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分鐘,南京城靜止了!

2021-01-08 南報網

2018-12-14 12:03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昨日上午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

10時01分,悽厲的防空警報聲迴蕩在城市上空。

這一分鐘,南京城仿佛凝固,行人駐足、車船止行鳴笛,高樓大廈、大街小巷,公共場所的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肅立默哀。

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其中將國家公祭日當天全城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這也是條例實施後的首個國家公祭日。

新街口

喧囂的新街口靜止了,交警脫帽肅立

這一分鐘,新街口廣場上,交警們脫帽肅立,低頭默哀,表情肅穆。這一刻的新街口是靜止的,仿佛時間停住,直到警報聲停下。往日喧囂繁華的南京新街口商圈,此刻四面路口同時亮起紅燈,車輛停駛鳴笛,路人止步默哀。

揚子江大道改造工程現場

放下活兒,建築工人駐足默哀

當天10:01,揚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現場,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兒,留下一分鐘給那段民族的傷痛!

該項目安環部副部長李嘉威說,「我知道《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今天開始就正式生效了,《條例》第十二條提出,默哀期間,在主城區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停駛鳴笛致哀一分鐘,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工作人員與旅客一起肅立默哀

上午10:01,全城拉響防空警報,南京祿口國際機場T2航站樓內,機場工作人員暫停手中工作原地默哀,旅客肅立默哀。

南京火車站

9000多名旅客、400多名員工共祭國殤

這一分鐘,南京站9000多名旅客、400多名鐵路員工,萬餘顆沉重的心,在國家公祭這一刻凝聚,共同緬懷歷史。

上午10時1分,停留在鐵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的多趟火車機車也同時拉響風笛,從廣場、售票處到候車大廳、站臺……大家都低頭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黨支部書記黃吉莉說:「警報和汽笛聲是為了警示和激勵我們新時期鐵路職工從自身做起,不忘國恥,砥礪奮進!」

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

靜靜地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上午10點鐘,南京上空響起防空警報,南京市政務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南京市民起立,默哀1分鐘。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公路運輸管理處陳為靜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今天一早的朋友圈都是有關國家公祭日的內容,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歷史。」

計程車

警報聲響起,的哥按響喇叭

伴隨著警報聲響起,街頭駕駛員紛紛按響車喇叭。

計程車司機吳樹生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警報聲響起,他的眼睛一直注視著方向盤,沒多久,眼眶已經微微發紅。他說:「每年到了這一天,心情都會很沉重。」

魚雷營叢葬地現場

重返災難故地,獻花默哀

12月13日,「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二季)第三場活動舉行,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尋訪中山碼頭、煤炭港、魚雷營叢葬地,緬懷死難同胞。

當警報聲在魚雷營叢葬地上空響起,大家肅立一分鐘,為81年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

一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大學生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站在他們曾經被殺害的地方,感覺歷史在我面前重現了。歷史的教訓很沉痛,我們當代人真的不能忘記。」

中山碼頭叢葬地

這一分鐘,汽笛、警報共鳴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南京中山碼頭的叢葬地紀念碑上。時長1分鐘的警報拉響時,默哀開始了,有人低頭致哀,有人則脫帽致哀。94歲的甄奶奶每年此時都會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山碼頭叢葬地,悼念在這裡被侵華日軍屠殺的父親、叔叔。甄奶奶的兒媳劉女士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沒有公祭日之前,全家人每年都會到這裡祭奠逝去的親人。「現在有了國家公祭日,不論風雨我們更要來。就是告訴後人一定不要忘記這段歷史,要珍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中山碼頭,本應啟程過江的輪渡停靠在岸邊,同時拉響了汽笛。船艙中、輪渡的乘客區內,工作人員及乘客全體起立,低頭默哀。

南京地鐵

大學生說「這一刻,心裡很難受」

12·13國家公祭日上午,仙林湖站所民警、地鐵站務、平安合伙人和群眾等在地鐵四號線崗子村站和平許願牆前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劉文文難掩心中的悲憤之情,她噙著淚水說:「每年我都參加默哀儀式,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屈辱歷史,也為祖國越來越強大而驕傲。今天在這裡向遇難同胞默哀,更時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要發自內心尊重受害者

法律只是最後的底線

昨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也在該日舉行,學生和市民代表尋訪中山碼頭等三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緬懷死難同胞。

昨日也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實施的第一天,這是我國第一部圍繞國家公祭出臺的法律條例,「精日」行為將被明判定責。「用法律法規來規範言行當然很好,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受到懲罰,對歷史和受害者的尊重發自內心,法律只是最後的底線。」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說道。

侵華日軍曾在長江邊上多處展開集體屠殺,這裡如今立起了一座座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先後尋訪了中山碼頭、煤炭港和魚雷營三處叢葬地紀念碑,敬獻鮮花,並在悽厲的警報聲中,在魚雷營叢葬地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

