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螺旋藻製造微型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2021-02-12 生物通

幾十年來,生物醫學工程師們一直試圖製造智能給藥/手術微型機器人,就像科幻電影《神奇之旅》(Fantastic Voyage)裡的血管飛船一樣。

現在,香港中文大學材料科學家張立(Li Zhang)團隊通過磁力信號可以操縱螺旋藻在體內遊走,這種生物合成機器人,將以最小副作用的方式實現定點給藥和局部微手術等高難度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和它的磁性塗層似乎還能殺死癌細胞!

螺旋藻(spirulina)是一類由單細胞或多細胞組成的絲狀體,看起來像個小彈簧。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反覆試驗各種形狀的人造機器,有杆狀的、管狀的、球狀的,甚至是比一個細胞還小的籠子狀的。為這些微小設備持續供能一直是項挑戰,一是大多數供能燃料對人體都具有毒性,二是由於人體富含迷宮般的蛋白質和其他分子,如何控制微型機器的運動方向也是難點之一。

張博士團隊巧妙地運用可以穿透人體且不會造成傷害的磁場解決了這些問題。

從這一理念出發,研究人員想設計能在體內移動的磁性元件。經過比較發現,螺旋體的快速扭轉效果最好。「讓我們感到驚訝的是,自然界就存在這種結構,而且它的表現十分良好,」Max Planck研究所的物理化學家Peer Fischer評價,他並沒有參與這項研究。


幾年前,張教授和他的團隊就從海藻身上找到靈感,創造了一些具有功能的合成微機器人。這次,他們決定使用螺旋藻本身,通過工程改造使其散發螢光,以便追蹤。研究人員試著在體表跟蹤了這款螢光機器人後,又使用磁粒子成像(MPI)對其進行體內深層追蹤。

MPI是一種常用的醫學成像技術,通過探測注入血液循環中的磁性氧化鐵納米顆粒來生成三維圖像。研究人員通過一步法,快速為數百萬的螺旋藻「穿」上了鐵氧化物((Fe3O4)納米顆粒塗層使它們磁化。當微型機器人進入體內深層無法通過螢光跟蹤時,仍可通過核磁共振繼續追蹤。

研究人員觀察了微型機器人在大鼠胃部的活動。

意想不到的腫瘤殺傷功能

這是一款生物相容性非常高且成本低廉的人體微型機器人策略。微型機器人在體內的降解速度可根據塗層厚度進行調節。所有降解物對正常細胞不具威脅,唯一例外的是癌細胞。研究表明,體外培養的腫瘤細胞暴露於螺旋藻48小時,90%都被破壞了。進一步試驗表明,螺旋藻產生了一種對癌細胞有毒的化合物。

張教授說:「這項技術還需要進行更多實驗檢測,比如它是否可攜帶藥物,我們需比較其定點給藥的效率是否高於口服或打針注射。目前,它還沒準備好上臨床,但是,也許10年之後我們就能看到現實版的科幻故事了。」

螺旋藻的保健價值:
1. 降低膽固醇
2. 調節血糖
3. 增強免疫系統
4. 保護腸胃
5. 抗腫瘤、防癌抑癌
6. 防治高脂血症
7. 抗氧化、抗衰老、抗疲勞
8. 抗輻射功能
9. 治療貧血症

