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的馴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到公元前1500年之間。埃及人認為貓是神聖的,而且非常重視貓的捕獵行為,也就是捕捉老鼠的行為。貓從捕鼠能手到伴侶動物的過程中,人類對貓的營養研究也逐步加深。
甄麗瑩攝於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校醫院 貓咪名稱:胖頭魚、胖哥
貓在分類學上是肉食動物,而狗是雜食動物。家貓的和野貓在攝食方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和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同的是家貓在睡眠,飲食,活動這幾個方面並沒有特定規律。貓平均每天要吃10-20頓飯,這種飲食模式可能反映出了進化關係。貓科動物中除了非洲獅之外,其他種類喜歡我行我素,獨來獨往。小型嚙齒類動物(如老鼠)佔據貓的食物的40%以上,其他各種獵物(例如鳥類,爬行動物,青蛙和昆蟲)佔比例較小。一隻小鼠提供大約30kcal的代謝能(metabolism energy),晝夜反覆的狩獵是貓的天性,所以一天餵一次貓是和他的本能是相違背的。一天餵多次也只能減少但不能消除貓的搜索行為。貓對物體的形態、氣味和食品的味道非常敏感,口腔觸覺對正常進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餵食新食物時應考慮食物的質地味道與之前餵食的食物的差別。貓通常喜歡固體,潮溼的食物和勉強接受粉狀、粘稠、油膩的食物,除非習慣於不同質地的食物(如乾食物), 個別貓對味道和質地偏好往往受到早期餵食時食物狀態的影響。貓如果習慣了特定質地或者味道的食物之後,會拒絕其他質地其他味道的食物,所以更換貓糧時候對質地和味道也要做出考慮。發現貓對反映天然食品的營養特性的某些味道非常喜愛,貓喜歡動物脂肪的味道,蛋白水解物的味道,肉汁和某些游離胺基酸豐富的肌肉組織的味道(即丙氨酸,脯氨酸,賴氨酸,組氨酸和亮氨酸的味道)。當貓的食物中缺少肉類的時候,他們會頻繁的野外捕獵。貓的野外捕食行為會反映他們吃動物組織的偏好,科學家在野外觀察到了狼在捕食的時候會優先吃動物的內臟,因為被捕食的動物一般為草食動物,內臟中含有植物碎屑,所以碳水化合物含量很高,這也能間接證明狗是雜食動物。而貓不一樣,非洲獅捕食獵物的時候,當吃到動物內臟時會優先用舌頭把內臟內容物清理掉,所以間接證明貓是肉食動物。貓不喜歡糖,貓不喜歡糖,貓不喜歡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和從植物中提取的香精(例如中鏈脂肪酸(medium-chain triglycerides)和穀氨酸(glutamic acid),貓對苦味非常敏感。有報導顯示貓偏好的食物範圍非常廣,例如對南瓜,哈密瓜,香蕉,芹菜也會表現出喜好。
貓對食物的溫度也比較敏感,喜歡接近自己體溫的食物,這或許可以表明貓在野外捕獵的動物往往是活物。
貓對貓薄荷(Nepeta cataria or catnip)的反應
貓在「吸食」貓薄荷後5-15分鐘即可引發行為的改變,其中活躍的成分是荊芥內酯,是一種迷幻劑可以刺激貓的與發情相關的神經中樞。貓在接觸貓薄荷後會發生下列行為,頭部摩擦和晃動,流涎,凝視,皮膚抽搐,滾動和跳躍。但是只有50%到70%的貓表現出行為反應,原因可能是遺傳因素,就像人類對香菜的喜好。長時間接觸貓薄荷可能導致慢性狀態,貓會在初期反應停止後的一個小時裡面變得躁動不聽話。
貓對牛磺酸(taurine )的特殊需求
因為貓與人不同,在肝臟中沒有合成牛磺酸的酶,而牛磺酸是貓膽汁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就是說缺乏牛磺酸的貓將不能有效的消化吸收脂類,所以說沒有牛磺酸對貓來講是非常致命的,牛磺酸是貓的必需胺基酸,大多數動物組織,特別是骨骼肌,心臟,內臟和大腦牛磺酸含量很高,但是植物不含,所以從食物來源角度也解釋了貓相對於狗更「食肉」。牛磺酸缺乏的貓通常臨床症狀是視網膜的病變,嚴重的會導致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貓咪不愛吃東西怎麼辦?
貓咪不吃飯這事,大概苦了太多鏟屎官的心,但其實,你也要注意,是不是自己做錯了。
貓咪不愛吃貓糧,很可能是因為你不斷的更替貓糧的牌子,貓咪依靠嗅覺來判斷食物是否安全,當它們已經確定一款貓糧可以吃,並且已經接受之後,你突然換了一個新的,它們當然不願意吃。
此外,還很可能是因為壓力所致,比如搬家,或者家裡來了陌生人,都會影響它們的食慾。如果是這樣,你可以適當的在貓糧裡加一些罐頭,或者把乾糧浸泡後,加熱至室溫給它們吃。
當然,還有很多人會抱怨,我家貓咪老是不吃東西,傲嬌死了。但如果這個狀態超過 24 小時,你就該注意了。很可能是因為它們的身體出現問題,腸道、牙齦、腎等出了問題,都會影響食慾。
請儘量讓貓咪在安靜的地方吃東西,噪音只會增加它們的壓力,並且還要將貓糧放在遠離貓屋的地方。此外,如果你的家裡有多隻貓咪,可別讓它們吃同一個碗裡的食物,它們更喜歡各吃各的,這一點,和人類不同。
在貓咪餵食這件事上,貓咪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鏟屎官需要結合自己家貓咪的性格特徵,來調整它們吃飯的狀態。
最後,貓主子們祝大家2021新年新氣象,健康好心情!奧利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