讀書會閱讀了著名華裔作家、歷史學家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一書。她曾訪問了無數倖存者,參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撰寫出版了該書,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也引發國際社會的深刻反思。

楊夏鳴曾陪同張純如女士採訪並翻譯此書。他來到讀書會現場,與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互動交流。「歷史應該讓下一代記住。但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和平。」

相關焦點

  • 人類有望讓時間靜止?~科學家成功凍結光一分鐘
    他們做出這樣破紀錄的事情長達一分鐘之久。讓光減速,甚至完全停止。事實上,研究人員曾利用冷原子保持光線靜止不動達16秒。光線是每秒移動3億公尺的電磁輻射,在一分鐘內,它可以行進約1100萬英裡(1800萬公裡)、或往返月球20趟。至少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聰明又快速的媒介。
  • 一句梧桐美,種滿南京城!
    如今,民國時期栽種的法桐,早已覆蓋南京城的主幹道,齊刷刷兩排,像壯實的士兵一樣,威嚴聳立,為這座城增添了無盡的厚重與斑斕。 2 每次駕車路過,看到這些巍巍壯觀梧桐,秀麗颯爽、就像流淌過的纏綿歲月,守護著這座神秘又古老的城市
  • 只因一棵樹,想起一座城,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
    南京又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的省會,中國東部重要的中心城市,著名的《金陵十三釵》就是取自於這的故事,南京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古都,屬中國四大古都之一,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孫中山先生曾經這樣評價過南京:「南京為中國古都,在北京之前,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區,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種天工鍾毓一處,在世界之大都市誠難覓如此佳境也」,這個評價可謂是很高了,因其人傑地靈,中華民國就成立於此。
  • 「北鬥」貫穿南京城另有玄機?
    當晚,高松在一幅民國25年的南京地圖上,用筆描出了白天走過的路線。看著眼前這條曲折的軌跡,高松腦子裡突然靈光一閃——「北鬥七星」!是的,從中山碼頭沿中山路到鼓樓、新街口,再出中山門,至中山陵,正是一個完整的北鬥七星圖。  一個巨大的「北鬥」貫穿了南京城?
  • 法國梧桐|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
    每一個很nice的人 都關注了 「植物百科大全」樹是梧桐樹,城是南京城一句梧桐美,種滿南京城在這浪漫的秋季,頭頂滿是橘黃覆蓋,踩在植有梧桐的街上,深黃的葉子偶爾飄下,落在肩上、或是手上......秋風一過,遍地梧桐落葉,一片金黃。不妨踩一踩它的金黃,聽一聽窸窸窣窣的聲音,看一看漫天飛舞的黃葉。
  • 一句梧桐美 種滿南京城
    她說她喜歡梧桐樹,他就為她在南京城種滿了梧桐樹。 他是蔣介石,她是宋美齡。 提起南京這座城你首先想起的是什麼?
  • 網友問:如何理解「光子靜止質量為零」這一現象?
    光子沒有靜止質量,只有動質量,而且還擁有能量和動量。剛接觸「光子沒有靜止質量」這個概念時,大部人都難以理解,因為這和我們常識違背,實在想不出沒有質量的模型,最後我們還是得接受這個奇怪的觀點。「沒有靜止質量」不難理解,主要是我們得改變自己的認知,量子力學描述:光子沒有靜止質量,但是擁有能量和動量,並遵循質能守恆和動量守恆,還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和萬有引力作用。
  • 專家在報告中宣稱 2050年南京城一遇洪水必被淹
    2050年南京城一遇洪水必淹?  這不是聳人聽聞,而是中科院院士在寧報告會上傳出的危險信號  「如果2050年南京遭遇巨大洪水,海平面上升,洪水將被困在南京城內,排不出去。遇到天文大潮更不得了。
  • 長幹橋下南京城,一座堅固的城池,卻被寫進了李白杜牧的千古詩篇
    南京城本是一座堅固的城池,但跟隨著歷史的腳步,南京逐漸成為了一座繁華的南京城。唐朝的時候,這裡八方人士輔奏,商鋪林立,南來北往的大小船隻,忙著卸貨起航,貿易的發達造就了長幹裡的金粉繁華。這片繁華地的前世是範螽建造的古越城。
  • ——揭秘各國(組織)靜止氣象衛星的獨特優勢
    「在三萬五千多公裡的靜止軌道上,用跟人類視覺特性相似的可見光通道俯瞰地球,而且圖像星下點解析度達到1公裡,可以說,這展示了『向日葵』氣象衛星的成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二號」和「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張志清說。  同時,他也表示,國際同期發展的新一代靜止衛星之間並沒有質的差距,而且都各具特色。
