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14 12:03圖文來源:金陵晚報
昨日上午10時整,公祭儀式開始。
10時01分,悽厲的防空警報聲迴蕩在城市上空。
這一分鐘,南京城仿佛凝固,行人駐足、車船止行鳴笛,高樓大廈、大街小巷,公共場所的人們放下手中的工作肅立默哀。
11月23日,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會議全票通過了《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其中將國家公祭日當天全城默哀一分鐘的倡議,明確列入法規。這也是條例實施後的首個國家公祭日。
新街口
喧囂的新街口靜止了,交警脫帽肅立
這一分鐘,新街口廣場上,交警們脫帽肅立,低頭默哀,表情肅穆。這一刻的新街口是靜止的,仿佛時間停住,直到警報聲停下。往日喧囂繁華的南京新街口商圈,此刻四面路口同時亮起紅燈,車輛停駛鳴笛,路人止步默哀。
揚子江大道改造工程現場
放下活兒,建築工人駐足默哀
當天10:01,揚子江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現場,工人們停下手中的活兒,留下一分鐘給那段民族的傷痛!
該項目安環部副部長李嘉威說,「我知道《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今天開始就正式生效了,《條例》第十二條提出,默哀期間,在主城區道路上行駛的機動車停駛鳴笛致哀一分鐘,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
工作人員與旅客一起肅立默哀
上午10:01,全城拉響防空警報,南京祿口國際機場T2航站樓內,機場工作人員暫停手中工作原地默哀,旅客肅立默哀。
南京火車站
9000多名旅客、400多名員工共祭國殤
這一分鐘,南京站9000多名旅客、400多名鐵路員工,萬餘顆沉重的心,在國家公祭這一刻凝聚,共同緬懷歷史。
上午10時1分,停留在鐵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的多趟火車機車也同時拉響風笛,從廣場、售票處到候車大廳、站臺……大家都低頭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
南京站158雷鋒服務站黨支部書記黃吉莉說:「警報和汽笛聲是為了警示和激勵我們新時期鐵路職工從自身做起,不忘國恥,砥礪奮進!」
南京市政務服務中心
靜靜地等待那一刻的到來
上午10點鐘,南京上空響起防空警報,南京市政務服務大廳的工作人員和前來辦事的南京市民起立,默哀1分鐘。
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公路運輸管理處陳為靜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今天一早的朋友圈都是有關國家公祭日的內容,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緬懷歷史。」
計程車
警報聲響起,的哥按響喇叭
伴隨著警報聲響起,街頭駕駛員紛紛按響車喇叭。
計程車司機吳樹生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警報聲響起,他的眼睛一直注視著方向盤,沒多久,眼眶已經微微發紅。他說:「每年到了這一天,心情都會很沉重。」
魚雷營叢葬地現場
重返災難故地,獻花默哀
12月13日,「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第二季)第三場活動舉行,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尋訪中山碼頭、煤炭港、魚雷營叢葬地,緬懷死難同胞。
當警報聲在魚雷營叢葬地上空響起,大家肅立一分鐘,為81年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
一名來自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的大學生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站在他們曾經被殺害的地方,感覺歷史在我面前重現了。歷史的教訓很沉痛,我們當代人真的不能忘記。」
中山碼頭叢葬地
這一分鐘,汽笛、警報共鳴
冬日的陽光照耀在南京中山碼頭的叢葬地紀念碑上。時長1分鐘的警報拉響時,默哀開始了,有人低頭致哀,有人則脫帽致哀。94歲的甄奶奶每年此時都會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中山碼頭叢葬地,悼念在這裡被侵華日軍屠殺的父親、叔叔。甄奶奶的兒媳劉女士告訴紫金山新聞記者,沒有公祭日之前,全家人每年都會到這裡祭奠逝去的親人。「現在有了國家公祭日,不論風雨我們更要來。就是告訴後人一定不要忘記這段歷史,要珍愛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中山碼頭,本應啟程過江的輪渡停靠在岸邊,同時拉響了汽笛。船艙中、輪渡的乘客區內,工作人員及乘客全體起立,低頭默哀。
南京地鐵
大學生說「這一刻,心裡很難受」
12·13國家公祭日上午,仙林湖站所民警、地鐵站務、平安合伙人和群眾等在地鐵四號線崗子村站和平許願牆前默哀,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的大學生劉文文難掩心中的悲憤之情,她噙著淚水說:「每年我都參加默哀儀式,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段屈辱歷史,也為祖國越來越強大而驕傲。今天在這裡向遇難同胞默哀,更時刻提醒自己要珍惜現在的生活,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
要發自內心尊重受害者
法律只是最後的底線
昨日是第五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可忘卻的記憶——南京大屠殺史實」閱讀尋訪行動也在該日舉行,學生和市民代表尋訪中山碼頭等三處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緬懷死難同胞。
昨日也是《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正式實施的第一天,這是我國第一部圍繞國家公祭出臺的法律條例,「精日」行為將被明判定責。「用法律法規來規範言行當然很好,我更希望大家不要受到懲罰,對歷史和受害者的尊重發自內心,法律只是最後的底線。」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說道。
侵華日軍曾在長江邊上多處展開集體屠殺,這裡如今立起了一座座遇難同胞叢葬地紀念碑。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先後尋訪了中山碼頭、煤炭港和魚雷營三處叢葬地紀念碑,敬獻鮮花,並在悽厲的警報聲中,在魚雷營叢葬地為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默哀。
讀書會閱讀了著名華裔作家、歷史學家張純如的《南京大屠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遺忘的大浩劫》一書。她曾訪問了無數倖存者,參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撰寫出版了該書,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震驚,也引發國際社會的深刻反思。
楊夏鳴曾陪同張純如女士採訪並翻譯此書。他來到讀書會現場,與讀書會成員和市民代表互動交流。「歷史應該讓下一代記住。但紀念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