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去年確診肺癌,雖然進行了手術,但是因為腫瘤位置不佳,術後效果並不是特別好。今年開始接受全身化療,但是不良反應明顯,病灶有復發的現象,李先生不敢再繼續下去了。一家人愁眉不展,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結果聽朋友介紹說有種治療方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效果很好,李先生打算試一試,但又不敢輕易行動,不知道是否適合自己的病情。
放射性粒子植入介紹
癌症常規的治療就是手術、放療和化療。而放射性粒子植入的療法,屬於放療的一個分支模式。傳統的放療是體外放療,利用輻射對癌細胞展開殺滅。而放射性粒子的植入,就是利用放療的這種原理,把帶有輻射性的微小粒子植入患者腫瘤病灶內部。
治療的原理還是跟體外放療差不多,只是放療源頭變成了微小的粒子形式,而且是從腫瘤的內部展開攻擊。這种放射性粒子很小,直徑只有0.8毫米,長度也只有4.5毫米左右。在CT或超聲引導下,通過穿刺微創手術的方式,將其植入到腫瘤內部。而後放射性粒子可以持續發出低能量的γ射線,對癌細胞展開持續性的殺滅。
放射性粒子植入優缺點
相比於傳統的手術以及放化療,放射性粒子植入的治療方式,不必像手術那樣大動幹戈,也不會像傳統的放化療那樣對患者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
而且傳統的體外放療是間歇性的,給了癌細胞苟延殘喘的機會,而放射性粒子的植入,可以持續性治療。而且在治療之前,根據腫瘤的部位和大小,使植入體內粒子的劑量分布均勻,從而減少對體內正常組織的輻射損傷。
使用的放射性粒子是碘-125,它的輻射半徑在兩釐米左右,因此植入前測算好腫瘤的部位和大小很關鍵。一般植入之後可以永久存留在人體內,不用取出,也不會出現排異反應。
但是也正是因為它的輻射性,還是會存在一定的隱患。美國在2008年的時候,發生過一起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不良事件。患者接受的是前列腺癌粒子植入治療,但是植入體內的粒子因為輻射損傷到了直腸,患者的局部疼痛難忍,最終接受了手術切除受損組織的治療。
不過總體來說,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的方式還是有安全保證的,只要劑量精準,就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而且也不會導致癌細胞的擴散。所以問題的關鍵在於劑量的把控,以及植入位置的精準。
此前美國發生的不良事件主要是兩種情況。一種是粒子的活度錯誤以及植入前的計劃設計誤差,另一種則是植入位置錯誤,正常組織和器官受到的輻射量超標。
所以,把控好劑量以及植入部位,才是安全治療的關鍵。事實上即便是在常規的放化療模式中,有時候也會出現劑量把控不精準的問題。這屬於治療上的失誤,而不是治療本身有問題。
而在臨床上,我國一些原發性前列腺癌患者,10年腫瘤特異性生存率可達90%以上,與根治性切除手術和外放射治療效果相似。所以,該療法的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治療對象是否有要求?
目前在臨床上,原發、復發或者發生轉移的惡性實體瘤患者,都適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比如前列腺癌、肺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等。而且正規的醫院目前基本上都可以做植入治療,不過在治療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醫療評估,以判定是否適合該療法。
所以對於一些癌症患者來說,放射性粒子植入,也可以是治療上的選項。關鍵要看自己的病情發展到了什麼程度,準備好自己以往就診看病的所有資料,到醫院評估檢查即可。
參考資料:
[1]《幾毫米的粒子如何能消除腫瘤?》.健康時報網.2020-8-25.
[2]《美國退伍軍人醫院前列腺癌粒子植入醫療不良事件介紹》.中華放射醫學與防護雜誌.2017-10-20.
[3]《前列腺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北京大學第三醫院.2020-6-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