  • 全球先進地球靜止軌道氣象衛星一覽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主管衛星和信息的副局長史蒂芬·沃爾茲說,「這將意味著更快、更準確的天氣預報和預警,意味著可以挽救更多生命,並為國家和地方官員等提供更好的決策服務。」  GOES-16的觀測範圍是整個西半球。「GOES-16能夠每五分鐘提供地球西半球圖像;對於颶風或雷暴,能做到每30秒拍攝一張圖像。」
  • 《凡人修仙傳》中,時間道祖使出永久靜止這一招是為了什麼?
    這就是網絡小說的魅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凡人修仙傳》中,時間道祖使出永久靜止這一招是為了什麼?時間靜止我個人感覺,這個祭壇正是真言門總壇,能夠發動共同毀滅之類的大陣,類似同歸於盡的開關,觸積點就是大耳僧死亡,而真言門之所以掉入時間裂縫,應該是大耳僧死亡,接著法陣開啟,整個真言門要爆炸。
  • 為何要有極軌和靜止兩種氣象衛星?
    靜止氣象衛星所需要的軌道高度是35800公裡左右,而極軌氣象衛星的軌道高度僅需800-1000公裡,相當於靜止氣象衛星的1/40,這意味著極軌氣象衛星的解析度大約是靜止氣象衛星的40倍。換句話說,在極軌氣象衛星上能看清1公裡尺度氣象要素的儀器,放到靜止氣象衛星上只能看清40公裡尺度上的氣象要素。
  • 蘑菇雲下無冤魂,日軍攻陷南京城,日本老人說一句話,太沒人性!
    其實日本人與中國人的糾纏不止於此,就以戰爭而言,遠的不說,就從甲午中日海戰說起,先後經歷第零次世界大戰(註:日俄雙方在東北三省交戰)、一戰、柳條湖事件、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以及七七事變等等,這一系列戰爭的背後,是很多鮮活的生命。但反觀日本國內,每次侵略戰爭的備受,卻是一批批無比狂熱的日本民眾。換句話說,日本政府之所以能肆無忌憚地對外發動戰爭,就是因為國內民眾高漲的戰爭情緒。
  • 麗江這條「梧桐大道」太驚豔!綿延3550米,一到深秋就美成這樣……
    其實呢,想看梧桐秋色大可不必遠赴南京城,在麗江熙熙攘攘的市區內,就藏有這樣一條唯美的「梧桐大道」,雖沒有南京城梧桐那麼拔地參天,卻也是美出一番別樣的風味。
  • 我國為什麼要研發靜止軌道微波氣象衛星
    目前,我們多利用極軌氣象衛星對上述物理參數進行探測,這也是比較成熟的技術。極軌衛星處於太陽同步軌道,圍繞地球南北兩極運行,運行周期約115分鐘。換句話說,它要用大約兩個小時才能重新回到同一觀測點。較長的回歸周期限制了極軌衛星在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中的應用,無法實現對天氣系統的實時性連續監測,不能滿足災害預警的需求。特別是對快速變化的颱風、突發性暴雨等極端氣象現象的觀測略顯不足。
  • 科技|中國研究發現靜止心率能預測人類的壽命長短
    科學家們發現,心跳速度每分鐘額外增加10次,無論什麼疾病引發的死亡風險都會增長約9%。重要的是這種相關性是在人們處於靜止狀態下,而非行走或者進行更劇烈的活動時。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並非什麼最新的發現。醫學專家已經清楚,有時候靜止狀態下心率較低的人群趨向於更健康。但是這項最新研究所做的就是為其增加了一種定量標準。
  • 食人鯊魚被潛水員撫摸鼻子強直靜止變溫順(組圖)
    食人鯊魚被潛水員撫摸鼻子強直靜止變溫順。  食人鯊魚被潛水員撫摸鼻子強直靜止變溫順。  鯊魚對人類向來都不怎麼友好,但是卻有這樣幾名潛水員,神奇地「馴服」了這一兇猛的物種。
  • 在地球靜止軌道和國際空間站行走:不切實際的幻想
    這就是為什麼你看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進行太空行走時,他們總是抓住空間站的某個物體。如果他們沒有絲毫物體可以推動他們的身體時,他們會離國際空間站越來越遠。所以,這一問題是不可能的:你不能既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又在空間站的軌道上。這是因為地球同步軌道和國際空間站是兩個不同的軌道。
  • 是運動養生,還是靜止長壽?世衛組織終於給出明確答案
    還有的認為靜止使人長壽,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比較傳統的養生是「靜」,比如道家堅持靜心養命,如今老年人喜愛的運動太極拳,講究的是以靜制動,那麼到底是運動養生,還是靜止長壽?通過下面文章,你一定會找到答案。世衛組織表明,關於運動和靜止哪一種更適合養生,其實這兩者都有根據,但是都是表面性的,因人而異,都是在一定的情況下才可以這麼表達,不是任何時候都能適用這兩種方法,所以不同的人體適合健康長壽的方法是不同的,從科學角度觀察,動和靜都和健康長壽密不可分,在不同情況下,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運動比靜止更加健康。在很久以前,法國的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個理論,就是生命的健康在於不停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