫度&熱膨脹係數曲線),必須定義零應變的參考溫度(一般是室溫)。
  • 戰略研究丨金屬基複合材料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原位自生法原位自生法(in-situ synthesis)是指通過金屬鹽與液態金屬的高溫化學反應原位生成特定陶瓷增強體的製備方法,基體金屬常見的有鋁合金、鎂合金、鈦合金以及鋼鐵合金等。原位自生法的優點在於陶瓷相與基體合金界面結合好,增強相尺寸可以控制到納米級別,在提高基體合金強度的同時塑性損失不大。
  • 材料熱膨脹係數檢測,知多少?
    一、熱膨脹係數物體的體積或長度隨溫度的變化而膨脹的現象稱為熱膨脹
  • 我國學者打開水熱法合成納米材料的「黑匣子」
    記者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首次利用氧化石墨烯的液晶行為和凝膠化能力,與合作者合作獲得了具有環狀極性結構的凝膠,並根據凝膠的微觀結構揭示了水熱合成中的流體行為。這個結果最近發表在著名的雜誌《物質》上。
  • 納米陶瓷塗層的性能
    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將納米技術和塗層技術相結合,能夠發揮其綜合優勢,實現材料的力學、熱學、電磁學等方面的優良性能,滿足其結構性能(強度、韌性等)和環境性能(耐磨、耐腐蝕、耐高溫等)的需求。納米陶瓷塗層中存在由納米顆粒熔化、凝固得到的基體相和未完全熔化的納米顆粒組成的兩相結構,當裂紋擴展到未熔或半熔顆粒與基體相組織界面時,這些顆粒不僅可吸收裂紋擴展能,而且對裂紋擴展有阻止和偏轉作用。常規陶瓷塗層中片層狀組織間結合較差,裂紋沿層間容易擴展,因此納米陶瓷塗層韌性優於常規陶瓷塗層。
  • 碳化鈦基金屬陶瓷的製備應用
    碳化鈦陶瓷作為一種典型的過渡金屬碳化物,本身質脆,無法被直接用作工程構件,所以在複合材料中通常被作為增強相,更多的是被用作塗層在材料領域中得到應用和重視,例如碳化鈦基金屬陶瓷的出現。②物理氣相沉積(PVD)該法是利用熱蒸發、濺射或輝光放電、弧光放電等物理過程,在基材表面沉積所需塗層的技術。包括蒸發鍍膜、濺射鍍膜和離子鍍膜技術。後兩者是目前較普遍採用的製備陶瓷塗層的PVD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