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小行星帶或將成為 尋找外星生命體關鍵

2020-12-08 中國青年網

太陽系中小行星帶的位置在木星和火星之間並非偶然,而恰恰是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條件

  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尋找到智慧生命,明智的方法之一或許是尋找與太陽相似的,有小行星帶環繞的恆星。

  根據間斷平衡理論,當生命需要對新的環境做出快速應變時,其演化速度會變得更快。很少有事物能像小行星一樣,對地球的環境產生足夠劇烈的影響。如果人類的進化中有小行星的功勞,那對於地外智慧生命來說,它們所在的恆星系中是否也應該有一個小行星帶,來提供足夠的撞擊,以激發生命演化的速度呢?目前,只有極少數的地外行星系統具有這樣的特徵,因此,尋找外星人的過程或許比我們之前想像的更加困難。

  科羅拉多大學的天文學家麗貝卡·馬丁和空間望遠鏡研究所的馬裡奧·利維奧提出了一個假說,認為太陽系中小行星帶的位置在木星和火星之間並非偶然,而恰恰是地球生命形成的必要條件。太陽系形成之時,木星和太陽之間的引力作用將太陽系內部的塵埃塊和小行星拖了出來。小行星帶位於所謂的「雪線」上,脆弱的物質如冰塊等,在這一距離仍能保持冰凍狀態,而再靠近的話就可能融化或分解。

  太陽系形成過程中,冷卻的巖石和冰塊結合,形成我們現在所知的行星。然而,在木星形成時,其軌道移位靠近太陽,在木星和太陽之間引力的作用下,「雪線」上的物質分崩離析,一顆新行星的形成過程被中止,只留下小行星帶。現在,小行星帶的總質量只相當於最初形成時的百分之一。

  對於太陽系內部的行星(包括地球)來說,這些小行星的攻擊已是家常便飯。在理論上,小行星還為地球帶來了生命形成所需的原材料(如水等),並通過劇烈改變地球的環境和氣候,刺激了生命的演化過程。為了確定小行星帶並非太陽系所獨有,馬丁和利維奧查閱了美國航空航天局斯皮策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這些紅外信號數據指示了在大約90個不同的恆星星系中,也有小行星帶的存在。而且每個星系中,小行星帶的位置與馬丁和利維奧根據恆星質量推算出來的「雪線」位置相同,這是對他們關於小行星帶形成的「雪線」假說的有力支持。www.planetsdaily.com 太陽系外探索

  如果這種環境條件是智慧生命進化所必需的,那我們尋找外星人的難度就又加大了幾分。目前發現的具有外部行星的恆星中,幾乎都不能在雪線上形成合適規模的小行星帶,其外部也缺乏大型的氣體行星。

  如果氣體行星已經形成,但並未像木星一樣向內稍作移位,那麼小行星帶就將充滿大塊的物體,小行星對內部行星的撞擊將十分頻繁,生命也無法生存;而如果氣體行星運行時繼續向內側移位,其對小行星帶的引力就會減弱,新的行星就可能形成,小行星帶也就將不復存在,只留下較小的巖塊和塵埃。

  馬丁和利維奧研究了520個圍繞恆星運轉的大型氣體星球,發現其中只有19個位於雪線理論位置的外側。這意味著,只有少於4%的地外行星系統符合間斷平衡理論的設定,具備支持智慧生命進化的合適條件。

  研究的第一作者馬丁,在《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中寫道:「我們的研究顯示,目前發現的地外行星系統中僅有極小的一部分,其大型氣體行星位於合適的位置,能產生合適大小的小行星帶,為鄰近巖石行星提供進化潛力。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其實比想像的更加特別。」

