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4.0大環境下,大數據、雲計算以及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為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技術的升級賦能,也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與服務。
一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口罩、消毒液以及減少接觸成了關鍵詞,還有小區人臉識別門禁。原有的指紋以及門禁卡進門設備被取消,人臉識別成為大眾的出行方式,進站刷臉、進門刷臉成為日常。
瀋陽天成親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親鄰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智慧社區服務以及社區智能門禁物聯網媒體運營的綜合性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在物聯安防以及生活服務等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拓展,打通線上線下流量入口,實現了用戶、產品及服務一體化的生態閉環,致力於打造更加安全、便捷的智慧社區生態圈。
親鄰科技所推出的人臉識系統可以全天候不間斷採集數據,並直接與公安大數據連接,一旦出現可疑情況,第一時間進行核查並調出監管錄像,確保了市民的出行安全。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已經在小區門禁系統、智慧社區管理、智能家電控制、駕駛員考試、新型醫療以及追蹤嫌疑犯等方面發揮優勢,提供了更加安全、智慧以及快捷的服務。
疫情期間到院就醫也成難題,如何減少人員之間的接觸、快速就診完成診療成為難題。患者在就診過程中看病問診、檢查以及費用繳納等各個流程中需要折返多次,這一過程需要耗費患者大量時間用來排隊掛號,嚴重降低了就診效率。
人臉識別技術應用於醫療方面時,簡化了患者掛號到醫生診療的整個過程,無需複雜繁瑣的手續和就診信息憑證,為患者節約了等候排隊時間,使得整個就診流程更加有序、高效。
近年來,瀋陽市還在醫療工作中加入了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逐漸鋪開「健康醫療」項目,打通了各大醫療機構的檔案,將所有數據信息匯總到個人資料庫,在就醫過程中可以隨時調取就醫信息及病史資料。同時,還可以與醫保數據實現共享,並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出合理的治療方案,降低了就診重複率,為瀋陽市民提供了便利的醫療條件。
隨著人臉數據、個人信息被收集,越來越多的安全隱患逐漸突顯,人臉識別系統並不是單純涉及到個人隱私以及公共安全,一旦數據洩露、濫用,將會激增有關的違法犯罪活動。因此,在提供方便服務的同時,信息安全問題同樣值得關注。
人臉識別系統雖然可以帶來方便,但是需要自主收集人像、上傳個人私密信息,部分埠還需要用戶登錄微信小程序,同時錄入個人信息才可以使用人臉識別,但是這一軟體中充斥大量的廣告和插件,這類問題讓許多用戶認為信息安全存在隱患,對於人臉識別系統並不買帳。
作為一名法律學者,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對於此事也是拒絕的,認為人臉識別門禁風險更大。今年9月23日,由中國政法大學公共決策研究中心和薊門智庫以《小區門禁能否人臉識別?——人體生物信息採集的濫用及其法律規則》主題舉辦專題研討會。
在今年的疫情防控中,科技的力量雖然為廣大市民完成了一次小規模的隔離,但是信息安全問題也不容忽視。
近年來,信息技術呈現井噴式增長,「黑科技」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未來,隨著新基建、人工智慧以及物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人臉識別與大數據等新型技術深度融合,不斷提高信息安全水平,並在更多領域開拓和探索,打造更加智慧化、安全性的服務新生態指日可待。
36氪遼寧——讓遼寧看見世界,也讓世界看見遼寧。
36氪遼寧專注於發掘優秀遼寧企業,深度挖掘創投底層邏輯,搭建產業對接通道,連結創業者與投資人資本生態平臺。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遼寧的報導,請將你的需求和BP發送至指定郵箱:liaoning@36kr.com。我們會及時回復。
聯繫電話:15040246895 客服微信:ln36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