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前:4月10日-11日,第七屆全國放射性粒子規範化治療腫瘤學習班在北京舉行。10日上午,北醫三院會場,應邀做有關「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療胰腺癌」報告的北醫三院普外科主任修典榮教授因手術繁忙未能到場,從手術室匆忙趕來很快要趕回去的李欣醫生代替修教授完成了這場報告。
修典榮教授
胰腺癌屬於消化系統惡性程度極高的惡性腫瘤,因其位置深在,病情進展較快,早期發現較困難。隨著近些年外科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一部分局部晚期的胰腺癌得以手術切除,但胰腺癌總的5年生存率仍然較低。
我科在修典榮主任的帶領下,對胰腺癌患者進行了區分,分為可切除的胰腺癌及不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分別對其進行不同的手術及聯合腫瘤放療科王俊傑主任以及超聲科冉維強主任進行綜合治療。
對於可切除的胰腺癌,處理過程如下:
首先,優化手術流程,分三組醫師進行手術,第一組醫師進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手術以及腹腔淋巴結的清掃;第二組醫師由修典榮主任帶領進行胰腸吻合手術;第三組醫師進行膽腸以及胃腸吻合。這樣做的好處是,每組醫師分工明確,手術熟練,又能保證每組醫生手術時有充足的經歷。
最後,由指定的研究生進行分組的淋巴結送檢以及標本的每個切面的染色,以明確是否達到R0切除。
此種手術方法安全可靠,無圍手術期死亡病例,胰腺癌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只有12天。得到了患者的認可,近四年的胰腺癌的手術例數較之前30年的總和還要多。
但是,影響胰腺癌生存率最關鍵的因素是復發,而復發最主要部位在腹膜後組織內,那麼有效預防腹膜後腫瘤復發是延長生存期的重中之重。為了防止或者說延緩腹膜後的復發,我科在國際上第一次提出,將125I粒子放置在腹膜後組織內來預防胰腺癌的復發(如圖1,圖2)。
圖1
圖2
國內外尚無將放射性125I粒子應用於可切除胰腺癌的病例來預防腫瘤復發相關報導。腹膜後軟組織內放置粒子30枚,活度為0.38mCi,多數患者術後疼痛緩解比較明顯。術後複查腹部CT,125I粒子位置滿意,分布均勻,無粒子遊走現象。患者術後復發的比率明顯降低。
而對於很多胰腺癌患者,發現時腫瘤已經不可切除,多數醫院對於這類患者選擇放棄治療,其多數生活質量較低,因為胰腺癌的神經浸潤侵犯的特點,多數晚期胰腺癌患者腰背部及腹部疼痛症狀較明顯。而我院對於這類患者在15年前在國內較早開展了晚期胰腺癌的放射性125I近距離治療。
滿足以下手術適應症的患者可以進行這類手術:
(1)手術證實確實不可切除,且術中得到病理結果為胰腺癌;
(2)疼痛明顯,藥物無法控制;
(3)沒有遠處轉移,或者即便有遠處轉移,但近期內不威脅生命。
為了提高患者在有限的剩餘生命裡的生活質量(緩解疼痛),並延長一定的生存期。手術前要根據CT做治療計劃。採取旁正中切口,探查無法切除,且病理證實後,在超聲引導下放置穿刺針,全部穿刺針擺放完畢後,再植入125I粒子(如圖3),最後超聲檢查125I植入的數量以及位置是否均勻,並在胰腺表面擺放引流管。此種手術患者恢復較快,無圍手術期死亡及嚴重併發症。患者術後疼痛緩解明顯,並有一定生存期的延長[1]。因此,放射性125I粒子為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一個可靠有效的方法。
圖3
[1] 李欣,修典榮,王俊傑等。放射介入、姑息手術以及姑息手術聯合125Ⅰ粒子植入治療晚期胰腺癌臨床療效比較。中國微創外科雜誌。2006,6(4),287-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