相關焦點

  • 俄羅斯發現外星微生物化石,一場尋找外星生命的大戰拉開了序幕
    他們認為,這些生命體甚至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就存在了。聯合核研究所的天體生物學科學主任亞歷山大·羅扎諾夫表示,他和俄羅斯科學院古生物學研究所以及聯合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將發表一系列文章公布這些發現。羅扎諾夫說:「當時已經發現了,但是害怕引起公眾的恐懼,當時並沒有把它解釋成外星生命。」「我們得到的圖像已經很好的說明了這一切,你不能反駁它們,但爭論會持續。那些沒有這樣做過的人將是爭論最多的人。這不是一個發現,而是建立了一個事實,即胚種論是真實存在的。」
  • 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真的是遠古外星文明的遺蹟嗎?
    關於「馬爾戴剋星」爆炸的原因,人們做出了種種猜測,其中最吸引人的說法就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其實就是遠古外星文明的遺蹟。該觀點認為,在億萬年前,「馬爾戴克行星」就擁有了高度發達的遠古外星文明,然而在這顆行星並不太平,各種勢力之間充滿了爭鬥,在某次大規模的戰爭中,他們動用了威力難以想像的末日武器,將整個「馬爾戴克行星」炸得粉身碎骨,這個遠古外星文明也就因此而永遠地消失了,而在「馬爾戴剋星」的位置上留下的遺蹟,就漸漸形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這片小行星帶。
  • 宇宙中的外星智慧生命體會有多大?有可能大到超出我們的想像
    只不過,後來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了恐龍的毀滅,讓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之後又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人類誕生了,而成為地球新霸主的人類,個體無法跟恐龍相比。有人曾說,如果6500年前沒有發生小行星撞擊事件,恐龍有可能再經過一段時間的進化演化,也能夠成為智慧生命。如果是這樣,那現在統治地球的智慧生命有可能就是恐龍人,一種龐大的智慧生命體。
  • 科學家在一顆小行星上發現了甲烷的存在!可能預示存在生命體?
    尋找外星人的存在,一直是人類不斷探測宇宙的動力和最終目標,從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結果,但是人類還在堅持。在尋找外太空生命體的過程當中,我們需要探測一下甲烷的存在情況,在創造生命的過程當中,它擁有重要的作用,這是生命體創造的有機分子,而美國的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得到的一張關於行星大氣的圖片中發現了甲烷的存在。一顆被叫做HD189733B的小行星,距離地球大約有六十三光年,這一類的行星被叫做熱木星,行星的表面非常灼熱,因此幾乎沒有水的存在。
  • 「銀河皇帝」貝利亞的悲慘命運!最終也只是兩大究極生命體的玩具
    在2009年上映的電影《大怪獸格鬥 超銀河傳說 THE MOVIE》中首次登場的具有超高人氣的反派BOSS,暗黑墮落奧特曼貝利亞。他那波瀾壯闊的一生,最終到頭來也只是個黯然銷魂的悲劇(被自己的兒子擊敗)!在今天剛剛更新的《奧特銀河格鬥 巨大的陰謀2》中,講述了他早期的經歷。
  • 尋找外星生命的目標——棕矮星
    前往就近郵局均可訂閱郵發代號:54-35在2013年6月23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稱,斯皮策太空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火星大小、支持生命生存的外行星。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說,這部望遠鏡可能用於尋找環繞奇怪的「夭折恆星」——棕矮星——運行的小型巖態外行星。
  • 人類無法尋找到外星文明,是因為宇宙太大了嗎?答案你不會想到
    如此說來,人類無法尋找到外星文明,主要還是因為宇宙太大了,我們無法到處去探索。以上這個答案看似正確,其實我們仔細思考一下,似乎又有不妥。正是費米悖論中的猜測,人類是因為宇宙太大了無法走出去尋找外星文明。可是對於一個已經能夠進行星際航行的強大文明來說,宇宙間的距離可能並不算什麼,那麼這樣強大的星際文明為什麼沒有來到太陽系,來到地球跟人類接觸呢?
  • 用望遠鏡尋找外星生命?不,還得用上顯微鏡
    人們對於外星生命的好奇心從未減弱。在各種各樣的外星人電影中,人們更是充分發揮想像,展現出千奇百怪、精彩紛呈的外星生命場景。同樣的,在科學界,科學家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步伐也從未停止。2005年上映的科幻紀錄片《異形星球》中,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和英國生物學界的科學家們,通過計算機模擬出了兩個可能在銀河系中存在的外星天體,並派出探測器進行外星生命的尋找。探測器在登陸外星天體後的第一個任務也是尋找微生物。
  • 太陽系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體,它們跟地球生命完全不一樣
    如果是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沒有見識到浩瀚神秘的宇宙之前,可能很多人會懷疑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可是當我們真正看到宇宙之外,這種疑惑大部分人都消失了,在多數人的眼裡,外星生命大概率是存在的。地球也不會是宇宙唯一的生命星球,即使是像人類這樣的智慧生命體,在宇宙中有可能也非常非常多。
  • 科學家打開550萬年前洞穴:或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