原文標題

Multifunctional biohybrid magnetite microrobots for imaging-guided therapy  

相關焦點

  • 【香港醫療】港中文大學發表研究成果,螺旋藻機器人穿透身體殺滅癌細胞成為可能!
    他們嘗試了很多的機器人形狀,例如,杆狀的、球狀的、多面體,等等。而如何為這些機器人有效地供能也一直是個挑戰,因為大部分的供能物質都會對生物體產生一定的傷害性。最近,一項發表在雜誌《Science Robotics》上的研究,非常的有趣。來自中國香港中文大學材料科學家Li Zhang的團隊,發表了關於磁化螺旋藻的一項研究成果,讓人眼前一亮。
  • 科學家能夠利用磁場操縱藻類機器人 主動追殺癌細胞
    現在,通過對磁信號的響應,科學家已經能夠操縱螺旋藻——一種微小的植物和食物補充劑——從人體中穿過。這種生物混合機器人有朝一日可以將藥物運送到身體的特定部位,從而減少副作用。更有甚者,這種機器人以及它的磁場似乎可以殺死癌細胞。
  • 科學家用磁場操縱藻類機器人 可穿過身體並殺死癌細胞
    微型機器人會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降解,這取決於其塗層的厚度;但它不會損害大多數細胞。唯一的例外是癌細胞——在實驗室培養皿中生長的腫瘤細胞,大約有90%在暴露於螺旋藻中48小時後被殺死了。德國斯圖加特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智能系統研究所的物理化學家Peer Fischer說:「殺死腫瘤細胞的行為似乎是一個有趣的、意想不到的特徵。」進一步的測試表明,螺旋藻會產生一種對癌細胞有毒性的化合物。
  • 首個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誕生,用磁場就能控制
    (《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英文版APP現已上線,年度訂閱用戶每周直播科技英語講堂,還有科技英語學習社區哦~)近日,香港中文大學的張立教授和曼徹斯特大學 Kostas Kostarelos 教授帶領的研究小組推出一款可生物降解的納米機器人,未來可用於診斷疾病或者向人體內輸送藥物
  • 香港城市大學全球首創3D列印微型機器人技術 有望作治療癌症用途
    香港城市大學(香港城大)的研究團隊開發出了全球首創以磁力控制的3D列印微型機器人,該微型機器人技術能做到在生物體內精準運載細胞到指定的位置。新研發的微型機器人有望應用在治療癌症的靶向治療,並為細胞層面的治療及再生醫學帶來革命性的改變。
  • 納米機器人能殺死癌細胞嗎?
    有一篇論文提到,納米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的應用便是癌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實驗只在動物身上進行。納米機器人在人類身上的應用還有待研究,而這篇文章並沒有提供治癒癌症的方法,只是作為未來可能的一種選擇。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納米技術和癌細胞。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據中科院網站11月25日消息,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 科研人員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科學家治療癌症新方法: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
    有一篇論文提到,納米機器人的一個重要的應用便是癌症治療。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提到的實驗只在動物身上進行。納米機器人在人類身上的應用還有待研究,而這篇文章並沒有提供治癒癌症的方法,只是作為未來可能的一種選擇。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納米技術和癌細胞。納米技術是什麼?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能夠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集成所智能仿生中心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全新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可快速製造微型機器人的膠質磁性噴霧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智能仿生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新宇研究團隊與香港城市大學副教授申亞京團隊合作,提出一種通用、可擴展、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式——利用膠質磁性噴霧使無生命目標物體成為可控微型外骨骼。
  • 香港中文大學Darwin Lau教授的機器人技術講座
    3月30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Darwin Lau(劉達銘)教授應西安交大械工程學院朱愛斌副教授的邀請,來校做有關線纜驅動機器人技術的講座,並與交大機器人方向的師生進行學術交流。 (cable-driven robot)展開,介紹了目前常見的線纜驅動的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你了解多少?它真的能殺死癌細胞嗎?
    現在,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納米技術和癌細胞。納米技術是什麼?在確定目標細胞後,納米機器人會現場釋放藥物,達到最大限度的特異性治療,防止對身體其他健康部位的損害。這一機制已被廣泛用於殺死癌細胞。癌細胞是如何形成的?
  •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微型機器人(micro robot)是典型的微機電系統。世界各國已經在微型機器人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微型機器人的體形很小,和蜻蜓或蒼蠅一樣大,有的甚至更小,小到我們看不見它們。  微型機器人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目前開發的微型機器人有以下三大類:   (1)固定型微型機器人。
  • 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Herbalmax瑞維拓NMN走紅
    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Herbalmax瑞維拓NMN走紅 納米機器人殺死癌細胞,Herbalmax瑞維拓NMN走紅 2020-07-29 13:54:28  來源:網際網路搶沙發 2020-07-29 13:54:28  來源:網際網路 摘要:奇點大學創始人兼校長雷·庫茲韋爾(Ray Kurzweil)曾預言:針對病原體、碎片、血栓、腫瘤甚至DNA錯誤,血液中的納米機器人將對其進行逐一篩選和加工...
  • 浙大專家把螺旋藻製成微納機器人 以光合作用治療腫瘤
    浙江大學科學家日前研製出的這款有機和無機相結合的微納機器人,提供了生物雜化材料體內應用的新前景。相關論文刊發在材料領域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並被遴選為當期封面。微納機器人是一種尺度介於微納米級別,可以對微納空間進行精細操作的機器人。
  • 香港市場看好海南螺旋藻
    記者從有關部門獲悉,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日前已批准我省林恆牌螺旋藻膠囊在港銷售,這是目前國內唯一獲得在境外銷售的海水螺旋藻藥品。  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香港對藥品銷售的資格審查非常嚴格,能夠獲得銷售許可確屬不易。近年來,螺旋藻的營養價值及藥用功能已逐漸為人熟知,世界衛生組織(WHO)確定其為「人類21世紀的最佳保健品」,香港市場對此需求旺盛。
  • 香港大學開發出微型柔性有機半導體OFET
    香港大學開發出微型柔性有機半導體OFET場效應電晶體(FET)是諸如集成電路,計算機CPU和顯示背板之類的現代電子產品的核心組成部分。使用有機半導體作為電流通道的有機場效應電晶體(OFET)與諸如矽的無機對應電晶體相比具有撓性的優勢。
  • 香港中文大學
    書院制度-學生為本 中文大學是香港唯一採用書院制度的高等學府。大學原有三所成員書院,分別為新亞書院(1949年創立)、崇基學院(1951年創立)和聯合書院(1956年創立)。1976年12月,政府訂立大學新條例,修改中文大學及各成員書院的組織章程和權責範圍。1986年7月,政府復立法通過中文大學成立第四所成員書院逸夫書院。
  • 盤點螺旋藻的養生功效
    螺旋藻富含*所需的蛋白質等各類營養素,螺旋藻的功效與作用都有哪些您知道?螺旋藻擁有廣泛的營養價值,使得它走入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日常健康的保健品之一。那麼對於我們*,螺旋藻的功效與作用都體現在哪些地方呢,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