    即便是人類的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學技術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對於外星生命,科學家也在一直探索尋找,但並沒有發現它們的蹤跡。之前科學家打開一個550萬年前的洞穴後,表示:或許我們尋找外星生命的方向是錯的。這是怎麼回事?
  • 小行星帶為什麼只存在火星與木星之間
    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圖解:小行星帶位置圖在這八大行星之間,為什麼偏偏只有火星與木星之間會出現這樣的小行星帶呢?而其他相鄰的行星卻沒有發現這樣的情況呢?
  • 為什麼只有在火星與木星之間存在小行星帶
    在美麗的銀河系中,太陽系作為已知的一個單恆星星系系統已經存在了非常長的時間了,在這單恆星系統中八大行星衛星和無數的小行星等都在圍繞著太陽進行著公轉,它們都處於既定的軌道之間,然而看似毫無特殊之處的行星軌道之間卻有一點顯得非常有趣,且令人感到非常詫異,那就是處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這片小行星帶區域就像當初王母娘娘分開「牛郎與織女」的那條銀河隔絕在火星木星之間。
  • 尋找小行星!星際訪問者「奧陌陌」仍可能是外星人技術
    「兩年前,一個神秘的星際物體撞毀了我們的太陽系,它實際上可能是外星技術。正如一項新研究指出的那樣,這是因為另一種解釋可能存在致命缺陷。但是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我們在太陽系中發現外星技術的想法是長期的。在2018年,我們的太陽系遇到了星際空間中丟失的物體。
  • 9部外星科幻電影,忍不住二刷
    今年發現近地的小行星頻繁被發現。雖然它們其實還是比較安全的,但如此頻繁還是讓人好奇。君君開下腦洞會不會和外星人有關?電影裡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場景。因為銀河要建通道,地球被迫拆遷毀滅。兩人不得不搭便車在宇宙中流浪。旅途中他們遇見了各種奇怪的星球和生物。
  • 要尋找智慧外星人?先看小行星帶上有無開礦跡象!
    外星球中的採掘活動對小行星帶上的碎片分布會產生影響。要尋找智慧的外星人嗎?可以先觀察遙遠小行星帶上的採掘跡象!據《科技新時代》雜誌網站3月30日報導,找到外星系中先進文明的外星人並不那麼難。他們的想法是:與其直接尋找遙遠星際裡的蘑菇雲團下的外星人城市,還不如只去想想人類文明的未來是什麼情形,以此找尋相關的跡象。特別是,我們應該關注其它天體中的小行星帶,以搜尋可能的礦藏採掘跡象。這種想法的依據來自於對我們未來的預見。總有一天我們地球家園的自然資源會被耗盡。到那時我們只能向外星球進發,在那裡探求金屬或其他材料,以保障我們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得以延續。
  • 要尋找智慧外星人?先看小行星帶上有無開礦跡象
    外星球中的採掘活動對小行星帶上的碎片分布會產生影響。要尋找智慧的外星人嗎?可以先觀察遙遠小行星帶上的採掘跡象!據《科技新時代》雜誌網站3月30日報導,找到外星系中先進文明的外星人並不那麼難。他們的想法是:與其直接尋找遙遠星際裡的蘑菇雲團下的外星人城市,還不如只去想想人類文明的未來是什麼情形,以此找尋相關的跡象。特別是,我們應該關注其它天體中的小行星帶,以搜尋可能的礦藏採掘跡象。這種想法的依據來自於對我們未來的預見。總有一天我們地球家園的自然資源會被耗盡。到那時我們只能向外星球進發,在那裡探求金屬或其他材料,以保障我們的經濟和科技發展得以延續。
  • 太空採礦時代已開啟,小行星帶是目標,小行星帶的相關事實
    同年,阿聯的「希望號」起飛,目標火星的氣候研究;美國的「毅力號」發射,目標尋找火星生命,為未來火星移民做準備;2020年11-12月,嫦娥5號月球採樣成功;2020年12月,日本「隼鳥2號」攜帶小行星樣本成功返回……毫無疑問,未來的日子,人類太空資源競爭會來越激烈。除了火星及月球,小行星帶豐富的礦產資源無疑成為各國的目標。下面我們關重介紹一下小行星帶。
  • 假如人類文明存在一萬年,我們有多大概率遇見外星生命
    這個星球有海洋,有可以支撐雲的大氣層人類文明從地面到太空也僅僅只花費了數百年,從旅行者一號升空,中國天眼的探查,哈勃望遠鏡拍攝銀河系全貌等等,這些都在尋找地外生命,幾十年間,我們找到了類似地球的巖石行星,卻聽不到外星生命的聲音
  • 如果想找到外星文明,人類要先做這件事,科學家的話讓人費解
    筆者:扶蘇在探索外星文明的道路上,人類已經越走越遠,並且藉助於先進的科學技術有了一些新的發現。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科學家總是會發出同樣的感慨,人類何其渺小,如今只能了解它的冰山一角。提起有關外星文明的話題,人們總是有無限的空間可以發揮想像力,相對複雜的是,我們無法確定對方是否存在。如果人類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命體,未來如何發展將會成為新的問題。
  • 首個外星生命將被找到,它可能在金星上,科學家在這發現磷化氫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筆者:三體-小遙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其中只有地球孕育出了智慧生命體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除了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孕育生命的星球很有可能是火星,因為這裡與地球的相似程度最高,然而人們往往會忽略一個重要的信息——金星同樣處於宜居帶附近。根據最新消息,天文學家通過先進的觀測儀器在金星大氣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氣體,它就是磷化氫。